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偉 莊天微 朱冬雪 王彤彤 王玉瑩 戰 藝
1.黑龍江省牡丹江林業中心醫院骨科四病區,黑龍江牡丹江 157000;2.牡丹江醫學院附屬紅旗醫院內分泌科,黑龍江牡丹江 157000;3.牡丹江醫學院附屬紅旗醫院風濕免疫科,黑龍江牡丹江 157000
骨質疏松癥是一種臨床常見的系統性骨病,患者以骨量下降和骨脆性增加為典型特征,通常無特殊的癥狀表現,但在無創傷或輕微創傷情況下即可導致骨折的發生[1-2]。此病女性發病率明顯高于男性,尤其絕經后的女性,因受內分泌功能和激素水平的影響,發病率約為同年齡段男性的4倍[3-4]。在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患者的臨床治療上,常規療法以補充磁性激素和鈣劑等為主,以幫助患者更好地維持骨量,延緩癥狀的發展[5]。但對于部分中度和重癥患者,現有的治療方式不足以有效彌補骨丟失的情況。為了進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黑龍江省牡丹江林業中心醫院(我院)將導引功法與常規療法相結合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選取2021年1—10月在我院治療的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患者90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人骨質疏松癥診斷標準專家共識》[6]和《中醫診斷學》[7]的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的診斷標準;②患者年齡45~65歲;③絕經時間>1年。排除標準:①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等內分泌代謝性疾病患者;②免疫系統疾病患者;③惡性腫瘤患者。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審批號:2020-LW089),且患者知情同意。采取隨機數表法將患者分為常規治療組和導引功法組,每組各45例。常規治療組患者年齡45~65歲,平均(57.26±5.25)歲;病程1~7年,平均(4.86±2.02)年;導引功法組患者年齡46~65歲,平均(57.81±5.62)歲;病程1~8年,平均(5.02±2.13)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常規治療組采取常規療法進行治療,包括口服鹽酸雷洛昔芬(禮來蘇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30029,規格:60 mg/片),每日服用1次,每次1片。口服碳酸鈣D3片(惠氏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50029,規格:600 mg/粒),每日2次,每次2片。
導引功法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導引功法治療。在導引功法的選擇上,以訓練內容較為簡單的五禽戲為主要訓練內容,并根據患者具體的訓練需求,對內容加以簡化。五禽戲具體由虎、鹿、熊、猿和鳥5項內容組成。在虎式方面,醫師指導患者雙手掌心向下,雙手五指張開,第1~2指關節彎曲內扣,虎口呈“C”型,雙眼目視左右手掌,雙手外旋,沿軀干上提與肩部平行,張開手指后,雙臂伸直上舉至頭部;在鹿式方面,指導患者彎曲雙腿,重心靠一腿側,另一腿向前跨步,跨步時注意腳跟著地,上身軀干向重心腿側轉向,目隨手轉;在熊式方面,醫師指導患者拇指壓食指上,中指、無名指和小指自然彎曲并攏,虎口呈“O”型,左右拳拳眼相對,垂手下腹部,保持姿勢后,以腰為軸,上身軀干做圓周晃動;在猿式方面,指導患者五指指腹部捏攏,手腕屈曲,提于胸前,上聳雙肩,收腹提肛,提起腳跟,頭隨提起腳跟側轉,目視同側;在鳥式方面,指導患者雙腿下蹲,雙掌向上舉起至頭部上方,掌心向下,身體向前傾,同時縮項和提肩,胸部挺起。患者每日訓練1次,每次訓練時間為30 min。兩組患者連續治療3個月。
①患者骨密度測量結果比較。檢測腰椎正位(L1~L4)和左股骨頸骨密度;②患者骨代謝指標比較。主要指標包括骨鈣素(osteocalcin,OCN)和Ⅰ型前膠原氨基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ⅠN-terminal propeptide,PⅠNP);③患者中醫癥候評分比較。癥候評分主要包括腰背疼痛、腰膝酸軟、耳鳴、下肢疼痛、口干咽燥和目眩等6項。各項評分結果分為無癥狀、輕度、中度和高度4種。前3項評分結果為0、2、4和6分,后3項評分結果為0、1、2和3分。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腰椎正位(L1~L4)和左股骨頸骨密度結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腰椎正位(L1~L4)和左股骨頸骨密度結果均高于治療前,導引功法組高于常規治療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骨密度測量結果比較(g/cm2,±s)

表1 兩組患者骨密度測量結果比較(g/cm2,±s)
組別 n 腰椎正位(L1~L4) 左股骨頸治療前 治療后 t值 P值 治療前 治療后 t值 P值常規治療組 45 0.69±0.12 0.81±0.06 6.311 0.000 0.65±0.07 0.76±0.10 5.197 0.000導引功法組 45 0.70±0.09 0.88±0.08 11.545 0.000 0.64±0.08 0.80±0.09 7.803 0.000 t值 0.230 4.386 0.198 2.334 P值 0.818 0.000 0.844 0.022
治療前,兩組患者OCN、PⅠNP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治療后,兩組患者OCN檢測結果高于治療前,PⅠNP檢測結果低于治療前,導引功法組OCN檢測結果高于常規治療組,PⅠNP檢測結果低于常規治療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骨代謝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骨代謝指標比較(±s)
注 OCN:骨鈣素;PⅠNP:Ⅰ型前膠原氨基端前肽
組別 n OCN(μg/L) PⅠNP(ng/ml)治療前 治療后 t值 P值 治療前 治療后 t值 P值常規治療組 45 3.04±0.54 6.22±0.98 18.541 0.000 64.92±5.78 58.15±7.26 7.074 0.000導引功法組 45 3.17±0.64 6.95±1.00 19.693 0.000 62.68±6.11 52.39±4.72 9.172 0.000 t值 1.040 3.486 1.788 4.463 P值 0.301 0.001 0.077 0.000
治療前,兩組患者中醫癥候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治療后,兩組患者中醫癥候評分均低于治療前,導引功法組評分低于常規治療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中醫癥候評分比較(分,±s)

表3 兩組患者中醫癥候評分比較(分,±s)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 t值 P值常規治療組 45 15.70±3.94 10.74±3.41 6.458 0.000導引功法組 45 15.21±4.78 8.35±2.00 13.863 0.000 t值 0.535 4.062 P值 0.594 0.000
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是中老年女性的一種常見疾病[8]。在患者的臨床治療中,鹽酸雷洛昔芬是常用藥物。鹽酸雷洛昔芬是一種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對雌激素作用的組織有選擇性的激動或拮抗活性。攝入人體后,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絕經后女性雌激素分泌的不足,尤其對于絕經時間>10年的女性,效果更為明顯[9-10];碳酸鈣D3則可直接補充患者體內缺乏的鈣,有效幫助患者骨折后骨組織的再建,改善凝血機制和毛細血管的滲透性等[11]。因此在臨床上常聯合用藥治療[12-13]。
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患者骨丟失較為明顯,現有的治療方法可能不足以有效彌補骨丟失的情況。骨質疏松癥中醫屬骨痿和骨痹的范疇。中醫認為,腎藏精、精生髓、髓養骨。腎精虧虛,則骨髓生化無源,骨骼失養而萎弱無力。另腎所藏之精分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前者受于父母,后者需依賴脾精的滋養。脾精不足,導致腎精本虛,骨骼失養[14]。另據現代醫學證實,運動強度可分為低、中和高3種。高強度運動會加速骨細胞的分解和流失。而適當和中等強度的運動,則可改善骨密度,減少和預防骨質疏松的發生。導引功法在訓練強度和時間上,屬于中低強度的有氧訓練,因此適用于骨質疏松癥的治療。
五禽戲屬于導引功法的一種典型運動,內容以《三國志·華佗傳》記載的內容進行編排。訓練動作與虎、鹿、熊、猿和鳥5禽動作類似,因此更易于患者理解和掌握動作要領。如以虎式為例,訓練時,患者雙手五指張開,第1~2指關節彎曲內扣,虎口呈“C”型,實質上就是虎爪的形態。在具體的臨床應用上,如李琦[15]以肝腎虧虛型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患者為治療對象,采取五禽戲對患者開展訓練治療,有效延緩了患者骨密度T值的下降幅度,也緩解了患者的疼痛。
為進一步改善妊娠后骨質疏松癥患者的治療效果,我院采取傳統療法聯合導引功法進行治療。治療后,導引功法組患者腰椎正位(L1~L4)和左股骨頸骨密度檢測結果高于常規治療組,OCN高于常規治療組,PⅠNP低于常規治療組,中醫癥狀評分低于常規治療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0.05)。
綜上所述,導引功法具有訓練內容簡單等優勢,與常規療法結合后,可進一步改善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患者的骨丟失情況,提高了患者的治療效果。但本研究也存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五禽戲需要患者堅持訓練。在患者住院階段,護士可以給予患者合理的監督指導。但在患者家庭護理階段,患者可能存在訓練時間不足和訓練動作不到位的情況。因此計劃在未來的護理工作中,對患者加以合理監督,如通過微信視頻等方式,記錄患者的訓練情況,保證訓練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