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冰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河南 南陽 473000)
經傷椎椎弓根螺釘固定是治療脊柱骨折的有效方式,通過螺釘校正患者脊柱角度,恢復骨折椎的上下節段,同時通過固定方式,可加強脊柱椎體強度、剛度及穩定性,利于患者術后恢復[1]。但脊柱骨折術后恢復周期較長,對患者護理積極性要求較高,但骨折術后患者運動能力受限,同時受術后疼痛困擾,使得患者應對方式偏向消極,影響術后恢復。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改善脊柱骨折術后患者應對方式十分必要。心理學上將焦慮、抑郁、緊張等體驗不積極、引起身體不適感的情緒統稱為負性情緒,負性情緒可使患者心理彈性下降[2]。據相關研究顯示,患者心理彈性與應對方式密切相關[3]。由此推測脊柱骨折患者急診經傷椎椎弓根螺釘固定后負性情緒可能與應對方式相關。鑒于此,本研究著重分析脊柱骨折患者急診經傷椎椎弓根螺釘固定后負性情緒與應對方式的關系,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研究經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選擇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80 例脊柱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脊柱骨折符合《外科學(第九版)》[4]中的診斷標準,且經CT、X 線檢查確診;②認知功能正常,可配合研究;③所有患者均在本院接受經傷椎椎弓根螺釘固定治療;④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既往有精神疾病史;②既往有神經系統疾病者;③近3 個月內發生重大變故;④術后發生嚴重并發癥者;⑤合并嚴重臟器功能障者礙;⑥同時存在焦慮、抑郁的患者。80 例患者中男50 例,女30 例;年齡47~70 歲,平均年齡(58.80±3.57)歲;體重指數18.6~26.5kg·m-2,平均體重指數(22.80±1.02)kg·m-2;發病原因:高處跌落24 例,交通事故31 例,工傷事故25 例。
1.2 方法
1.2.1 應對方式評估方法:于患者出院前,使用簡易應對方式問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5]評估患者應對方式,該量表分為積極應對(12 個條目)、消極應對(8 個條目),共計20 個條目,每個條目0~3 分,應對傾向=積極應對標準分-消極應對標準分,應對傾向得分為正數則為積極應對,納入積極應對組;負數為消極應對,納入消極應對組。
1.2.2 負性情緒評估方法:于患者出院前,使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6]評估患者焦慮水平,共計20 個條目,每個條目1~4 分,分界值為50 分,高于50 分為焦慮;于患者出院前,使用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7]評估患者抑郁水平,共計20 個條目,每個條目1~4分,分界值為53 分,高于53 分為抑郁。
1.2.3 基線資料采集及質量控制方法:詢問并記錄患者一般情況,包括年齡、性別(男、女)、體重指數(≥24kg·m-2、<24kg·m-2)、居住地(城鎮、鄉村)、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大專及以上)、婚姻狀況(已婚、未婚/離異)、工作狀況(在職、個體/退休)等。采用一對一的方式進行SCSQ、SAS、SDS 量表調查,指導患者進行問卷填寫,填寫時間為30min,完成后現場回收,共發放80 份問卷調查表,均成功回收,回收率100%。
1.3 統計學方法:運用SPSS23.0 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均經Shapiro-Wilk 正態性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采用Logistic 回歸分析檢驗脊柱骨折患者急診經傷椎椎弓根螺釘固定后負性情緒與應對方式的關系,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脊柱骨折患者急診經傷椎椎弓根螺釘固定后應對方式情況:80 例脊柱骨折患者術后經SCSQ 量表評估,采取消極應對方式53 例(66.25%),采取積極應對方式27 例(33.75%)。
2.2 兩組脊柱骨折患者基線資料比較:消極應對組焦慮、抑郁患者占比高于積極應對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其他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脊柱骨折患者基線資料比較 [n(%)]
2.3 脊柱骨折患者急診經傷椎椎弓根螺釘固定后負性情緒與應對方式關系的Logistic 回歸分析:焦慮、抑郁與脊柱骨折患者急診經傷椎椎弓根螺釘固定后應對方式有關(P<0.05),詳見表2。

表2 脊柱骨折患者術后負性情緒與應對方式關系的Logistic 回歸分析
應對方式是個體為減輕或避免壓力、適應環境所采用的方法與策略,由于脊柱骨折患者急診經傷椎椎弓根螺釘固定術后恢復周期、護理周期較長,需患者采取積極應對方式,以促進術后康復[8]。本研究結果顯示,80 例脊柱骨折患者術后經SCSQ 量表評估,采取消極應對方式53 例(66.25%),表明脊柱骨折患者急診經傷椎椎弓根螺釘固定術后應對方式偏向消極,因此采取有效措施轉變患者應對方式,對術后康復有重要意義。
負性情緒是焦慮、抑郁、沮喪等情緒的同城,是影響患者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9]。本研究結果顯示,消極應對組焦慮、抑郁患者占比高于積極應對組,進一步經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焦慮、抑郁與脊柱骨折患者急診經傷椎椎弓根螺釘固定后應對方式相關。表明脊柱骨折患者急診經傷椎椎弓根螺釘固定術后存在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可能是消極應對方式的風險因子。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脊柱骨折患者對于術后恢復過程缺乏認識,加之術后恢復周期較長,患者運動長期受限,導致患者容易產生焦慮、情緒煩躁、抑郁等負性情緒,患者可能為舒緩個人情緒,通過抽煙、飲酒等方式,放松心情,治療依從性下降,從而使應對方式偏向消極[10]。此外,抑郁患者由于對手術效果缺乏認識,錯誤預估自身情況,將手術結果往悲觀、惡化方向思考,不會主動尋求與疾病相關知識,導致患者心理壓力增加,治療信念不足,消極情緒加重,從而使應對方式向消極轉變[11]。同時,由于患者在治療早期運動能力受限,日常生活需他人照顧,內疚感倍增,康復壓力提高,且脊柱骨折恢復周期較長,使患者短期內無法看到恢復效果,導致治療動力下降,認為疾病難以通過訓練恢復,應對方式向消極轉變[12]。由此可見,負性情緒對患者應對方式影響較大。因此,未來護理人員可通過改善患者心理狀況,緩解負性情緒,從而轉變患者應對方式。
綜上所述,脊柱骨折患者急診經傷椎椎弓根螺釘固定后負性情緒與應對方式存在一定聯系,未來可通過改善患者心理狀況,轉變患者應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