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苗 王金穩(通訊作者)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體育學院,湖南 婁底 417000)
2020年,國家體育總局與教育部聯合印發了《關于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為深化具有中國特色體教融合發展,推動青少年文化學習與體育鍛煉協調發展,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錘煉意志、健全人格”。在新的歷史時期,體教深度融合已上升至國家層面,并將學校體育教育放到了與其他學科同等重要的地位,體現了對體育育人功能的高度重視。體教融合立足于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旨在加強學校體育工作。以往體教融合,主要是指競技體育的后備人才培養。這次提出的體教融合,主要指加強青少年學生的體育鍛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為增強我國競技水平、為提高國際競爭力,于1952年提出“體教分離”政策,政策頒布后中國競技體育得到了快速發展,先后在男女混合跳高、乒乓球、射箭等體育項目中獲得優異成績,特別是射箭、男女混合跳高、舉重等項目打破了世界紀錄。這對于我國回歸奧運大家庭、回歸聯合國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其歷史意義深遠持久。在社會的發展過程中,經過不斷的實踐探究,在競技體育新的發展機遇下“體教結合”政策問世。體教結合是在特殊歷史條件路徑所依賴的教育產品,正是政府為了破解突出的運動員高等教育困難問題的重要舉措。將體育與教育部門相結合,并把兩大資源加以融合,以培養優秀運動后備人才和創新型、全方位發展的社會型人才為目標,以文化教育和業余鍛煉相結合來增強青少年身心發展。體教結合政策不但維護國家的教育權益還維護了廣大體育工作者的勞動權益,可以充分調動體育工作者的積極性、釋放社會生產力,促進訓練、科研、教育一體化,逐漸形成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后備人才培養機制,為競技體育長遠目標的實現起到一定影響。
隨著新時代中國的改革與發展,2020年8月國家體育總局與教育局聯合印發了《關于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這次改革目標直接瞄準青少年文化知識與身體鍛煉的協調發展上。該《意見》中第一次明確提出:加強體教融合推進中小學生健康,踐行健康第一理念。要以大力促進并加快促進面向全國各地中小學生開展身體健康持續發展教育為主要目標。截至2020年,全國學生體質健康不及格率小學生為百分之六點五,初中生不及格率為百分之十四點五,高中生不及格率為百分之十一點八,大學生不及格率為百分之三十。可見,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問題也越大,而體教融合恰巧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和完善這一問題。“健康第一、全面發展”這是針對當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問題所提出的基本政策要求。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學校體育工作的開展不僅能改善學生體質問題還能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因此,體教融合有利于學校體育的健康發展。
體育是綜合國力的體現,是國家形象的展示,也是發展進步的縮影。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上我國取得金牌榜第一的優異成績;2020年的東京奧運會上00后的首金以及蘇炳添震驚國人的9秒83、中國的金牌總數與第一只相差一枚……,體育承載著國家強盛之夢、民族振興之夢,中華民族正以更加雄偉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之林。
隨著體教融合政策的出臺,湖南省婁底市正在響應國家號召,2020年全面啟動的“足球+英語”線上直播課程,并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有趣的互動點評,和真實的英語教學而獲得了社會普遍贊譽,該活動也已作為國內線上體育活動的典型而被國家體育總局所充分肯定,并將在全國進行教育推廣,通過使用最新的教學模式實現教育理論與實踐的統一,通過更系統、更全面的教學,能更好地促進青少年全面發展,以落實國家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深化體教融合要改變傳統對體育跑跑跳跳和單純地做一些體育動作的觀念,教師應該多從教學設計著手,打造生動有趣的體智能課程,讓學生在鍛煉四肢的同時鍛煉到大腦的發育。德智均寄予身體,由此可見體育鍛煉的重要意義。競技體育不僅是運動員的專利還是全民的專利,所以體育應該走向生活、融入生活,只有通過適當的體育競賽,才能吸引大眾的關注,從而使體育的教育功能得到充分的挖掘。體育的教育功能不光是45分鐘的課堂教學,它還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斷地用實際行動去檢驗,在實踐中感悟體育的重要性,讓體育的教育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其功能的最大化。
體教融合發展的實踐牽涉面廣,但各項社會關系很復雜,也缺乏現成的實際經驗可參考,只有改革創新,才能摸索出一條具有我國特色的體教融合之道[1]。體教融合模式的主要目標,是發揮學校文化運動教學在提高中小學生競技體育水平過程中的基本性功能,以融合科學發展觀促進未成年人文化教學和體育活動的和諧發展,在這一基礎上磨煉學生意志力、完善其性格[2]。學校體育素質教育不僅是學校素質教育的基本內涵更是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教學手段,改變了學校傳統的素質教育觀念,這將會是一種超越式的素質教育。加快體教融合進度,需要進一步實現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和新目標,以課程、競賽、中高校統一招生考試改革為重點[3]。從以全面發展鍛煉身體素質為教學目標的中國傳統健康教育教學觀念,向以強調人體、心靈、社會環境適應能力“三維”健康觀的中國現代健康教育教學觀念進行過渡,使傳統體育課中逐漸出現集趣味、知識、啟發、思維四位一體的新體育課程。
體教融合是個很復雜的問題,要本著權、責、利相統一的原則,通過構建科學合理的校體評教機制,達到了學校體育系統全面育人的價值和作用,以提高中小學生健康成長[4]。落實體教融合,讓體育更快回歸家庭教育中,是家庭、學校、社區、地方政府和個人的共同負責的教育觀點[5]。學校體育的改革發展不應只局限于學校的體育課,還應發展學生的家庭體育課,通過開展校內親子活動、校外體育打卡作業等一系列體育類的創新活動來培養學生及其家長的運動積極性。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言傳不如身教,父母的運動觀念和運動程度對孩子今后的體育鍛煉及意識和行為起到重要的決定作用,學校通過對家庭的體育鍛煉著手,不僅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還能帶動家庭成員形成終身體育意識,落實全民健身計劃,加快體育強國目標的實現。
近年來,教育信息化直接或間接地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與社會顛覆性改革,構建信息化的體育教育模式,為學校體育發展及信息傳遞提供網絡平臺[6]。體育教育不僅培養著學生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的發展,還承擔著體育精神的培養,而關于體育精神的培養往往是學校體育中滯留的問題。關于體能測試、體育作業、學校體育成績和體制的報告分析等都在告知我們體育進入信息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體育信息化技術能利用視頻形式使學習者實現自我剖析、自主進步,使身體動作要點、技術得到不斷進步;體育信息化系統能集成在大數據分析下的體育教學資源中,為老師們提供最先進的教學方法與課程設計,以適應學員們多樣化的體育鍛煉需要;體育信息化還能通過各種體育軟件讓學校、家庭形成一種零距離、相互關聯的體育教育發展模式,線上線下監督學習,零距離跟蹤教學,改善學生體質、實現學生全面發展。學校體育課面對的是一個老師對多個學生的教學模式,容易出現運動水平和技術水平下降和運動損傷等問題,而體育信息化的出現和普及能夠彌補這一不足,并能夠更全面地提高體育教育功能的發展、能夠凸顯出最真實的因材施教和實現有針對性的強化訓練,不斷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針對學校體育發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健全等現實問題,需要教育系統各行政部門積極地結合學校運動發展,以體育教師專業化、學校運動課程合理化、學校體育競賽連續性和運動成績考核科學性為主要目標,逐步形成社會多元主體與校園運動健康發展的有效銜接制度,并建立健全社會力量投入到中小學生的運動健康成長中的長效機制,以徹底改變目前校園運動中存在的諸類問題學生以及各級體育運動教育工作人員需對體教融合政策進行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理論分析,在組織實施與監督檢查工作過程中進一步地研究完善并把我國體教融合作為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發展的重要舉措[7].。學校作為前線戰場,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斷跟進和關注國家政策并及時進行調整。
由于農村學校接收的信息和硬件設施等條件都滯后于城市學校,所以相關地區教育局需要組織相對的互助活動,分派體育教師進行學習。第一,農村學校老師每周向指定城市學校進行學習。第二,農村學校可抽派一個班級的學生前往指定學校深造一年。第三,指定學校特派兩名體育教師前往農村學校對學生進行教學,該校老師也可以進行聽課學習。第四,學校應該多于學生家長溝通,讓家長意識到學習體育的重要性,改變家長心目中體育生調皮搗蛋學習差的形象。
“雙減”政策的出臺是為了減輕青少年學習壓力、倡導中小學生適度進行運動,并借此來提升身體素質、促進全面發展。素質教育是該校教育的發展關鍵,“雙減”政策下學校體育得到更多家庭和學校的重視。學校在政策的帶領下,開展課后服務課,這能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因時間問題而沒有精力參加體育活動的癥結,給青少年留出更多的空間去學習興趣愛好,還孩子們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
《意見》出臺影響意義巨大,也將使中國體育研究和教學體系進行一次巨大的重大改革。體教融合并不是簡單地將體育活動回歸于學校教育,而是進一步地加強了工作宗旨、工作目標、工作任務和工作平臺之間的交叉融通,要徹底改變以往傳統的中學教育重德育、輕運動的現實狀況,并將運動于教學之中的教育功能充分地激發了起來。深化體教融合,學校必須要改變傳統的“放羊式”運動教學方法,針對運動教育工作者必須做出以下的一些規定。第一,該校必須為參與運動教學的工作者形成健全、多元的評價與鼓勵系統,并激勵與指導它們繼續沿著科學發展的路線。第二,學校需要特別注意體育教師進修與學習上的問題,在定期舉辦比武大賽同時還必須組織安排教師外出學習引進新的技能與本領,要保證新鮮血液的持續輸入而不能啃老本。第三,體育教育工作者必須改變教學理念,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有趣,從而引發和調動學習者的興趣。第四,學校可以學習北京“育課走讀”,引進不同專項的體育老師,開展多項目的體育課,統一安排體育課時間,讓學生進行選擇。這樣不僅可以促使教師進行自我學習提升還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
通過改革與創新高校體育教育與運動人才培養體系機制,來推進體教融合的發展。要想體教融合落實到位不僅需要學校走在社會前沿,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引進先進的技術設備和人才,還需要社會、國家和家庭的共同協作,落實這一政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檢驗、總結。學校體育不僅能幫助青少年養成終身體育意識,還能為構建體育強國打下堅實的地基,學校體育的創新發展能彌補現階段學校體育教學中的缺陷并發揚其閃光點,讓體教融合落實到位、舉國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