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燦
(河南省信陽市第四人民醫院,河南 信陽 464000)
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一種非常嚴重的心臟病發作類型[1],STEMI 占心肌梗死表現的25%~40%[2]。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是首選策略,它可以迅速再通梗塞動脈,顯著減少梗塞面積,改善臨床結果和遠期預后[3-4]。然而,在接受直接PCI 的患者中,雖然沒有明顯的夾層血栓形成,痙攣或嚴重的殘余狹窄,但仍有30%~40%的患者可能出現無復流現象(NRP)[5-6]:再通后梗塞動脈的冠狀動脈血流仍可能受阻,不能維持心肌細胞灌注。NRP 是STEMI 患者PCI 術后常見的嚴重并發癥之一,可擴大心肌梗死面積,并伴有較高的再住院率和病死率[7]。許多治療方法努力預防或減少NRP 的發生,例如給予他汀類藥物和尼可地爾。部分研究已應用尼可地爾治療PCI 術后患者的NRP,可能會改善患者無復流癥狀[8],但仍缺乏高質量隨機對照試驗以顯示尼可地爾在急性STEMI 患者PCI 期間預防NRP 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鑒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預防性冠狀動脈內給予尼可地爾是否可以減少接受PCI 的STEMI 患者的NRP 發生率,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后,選取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于我院接受治療的280 例患有持續急性STEMI 適合住院PCI 并具有完整隨訪記錄的患者,按照隨機抽簽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給予尼可地爾治療)140 例,年齡(65.12±6.24)歲,男80 例,女60 例;對照組(給予0.9%氯化鈉溶液治療)140 例,年齡(64.57±5.95)歲,男76 例,女64 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高血壓、血脂異常、2 型糖尿病、病變血管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根據描述性特征比較觀察組和對照組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①年齡18~85 歲;②12 h內診斷出急性STEMI;③梗塞動脈完全閉塞。排除標準:①腎功能不全;②合并PIC 手術史;③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史的患者。
1.3 方法
1.3.1 常規治療:兩組患者均服用抗血小板藥物阿司匹林300mg 和氯吡格雷600mg,肝素70U/kg PCI前動脈鞘管。
1.3.2 觀察組:在觀察組中,2mg 尼可地爾將在血栓抽吸導管冠狀動脈閉塞部位遠端2mm 處注射。5min 后將重復血管造影以確定是否重復給予2 mg尼可地爾。任何患者的尼可地爾總劑量不應超過6mg。
1.3.3 對照組:在對照組中,將在血栓抽吸導管冠狀動脈閉塞部位遠端2mm 處注射2mL 生理鹽水。5min 后將重復血管造影以確定是否重復給予2mL生理鹽水。任何患者的尼可地爾總劑量不應超過6mL。
1.4 觀察指標:記錄兩組的NRP 的發生率、術后7d NT-proBNP、cTnT、CK-MB 的水平和術后7d LVEF(%)、WMSI,在PCI 之前和之后每4h,以及術后低血壓人數及主要心臟不良事件。
1.5 統計學方法:運用SPSS20.0 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術中NRP 發生率和心肌損傷指標水平比較:兩組患者均獲隨訪,為期12月。觀察組術中NRP發生率明顯小于對照組(P<0.05)。術后7d,觀察組NT-proBNP、CK-MB、CTnI 均明顯小于對照組(P<0.05)。術前,兩組患者NT-proBNP、CK-MB、CTnI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根據術中NRP 發生率和心肌損傷指標水平比較觀察組和對照組 (±s)

表2 根據術中NRP 發生率和心肌損傷指標水平比較觀察組和對照組 (±s)
特征觀察組對照組t/χ2P年齡(歲)65.12±6.24 64.57±5.950.300.65性別(男/女)80/6076/640.230.63高血壓78671.730.18血脂異常73700.130.72 2 型糖尿病67600.710.40病變血管左前降支62590.160.93右前降支5356左回旋支2525
2.2 心功能指標比較:兩組患者均獲隨訪,為期12月。術后7d,觀察組LVEF 明顯大于對照組(P<0.05)。術后7d,觀察組WMSI 明顯小于對照組(P<0.05)。術前,兩組患者LVEF、WMSI 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根據心功能指標比較觀察組和對照組 (±s)

表3 根據心功能指標比較觀察組和對照組 (±s)
?
2.3 PCI 術后低血壓和主要心臟不良事件比較:兩組患者均獲隨訪,為期12 個月。觀察組術后低血壓、主要心臟不良事件均明顯小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4。

表4 根據PCI 術后低血壓和主要心臟不良事件比較觀察組和對照組
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一種嚴重危及生命的醫療緊急情況,由一條或多條冠狀動脈閉塞導致心肌損傷或壞死。再灌注治療對于STEMI 發病12~24h 內是合理的方案。目前,PCI 被認為是治療急性STEMI 最有效的措施之一[9-10]。在12h內STEMI 發作時,PCI 可迅速再通相關梗死動脈,恢復心肌灌注,顯著減小急性STEMI 患者的梗死面積和降低死亡率。然而,冠狀動脈造影研究表明,大量患者患有NRP,再灌注不足PCI 后沒有冠狀動脈阻塞證據的心肌,這種現象被認為是與內皮損傷、炎癥、血管痙攣、血小板活化和聚集以及血栓栓塞有關[11-12]。NRP 是心肌損傷的標志物,是缺血、梗塞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發生率較高的預測因子。它會嚴重影響STEMI 患者的預后并增加病死率,因此在PCI 期間預防和減少STEMI 患者NRP 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
已有報道尼可地爾可改善內皮、炎癥、纖溶能力和穩定斑塊[13-14],而PCI 前預防性應用尼可地爾可能減少NRP 的發生以及改善急性STEMI 的預后。因此,為了提供更高的臨床證據,我們嘗試進行雙盲、隨機、安慰劑對照試驗,以確定預防性冠狀動脈內給予尼可地爾在急性STEMI 患者PCI 期間減少NRP 發生的有效性。觀察組術中NRP 發生率明顯小于對照組術中NRP 發生率。術后7d,觀察組NT-proBNP、CK-MB、CTnI 均明顯小于對照組NTproBNP、CK-MB、CTnI。術前,兩組患者NT-proBNP、CK-MB、CTnI 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術后7d,觀察組LVEF 明顯大于對照組。術后7d,觀察組WMSI 明顯小于對照組。術前,兩組患者LVEF、WMSI 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15]。觀察組術后低血壓、主要心臟不良事件均明顯小于對照組。結果表明預防性冠狀動脈內給予尼可地爾可以減少接受PCI 的STEMI 患者的NRP 發生率,并且由于地爾可改善纖溶能力和穩定斑塊,降低炎癥反應,NTproBNP、CK-MB、CTnI 等心臟病指標均明顯改善。尼可地爾是一種ATP 敏感的K[+]開啟劑,它可以擴張冠狀動脈以增加血流量。
綜上所述,研究結果表明預防性冠狀動脈內給予尼可地爾可能減少急性STEMI 患者PCI 期間NRP 發生,且是安全有效的,值得臨床廣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