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娜婷 陳 沭 沈 赟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藥劑科,福建廈門 361015
疼痛是癌癥患者的癥狀之一,需及時控制,以免造成患者嚴重不適,降低生活質量[1]。麻醉藥品,指麻醉中樞神經,產生鎮痛作用的藥品,適用于手術麻醉、癌癥患者鎮痛等[2],麻醉藥品可較大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廣泛應用于癌痛患者或其他中重度疼痛患者[3],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避免麻醉藥品的濫用尤為重要[4],濫用麻醉藥品可產生身體和精神依賴,應嚴格規范處方用藥,避免管理不當造成嚴重后果[5]。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我院)是首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單位,是一所由復旦中山醫院按同質化模式全面運營管理的現代化綜合性三級醫院。本文旨在研究我院麻醉藥品應用現狀,提高麻醉藥品用藥合理性。現報道如下。
從我院HIS系統中調取2019—2021年門診患者癌痛麻醉藥品的應用現狀,包括藥名、劑型、規格、總量、金額等,并對其進行分類整理。
依據藥品說明書中規定的成人常用劑量及我院麻醉藥品應用現狀,選用世界衛生組織(WHO)首推的限定日劑量法(defined daily dose,DDD),DDD指用于主要治療目的的成人藥物平均日劑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6]《新編藥物學》(第17版)[7]及藥品說明書,并結合臨床設定DDD值進行計算。
用藥頻度(defined daily doses,DDDs)=年用藥量÷DDD值,其值越小顯示該藥的應用頻度越低,對該藥的使用傾向性越低;限定日費用(defined daily cost,DDC)=年銷售金額÷DDDs值,其值越小顯示該藥價格越低,患者實際花費較少;排序比(B/A)=藥品總購金額排序(B)÷DDDs排序(A),顯示藥品價格與用藥頻率的趨同性,該值越遠離1,則趨同性越差,用藥合理性低,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均較低。比值越小,顯示藥品金額較高或使用頻度較低;反之顯示藥品金額較低或使用頻度較高;嗎啡等效消耗量=藥品消耗量×換算系數,根據嗎啡等效劑量進行匯總[8]。
使用Excel軟件對DDDs、DDC、B/A、嗎啡等效劑量進行統計,分析麻醉藥品的使用情況。
鹽酸羥考酮緩釋片(10 mg、40 mg)的使用量顯現穩步上漲的走向,其中2020年上漲幅度超過100%;芬太尼透皮貼劑(4.2 mg)、硫酸嗎啡緩釋片(10 mg、30 mg)的 2021年年用量較2020年有所下降,但仍高于2019年,其中芬太尼透皮貼劑(4.2 mg)金額排名有所下降;鹽酸嗎啡片(5 mg)的使用量顯現穩步上漲的走向,但排序相對平穩。總體來看,我院麻醉藥品銷售總金額在2020年增長較多,整體有一定的波動,具體情況見表1。鹽酸羥考酮緩釋片(10 mg、40 mg)的等效消耗量逐年上漲,并在2021年超過芬太尼透皮貼劑(4.2 mg),其余麻醉藥品排名變化不大,見表2。

表1 2019—2021年我院藥房麻醉藥品使用量及銷售金額

表2 2019—2021年我院藥房麻醉藥品的等效消耗量及排序
2019—2021 年麻醉藥品中,芬太尼透皮貼劑(4.2 mg)的DDDs值均排在前列,前四位還包含鹽酸羥考酮緩釋片(10 mg、40 mg)、硫酸嗎啡緩釋片(30 mg),表明臨床中應用較為頻繁;其余藥品的DDDs排序較平穩,無顯著變動。2019—2021年的片劑DDDs占比逐年上漲,貼劑DDDs占比逐年下降,針劑DDDs占比基本不變。見表3。

表3 2019—2021年我院藥房麻醉藥品的DDDs及排序、劑型占比
2019—2021 年麻醉藥品中,DDC排名前五位的分別是鹽酸羥考酮緩釋片(10 mg、40 mg)、硫酸嗎啡緩釋片(10 mg、30 mg)、芬太尼透皮貼劑(4.2 mg),說明患者的日均費用較高,經濟負擔較重。硫酸嗎啡緩釋片(10 mg、30 mg)、鹽酸嗎啡片(5 mg)、鹽酸嗎啡注射液(10 mg)、鹽酸哌替啶注射液(100 mg)的B/A值接近1,同步性較好,表示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一致;其余藥品同步性較差。見表4。

表4 2019—2021年我院藥房麻醉藥品的DDC及B/A
我院片劑有5種,嗎啡是強效阿片類鎮痛藥,醫師可依據病情所需和耐受反應決定劑量,鹽酸嗎啡片(5 mg)給藥后持續鎮痛4~6 h,每日需給藥次數較多,患者依從性較低[9];硫酸嗎啡緩釋片血藥濃度波動較少,充分控制疼痛[2],間隔12 h給藥一次即可。我院硫酸嗎啡緩釋片的總用量、金額、DDC明顯高于鹽酸嗎啡片,但硫酸嗎啡緩釋片(10 mg)與鹽酸嗎啡片(5 mg)的DDDs的差距逐年減少,并在2021年基本持平,鹽酸嗎啡片(5 mg)的DDC顯示,其較硫酸嗎啡緩釋片(10 mg)擁有更高的經濟效益,說明在臨床使用中,經濟效益較高的藥品使用頻率穩步增長。羥考酮主要治療作用為鎮痛,同時具有鎮靜作用,進而改善患者睡眠質量,促進其日常生活狀況改善[10]。我院鹽酸羥考酮緩釋片(10 mg、40 mg)的使用量和金額穩步上漲,DDDs值也處于前排,是我院患者疼痛時使用的主要藥品,但其DDC值排名處于前兩位,且B/A值在2020、2021年小于1,說明其使用頻率逐年上漲,但藥品價格較高,整體花費較多,經濟效益較差。羥考酮即釋部分可迅速起鎮痛作用,緩釋部分可使鎮痛作用保持12 h,生物利用度是嗎啡緩釋片的3倍以上,而不良反應如便秘較少,鹽酸羥考酮緩釋制劑的臨床效果和用藥安全均勝過嗎啡制劑[11],這與上述表中所示的羥考酮制劑的年用量、DDDs值高于嗎啡制劑相符。
我院貼劑有1種,芬太尼通過皮膚給藥可避免首過效應,患者操作方便[12],較嗎啡有更強的鎮痛效力和更快的起效時間,其鎮痛效力為嗎啡的100倍。芬太尼透皮貼劑釋藥速度維持相對穩定,最初24 h芬太尼濃度逐漸升高,達穩態后維持72 h。尤其適用于無法經口服給藥、中/重度肝腎功能不全、頑固性便秘及慢性便秘等人群[13]。芬太尼透皮貼劑(4.2 mg)的DDDs值2019—2021年均排在第一位,且B/A在2020、2021年均大于1,說明該藥在我院門診中用藥頻率最高,其價格相對部分產品較低,經濟效益適中。但用量調節不方便,多種因素影響藥物吸收,應增加對芬太尼透皮貼劑的管理[8]。
我院針劑有2種,鹽酸嗎啡注射液(10 mg)為強效鎮痛藥,應用在其他麻醉藥無效的急性銳痛[9]。鹽酸哌替啶注射液(100 mg)主要應用于各種劇痛,起效迅速,長期使用易引起中樞毒性、肝毒性發生[5],患者不宜長期使用。在2019—2021年,兩者的年使用量、總銷售金額、DDDs的排序大致相同,并且B/A值接近1,說明用藥合理性較高,基本無濫用情況。
《癌癥三階梯止痛指導原則》中規定,癌痛患者的治療應以口服制劑為主,較少發生不良反應且患者依從性好,便于調整劑量[8]。通過與多個科室溝通交流,開展麻醉藥品處方的培訓、考試及專項整治活動,進一步規范了麻醉藥品的臨床應用[14],我院2019—2021年麻醉藥品針劑的占比基本不變,無濫用情況,同時口服制劑的DDDs占比從48.38%升至70.25%,麻醉藥品的使用情況有所改善。《麻醉藥品臨床應用指導原則》中明確指出首選無創途徑給藥、按階梯給藥、按時給藥、個體化給藥等內容[15],我院門診患者的麻醉藥品應用大體合理。
通過開展麻醉藥品處方的專項整治活動,片劑DDDs占比逐年上漲,基本符合口服給藥優先要求。多個醫院關于麻醉藥品使用情況研究表明,芬太尼透皮貼劑臨床使用量較大,可能與其使用方便、鎮痛作用久,患者順應性好[9]有關,但由于其劑量調整不方便,總用量逐年下降。硫酸嗎啡緩釋片與鹽酸嗎啡片用藥總量穩步上漲,可能與鹽酸嗎啡片解決暴發痛,兩者配合使用可較為理想地控制疼痛[2]有關。鹽酸羥考酮緩釋片在臨床上逐漸得到醫生和患者的認可,可能與其生物利用度高,不良反應小[8]有關。今后將加快臨床藥師隊伍建設,開展麻醉藥品專項培訓,加強用藥交代。同時加強藥師與醫生、患者的溝通,并提供合理建議,改善患者臨床癥狀,降低患者不良反應,進一步實現癌痛治療規范化,提升麻醉藥品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經濟性[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