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昌
(林州市第五人民醫院內三科,河南 林州 456550)
急性腦卒中是腦卒中的一種,其發病率、致死、致殘率較高,影響患者生存質量、運動功能,重癥患者甚至威脅其生命安全[1-2]。目前,臨床上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主要實施常規治療聯合阿司匹林腸溶片治療,主要目的是改善機體血液循環和起到抗血凝作用,但對炎性反應控制或者因炎性反應而造成的神經損傷治療的方案研究較少。本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124 例急性腦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分析阿托伐他汀鈣片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神經功能恢復情況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變化情況,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124 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觀察組62 例和對照組62 例。對照組中男35 例,女27 例;年齡56~80歲,平均(68.95±10.52)歲;病程2~6h,平均病程(4.26±1.28)h。觀察組中男33 例,女29 例;年齡55~78 歲,平均(67.38±11.08)歲;病程3~5h,平均病程(3.14±0.53)h。比較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對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4》[4]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斷標準;②年齡≥55 歲的中老年人;③患者或其家屬知情,且簽字。排除標準:①伴有惡性腫瘤者;②肝腎功能異常者;③全身免疫缺陷疾病;④合并全身感染性疾??;⑤精神功能和認知功能嚴重障礙者。
1.3 方法:兩組患者均行常規治療,吸氧、控制體溫、調整血壓、降血糖、心電監護以及營養支持等。對照組在此基礎上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治療,100mg/次,1 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阿托伐他汀鈣片治療,20mg/次,1 次/d。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1 個月。
1.4 評價指標:神經功能。采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評定,共有意識水平、凝視、上肢運動等共15 個項目,滿分共42分,分值越高代表神經功能損傷越嚴重。運動功能采用Fugl-Meyer 評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評定,內容包括上肢(33 項,66 分)、下肢(17項,34 分)兩個部分,總分為100 分,四級評分,輕度:96~99 分;中度:85~95 分;明顯:50~84 分;嚴重:<50 分。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取患者清晨空腹血3~4mL,放置于抗凝管中進行3000r/min 離心10min處理,分離血清后,檢測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C 反應蛋白(CRP)、膠質纖維酸性戴白(0GFAP)、神經元特異性性烯醇化酶(NSE)及S100β 蛋白水平。
1.5 統計學方法:運用SPSS18.0 軟件進行數據處理,以表示計量資料,組間用獨立樣本t 檢驗,組內用配對樣本t 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神經功能及運動功能恢復情況:治療后,對照組的NIHSS 評分比觀察組高,FMA 評分比觀察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神經功能及運動功能恢復情況對比 (±s)

表1 兩組患者神經功能及運動功能恢復情況對比 (±s)
時間組別NIHSS 評分FMA 評分治療前 對照組(n=62)36.58±3.1568.52±5.26觀察組(n=62)36.82±3.1167.95±5.11 t 0.4270.612 P 0.6700.542治療后 對照組(n=62)26.85±2.4775.69±3.85觀察組(n=62)21.08±2.1686.95±3.64 t 13.84616.734 P 0.0000.000
2.2 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治療后,觀察組血清TNF-α、IL-1β、IL-6、CRP、GFAP、NSE 及S100β 蛋白水平均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對比 (±s)

表2 兩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對比 (±s)
時間組別TNF-α(ng/L) IL-1β(ng/L)IL-6(ng/L)CRP(mg/L) GFAP(μg/L) NSE(μg/L) S100β 蛋白(ng/L)治療前 對照組(n=62)48.69±6.2847.95±6.5125.69±2.6210.36±1.9510.39±1.3634.13±5.1437.48±5.14觀察組(n=62)48.95±6.3447.99±5.8425.61±2.9510.66±1.6710.34±1.2535.96±5.3137.61±5.11 t 0.2290.0360.1600.9200.2131.9500.141 P 0.8190.9710.8730.3590.8320.0540.888治療后 對照組(n=62)27.28±3.6424.85±3.6213.85±1.636.85±0.647.49±1.6523.88±3.4127.85±3.14觀察組(n=62)16.54±3.8815.22±2.847.96±1.053.15±0.414.16±1.6214.26±2.1820.37±2.11 t 15.89616.48023.92038.33111.33918.71615.569 P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病原因主要是因患者腦部發生局部缺血,導致血管內皮細胞和腦細胞的功能損傷,從而降低機體免疫力,提高機體炎性因子水平,引起一系列炎癥反應,進而影響患者神經功能恢復,嚴重則會導致癱瘓,易損傷患者運動功能以及降低患者生活質量[3-4]。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致死率高主要是因為大腦突然無足夠血液供氧,造成腦組織大面積壞死和損傷,不及時搶救則會威脅生命安全;若及時搶救,也會導致機體發生一系列炎性反應,造成神經功能的損傷,導致致殘率較高,影響患者運動功能和其預后效果。部分研究表明,急性腦卒中患者的神經功能障礙與患者體內的炎性反應有一定關系,TNF-α 可促進機體內炎性分子的分泌,是屬于多功能致炎因子;IL-6 則可以激活炎性細胞,且可有效促進炎性細胞浸潤;IL-1β 有加重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作用;CRP 則是急性時相蛋白,加快血管內血栓形成速度,且在激活補體系統方面有一定的促進作用[5]。而GFAP、NSE 以及S100β 蛋白則是和神經系統功能相關蛋白,分別存在于星形膠質細胞、神經元以及腦膠質細胞中,當機體內神經功能受到損傷時,三種蛋白會快速于血液中釋放,因此,血清中0GFAP、NSE 以及S100β 蛋白水平則可以判定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神經功能損傷程度[6]。臨床上治療該疾病,廣泛應用的是較為安全的阿司匹林治療,阿司匹林可有效降低血液中血小板凝聚速度,防止血栓的形成[7]。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對照組的NIHSS 評分較觀察組高,FMA 評分較觀察組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對照組,表明在阿司匹林治療急性缺血性腦缺氧患者基礎上,聯合阿托伐他汀鈣片治療,可有效降低患者機體內各炎性因子的水平,幫助患者神經功能的恢復,從而提高患者的運動功能。原因在于阿托伐他汀鈣片是一種還原酶抑制劑,其主要作用是可選擇性的抑制HMGCoA 還原酶活性,發揮降脂作用,抑制炎癥反應,進而改善血管內皮細胞功能。
綜上所述,阿托伐他汀鈣片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的水平,降低炎癥反應,促進患者神經功能及運動能力的恢復,提高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