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白銀市平川中學 賀麗麗
親情、友情、愛情、真情,都有觸動人心的力量,但多數情況下,我們想寫幾句抒發情感的話,總有“愛在心頭口難開”的感覺,要么寫出的內容干癟無趣情感不豐富,要么就是過度煽情讓人感覺肉麻。那么,怎樣才能寫出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文章呢?
以表達情感為主的文章通常被稱為抒情文。寫抒情文先要明確寫作目的是敘事還是抒情,很多抒情文的題目看起來像敘事文,如《散步》,寫的是一家人散步的瑣事,其中卻流淌著濃濃的親情。
抒情文應具備三個要素,一是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二是這種思想感情產生的緣由和依據,三是在情感基礎上提出更大的愿望。從抒情文的特點看,首先,抒情文充滿了主觀色彩,抒發對社會和人生的感受和感悟。其次,抒情文都有特定的情景,情感融于情景或事物中,給人以審美感受。最后,抒情文的語言優美,情文并茂。
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讓情感更熱烈,多用感情色彩濃重的判斷句、陳述句、感嘆句。比如“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我愛我的祖國”“這里真的太美了”。
間接抒情是借物抒情、借人抒情、借景抒情等,表現手法多樣,運用比較廣泛。
(1)借物抒情
借物抒情就是借助事物抒發情感,這樣可以使文章更加含蓄、委婉,增強文章的畫面感。第一步,先確定要表達的思想情感究竟是什么,明確方向;第二步,找到與這一情感相關聯的事物;第三步,通過故事把情感和事物聯系起來。比如,要表現真愛的純樸,可以寫爸爸出差時特別叮囑“我”精心照看媽媽喜愛的茉莉花,表達爸爸對媽媽的愛。
(2)借景抒情
從古至今,很多文人墨客喜歡用借景抒情手法抒發情感,比如“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是用哀景寫哀情,又如“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是用樂景寫哀情,再如“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是用美麗的春景表達愉悅欣喜之情。
相對而言,在起因到事件過程的中間最適合加入環境描寫;當然,也可在結尾部分加入環境描寫,如此能讓抒情文結構更加緊湊,內容更加豐富。
都說愛藏在細節中,但總有人對他人的付出視而不見,總有人察覺不到他人細微的情感,因為不同的個體對人事的觀察和感知能力不同,不能打動自己,也就不能寫出打動人心的好抒情文。誰都不喜歡敷衍的語言、敷衍的情感、敷衍的表達方式,抒情文的表達也不例外。在寫抒情文時,倘若能從一個動作中解讀出千言萬語,能從一個眼神中解讀出背后的離愁別緒,從一聲嘆息中悟出欲言又止的情感,那便是發現了寫抒情文的不二法門。比如,寫“媽媽每天晚上都會給自己準備一杯熱牛奶,媽媽的愛讓我很感動”。這樣的表達干澀乏味,就不如寫媽媽送牛奶時動作的小心,牛奶不涼不燙溫度剛剛好的用心,多年如一日堅持送牛奶的耐心,牛奶擺放不遠不近的細心……或者寫媽媽有一次不小心弄灑牛奶后慌忙清理的情態,媽媽精心挑選牛奶下的功夫等,這些細節描寫能讓文章情感飽滿,更加感人。
抒情文對過程的細致描寫都采用了一個技巧——拉長時間。整個事件發生的時間非常短暫,但要用較多的字數去寫最短的時間,朝著這個方向反復打磨便能寫出溫馨動人的畫面。可以通過兩種方法把時間拉長,第一個方法是細分動作,第二個方法是描寫心理。抒情文中畫面描寫非常重要,在寫畫面的過程中加上一些有深度有思考的心理活動,或者把動作分解,就會產生畫面感。比如,朱自清先生的抒情文《背影》在寫父親給“我”買橘子的過程時就拉長了時間。先是運用語言描寫的方法,“我”勸說父親回去,父親堅持要買橘子。“我”觀察父親買橘子的過程:需要跳下去,爬上來,才能穿越鐵道,還對父親的衣著、身材、走路的姿態等進行了細致描寫,這些描寫沒有華麗的辭藻,但生動地刻畫了一位飽經滄桑、潦倒半生的父親形象,這樣平凡又真摯的愛令人動容。
郭沫若曾說“文學的本質是始于情感終于情感的”。因為有了各種各樣的情感才會在生命的長河中獲得心靈的律動,只有愛過、恨過、欣喜過、痛苦過、感動過、追求過,才會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一個人擁有寬廣的胸懷,美好的個性,高尚的品格,可貴的精神,跟周圍的人、事交流才會散發出人性的光輝。寫抒情文就是將個人的愛好、情趣、道德、品質、思維、理智等呈現出來,表達出強烈的情感,這些情感便是抒情文的血肉。寫抒情文,要獲得情真意切的效果應該從兩方面努力。
一方面,應該以積極飽滿的精神狀態擁抱生活,熱愛生活,在生活的沉淀中體會情感,積累各種情感體驗。情感就是反映人與事物的關系,人帶著自己的眼光看待周圍事物,周圍事物也便有了情緒的波動,被注入了人類的情感。當我們打開胸懷熱愛周圍的萬事萬物時,源源不斷的寫作素材便會向我們涌來,我們就會看花有色,看水有情,生活中微小的事物也能激起我們心中的漣漪,相信在日積月累中,我們的情感積累也會豐厚起來。當然,我們不可能經歷所有的人和事,想豐富情感還要多增加生活閱歷,在間接經驗中豐富情感積累。
另一方面,抒情文以主觀抒情為主,因此就要提高情感的質量。人的情感有深淺,有濃淡,有精粗,在寫抒情文時要情真意切,情感越濃烈,質量越高,越能打動對方。比如,諸葛亮的一封《出師表》言辭懇切,拳拳報國之心溢于言表;李密的《陳情表》盡孝盡忠,愛家愛國,深情告白,堪稱典范。
抒情文寫作有情感波動,一詠三嘆,不斷升華,才能蕩氣回腸。情真、情深、情實,情感健康,才能跟讀者的心靈同頻共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