劉 煒 謝新雷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慶祝大會上莊嚴宣告,中國已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開辟偉大道路、創造偉大事業、取得偉大成就,“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后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1]歷史證明,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華民族走出百年困境、走進新時代,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根本原因。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絕對貧困問題,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全面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維優勢。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幾千年孜孜以求的偉大夢想,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的百年奮斗中成為現實,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創造的偉大成就。
小康是中國人民幾千年來希冀盼望的生活。《詩經·大雅·民勞》中說“民亦勞止,汔可小康”,呼吁統治者減輕人民的勞苦,為人民創造安定的生活。《禮記·禮運》把小康社會描述成人人講理守信、安居樂業的社會。漢文帝、漢景帝創造了“文景之治”,唐太宗創造了“貞觀之治”,明成祖提出了“衣食有余,家給人足”的小康社會標準。到近代,面對國破家亡,一大批仁人志士奮起斗爭,提出了許多建設小康社會的思想和主張。但是,幾千年來盡管中國人民孜孜以求、不懈奮斗,卻始終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直到中國共產黨成立,樹立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帶領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進行百年奮斗,才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為現實,徹底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大力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人民的物質生活實現了從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飛躍;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人民的政治生活實現了從無民主、無自由到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歷史性飛躍;大力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實現了從民族分裂到建成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的歷史性飛躍;大力建設社會主義社會文明,實現了從民不聊生到享受較為完善的社會保障的歷史性飛躍;大力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實現了從國破山河碎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歷史性飛躍。一百年來的滄桑巨變,充分證明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全面小康的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命運和前途,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帶來了光明的發展前景。
新中國成立之初,毛澤東發出了“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的號召,7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遭遇萬千困難而不怠,經受無數挫折而不悔,為建設社會主義、實現共產主義付出無數艱辛和努力。中國共產黨從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第一代開始就不斷探索如何建設一個現代化的中國,提出了走中國式工業化道路、建設“四個現代化”的目標。毛澤東指出:“我們一定要努力把黨內黨外、國內國外的一切積極的因素,直接的、間接的積極因素,全部調動起來,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2]改革開放后,黨領導人民經過艱難探索走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全面開啟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帶領人民創造了高度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和生態文明,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把實現國家富強、增長人民福祉、振興中華民族緊緊結合起來,實現了國家的大發展、民族的大復興、人民的大幸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已經成為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一個重要標志,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奠定了物質技術基礎、制度體制基礎,做好了精神上、思想上、理論上的準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起點,全面開啟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在黨的領導下走向新輝煌的新征程。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發展史上的大事件,也是世界發展史上的大事件。近代以來,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像中國一樣遭受帝國主義國家的侵略和壓迫,淪落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這些國家和地區也像中國一樣奮起反擊,尋求民族獨立和解放,尋求發展和繁榮。但是時至今日,世界上仍有許多國家和地區處于貧困狀態,與發達國家存在非常大的發展差距。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經過百年奮斗,從民不聊生到全面小康,從民族獨立到民族復興,走出了一條中國化的小康路、富裕路、復興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路線、方針、政策、戰略、策略以及一系列偉大實踐,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論和實踐體系,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奉獻給世界人民尤其是落后國家和地區人民的中國方案。中國方案解決了經濟文化非常落后的國家和民族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理論、思想、道路、方式、方法等一系列問題,它擯棄了西方自由主義和蘇聯國家主義等方式方法的弊端,為落后國家和地區提供了一條嶄新的道路選擇。中國的經驗告訴人們,發達國家走過的路對于許多發展中國家尤其是經濟文化非常落后的國家根本走不通。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國情,每個國家都要尊重自身國情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中國與世界上許多發展中國家以及落后國家擁有相似的經歷,因而中國的成功對于它們更有啟示意義。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創造的偉大成就,對世界其他政黨也將產生巨大影響。它的世界意義在于,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是真正為了人民的利益奮斗的,它不僅是世界社會主義的一面旗幟,更是世界各國政黨為民執政的一面旗幟。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創造的偉大成就,充分展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全面優勢。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真理性、目的性、人民性、科學性、組織紀律性、群眾性、干部隊伍的高素質性、包容性等,形成了強大的領導力、執行力、感召力、行動力,成為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多維領導優勢。
馬克思主義是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中國共產黨建黨、立黨、興黨、強黨的根本指導思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3]馬克思主義一經傳入中國,就與中國的社會條件、文化傳統和革命需要發生了聯系,就被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所掌握。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黨堅持實事求是的基本原則,把馬克思主義與國情、黨情、世情相結合,在民主革命中創立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反動統治,建立了新中國,實現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中國人民的解放。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創立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理論,完成社會主義改造,建立起社會主義國民經濟體系,帶領人民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創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帶領人民走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創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目標,帶領人民走上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馬克思主義為黨百年奮斗提供了理論指導,使黨的一切行動都站在理論和道義的制高點上,不僅為中國的發展和進步注入了真理力量,而且為世界各國的發展和進步提供了科學指南。實踐證明,沒有馬克思主義就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中國現在的一切。馬克思主義是黨擁有強大領導力量的理論源泉,為黨領導人民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一系列輝煌成就提供了理論支撐。
中國共產黨從成立時起就把建設社會主義、實現共產主義確立為奮斗目標,逆境中堅守初心,順境中開拓創新。毛澤東同志等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在我國一窮二白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如何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提出趕超美國、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戰略目標,打開了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大門。鄧小平同志等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繼續探索“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在中國社會主義事業遭遇體制機制障礙時毅然實施改革開放,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再次煥發出勃勃生機。江澤民同志等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面對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國內政治風波和世界社會主義發展低潮,帶領人民頂住洶洶逆流,在帝國主義者們瘋狂叫囂“共產主義不行了”“馬克思主義失靈了”的關鍵時刻捍衛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立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機制,推動中國社會進入小康時代,大步邁進21世紀。進入新世紀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樹立科學發展觀,積極轉變發展方式,提高發展質量,推動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進入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面對國內主要矛盾轉化的現實需要和國際經濟政治形勢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積極應對、精準施策,決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錨定共產主義遠大目標,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從救國、興國到富國、強國,創造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明新形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為中國走向共產主義以及引領世界為共產主義奮斗的光輝道路,為共產主義不懈奮斗的理想信念為中國共產黨經受住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奮起提供了強大的力量支撐。
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人民立場,一百年來不懈奮斗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奮斗觀,把為人民奮斗、為人民謀利益作為黨的根本目標。毛澤東說:“共產黨就是要奮斗,就是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為人民服務。”[4]黨帶領人民通過社會主義改造消滅私有制、建立公有制;通過實行人民民主專政,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法制,賦予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帶領人民開展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積極探索共同富裕之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把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為衡量一切工作的重要標準,鄧小平說:“在社會主義國家,一個真正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在執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發展生產力,并在這個基礎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5]黨把實現共同富裕作為奮斗目標,從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到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始終把不斷實現人民最根本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人民立場,為了人民的利益進行革命,浴血奮戰、百折不撓;為了人民的利益開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自力更生、發憤圖強;為了人民的利益進行改革開放,解放思想、銳意進取;為了人民的利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信自強、守正創新。始終堅持與人民共享革命、建設、改革發展成果,使黨贏得了人民的廣泛支持和衷心擁護,為黨創造一系列偉大成就注入了強大的人民力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黨和人民共同奮斗創造的偉大成就,充分展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價值追求。
中國共產黨在成立之初就確立了民主集中制領導原則,逐步建立起黨領導一切、黨中央領導一切的制度體系,形成了科學的領導決策體系。黨擁有堅強的領導核心,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時期分別形成了以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形成了黨中央的絕對領導權威,凝聚全黨全國人民奮斗決心形成磅礴團結偉力。黨擁有卓越的領導智慧,善于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準確把握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制定正確的方針、路線和政策。黨擁有嚴格的領導紀律,建立了嚴密的組織體系和嚴格的紀律制度,形成了強大的組織約束和紀律約束,保證了黨的決策部署和實施的制度化、規范化、民主化、科學化。黨擁有高度的法治精神,始終追求依法治國、以德治國相結合,把黨的領導、依法治國和人民當家作主有機結合起來,積極構建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體制機制,不斷提高依法治國理政的能力和水平。黨擁有大無畏的改革創新精神,能夠根據國情、黨情、世情、民情變化,在基本路線基礎上積極改革、大膽創新,使黨的目標部署和政策策略既保持一定的穩定性、持續性,又能適應時代變化和現實需要。黨敢于自我革命,擁有強大的自我糾錯能力,敢于糾正路線錯誤,重新確立正確的思想路線,敢于刮骨療毒,從嚴治黨,清除一切違背黨的發展目標和侵害人民根本利益的違法犯罪行為。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圍繞實現人民幸福和民族復興不斷完善領導制度體系,形成了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的體制機制,能夠把黨的領導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轉化為領導效能和制度效能。
嚴明的組織紀律是黨的生命線,是黨攻堅克難、戰勝敵人和風險的重要保障。在革命戰爭年代,黨在黨政軍各方面建立鐵的紀律,要求官兵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打江山,為人民謀解放。新中國成立后,黨通過“三反”“五反”等運動清理了一批黨內腐朽分子,嚴格了黨的紀律。改革開放后,黨豐富、發展和完善群眾路線,嚴格要求黨的組織、黨員和黨的干部與群眾打成一片,努力幫助群眾解決一切能夠解決的困難,決不能與群眾站在對立面。鄧小平指出:“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是我們的傳家寶。”[6]黨的十五大以來,黨中央積極建設政治文明,堅決糾正損害人民利益的各種行為,嚴格要求黨員干部牢固樹立“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權力觀,全心全意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黨的紀律建設作為黨的建設的重要課題,強調政治意識、底線意識,嚴格政治紀律、政治規矩,建立起完善、嚴格的黨紀黨規制度體系,通過依紀治黨、依規治黨、依法治黨、依德治黨,在全黨建立起尊黨章、守黨紀、講規矩、講法治、講政治、講奉獻、講奮斗的良好黨風黨紀。一百年來,黨把組織紀律建設建立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立場之上,為黨把住了權力邊界,守住了政治底線,使黨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和堅強領導核心,為黨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建立起堅固的紀律保障。
中國共產黨是由一批高素質黨員干部隊伍組織建立起來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擁有堅定的信仰、崇高的理想、卓越的智慧和剛強的意志。黨來自人民、根植人民,所有的黨員干部都是廣大人民群眾的一員,與人民有著天然的聯系。黨建立嚴格的組織制度體系,從人民群眾中選賢任能,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對黨忠誠、對人民摯誠,不怕犧牲、甘于奉獻的好黨員、好干部。在革命戰爭年代,黨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黨員干部,他們善于打仗、善于做群眾工作,密切聯系群眾,為黨打贏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做出了巨大貢獻。新中國成立后,黨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黨員干部,他們日夜奮戰在國家建設第一線,為鞏固社會主義制度、開啟中國現代化征程做出了巨大貢獻。改革開放以來,黨培養了一大批“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黨員干部,他們敢闖敢干、開拓創新,在經濟全球化時代為中華民族跟上世界發展的腳步、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站穩腳跟、取得巨大成就打出了一片廣闊的天地。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極端變化,為了應對各種風險挑戰,順利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重大戰略目標,黨著力建設德才兼備的高素質黨員干部隊伍,培養出一大批德才兼備的黨員干部,他們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戰斗在國家建設各條戰線的最前線。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根據革命、建設、改革現實需要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能打仗、懂建設、敢改革、勇創新的高素質黨員干部隊伍,他們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豁得出、沖得上,是黨百年奮斗值得信賴、值得依靠的先鋒力量。
中國共產黨在成立時就深刻認識到,中國革命的前途命運關鍵在于黨會不會以及能不能教育群眾、團結群眾、組織群眾和發動群眾。黨的群眾路線,不是把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作為達到自己目的的工具,而是為了人民群眾的利益團結起來一起奮斗。毛澤東指出:“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點。”[7]在28年的革命斗爭中,黨切實踐行為了人民的利益和解放而奮斗的價值追求,通過教育群眾、發動群眾、組織群眾,吸收廣大人民群眾參加革命、支持革命、幫助革命,與人民共享革命成果。新中國成立后,為了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黨充分發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和主動性,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在許多領域創造出巨大成就,為改革開放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奠定了制度基礎和物質技術基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實施改革開放政策,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人民團結一心經過四十多年的艱苦奮斗創造了人間奇跡,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目標,為人民帶來了更加富裕的生活。黨堅持人民至上根本宗旨,積極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為人民群眾廣泛參與國家事務管理、經濟事務管理、社會事務管理豐富形式、拓寬途徑,使人民群眾廣泛參與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的進程。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為了人民,相信人民、依靠人民,戰勝一個又一個困難、化解一個又一個風險、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跡,群眾路線為黨不斷戰勝困難、取得成功奠定了廣泛的群眾基礎。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為中國共產黨歷經百年風雨而風華正茂培育了豐厚的土壤,使黨的領導深深扎根于人民,與人民形成了堅不可摧的血肉聯系。
中國共產黨始終追求包容性發展。早在民主革命時期,黨就積極推動建立民主聯合政府,主張通過民主渠道實現各黨派在國家建設和社會治理上的大聯合、大團結。新中國成立后,對內,黨領導人民建立起以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基礎的一整套民主政治制度,與各民主黨派、民主團體、社會各界共商國家發展大計,肝膽相照、榮辱與共;對外,黨領導人民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與世界各國交往,堅持反對帝國主義、霸權主義、殖民主義和強權政治,始終與發展中國家守望相助,為發展中國家提供發展援助。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積極推動共同構建互信、包容、合作、共贏的亞太伙伴關系,積極打造中歐和平、增長、改革、文明伙伴關系,共同開啟中非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新時代,積極推動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積極推動世界各國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以包容發展理念贏得了中國人民的擁護和支持,獲得了世界人民的稱贊和認同,為中國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國際環境和外部條件,為黨帶領人民戰勝困難與風險,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提供了強大的外部動力。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離不開世界經濟全球化這個大局,而為世界謀大同的濟世情懷為中國全面融入全球化提供了文化支撐。包容發展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根本標志,是中國共產黨作為世界第一大黨的優秀品格。中國共產黨倡導世界各國包容發展,既推動了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也為世界經濟復蘇和增長提供了源源動力。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堅實一步,我們要發揮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踐中形成的領導優勢,以高質量發展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步入新的臺階。
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之一就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我們要發揮黨的領導的理論優勢,積極探索新時代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理論,科學回答什么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如何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等重大現實理論問題。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大膽進行理論創新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不斷取得成功的密碼,在新時代我們要在堅持基本路線、基本方針、基本戰略、基本國策的基礎上根據新情況、新要求積極進行理論創新,用科學理論指導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一系列實踐,少走彎路,直達目標。我們要在已經形成的科學理論基礎上,以馬克思主義的共同富裕思想為基本原則,大力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觀點、新論斷,以科學理論指導高質量發展,促進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從而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進步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進一步繁榮。首先,積極探索馬克思主義視域下的共同富裕理論。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必須走馬克思主義共同富裕之路,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新時代共同富裕實踐結合起來,探索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共同富裕理論。其次,總結概括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在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方面的經驗教訓,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的理論創新成果,揭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富裕規律。最后,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實踐中創新理論、發展理論,探索大變局時代中國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戰略、方式和路徑,構建新時代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理論體系。
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追求。為了實現這一根本目標,中國共產黨建立起完善的制度體系保障黨的領導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全面性和統一性、規范性和有效性。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制度優勢是推動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我們要發揮黨的領導的制度優勢,積極探索新時代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制度體系。時代在進步,制度也必須不斷創新。新冠肺炎疫情疊加俄烏戰爭,使當今時代更加跌宕反復,百年大變局已經形成。現實要求我們必須大膽進行體制改革,既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不動搖,又要不斷完善制度或者體制存在的問題,使制度和體制更加適應時代變遷,從而激發制度活力,增強體制動力。首先,加強黨對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領導。實現全體中國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項偉大的革命,必須由黨中央統一領導,統一部署,必須加強黨中央的領導。其次,發揮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組織作用。各級黨委政府是推動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直接領導機構,要發揮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組織作用,讓它們承擔起推動實現本地區人民富裕的責任。再次,積極探索新時代條件下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體制機制。制度和體制的功能是綜合社會有機體的各種利益訴求實現發展和分配的平衡,我們要建立發展與共享兼顧的制度體系,讓發展成為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原動力。最后,貫徹新發展理念,追求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是共享,我們要把共享發展理念深植于黨的執政、行政各環節全過程,以共享發展推動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中國共產黨有嚴明的紀律、嚴格的組織,從而形成了強大的領導力和戰斗力。中國共產黨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領導力量,在新時代要發揮領導組織優勢,充分調動9500萬共產黨員和486萬基層黨組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隊員作用和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帶動全體人民走共同富裕道路。人民需要黨去組織、去帶領,我們有一大批優秀的黨員干部隊伍,他們是帶領人民實現共同富裕的組織者、領路人,要發揮好這個巨大優勢。首先,以基層黨組織為核心建立推動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責任制,賦予基層黨組織推動本區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責任義務,要給基層黨組織上擔子。其次,以黨員干部為先鋒建立推動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責任制,賦予黨員干部推動本區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責任義務,要給黨員干部上擔子。再次,鼓勵優秀黨員干部隊伍下基層、進企業、到民間,了解世情黨情民情,把工作做細做實,幫助群眾和企業,紓民困、解民憂。最后,加強黨員干部理想信念建設,培養黨員干部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道德情操,把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為畢生事業,發揚共產黨人的斗爭精神,形成與人民群眾一起努力、共同奮斗的信念,帶領人民群眾奮斗新征程,創造新輝煌。
來自人民、為了人民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力量源泉和價值旨歸,正是科學地回答了“我是誰”“為了誰”這個百年之問,中國共產黨才獲得了人民的衷心愛戴和真摯支持。也正是因為科學地解決了自己與人民的關系、建立起與人民的血肉聯系,中國共產黨才能夠在人民的支持和擁護下戰勝一個又一個風險、取得一個又一個成功。實踐證明,黨是人民的主心骨,而人民是黨的堅強后盾。在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我們要發揮黨的領導的人民性優勢,把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追求切實貫徹到推進共同富裕的實踐當中,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為立足點和落腳點制定制度、政策和措施,真正做到以人民的追求為追求、以人民的標準為標準,干事創業,為人民提供最好的教育、醫療、就業等各項服務,讓人民感受到幸福、安全和滿足。首先,建立踐行人民至上根本宗旨的行動準則和道德規范。實行踐行人民至上標準化管理,嚴格約束黨員干部的言行舉止及其工作的德行操守。其次,建立履行人民至上宗旨考核機制。由人民群眾考核黨員干部為人民服務的態度、業績和影響,對考核不合格的黨員干部進行嚴肅問責。再次,建立履行人民至上宗旨獎懲機制。嚴懲違背黨的宗旨、敗壞黨的形象、脫離群眾的黨員干部,重獎忠誠于黨、忠誠于人民,切實履行職責、為人民群眾解憂紓困的優秀黨員干部。最后,堅決消除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和小圈子文化。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和小圈子文化完全背離人民至上宗旨,是一種集體腐敗行為,是人民群眾最深惡痛絕的,必須予以堅決清除。
中國共產黨是人民的執政黨,擁有雄厚的群眾基礎。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堅持群眾路線,形成了與人民群眾共創歷史輝煌的光榮傳統,積累了豐富的群眾工作經驗。人民是實現共同富裕的最終受益者,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根本依靠力量,只有把人民群眾發動起來、組織起來,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才可能成為現實,才能實現在富裕路上一個都不落下的美好愿景。我們要發揮黨的領導的群眾基礎優勢,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教育、發動、組織人民群眾自己發展自己,先富帶動后富,最終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首先,要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尤其是農村基層組織,把村兩委建設成為帶領農民實現共同富裕的堅強班子。其次,加強先富群體的組織和引導,發動他們帶動未富群體共同致富。再次,做好企業的工作,無論是公有制企業還是非公有制企業,都要做好企業管理者的工作,引導他們以共同富裕為目標組織生產和分配,把企業建設成為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基礎載體。最后,做好群眾宣傳,鼓勵群眾積極行動起來,大膽干事創業,為創造美好生活做出自己的努力。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形成了強大的群眾基礎,應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服務。
中國共產黨以包容發展贏得了世界人民、世界各國以及國際機構的認同和支持,形成了優渥的國際聲譽。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積極參與國際事務,以謀取共同發展為己任為世界和平與繁榮建立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在推進全球化繼續發展的大背景下以“一帶一路”建設為紐帶為發展中國家的發展與繁榮提供了大量幫助,同時與發達國家求同存異,共謀百年大變局下的共贏共享機制,均取得了良好效果。中國要實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離不開世界,中國要實現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富裕也離不開世界。發揮黨的領導的包容性優勢,就是要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把開放工作提升到新的水平。首先,進一步完善改革開放一系列制度,優化走出去、引進來的體制機制,積極應對百年大變局對改革開放的新挑戰、新要求。其次,發展好國內經濟,穩住經濟基本盤,夯實內循環根基,以穩定的內循環促進外循環健康發展,積極開拓外循環的發展空間。再次,繼續推進“一帶一路”工作,發展好與“帶”“路”沿線國家的關系。第四,發展好與鄰國的關系,把握好“取”“舍”的度,穩住國家安全基本盤。最后,繼續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大膽參與國際事務,積極介入解決國際爭端,承擔負責任大國使命,展現負責任大國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