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邑縣桑堌鄉政府農業服務中心 郭北京
扶溝縣農技推廣區域總站 沈紅麗
近年,夏邑縣深入開展“科普惠農興村計劃”活動,蔬菜大棚迅猛發展,全縣建起基地群50 個、冬暖式日光溫室1600 座、弓形棚233.33 hm2,總面積達到了1000 hm2,主要輻射帶動了全縣農民反季節蔬菜種植0.87萬 hm2。品種有黃瓜、番茄、辣椒、茄子、苦瓜、豆角、四季豆、西葫蘆、圣女果、茶樹菇等,產品銷往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西安市、杭州市等城市。
夏邑縣是傳統的蔬菜種植大縣,原有的一家一戶式的分散生產,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常規農藥難以防治病蟲害,導致蔬菜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產銷缺少配套服務,無法形成品牌優勢參與市場競爭。為提高廣大蔬菜種植戶的科技素質,實現蔬菜無公害化生產,夏邑縣探索蔬菜產業化發展之路,總結出了“基地+協會+合作社+農戶”產業化發展的新模式,以整合資源力量、社會化服務和產業化經營為己任,以菜農的實際利益為出發點,全力打造農村科技與經濟相結合的特色平臺。
1.多措并舉,加大科普宣傳力度。夏邑縣本著“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根據蔬菜基地的性質和國家有關政策,制定了《夏邑縣蔬菜種植示范基地章程》,設置科普宣傳欄,展示無公害蔬菜的種植操作規程和不同時期的管理技術要點,以圖文并茂、簡單易懂、豐富多彩的內容,讓農民更易接受新知識、新技術,受益群眾達15 萬人。夏邑縣組織專家編寫《實用技術手冊》、制作科技光盤材料,免費發放給種植戶,全年累計發放科普圖書、實用技術宣傳材料和科技光盤等近5 萬份,受益農戶達3 萬戶。
2.強抓培訓,提升科技種植水平。無公害蔬菜科技帶頭人在政府的組織下外出考察學習。聘請河南大學、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等科研院校的蔬菜專家定期指導生產。通過組織科技報告會和開辦培訓班進行培訓和實地技術指導,實現了種植戶人人懂技術、人人都是技術員的效果。
夏邑縣委、縣政府大力扶持無公害蔬菜基地的發展,制定惠民政策,從人力、技術、資金、場地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使無公害蔬菜基地生產逐步走上了“基地+支部+農戶”的發展模式。無公害蔬菜生產中采取“基地+農戶”的生產模式和“五統一”管理模式,即:統一測土供肥、統一供種苗、統一技術指導、統一植保服務、統一訂單銷售。基地采取先簽訂單,后組織生產的經營模式。通過基地與市場的對接,加速了全縣種植結構的調整,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創造出了一套科學的管理模式,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夏邑縣大力開展科普宣傳,積極組織蔬菜生產示范戶參與全國科普日、全國科技周等系列活動。政府部門不斷加大科普投入,加強基地和合作社建設,增強農民的科普意識,使基地和合作社成為現代農業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力載體。
基地或者合作社應選拔優秀技術骨干充實到領導班子中,發揮模范帶頭作用,使其成為科普惠農的帶頭人。夏邑縣應積極開展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活動,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種植戶為基礎,以基地為平臺,以科研院所為技術支撐,以無公害技術推廣為手段,進一步完善“基地+合作社+協會+農戶”模式,搞好農村科普工作,依靠科學提高效益,逐漸成為帶頭致富的實力群體。
政府應加大經費投入,用于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基地運行機制,加大科普培訓力度,提高菜農的科普意識和致富能力,讓更多的菜農享受到科普惠農成果。政府構建省、市、縣專家牽頭,基地技術骨干為主的技術培訓及科普推廣體系,提高市場中的應變能力和抗風險能力,增強菜農種菜的積極性和穩定性。
蔬菜基地定期聘請專家講授蔬菜病蟲害防治等知識,重點培訓技術人員和菜農大戶,使菜農能夠及時掌握新技術、新信息。同時組織開展技術入戶活動,組織專家和基地技術人員不定期到農戶家中了解種植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及時解決菜農在種植中遇到的各種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