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 茵
中央歌劇院,終于擁有了自家專屬的演出劇場。這個夢,美麗而漫長,它承載著一代又一代藝術家的希冀與神往。在該院迎來七十華誕之際,一朝美夢終成真,一夜翻開新華章。2022年7月6日,中央歌劇院劇場開幕音樂會上演,這個日子、這場演出,引人矚目,令人難忘。
中央歌劇院劇場,這座美麗壯觀的大型劇場,好似鑲嵌在北京東二環濃蔭華蓋上的一顆璀璨明珠。那晚,沿白色大理石階梯拾級而上,大堂挑高空間舒展,窗格形狀精巧別致。人群三兩結伴步入觀眾席落座,但見頭頂懸掛巨型水晶吊燈,池座周圍呈U型的貴賓包廂錯落交疊。高貴典雅華麗舒適,無愧于目前國內最具國際化、現代化、藝術化風范的歌劇藝術圣殿。
從2015年正式破土動工,原計劃本應在2018年10月開幕,但在新冠疫情等重重困難阻礙下,2022年春天方竣工落成。中央歌劇院劇場,總建筑面積超過四萬平方米,以中華傳統文化中代表吉祥美意的瑞鳥——“鳳凰”作為總體設計核心立意,提升詮釋了建筑內涵的藝術主題。金黃色調與正紅色塊疊拼交織,橢圓形觀眾廳呈螺旋放射狀布局,如同鳳凰騰飛光艷四射,超大樂池可實現120人大型編制樂團的演奏。將來這里不單可以大量演出中國經典與新創歌劇,又可以演出普契尼、比才、威爾第的作品,還可以綻放瓦格納鴻篇巨制的超大體量超強能量。重點是建筑聲學設計,十分講究非常高端,演員可以讓歌聲輕松穿透每個角落,觀眾可以在任何一層一座聆聽舞臺上真實動人的歌唱。因為,這里是目前國內自然聲場專業聲效最為理想的單體歌劇院。
一項國家重大文化工程,它的新張開業,為歌劇藝術工作者提供了高端廣闊的舞臺,為市民觀眾提供了高水平藝術的欣賞殿堂,為首都北京增添了新時代文化地標。中央歌劇院劇場甫一亮相,也迅速引起國際社會高度關注,開幕之際,意大利、俄羅斯等多個國家的歌劇院、藝術機構,以及蒂奇亞納、阿曼多、米拉·維洛蒂耶維奇等知名國際歌唱家,紛紛表示祝賀并期待未來有合作的機會。
在開幕音樂會上,國家文化和旅游部黨組書記、部長胡和平致辭,祝賀中央歌劇院成立七十周年,始終貫徹黨的文藝方針政策,秉承延安紅色基因和光榮傳統,創作出一大批膾炙人口的精品力作,培養了一大批德藝雙馨的歌劇藝術家,為繁榮發展共和國歌劇事業發揮了重要作用;希望中央歌劇院以創作為核心任務、以演出為中心環節,努力創作演出更多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優秀作品,打造高品質服務、高效益運營的專業化、現代化劇場,為繁榮發展歌劇事業、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大幕徐徐開啟,舞臺中央以環形設計深蘊美意,“圓”為中國文化中的審美理念,從而引申到中西文化和諧圓融、美美與共的愿景。舞臺上方一個螺旋式上升的異形高音譜號的“飄帶”與之交相呼應,環繞著熠熠生輝的“中央歌劇院”五個大字;這一頭起始“1952”,那一端延至“2022”,中央歌劇院七十年光榮院史藝術歷程,一目了然意味深遠。青年女導演沈亮團隊的精心設計匠心獨運,在視覺效果上,突出了這場音樂會應有的濃重而華美的慶典儀式感。
這種儀式感引人深思發人深省:中央歌劇院成立七十年,無愧于國家級歌劇藝術的標桿,在藝術上發揮著引領示范的強大力量。從早年的《茶花女》,到中期的《卡門》《圖蘭朵》,再到后來的《唐豪瑟》《尼伯龍根指環》等,毫無疑問,世界經典歌劇逐步進入中國觀眾視野,這是“專業戶”。從《兄妹開荒》《劉胡蘭》《草原之歌》到《阿依古麗》《第一個百個新娘》《馬可·波羅》,從《霸王別姬》《山林之夢》《蕭紅》到《瑪納斯》《紅色娘子軍》《命運》《道路》等,中國歌劇創新積累優質高產,這是“示范田”。
朱海,國內有造詣、有成果、有影響的策劃人,同時作為中央歌劇院排演的“奮斗”三部曲的編劇,欣然為這場開幕音樂會擔任策劃與撰稿,從總體結構到細節設置匠心獨運,頌贊七十年輝煌歷史,詠嘆七十年風雨兼程。
鄭小瑛,一個閃光的名字,她的身影剛剛出現在舞臺上,全場頓時一片歡騰。作為新中國第一代女指揮家,一位開創紀錄、堪稱“世界音樂和歌劇舞臺上的奇跡”的傳奇藝術家,她曾親自登場指揮《護花神》《第一百個新娘》《茶花女》《夕鶴》《卡門》《費加羅婚禮》《蝴蝶夫人》《魔笛》《藝術家生涯》《塞維利亞理發師》等中外歌劇的國內首演。她曾親手培養了中央歌劇院前院長、現中央音樂學院院長、指揮家俞峰和國家大劇院現任音樂總監、首席指揮家呂嘉等一大批杰出人才。所以,鄭小瑛,最有資歷也最有能力成為開幕音樂會的“第一棒”。
這個夏夜,女指揮家以93歲高齡領銜第一單元的演出:交響序曲《紅旗頌》開篇贏得碰頭彩,音樂雄健恢宏氣勢磅礴,迅速點燃現場熱度;同于1965年中央歌劇院創排新作《阿依古麗》,鄭小瑛挑起大梁建構音樂主體,自這部歌劇成功首演,留蘇歸來的青年教師從此在歌劇舞臺聲名鵲起。光陰荏苒,半個多世紀后滿頭銀絲的鄭小瑛仍然激情滿懷手勢有力,這首歌劇序曲奏起揮灑出天山紅花如火般濃烈的歡騰。
在鄭小瑛轉身將手中的指揮棒遞交給高偉春的剎那間,很多觀眾忍不住百感交集。高偉春,中央歌劇院第二代指揮家,鄭老師的親傳弟子,實際年齡相差大約20歲?看學生輩也是兩鬢斑白華發叢生,真是令人感慨不已!第二單元包括中國經典歌劇《白毛女》之“扎紅頭繩”,《洪湖赤衛隊》《黨的女兒》的重要選段,還有中央歌劇院老院長王世光譜寫的《長江之歌》,“人民音樂家”冼星海的名作《黃河大合唱》選曲。高指一如既往表現出經驗豐富修養深厚穩健持重的藝術風格。
中央歌劇院現任音樂總監楊洋,在同輩同儕中堪稱精英翹楚。他2006年11月參加在希臘舉辦的國際頂級的迪米特里·米特羅普洛斯指揮大賽中,以無可爭議的優勢榮獲桂冠,一舉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中國指揮。但他那閃光的風采,大部分國人未能在現場領略。筆者對他最初的良佳印象更早。2003年因受SARS影響,北京國際音樂節原定項目無以實施,楊洋臨危受命披掛上陣指揮郭文景的歌劇《狂人日記》《夜宴》,那晚年輕甚至青澀的指揮家以其過硬的專業功力與超凡的表現讓所有現場觀眾心悅誠服,感覺他將成為中國指揮界一顆冉冉升騰的新星。果然,楊洋后來獲大獎擔重任。19年后的今天,面對新冠疫情陰云密布,從歌劇《威廉·退爾》序曲開始,指揮《卡門》《圖蘭朵》等七部世界經典歌劇選段、“貝九”之合唱《歡樂頌》,在數量、分量、質量上獨領潮頭,在有限的空間里,他充分展示出音樂總監的能力與能量,從這些相對熟悉的作品中,聽眾也得到了美好而豐富的審美體驗。
袁丁現任劇院首席常任指揮,系在職在崗的新一代指揮家,在舞臺上與樂隊、歌隊和演員的配合也更默契。袁丁指揮《瑪納斯》等三部本院原創歌劇選段,現場多數觀眾可能是第一次聽到這些劇、聽到這些劇中的角色與詠嘆調、重唱、合唱,他們的熱烈反應與真切共鳴,無疑是對青年指揮家最大的肯定與激勵。終場一曲《領航》,更將中央歌劇院擁有歌唱家、演奏家、指揮家三支高水平隊伍的綜合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
小小一支指揮棒別具象征意味,這支“接力棒”在一代又一代指揮家手中揮舞,畫出閃光的“亮點”與流利的“弧線”,這些錯落交織的“點”與“線”引領牽動著音樂與歌聲匯聚的洪流,將中央歌劇院深厚、優良的傳統不斷傳承賡續,這是在堅持探索實踐中不斷發展、發揚的一種藝術精神。
我們期盼著,因各種不可抗因素而未能加盟開幕演出的一任院長指揮家陳燮陽、俞峰,曾經的駐院常任指揮家許知俊,曾經與該院成功合作的湯沐海、余隆等杰出指揮家,走進劇場再現風采!
2022新春悄然而至,中央歌劇院劇場拔地而起,如春筍破土般生機盎然。4月2日,袁丁執棒該院交響樂團、院長劉云志親自擔任小提琴獨奏,“柴科夫斯基專場音樂會”在嶄新的劇場預演試音響亮初啼。中國第一,也是目前唯一曾成功演出過瓦格納四聯劇《尼伯龍根的指環》的歌劇院,用里程碑式的壯舉讓金光閃耀的“指環”成為其鎮院之寶。藝術皇冠上的明珠的奇異光彩,豈能或缺美妙動人的靈魂詠嘆?
“北風(那個)吹,雪花(那個)飄……”清甜圓潤的歌聲,將聽眾瞬間帶回最初孕育和誕生中國新歌劇的那片黃土地。從意大利深造回來的女高音歌唱家尤泓斐,在歌劇《白毛女》中喜兒的演唱中,依舊散發出純正而醇厚的神采風韻;她和青年男中音歌唱家耿哲表演的“扎紅頭繩”片段,浸潤著親切、樸實的父女之情。“第五代韓英”王慶爽曾領銜主演全本《洪湖赤衛隊》,這次獨唱“浪打浪”同樣將一首優美的小曲唱出應有的味道。
歌唱家尤泓斐 (前)、耿哲表演歌劇 《白毛女》 片段
2021年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女高音歌唱家雷佳首度領銜主演民族歌劇《黨的女兒》,引動公眾媒體一片喝彩。2022年“七一”前后,面對女一號B角缺位,她一人擔當重任,本輪《黨的女兒》演出竟然一人唱了四場“田玉梅”。7月6日晚接著舒喉開嗓,獻唱全劇最為繁難的一首詠嘆調《萬里春色滿家園》,女高音滿宮滿調演唱盡顯超強實力與角色魅力,全場觀眾為這個身著一襲白裙的“田玉梅”獻上激情的掌聲。
還記得2001年6月世界“三大男高”在紫禁城獻歌,中央歌劇院交響樂團與合唱團組陣助演,該院三位女高音歌唱家應邀同臺放歌。今夜,曾經的“三大女高”有兩位現身!中央歌劇院于1995年在國內首演《圖蘭朵》,首版“柳兒”AB角么紅和馬梅,手牽手肩搭肩引吭高歌《長江之歌》,這是深受全院上下敬重的王世光老院長聲名遠播的力作。兩位杰出的女高音歌唱家多么希望老院長能親臨現場聽到她們的深情歌唱!可是觀眾席間尋覓不見老院長的身影和容顏……在這個特殊時期,健康狀況令人擔憂的大作曲家足不出戶。此刻,他,那顆熾熱如初的心,一定在為曾經工作的劇院、深情期望的劇場,怦然躍動……
前一首“長江”引人感喟,后一曲“沉思”教人遐想。曾任中國交響樂團首席之位,履現任中央歌劇院院長之職,小提琴家劉云志在音樂道路上的華麗轉身,需要具備多大勇氣與膽識?在開幕音樂會上,他不僅是劇院領導身份,更要出演重要“角色”。好巧不巧,《沉思》,我們在音樂會上聽過無數次的小提琴獨奏曲,偏偏是馬斯涅為歌劇《泰伊思》中女主角譜寫的內心獨白。它是自成一格非同凡響的“詠嘆調”,今夜,劉云志,一只琴、滿腔情,將“角色化”的獨白心聲,“詠嘆”出了別樣內涵深意。
從歌劇演員到聲樂教授,著名男中音歌唱家袁晨野,雖轉換角色身份多年,但卻從未離開過歌劇舞臺。這次“回家”獻聲,艾斯卡米洛的詠嘆調《斗牛士之歌》,歌聲依舊雄渾寬厚中氣十足,形態扮相聲音造型,英武剛健瀟灑從容。青年男中音歌唱家於敬人、耿哲、趙一巒、王藝清等,已為劇院撐起一片天。他們可在威爾第、瓦格納、普契尼之經典與王世光、郝維亞、撈仔的力作之間,穿游往返自由馳騁。
劉云志院長登臺獨奏
五位男高音歌唱家同唱 《今夜無人入睡》,左起韓鈞宇、徐森、丁毅、李爽、李想
改革開放初期即在《卡門》中嶄露頭角的女中音歌唱家劉珊,此次與同聲部更年輕的牛莎莎,青年女高音歌唱家李晶晶、秦侃如,青年男高音歌唱家劉怡然等聯袂演繹《卡門》《弄臣》等名劇中的三重唱、四重唱。丁毅則應邀和李爽、李想、徐森、韓鈞宇五位男高音同唱《圖蘭朵》名段《今夜無人入睡》,阮余群、徐春雨、夏羽等十一位女高音齊聲領唱《命運》選曲《大地繡娘》。女高音歌唱家尤泓斐曾在《白毛女》和《茶花女》之間自由切換聲音造型風格流派,今夜,她以威爾第歌劇《西西里晚禱》中埃萊娜的詠嘆調《謝謝朋友們》向觀眾展示自己在歌劇故鄉意大利深造的成果。
享有國內“第一柳兒”美譽的女高音歌唱家么紅,現身居中央歌劇院副院長職位,同時她也是多年穩居歌劇舞臺C位。因接下來將領銜主演全本《茶花女》《圖蘭朵》,她便以《蝙蝠》中阿黛麗的詠嘆調《笑之歌》預熱,那一串串華麗妙曼的花腔輕巧靈動,笑得熱情奔放,歌得充滿自信。“無論多久你都在我們身旁,相依相戀情深意長……”尾聲“大軸”,由么紅、郭橙橙和李爽、王藝清與合唱隊一起豪邁高歌《領航》。
一臺溫暖入心的開幕音樂會,猶如一幅濃墨重彩的畫卷,優秀的歌劇人用高超的技巧、深沉的情感共同點染描繪著歌劇藝術的“清明上河圖”。因其本身帶有強烈而明確的GALA性質,我們不應用演出季商演的規格標準要求衡量。人們沉浸在朝圣歡悅的心情中,“上帝”都可以寬容忽略的小瑕疵,絲毫不影響觀眾的審美體驗。某些小瑕疵也確非指揮家、演奏家、歌唱家在專業技術上出現了問題,而是因大樂隊集中圍坐于環形舞臺中央,四位指揮家背對舞臺前部表演區的歌唱家,同時歌唱家也是背對指揮家和演奏家。有無影像背投或音效返送?答案:無。新劇場雖建筑聲學條件優越,但新近入駐的“各軍兵種”尚需時間適應磨合。
這座嶄新的藝術殿堂,未來將誕生更多符合時代精神、世界藝術水準同時為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歌劇精品。既定的五月開幕演出月,雖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延遲了兩個月,但我們相信《茶花女》《圖蘭朵》等中外歌劇經典,永遠會為熱愛歌劇的人們帶來美好的藝術盛宴。高規格高品質的歌劇現場表演的藝術之美,將隨著經典曲目與新創佳作的不斷上演,越來越散射奇異獨特之美。美麗家園鳳鳴歸棲,中央歌劇院從新的起點開始新的征程,立足“人民的舞臺、世界的窗口、高雅藝術的重鎮”,向著“世界一流歌劇院、國家最高歌劇殿堂、歌劇藝術普及傳播的引領者、中外歌劇交流平臺以及歌劇人才聚集高地”的發展目標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