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4年11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軍事審判庭開庭審判了兩起美國間諜案,受審的是包括11名美國人在內的22名罪犯。隨后,中美雙方圍繞著這兩起間諜案,展開了一系列的交鋒……
美國欲借聯合國對中國施壓
? 時間回溯到兩年前。1952年11月29日深夜,一架美國中情局C-47型間諜飛機從美國駐漢城(今首爾)的軍事基地起飛,偷偷進入中國領空,機上除兩名機組人員外,還有身為中情局特工的唐奈和費克圖。他們此行的目的,是到中國境內接回之前被他們空投到東北的間諜李軍英。當飛機飛抵預定地點,突然地面上升起了密集的防空炮火,兩名駕駛員同飛機一起葬身火海。唐奈和費克圖跳傘后,亦被我公安部隊活捉。
? 1954年11月23日的法庭上,唐奈和費克圖等一干被告對他們所犯罪行供認不諱。最后,法庭判處唐奈無期徒刑,判處費克圖有期徒刑20年。接下來審理的是美國間諜阿諾德案。
? 1953年1月12日下午,美國空軍第十三航空隊五八一空中補給通訊聯隊上校阿諾德,帶領美軍第九十一戰略偵察中隊少校作戰官包莫、上尉機長維地等14人,駕駛一架偵察機從日本橫田基地起飛,于當晚9時許侵入我國安東(今丹東)地區,進行戰略偵察。我空軍部隊發現敵情后,將其擊落。阿諾德等人慌忙跳傘,結果有3人當場摔死。阿諾德和其他人隨后被我公安人員抓獲。審判庭最后判處阿諾德有期徒刑10年,其他罪犯也分別被判處了不同的刑期。
? 中國政府公開審理兩起美國間諜案,震驚了美國朝野。1954年11月24日,美國國務院發表了一份抗議聲明,聲稱唐奈和費克圖都是美國陸軍部在日本雇用的“文職人員”,美國方面一直以為他們是在1952年11月的一次從朝鮮飛往日本的飛行中死亡了。至于他們是如何落入中共手中的,美國方面并不知道……接著,美國國務院又指令美國駐日內瓦總領事約見了中國駐日內瓦總領事,提出口頭抗議,并通過英國駐華代辦,將美國政府的抗議照會轉到了我國外交部。
? 美國人知道,他們的所謂“抗議”是不可能為中國政府所接受的,便想通過聯合國,來向中國政府施壓。美國國務院的計劃是將這兩起間諜案炒大,并同朝鮮問題、戰俘間題扯到一起,然后再聯絡跟美國立場相同的國家,提請聯合國大會討論,以達到譴責中國的目的。很快,美國國務院就將其抗議照會的副本遞交給了聯合國秘書長哈馬舍爾德,并要求他向其他會員國散發。
? 12月5日,美國代表正式提出了議案,要求聯合國“采取決定性行動,使11名‘聯合國軍’官兵和所有仍被拘留的‘聯合國軍’被俘人員獲得釋放”。在美國的操縱下,12月10日,聯合國大會最終通過了美國的提案。
聯合國秘書長連發三封電報
? 就在聯合國大會通過美國提案的當天下午,聯合國秘書長哈馬舍爾德一連發出了三封電報給中國國務院總理兼外長周恩來,希望能允許他到北京來會晤周總理,就“釋放1953年1月12日被中國部隊俘獲的11名‘聯合國軍’人員和所有其他仍被拘留的‘聯合國軍’被俘人員”進行會談。
周周恩來在看過哈氏的電報后,立即指示喬冠華起草一份回電,闡明中方在處理這兩起美國間諜案上的立場——這是中國的內政,我們奇怪聯合國為什么不譴責美國違反聯合國憲章,派遣特務間諜到中國來做壞事,反而要幫助美國索回間諜!聯合國這樣的做法,必將使聯合國的權威地位更加喪失殆盡。周恩來要求喬冠華在回電中明確指出,美國間諜案與戰俘問題無關,不能因為空投下來的是穿“聯合國軍”軍服的特務,就把他們等同于戰俘。如果你作為主持和平正義的聯合國秘書長,你一定能了解我們憤慨的正義性和理直氣壯,你一定不會認為此時來中國和我們談判此事是適當的。如果你另外表示愿意來中國訪問的話,那么我們表示歡迎。
? 喬冠華起草好電報稿后,周恩來斟酌再三,沒有立即發出。12月16日,周恩來再次指示喬冠華重新起草兩份電報,一份仍是闡述中國立場,并要求哈氏將這份電報轉發給除國民黨集團代表以外的其他各國出席聯合國大會的代表。另一份只寫了三句話:一、收到了你要來中國的電報,我們為了和平,為了緩和國際緊張局勢,準備在我們的首都北京接待你,和你談有關中國的和平問題;二、關于你來電所提的美國間諜案,我們的立場已詳見另電;三、你何時來中國?我們表示歡迎。
哈馬舍爾德來京斡旋
1955年1月5日,哈馬舍爾德一行抵達北京。從第二天下午開始,雙方在中南海西花廳進行正式會談,雙方一共舉行了四次會談。會談當中,周恩來重申了中國在處理美國間諜案問題上的立場,強調中國政府對此案的處理完全是中國的內政,聯合國關于這個問題的所謂決議案,中國是決不能接受的。? ? 周恩來指出,雙方應該把會談的重點放在政治問題上,從政治上尋求緩和緊張局勢的辦法和措施。他同時談了臺灣問題,揭露了美國制造中國臺灣海峽緊張局勢的圖謀,指出聯合國在朝鮮問題和中國代表權問題上的態度是不公正的。
? 哈馬舍爾德一邊為美國人辯解,一邊打著聯合國憲章的旗號,拐彎抹角地想把美國間諜案同聯合國扯到一起。雙方圍繞各自的立場你來我往,意見分歧很大,以至于使周恩來在一次會談時說:“我認為遺憾的是,我們共同的見解竟如此少,不同的意見卻比較多。”
1月10日下午,雙方舉行最后一次會談,這次會談的氣氛還算比較融洽。會談中,周恩來表示,可以允許美國犯罪分子的家屬來中國探望,具體做法可以交給中美兩國駐日內瓦的總領事去談。哈氏又提出中方是否可以提供美國間諜的生活照片。周恩來回答說可以,但因為時間關系,只能交給瑞典駐華使館,由其轉交給他。哈氏對此感到高興,一再表示感謝。從他個人的角度來說,有了這個結果,也算不虛此行。
中國宣布提前釋放11名美國間諜
? 1955年1月11日上午,哈氏一行乘專機離開北京。但斡旋活動并沒結束,中美兩國駐日內瓦的總領事關于此事的談判仍在進行當中,美方竭盡全力施壓,想使中方釋放人犯,中方則要求美國不得阻撓中國留學生回國。雙方針鋒相對,談判談得異常艱苦。
? 中方為表示誠意,在周恩來抵達萬隆出席亞非會議時,釋放了4名因從事間諜活動被捕獲的美國飛行員。周恩來表示:“中國人民和美國人民是友好的。中國人民不想同美國打仗。中國政府愿意跟美國人坐下來談判,討論緩和遠東緊張局勢,特別是緩和臺灣地區緊張局勢的問題。”美國國務卿杜勒斯隨后也表示,中美坐下來談判是有可能的。
? 7月中旬,中美雙方通過新任英國駐華代辦傳遞口信,雙方均派出大使級代表在日內瓦會晤。中方最終決定由中國駐波蘭大使王炳南擔任中方談判代表,中國外交部還成立了由章漢夫、喬冠華等參加的會談指導小組,按照周恩來的指示,制訂了會談方案和對策。當時我方還作好了在大使級會談的基礎上,進而舉行外長級會談的準備。
? 為爭取會談的主動權,中央決定,在會談開始之前,釋放阿諾德等11名美國間諜,但不包括唐奈和費克圖。中國釋放11名美國間諜的舉動,引起了國際社會的普遍好評。
? 8月1日,中美大使級會談正式舉行。但無論是中方代表王炳南,還是美國代表約翰遜都沒想到,這一談就是9年,且沒達成任何協議。
(摘自《世紀風采》王玉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