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李 苗,董 靜,崔丹丹
自“十三五”以來,我國職業教育步入了高質量發展新階段,職業教育的服務能力不斷增強,職業院校的培訓責任也愈發受到重視,校企合作共建示范性職工培訓基地主要在三個層面發揮積極作用,積極發揮行業企業社會教育資源優勢,瞄準汽車后服務產業的市場空間,依托合作企業及企事業單位,向后端延伸產業鏈,加快汽車后市場產業發展,通過汽車職教聯盟,打造汽車產業集群;形成校企共商,育訓并舉的人才培養模式,進一步豐富了校企合作模式、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高;不斷發展擴大職工培訓基地,建立多元主體的職工培訓體系,增強區域經濟服務能力,形成一定的社會輻射能力。
校企深化協作共建示范性企業職工培訓基地是促進企業職工培訓高質量發展的重大舉措,通過對員工的持續培訓教育或實際操作訓練,融入企業文化、校園文化、職業道德、工作標準、法律法規等科目,達到員工綜合素質的提升。職工培訓基地不僅能成為對企業員工進行技能考核的場所,還能作為高職院校職業技能教學的實踐場所,更能發揮職工培訓基地直接服務的功能,從而增進了學校和社會之間的聯系。基地建成后可以更好地為企業員工創造繼續教育、能力提升的機會,為企業的發展創造技術人才資源保障,又可以將企業前沿知識、先進技術和教學內容相互融通,實現校企共贏。
培訓成效評價將始終貫穿培訓的全過程,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培訓評價不僅僅是收集反饋信息和衡量結果,更要考研與推動培訓目標的達成。
要在校企深度協同下健康、長期開展職工培訓工作,借鑒高校內部的質量監測與保障體系,創建行業協會主導、校企協同參與的第三方質量評價機構。基地廣泛采納行業、企業、在培員工的建議,聯合制定考核成效的評價標準,由第三方實施監督考核。培訓過程中,通過培訓效果的四級評價模型來綜合評估職工培訓效果,通過第三方實時監測反饋教師培訓情況、員工學習情況、學員培訓狀態、基地環境等;通過對培訓的跟蹤調查,針對問題進行反饋并適時調整培訓方案,保證培訓成效。培訓完成后,應到合作企業考察培訓成效,與企業進行溝通交流,共同解決存在的問題,商討下一步合作的開展。
(1)構建動態更新的職工培訓項目與課程資源運行機制。創建動態的職工培訓項目與課程資源更新運行機制,通過實地調研,掌握企業發展的最新動向,確定企業培訓職工的目的與要求。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結合基地現有資源與企業優秀的實踐資源,開發具有行業特色的系列職業能力指導手冊,以及校內課程資源和信息化課程資源。建設一定數量的適合專業教學培訓的數字化教學資源,探索并實施“互聯網+培訓”教學新模式。
(2)構建基地師資準入運行機制。建立培訓教師準入機制,基地師資團隊應具備思想政治、人文素養、專業知識、專業實踐技能等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綜合素養,應加強師資隊伍的培養力度,提高師資團隊的專業化水平。
(3)建設并完善學校與政府、行業協會、企業的四方聯動監督機制。四方聯動監督機制如圖1所示,以政府保障、行業協會指引、企業和學校組織、溝通、協調四方聯動機制,進一步強化校企合作,共同保證企業職工綜合素質的提升。
1)與政府部門對接。《國務院關于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的意見》鼓勵職業院校、企業大學開展職業訓練院試點工作,為社會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以此為契機,職業院校、企業大學要主動聯系政府有關部門,承擔各項職工培訓任務,共同制定職工培訓實施方案,共同制定培訓內容,共同研究考評準則和質量反饋機制,相互交流、協調,使企業職工培訓工作質量穩步提高。
2)與行業協會對接。通過新疆交通運輸職業教育集團,與行業企業密切協作,將基地打造成企業員工職業技能訓練、鑒定、能力提升的基地。
3)與企業對接。充分利用學校自身的教學理論、實訓實驗設施、師資條件等各類資源優勢,積極參與創建學習型企業,有針對性地對企業實施調研,并根據企業自身發展及技術轉型需求,制定詳細規范的職工培訓計劃;與企業交流溝通,制定切實可行的培訓方案;不斷創新基地管理模式、師資結構、培訓內容及方法,努力建立彰顯自身價值、適應企業需要的職工培訓基地。
示范性職工培訓基地建設的目的是為實現人才培養的目標,培養一批專業技術技能強、綜合職業素養高的新型工匠。因此,基地的運營成效反饋機制應從基地建設與運行、基地功能、基地效益和基地創新這四個方面開展,如圖2所示。
(1)基地建設應重點考察校企共建和產教融合,基地建設能否與行業企業發展趨勢相契合,產教融合、校企共建方式能否長期保持,基礎設施建設能否達標,包括基地建設面積和生產設施總值等重要指標,“雙師型”教師的數量及企業專兼職師資情況也是評估指標中的重要考證。
(2)基地功能考察的是人才培養、職業培訓、項目開發、技術推廣和推薦就業。在培養模式、培訓人數、培訓時間、培訓項目、職業資格認證、教材編寫、共同開發項目、社會經濟效益等方面進行考察。在培訓規模方面,示范性職工培訓基地必須滿足《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提出的“優質職業學校年職業培訓人次達到在校生規模的2倍以上”的要求。
(3)實訓基地效益與管理也是運營成效反饋指標體系中重要的觀測點,包含基地實際使用效率、產教融合程度、職工學歷提升、產學研收益率、培訓教學計劃、主體評價、職工培訓情況反饋等。
(4)基地創新指標主要包括項目立項、技術創新、人文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等。結合市場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建立由員工、培訓基地教師和基地負責人組成的多信息反饋渠道和信息暢通的溝通機制,通過多種途徑和形式及時反饋評價情況,適時調整培訓項目和內容。在反饋成效評價結果時,不僅要反饋基地建設的特色、效益與創新,也要及時反饋存在的問題,以便更好找出存在的不足與原因,并明確今后發展的方向,讓基地進行更高效的運行。
職業院校應始終以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為指引,創新辦學理念,深化校企合作,積極面向社會開展各類技術服務。筆者對職工培訓基地評價與監督機制進行研究,期望為高職汽車類專業群及其他專業提供教學改革經驗;為產教融合背景下的校企共育人才機制做出創新嘗試,為相關院校、相關專業積累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