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麗君 田 莉 石學敏
(安陽市婦幼保健院婦產科,河南 安陽 455000)
GDM 為妊娠期常見疾病[1],致病因素為孕期激素變化胰島素代謝能力欠佳、胰島素分泌不足,導致糖代謝異常從而引起血糖升高。現以我院110 例GDM 患者開展研究,觀察聯合用藥(門冬胰島素、二甲雙胍藥物)對GDM 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及分娩影響,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經本院收治的GDM 患者選取110 例開展研究,按照同等比例將患者分為對照組55 例和觀察組55例,其中對照組初產婦30 例,經產婦25 例,年齡22~32 歲,平均(24.56±4.65)歲,孕周25~38 周,平均(31.12±3.56)周;觀察組初產婦29 例,經產婦26例,年齡23~35 歲,平均年齡(23.12±4.56)歲,孕周26~38 周,平均(32.67±5.23)周,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呈同質性(P>0.05)。
1.2 納入標準:①經OGTT 檢測,診斷為GDM[3];②孕婦均為單胎妊娠;③患者均對本次研究中治療方法、治療藥物等均知情同意。
1.3 排除標準:①患有嚴重心、肝、腎疾病;②內分泌系統疾病;③患者治療依從性差。
1.4 脫落與剔除標準:①患者資料丟失無法進行統計;②患者治療中不積極用藥或不配合治療。
1.5 方法:對兩組患者進行囑咐,治療期間需積極運動、控制飲食,對照組患者采取門冬胰島素注射治療,每次于晚餐前注射0.2~0.3IU/(kg·d),之后每次注射劑量為總劑量的1/3,后期可根據孕婦血糖水平變化可進行調整。觀察組則采取門冬胰島素聯合二甲雙胍藥物進行治療,于晚飯后服用0.25g/次,1 次/d。兩組均服藥至胎兒出生。
1.6 觀察指標: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后FPG、1hPG、2hPG 水平變化;對比兩組妊娠結局(剖宮產、羊水過多、巨大兒發生率)發生情況,兩組新生兒并發癥進行比較。
1.7 統計學分析:運用SPSS 22.0 軟件作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例(n)或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血糖水平變化情況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血糖FPG、1hPG、2hPG 水平數值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血糖FPG、1hPG、2hPG 水平數值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血糖水平變化情況比較 (±s)

表1 兩組患者血糖水平變化情況比較 (±s)
注:①治療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時間 FPG(mmol/L) 1hPG(mmol/L)2hPG(mmol/L)觀察組 治療前 6.05±1.0612.28±1.678.76±1.35治療后 4.26±0.67①8.11±0.23①7.41±0.38①t,P9.889,0.000 13.725,0.000 5.776,0.000對照組 治療前6.25±1.0512.36±1.238.96±1.31治療后5.12±0.878.46±0.137.72±0.11 t,P5.741,0.000 16.788,0.000 5.659,0.000
2.2 兩組患者不良妊娠結果比較:兩組孕婦不良妊娠發生對比,治療后,觀察組總發生率12.72%,低于對照組30.9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452,P=0.034),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妊娠結果比較 [n(%)]
2.3 兩組新生兒并發癥對比情況:觀察組新生兒不良結局發生率10.91%,低于對照組27.2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417,P=0.035),詳見表3。

表3 兩組新生兒并發癥對比情況 [n(%)]
GDM 呈病程長、發病率逐年升高,該疾病影響胎兒發育、加大生產風險,并對胎兒及孕婦健康造成危害[2]。治療該疾病關鍵是血糖控制,對GDM 患者采取早期干預措施意義重大,可降低其對孕婦及胎兒的影響。采用門冬胰島素治療可經胰島素分子與肌肉、脂肪細胞的胰島素體相結合,促進腸胃道對葡萄糖吸收,可抑制肝腎糖原分解,阻礙體內糖異的產生,從而有效降低患者體內血糖水平,但單一療效呈局限性,采用二甲雙胍藥物(口服降糖藥)聯合治療效果更好,可使得胰島素的用量得以減少,能夠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有效避免出現低血糖情況。
據相關研究表明[3],當體內血糖平均值控制在5.5mmol/L 有助于降低諸如低血糖等并發癥,不過單一使用血糖控制效果尚有不足,提倡聯合其他藥物來保證血糖控制效果。二甲雙胍為降糖藥物[4],配合胰島素治療,可使得體內葡萄糖吸收減緩、阻礙肝腎過度的糖原異生,兩者聯合使用具有協同作用,可使胰島素用量減少,血糖得到很好的控制。本次研究中觀察組血糖FPG、1hPG、2hPG 水平數值均低于對照組,二甲雙胍藥物為一種胰島素增敏因子,可改善其敏感性從而與胰島素結合受體,產生降血糖效果,提示可增強胰島素敏感性、有效降低其患者FPG、1hPG、2hPG 水平,兩者聯合用藥具有協同效果,可使外周組織對葡萄糖攝取,肌肉及脂肪組織對葡萄糖利用減少,糖原合減少,從而增加體內糖酵解,有效減少肝糖輸出量,從而有效降低體內血糖水平[5]。同時本研究中發現兩組不良妊娠結果比較,觀察組發生率12.72%低于對照組30.91%,觀察組中新生兒并發癥總發生率10.91%,低于對照組27.27%,說明門冬胰島素藥物治療,在加上二甲雙胍藥物,治療GDM 效果顯著,減輕高血糖對母嬰影響,有助于改善母嬰結局,降低新生兒并發癥,安全性更高。
綜上所述,針對GDM 患者,給予門冬胰島素聯合二甲雙胍藥物治療,使得患者血糖水平得以降低,減少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