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
(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陜西 咸陽 712000)
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帶動著人們生活、消費水平也不斷提升。人們對自身的審美要求也越來越高,尤其體現在自身的服裝穿著、搭配方面。就目前高職院校服裝設計專業教學模式看來,已經無法滿足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服裝市場人才缺乏也是阻礙該行業發展的重要問題之一。隨著信息技術向高職教育領域的快速滲透,智慧教育理念也應運而生。這種教學類型實現了高校服裝設計專業與信息技術的有效融合,進一步推動了高校服裝設計專業教學的變革和創新。而知識可視化本身便是通過借助圖形圖像來表達、交流、傳播和學習知識的一種技術,一經被提出便立即成為通過信息技術優化教學效果的利器。知識可視化在教育中也逐步應用起來,效果也備受期待。
高職作為高等教育的一種模式,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地位。學生在此階段接受的知識復雜度、多樣性驟然提升,同時,現階段高職院校的社會認可程度和招生標準均低于普通教育的社會現狀,高職院校生源同時存在基礎薄弱,知識理解能力和吸收能力欠缺等問題。因此亟須將知識可視化工具引入高職院校服裝設計專業實踐中,其優勢如下。
合理的知識結構需要同時考慮知識結構的寬度和深度,既要不斷深化專業知識,又要兼顧廣博的知識面。高等職業教育作為向社會輸送良工巧匠以及各類專業技術人才的主要來源之一,為了適應將來在社會上從事職業崗位的要求,高職學生必須盡早建立起合理的知識結構,培養科學的思維方式,提高自己的實用技能。高職階段所授知識具有更高的復雜度,具體表現在:(1)知識更加多元化,高職階段所學的知識更加復雜多樣,通常是將服裝設計專業知識元素重新排列組合,糅合而形成一個綜合性產物。知識可視化便是以繪制草圖、信息技術以及視覺隱喻的方式來呈現出知識間的位置關系[1]。(2)知識的組合方式更加多樣,各類不同組合下的知識理解效果也不同。即知識的結構對高職階段所學相對較復雜知識的理解有較大影響,結構指的是對知識單元、知識組合或者知識比例等任何類型的知識重組方式。(3)高職服裝設計專業知識的性質往往變化無常,它的產生和解決是多樣的、無法預料的以及整合含混的,總是可以在該階段的所學知識中發現各個知識元素排列的有序和無序以及對立和隨機[2]。
認知彈性理論產生于20 世紀90 年代,是美國伊利諾斯大學的斯皮羅等人針對結構不良知識的習得與遷移而提出的一種學習理論。認知彈性指的是一種能隨時根據變化的情景能對過去所習知識作出恰當反應。高職階段的教育教學已經步入高等教育,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知識鋪墊,但同時也需要給學生足夠的自主思維空間,可以使學生結合專業主動地去選擇知識。高等教育階段教學是中等教育的延伸,知識體系看似是有序的,但當與職業教育相結合,深入學習后就會發現固有的思維路徑不再適用,知識本身存在著諸多無序化的思維模式和不同的思維角度。但這其實本身便是高等教育階段對復雜知識理解的主要特征之一。而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引入可視化工具對于學生增強認知彈性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可視化工具一方面可以將復雜知識排列順序優化,使學生減少混亂的無序化思維,輕松應對復雜知識進行定位重組,維持學生認知彈性的有效性[3]。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可視化”工具不再僅僅局限于靜態的知識表征,還可以支持動態視覺表征方式。在理解專業知識時,需要更多發散性思維,此時動態視覺表征方式就能較好地幫助學生理解相關知識點?!拔谋究梢暬钡膶崿F方案主要是以直線推進為主,更多是為了建設邏輯關系。而在對跳躍性思維要求更高的復雜性知識理解中,單純依靠邏輯推導難抵預期。超文本可視化的方式可以將知識點設置為節點,通過節點間的連接來優化學生的認知分配[4]。
通過對省內數所高職院校的50 名公共課任課教師發放問卷及訪談,調研結果顯示,知識可視化工具在專業教學使用中主要存在以下挑戰:
知識可視化本身就是基于科學計算可視化、數據可視化、信息可視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興研究領域,是應用視覺表征手段來促進群體知識的傳播和創新。知識可視化工具更是在此基礎上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對知識可視化的制作和呈現不斷升級而形成的產物,本身就在不斷地突破與發展。近年來,我國高校服裝設計專業教學工作的開展,還有諸多問題存在。雖然各地院校都想徹底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向可視化方向發展,由于服裝設計專業屬于實踐要求較高的行業,所以該專業學生只掌握專業知識是遠遠不夠的[5]。通過現階段的發展趨勢來看,動手能力差的學生很難滿足就業崗位需求,致使學生不能實現在自身專業領域的長遠發展,對該專業發展也極為不利。而高校教師對知識可視化工具的認知程度也略有不同。整體而言,專業教師對知識可視化工具的了解比較欠缺,整體還停留在概念理解的層次上。同時,這與任課老師過往的研究領域分屬完全不同的領域,因此,相關的任課教師普遍對知識可視化工具缺乏深入了解,對主流的知識可視化軟件和在線平臺也缺少認識。
目前知識可視化方法繁多但真正用于教學的非常有限,調研結果顯示:在高職院校服裝設計專業在教學中對知識可視化工具的使用范圍涉及不夠全面且深度不夠,知識可視化工具的使用大部分集中在思維導圖和概念圖上。對其他知識可視化工具缺乏相應使用能力。知識可視化工具如語義網絡、知識圖譜等在具體制作過程中會涉及相當多的跨學科專業知識,如:與人工智能、計算機科學、認知科學、管理學等學科息息相關。而目前業界和學界還缺乏這樣一種輕量級,操作簡捷易上手的代表性產品可直接制作出相應的可視化工具。服裝設計專業與其他專業不同,若學生只對專業知識死記硬背,不會對其應用,那就無法達到服裝行業的用人標準。學生沒有服裝設計工作的基本專業素質,就更別說在該項工作中得到自身的發展,設計出可以滿足人們審美需求發展的服裝了。而現階段,從事高職院校服裝設計專業教師在知識可視化工具的使用上還存在一定困難和挑戰[6]。
時代在不斷進步,服裝設計專業學生不僅要掌握基礎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了解新生事物的產生,從中找取靈感[7]。大多數高校的服裝專業偏重于系統理論而不注意市場變化,導致知識理論滯后于市場變化,所以使得教學內容與市場實際需要相違背,讓學生不了解市場形勢,面對市場形勢無從適應[8]。若要求相關任課教師獨立開發相關可視化資源,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往往最終成果也難達預期。同時知識可視化的實現也需要在基礎設施上進一步完善。例如可將多媒體、網絡知識表征、虛擬現實技術用于高職階段復雜度更高的專業教育教學中,提供可刺激多種感官的虛擬現實情景。伴隨著移動終端、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在線學習平臺、網絡自主學習、課堂教學中整合知識可視化工具已成趨勢,但目前還不具備現實基礎,需要進一步研究集中在線學習平臺中知識可視化應用、基于知識可視化移動學習環境構建。
文章調研結果顯示,高職院校服裝設計專業教師普遍對知識可視化工具缺少了解,以及對各類主流的可視化軟件和在線平臺缺少認識。因此,各院校及教育部門應加大對知識可視化工具加大宣傳力度,才能更好地發揮知識可視化工具在智慧教育視域下高職院校服裝設計專業教學上的功效。宣傳要從知識可視化工具對服裝設計專業教學的具體促進功用、可視化工具的類型及其制作軟件和平臺兩方面同時入手,提高相關人員對知識可視化工具重要性的認識,同時加深教學人員和學生對知識可視化工具的了解,方便更好地促進知識可視化工具融入高職階段的基礎教育教學。
知識可視化培訓可從手繪視圖和基于信息技術的知識可視化法兩方面來開展:手繪視圖接近個人思維且易于理解,可用來加深印象,促進知識可視化工具的理解;基于信息技術的知識可視化方法可以使可視化過程更動態化、形象化、逼真化,一定程度上還可以簡化知識可視化的制作過程。高校應根據社會發展及服裝市場需求對修正專業課程內容。遵循的原則主要是:大一階段主要是公共基礎課和服裝設計基礎課程學習,引起學生對服裝設計學習的興趣,專業課程上偏重于設計類和基礎專業知識課程教學;大二階段進入服裝結構設計和制版工藝課程學習,設計強化類課程學習;大三階段實施推板和工藝制作強化類課程及經營管理類課程,加強服裝工藝的重點培養;大四階段主要進行實踐性教學[9]。同時,根據企業及行業專業崗位要求,調整課程設置的教學內容、學時數、授課順序及實習實訓內容。
由于沒有相應的權威、系統的開源知識庫,所以學生對于服裝設計行業的動態一般都是通過雜志、互聯網渠道得知。學生通過學習服裝設計專業知識了解服裝設計師的學習經歷,這種學習經歷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動手能力,對學生的創始思維還有一定引導作用。目前比較常見開源知識庫集中在科研、醫學、金融和科學等領域,面向學科的知識庫構建還未引起廣泛重視,進度緩慢。因此相關教師在構建學科知識可視化圖譜時,完全依靠一己之力,沒有任何可借鑒的學科知識開源知識庫。在一個系統、完整、開源的學科知識庫的基礎上構建相應的知識可視化圖譜,不論是從效率還是效果上都會有顯著的提升。因此,呼吁業界和學界開發普及共建各階段的學科知識開源知識庫刻不容緩,不容小視[10]。
高校服裝設計專業隨著社會節奏的快速發展,要面臨的實際需求越來越嚴格,所以在服裝設計專業教學過程中應該與時俱進,勇于創新,并將實踐課程與專業理論完美集合。知識可視化工具在面向高校服裝設計專業知識復雜性,多樣性程度及高校服裝設計專業教學中具備天然優勢,對學生知識結構的建立、跳躍思維的培育以及認知彈性的深化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而面對知識可視化工具在服裝設計專業實踐中深入推進所面臨的困難,也可以通過加大宣傳、加強培訓、共建共享的方式來弱化甚至消除障礙,為知識可視化工具在服裝設計專業中的深度應用提供良好基礎。
此外,在推進知識可視化工具與教學實踐深入融合的過程中,尤其是一些基于信息技術的可視化工具如語義網絡、認知地圖、知識圖譜、儀表盤等都對技術有一定要求,需要具備一定的計算機和編程基礎。對于絕大部分與該專業無關的任課教師而言,學習成本過大,學習效果也難達預期。因此在未來的研究中,除簡單培訓教師使用基礎可視化工具使用技能之外,應著眼大力研發功能簡單、易操作的可視化制作工具。將技術人員與教育人員分隔開,技術人員開發工具,教育人員制作可視化圖譜,各司其職,讓知識可視化工具能真正的用于課堂,惠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