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立昊 劉 輝 廖禮君
中國科學院大學深圳醫院 (光明)心血管內科,廣東深圳 518106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發病率和病死率均較高[1-2],目前最有效的急診救治方法就是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3-4],但部分患者術后會出現支架內內膜增生及狹窄[5-7],這可能會直接導致手術失敗,影響后續治療,降低患者生活質量,甚至威脅患者生命。因此研究合適的指標來預測PCI術后支架內內膜增生及狹窄的發生有利于優化醫療資源的配置,減輕醫護人員工作負擔,而且還可以促進支架內內膜增生及狹窄患者獲得相應的治療,提高治療效果。研究發現血小板與淋巴細胞比率(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和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率(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與多種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發展及轉歸有關,目前關于PLR、NLR預測PCI術后支架內內膜增生及狹窄的研究報道較少,本研究旨在探索PLR、NLR與PCI術后支架內內膜增生及狹窄的相關性及預測價值。
將中國科學院大學深圳醫院(光明)心血管內科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87例冠心病行PCI手術治療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半年后進行冠脈造影復查支架內內膜增生及狹窄情況,其中39例陽性者(陽性病例定義為支架內內膜增生)為觀察組,48例陰性者為對照組。納入標準:①臨床診斷明確;②兩組均為首次接受PCI手術,半年后均接受冠脈造影檢查;③均完成相關指標檢測。排除標準:①曾行冠脈旁路移植手術或相關資料不完整;②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惡性腫瘤、感染性疾病、嚴重肝腎功能不全等疾病者;③合并其他心臟疾病者。收集患者一般資料,其中觀察組男31例,女8例;年齡32~70歲,平均(51.97±8.86)歲;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BMI)18.80 ~ 39.10 kg/m2,平 均(25.43±3.94)kg/m2;高血壓病史22例,糖尿病史21例,吸煙史19例,飲酒史12例,心肌梗死史26例。對照組中男43例,女5例;年齡32~69歲,平均(52.08±8.40)歲;BMI 24.98 ~ 31.90 kg/m2,平均(24.73±3.19)kg/m2;高血壓病史22例,糖尿病史15例,吸煙史29例,飲酒史12例,心肌梗死史27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患者一般資料通過患者電子病歷獲取,包括既往病史、性別、年齡、BMI等,患者于PCI術前采集外周靜脈血檢測相關指標,包括心肌肌鈣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Ⅰ,cTnⅠ)、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血 紅 蛋 白(hemoglobin,Hb)、血 小 板 計 數(platelet,PLT)、白 細 胞 計 數(white blood cell,WBC)、中性粒細胞計數(N)、淋巴細胞計數(L),根據檢測結果計算患者NLR、PLR。收集患者術中相關指標,包括患者入院至首次球囊擴張時間(門球時間)、Gennisi評分、GRACE評分、SYNTAX評分。患者出院半年后行冠脈造影檢查,觀察患者支架內情況,支架內內膜增生即為陽性病例,其中支架內內膜重度增生至管腔狹窄≥50%即為支架內再狹窄。
使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正態性檢驗采用Kolmogorov-Smirnov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不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使用[M(P25,P75)]表示,采用秩合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或Fisher確切概率法,支架內內膜增生及狹窄的影響因素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同時繪制ROC曲線判斷相關影響因素對支架內內膜增生及狹窄的預測價值,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cTnⅠ、LDL-C、NLR、PLR、Gennisi評分、GRACE評分、SYNTAX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實驗室指標及PCI術中相關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實驗室指標及PCI術中相關指標比較(±s)
注 cTnⅠ:心肌肌鈣蛋白Ⅰ;Scr:血肌酐;H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TG:三酰甘油;TC:總膽固醇;Hb:血紅蛋白;PLT:血小板計數;WBC:白細胞計數;N:中性粒細胞計數;L:淋巴細胞計數;NLR: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值;PLR:血小板與淋巴細胞比值
指標 觀察組(n=39) 對照組(n=48) t/Z值 P值cTn Ⅰ(ng/ml,images/BZ_13_1859_2242_1890_2281.png±s) 10.29±2.21 5.65±2.52 8.367 0.000 Scr(μmol/L,images/BZ_13_1859_2242_1890_2281.png±s) 109.54±23.36 106.45±24.57 0.257 0.634 HDL-C(mmol/L,images/BZ_13_1859_2242_1890_2281.png±s) 1.04±0.26 1.18±0.33 0.114 0.789 LDL-C(mmol/L,images/BZ_13_1859_2242_1890_2281.png±s) 4.17±0.77 3.47±0.83 5.281 0.010 TG[mmol/L,M(P25,P75)]2.52(0.85,3.97) 2.25(0.90,3.92) 0.035 0.923 TC(mmol/L,images/BZ_13_1859_2242_1890_2281.png±s) 5.86±1.25 5.47±1.12 1.025 0.084 Hb(g/L,images/BZ_13_1859_2242_1890_2281.png±s) 131.45±25.67 138.85±24.41 1.563 0.078 PLT(×109/L,images/BZ_13_1859_2242_1890_2281.png±s) 222.18±71.00 218.51±68.56 1.026 0.069 WBC(×109/L,images/BZ_13_1859_2242_1890_2281.png±s) 10.65±3.76 9.65±2.67 0.347 0.523 N(×109/L,images/BZ_13_1859_2242_1890_2281.png±s) 4.66±0.96 4.29±0.87 0.067 0.851 L(×109/L,images/BZ_13_1859_2242_1890_2281.png±s) 1.75±0.51 1.81±0.58 0.076 0.803 NLR[M(P25,P75)]2.95(1.26,5.17) 2.52(1.33,5.38) 4.956 0.014 PLR(images/BZ_13_1859_2242_1890_2281.png±s) 136.91±45.41 127.98±36.46 5.003 0.009門球時間(min,images/BZ_13_1859_2242_1890_2281.png±s) 68.89±12.35 64.14±15.56 1.159 0.115 Gennisi評分[分,M(P25,P75)]94(31,136) 85(24,115) 6.342 0.000 GRACE評分[分,M(P25,P75)]106(65,159) 94(51,134) 6.527 0.000 SYNTAX評分[分,images/BZ_13_1859_2242_1890_2281.png±s]33.35±8.69 27.75±6.67 5.624 0.007
將單因素分析結果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指標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后發現,cTnⅠ、LDL-C、NLR、PLR、Gennisi評分、GRACE評分、SYNTAX評分增高均為PCI術后支架內內膜增生及狹窄的危險因素,其中NLR、PLR、Gennisi評分、GRACE評分、SYNTAX評分增高為PCI術后支架內內膜增生及狹窄的獨立危險因素,見表2。

表2 PCI術后支架內內膜增生及狹窄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
PCI術后支架內內膜增生及狹窄采用入院時NLR、PLR預測均有一定價值,敏感度分別為51.67%、71.37%,特異度分別為58.92%、48.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曲線下面積(AUC)分別為 0.490、0.568,見表3、圖1。

表3 術前NLR、PLR預測PCI術后支架內內膜增生及狹窄的ROC曲線分析

圖1 NLR、PLR預測PCI術后支架內內膜增生及狹窄的ROC曲線
PCI是目前救治冠心病患者最有效的方法,大多數患者都需要通過植入支架才能快速恢復心肌血液供應[8-10],從而挽救患者生命,保證后續治療的順利進行,目前很多醫院都建立了胸痛中心,相應的PCI手術也經常開展,技術較為成熟,而且正在向基層醫院普及,從而幫助更多冠心病患者在發病初就能盡快得到救治,但是仍有部分患者在術后會出現支架內再狹窄的情況,進而導致疾病復發[11-13],使治療效果和預后受到嚴重影響,再次危及患者生命,但是PCI術后支架內狹窄的發病機制和發病原因尚不清楚,因此無法杜絕或完全防治支架內狹窄的發生,僅有一些研究對相關危險因素進行了報道,進而針對這些危險因素進行報道,但是目前有關NLR、PLR預測PCI術后支架內內膜增生及狹窄效果的報道較少,因此本研究探索NLR、PLR預測PCI術后支架內內膜增生及狹窄效果。
在臨床常見的血常規指標中評估患者炎癥反應程度可采取NLR和PLR,在炎癥反應激活過程中血小板和中性粒細胞均明顯活化,同時會抑制淋巴細胞的增殖,使得抗炎作用降低,進而表現為NLR、PLR的升高。NLR升高代表機體炎癥反應亢進。因此,NLR值的變化對于炎癥反應導致的心血管疾病有重要意義。炎癥在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NLR結合了炎癥狀態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兩種細胞相反的變化趨勢,在冠狀動脈疾病的病情評估及預后判斷中具有較高價值,因此NLR、PLR可以作為PCI術后支架內內膜增生及狹窄的預測。研究結果表明PCI手術患者的預后效果可通過NLR、PLR來進行預測,由此推斷NLR、PLR用于PCI術后支架內內膜增生及狹窄的預測或許也有一定效果[14-15]。本研究發現cTnⅠ、LDL-C、NLR、PLR、Gennisi評分、GRACE評分、SYNTAX評分增高均為PCI術后支架內內膜增生及狹窄的危險因素,其中NLR、PLR、Gennisi評分、GRACE評分、SYNTAX評分增高為PCI術后支架內內膜增生及狹窄的獨立危險因素,PCI術后支架內內膜增生及狹窄采用入院時NLR、PLR預測均有一定價值,敏感度分別為51.67%、71.37%,特異度分別為58.92%、48.50%,AUC分別為0.490、0.568。近年來臨床上也開展了相關研究,宋紅星等[16]研究認為PLR和NLR均是預測AMI患者PCI術中無復流和術后發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臨床指標;李賓等[17]研究發現血液NLR值還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重構及預后有關,這些都直接或間接證實了外周血NLR和PLR對PCI術后支架內內膜增生及狹窄的預測價值。
綜上所述,NLR、PLR、Gennisi評分、GRACE評分、SYNTAX評分增高為PCI術后支架內內膜增生及狹窄的獨立危險因素,采用NLR、PLR預測PCI術后支架內內膜增生及狹窄具有一定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