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鄭健 范聰銀* 楊爽 王雨 趙路遠 貴陽市貴州商學院
本文就貴州省威寧縣馬鈴薯產銷對接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和分析。當前,威寧縣馬鈴薯產銷對接的主要問題包括:市場價格波動大,導致供應端無法取得較好的經濟收益、需求端所需數量與質量無法得到保障;馬鈴薯的種植、加工鏈條間的協作不緊密,導致種植規模小而無法產生良好的效益;缺乏能夠上聯種植、下接銷售的加工龍頭企業。針對上述問題,本文從產銷對接進行研究分析,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法。
馬鈴薯作為糧、菜、飼、加工兼用型作物,適應性廣、豐產性好、營養豐富、經濟效益高,因此發展馬鈴薯產業對推進新農村建設和工業發展、促進農業結構性改革、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加快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馬鈴薯產業在威寧縣一直被作為重要的支柱性產業加以發展,但是由于其產業鏈出現的問題未能得到解決,導致馬鈴薯產業發展受阻。因此,為了進一步挖掘威寧馬鈴薯產業的發展潛力,實現馬鈴薯產業的壯大,本文對威寧縣馬鈴薯產業發展的現狀、產銷對接以及發展潛力進行系統性分析,并對出現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
近年來,威寧縣一直積極引進龍頭企業,加大科技投入,推進馬鈴薯品種改良和示范種植,助推馬鈴薯產業提質增效。2020年,威寧縣種植馬鈴薯面積200.78萬畝,產量達379.5萬噸,產值達68.3億元;2021年,威寧縣種植馬鈴薯面積200.28萬畝,產量達400萬噸左右,產值達70億元左右。從這兩年的數據可以看出,威寧馬鈴薯產業在國家政策推進下有著顯著進步,成果就是馬鈴薯產業帶動貧困戶7.46萬戶31.33萬人增收,帶動貧困人口人均增收1038元,成為全縣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之一,這也說明發展馬鈴薯產業對促進威寧縣的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威寧馬鈴薯從選種、種植到病蟲害防治每個環節都至關重要?;赝ㄟ^開展不定期培訓,普及科學種植、集成水肥高效利用、病蟲害綠色防治、機械化種植等核心技術,促進馬鈴薯產業提質增效,加快了農業現代化進程,讓群眾共享科技發展成果。據了解,大部分農戶種的馬鈴薯最終走向是1/3留種、1/3食用飼用、1/3對外銷售,基本上還是自產自銷,這是因為直到現在,威寧縣的馬鈴薯生產和銷售方面還有些問題沒有得到妥善的解決,導致其不能向外推廣,因此威寧馬鈴薯產業還在逐漸地改善和摸索中找尋新的起點。
全縣馬鈴薯種植都是人工栽種,沒有專業的種植技術,缺乏馬鈴薯研究人員,種植的方法源于之前的種植經驗。因為缺乏年輕勞動力,所以對馬鈴薯的生產管理比較粗放,沒有進行合理的管理,影響馬鈴薯的產量和質量。馬鈴薯屬于農作物,害蟲是極大的隱患。經調查,威寧縣有專門檢測害蟲的儀器,但是實際運用到檢測的卻很少,檢測力度不足。如果發生蟲害,對于馬鈴薯的產量將帶來極大危害,對于農民的經濟損失不可估量。因此,對于害蟲的檢測監管必須加強,提前做好預防措施。
農民對馬鈴薯品種的選種具有不確定性,種植的品種多而雜,主要包括威芋5號、青薯9號、威芋3號、費烏瑞它、米拉等。其中,威芋5號和青薯9號因為適合當地氣候,收益相對較高。目前,威芋5號推廣種植已有14年之久,長時間沒有更新馬鈴薯品種,地間抗病性退化較為嚴重。種植馬鈴薯的農戶對于脫毒種薯的認識淺顯,脫毒馬鈴薯生產規模小、推廣速度慢,脫毒種馬鈴薯的方法只有極少農戶使用,普及率不到30%,而北方主產區如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山東滕州市分別高達80%和100%,相對來說威寧脫毒種薯普及率較低。
威寧馬鈴薯在銷售之前,沒有經過專門的質量檢測和品質分級,影響馬鈴薯在市場中的流通。大部分在本地進行銷售,沒有直接流入市場,并且還存在以下問題:第一,因缺乏大規模收購的龍頭企業,生產出的馬鈴薯只在當地銷售,售賣效率極低;第二,利用互聯網程度低,在互聯網進行網上宣傳、銷售力度不足;第三,自產自銷的方式導致農戶對外部市場信息較為閉塞,使農戶與市場鏈接不緊密,不能及時了解市場行情。這些問題導致馬鈴薯供應方和需求方之間發生信息不對稱,致使生產和銷售脫節,銷售量減少。

馬鈴薯經過加工可以制成食品、藥品,用于美容等。目前威寧主要加工馬鈴薯淀粉、薯片、饅頭、面包等,加工企業除了黑龍江北大荒薯業公司加工淀粉和曙美佳公司加工薯片以外,其它都是一些小作坊。當然,威寧特別缺乏下接銷售的加工龍頭企業。在北方,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年加工高達120萬噸,有兩家龍頭企業為肯德基、麥當勞加工薯條;甘肅定西市萬噸以上的馬鈴薯加工龍頭企業有32家;而貴州省馬鈴薯加工企業只有10家。
雖然脫毒種薯是馬鈴薯優質高產的命門,但威寧縣脫毒種薯的應用率并不高,當前威寧縣脫毒種薯的普及率不到30%。據了解,全省馬鈴薯常年種植面積1100萬畝左右,需脫毒種薯220萬噸,周邊省市種薯需求80萬噸左右,這樣來看脫毒種薯的缺口很大,應瞄準缺口,在黔南、黔東南等干熱河谷地區推廣種植早熟馬鈴薯,與威寧縣高原馬鈴薯互為補充,促進全省統一發展。若大面積推廣脫毒種薯,可大幅提高產量,因此,馬鈴薯產量水平仍有提升潛力。
馬鈴薯的加工制品涉及食品、化工、醫藥、美容等行業。目前,威寧縣加工企業面臨的困難有融資難、買加工薯難、加工與種植環節不匹配、銷售環節存在問題??偟膩碚f,馬鈴薯的加工還處于初級階段,生產技術還不夠先進,設備不夠完善,加工產量小,所以對馬鈴薯深加工還有很大的空間。
威寧縣馬鈴薯薯片能讓馬鈴薯從地間栽培到加工、銷售形成一條產業鏈,可以提高威寧縣馬鈴薯產業的發展,并且薯片加工市場的需求很大,附加值也很高,很多快餐店都有薯片的需求,聚焦聚力打造現有的薯片加工企業,對威寧馬鈴薯來說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方向。此外,還有淀粉、休閑膨化食品及全粉等這些加工產品,可發展培育這些加工產品。
4.1.1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增強產業鏈主體間協作
對供應端而言,雖然馬鈴薯成本不高,但由于其基礎物流不完善,造成流通環節多,使運輸成本增高;對需求端而言,繁瑣的流通環節無法保證馬鈴薯的新鮮程度,使需求量減少。因此,當地應積極爭取各級有關部門或企業的資金支持,不斷加強脫毒育種基地建設,完善基礎加工基地、冷藏運輸儲存基地建設,及時減少損耗。
從整體看來,目前威寧馬鈴薯在種植、產品加工、產品銷售整個產銷對接的過程中協作不夠緊密。從上游產業看,馬鈴薯從品種培育到種植過程不夠細化和明確,缺乏科學的管理的方法;從下游產業看,馬鈴薯從加工到銷售缺乏大企業的帶動。因此,需要培育一個合適的企業來上聯種植,下接銷售,讓企業貫穿整個流程來增加主體間協作。
4.1.2加強全省布局與規劃
發展馬鈴薯產業要以促進農民增收為目的。首先,要堅持政府主導,充分發揮專業合作組織和農民的積極性;以科技為支撐,實現區域化布局、規范化種植、規模化生產。在縣級層面上,要對種植農戶給予一定數量的財政補貼并進行扶持,還要加強科研支持,打造自己的品牌和名聲。在省級層面上,要打響自己的品牌名號,對生產進行新布局,可以在黔南、黔東南等溫度合適的地區推廣種植早熟馬鈴薯,與威寧縣馬鈴薯互為補充,打響威寧馬鈴薯的品牌。其次,要加強與科研機構的合作,培育技術人才,完善馬鈴薯的良種繁育體系,積極建設加工型馬鈴薯種植基地,開展馬鈴薯品種資源創新和新品種選育研究。

威寧縣有著眾多的基礎原材料為商品的加工提供了保障,當地在基地建設、生產加工、市場推廣等方面均有發展的基礎,但在馬鈴薯深加工產品技術方面卻很薄弱,因此如何打造最強馬鈴薯加工與經營管理基地是產銷對接發展的重要條件之一。
4.2.1減少信息不對稱,實現馬鈴薯管理透明化
由于電商平臺和農戶掌握的消息不對稱,讓農戶的馬鈴薯無法銷售到最需要的地方,而電商平臺以中間商的形式獲得了部分利益,造成了菜賤傷農的現象,使得馬鈴薯供應鏈整體利潤低,導致農民收入低、種植積極性不高。因此,為了保證馬鈴薯產銷對接的健康發展,相關部門應該盡快對其進行高質量的規劃和管理。一是建立科學透明化的管理體系,減少信息不對稱;二是對馬鈴薯從種植到銷售的整個過程進行細致的分化,使其不論是在品種繁育加工轉化,還是到市場營銷中都能夠保持信息透明化。
4.2.2加強馬鈴薯產業技術創新及科技投入
為了充分利用馬鈴薯供應鏈銷售渠道,需要對馬鈴薯產業的技術進行創新。一是加強科技投入,提升科學種植管理及病蟲害檢測技術,引進馬鈴薯研究管理人員以及專業管理、種植技術,并成立一個病蟲害檢測部門,推進馬鈴薯種植專業化,以此提高馬鈴薯質量與產量,更好以成批的方式銷售出去。二是加強對適合馬鈴薯產業需求的小型智能化、組合式農機的研發應用,加快推進機械化應用,并且在提升農機智能化與適用性的基礎上,及時進行品種的更新,普及脫毒種薯。三是利用財政資金的支持和管理技術的提高,加快建設新的種植基地,對農產品進行小型的人工智能化管理。
首先,在廣東幫扶貴州的基礎上,以“走出去”為目標,大力發展威寧縣的旅游和馬鈴薯資源。其次,在北大荒薯業集團的支持下,進一步以馬鈴薯產業發展打造“南北結合+央地共建”鄉村振興新模式,全力構建西南馬鈴薯規模化、標準化、精益化、科技化的高質量發展新格局,叫響“北大荒-貴州威寧”馬鈴薯全國知名度。最后,在兩者結合的基礎上,培育綜合型龍頭企業,積極打響“威寧馬鈴薯”的品牌名號,提升威寧馬鈴薯的品牌價值,使其成為威寧馬鈴薯產業的核心。
通過對威寧縣馬鈴薯產銷對接的研究發現,雖然威寧馬鈴薯在品種繁育、基地建設、生產加工、市場營銷上都有一定的基礎,但其產銷對接的實際狀況與理想狀態間的產業鏈條還有很大差距,馬鈴薯產業鏈不論是在產量、質量,還是在組織體系以及對外合作上,其科技水平、營銷渠道、信息建設都處于較低水平。本文結合威寧縣馬鈴薯產業鏈的特點和貴州省的情況,提出加強政府政策支持、推動農戶與企業聯合協作、區域合作等,整合優化馬鈴薯產銷對接中存在的問題,多方位推動威寧縣馬鈴薯產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