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振杰
(甘肅省莊浪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甘肅省莊浪縣食品藥品稽查局),甘肅 莊浪 744699)
我國在基層食品監督管理體制改革的過程中,應合理設置監管工作職能,增強監管機構的工作能力,打造專業化的人才隊伍,制定能夠從源頭層面進行食品安全風險監管的方案,對第三方機構監管機制進行優化,確保能夠不斷增強相關食品的監管效果,有效完善監管體制,為基層地區食品監管工作的高效化落實夯實基礎。
近年來,雖然基層食品監管部門已經開始重視人才的聘用和引進,但由于基層部門的崗位工作環境較差,薪資待遇水平低,所投入的人力資源經費少,難以吸引更多優秀專業的青年人才投入基層部門參與工作。與此同時,在基層部門的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未能切實按照食品監督管理工作的現代化發展特點制定較為完善的人才培訓機制和制度,不能階段性、有效性地進行人才培訓,難以培養人才的現代化大數據技術應用能力和人工智能技術應用能力等,對基層監管工作的有效實施造成不利影響。除此之外,相關部門缺少對工作人員采樣技術和監管技術的培訓,難以引導工作人員掌握行業前沿的技術和技能,導致相關工作的效果難以提升。
目前,我國基層的食品監管機構雖然已經開始重視食品安全風險的監督控制,但由于缺乏較為完善的工作機制,導致相關工作無法有效開展。①缺少關于農產品與食品加工行業方面的安全監督管理體系,不能從源頭層面進行安全監控。②沒有積極構建相應的安全追溯系統,出現安全風險隱患問題,就無法全面追溯安全風險的來源,不利于從根本層面進行食品安全的管理和監控,難以為消費者營造較為良好的食品市場環境氛圍,對食品的安全風險防控、管理等都會造成不利的影響。
當前,我國市場領域中有著各種類型的第三方監管機構,各類機構的專業性都很強,能夠為我國各個監管部門提供一定的后備力量,但由于基層地區缺乏一定的經濟實力,尚未構建較為完善的第三方機構,缺少專門的社會組織和基層行業協會,難以為食品的監督管理提供良好支持。再加上基層地區沒有構建較為完善的第三方機構監管模式,未能全面探索第三方機構參與食品監督管理的措施和渠道,難以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力量和行業協會力量,導致相關的監管工作水平和效果降低,難以滿足當前的工作需求。
基層地區的食品監督管理過程中,工作方式方法的優化創新非常重要,但目前由于基層地區缺少正確的工作創新優化觀念,不能按照各方面的工作特點和需求等制定較為完善的創新方案,所采用的工作方法落后,未能有效利用現代化的大數據技術和云計算技術等分享和收集管理數據信息,未能積極引進先進的監管技術開展工作,導致工作的科學性和有效性降低。同時,在監管過程中未能對工作模式進行全面優化,導致工作的良好落實和合理發展受到不利影響。
基層地區的食品監管部門在實際工作中,未能制定較為健全的職能機制,沒有明確各個部門和人員的工作職能要求,未能設定相關的職責標準,導致在監管工作中,技術人員、實驗室人員以及其他崗位的工作人員缺少職能標準要求。一旦在日常工作中出現問題,就無法全面進行責任的追究和管理,難以有效進行職責的管控,對提升工作效率和質量都會造成嚴重的阻礙。
為了能夠促使基層食品監督管理體制的有效改革,應重點壯大相關監督管理的人才隊伍,通過人才隊伍提升監管工作的效率和質量,確保能夠促進工作體制的良好優化和改革。①培養專業的人才隊伍。目前,在基層地區的食品監督管理機構由于缺乏專業人才,導致相關工作體制無法順利改革,甚至還會出現食品監督管理工作本身的不足。因此,相關部門應重點進行人才隊伍的構建和培養,增加人力資源的投入力度,培養關鍵性、專業性和高級性的專業人才。同時,還需和國內各大高校之間相互合作,培育青年食品監督管理人才,為相關工作注入更多新鮮血液。②以增強監督管理工作技術實力為目的,強化人才教育培訓力度。例如,對相關監督管理的工作人員進行物聯網技術知識、大數據技術支持和人工智能技術支持的培訓,通過現代化技術培訓的方式,使得監督管理工作人員能夠全面掌握先進的工作方式方法。同時,還需對專業人員進行食品樣品抽樣檢測技術和監督管理技術的培訓,使得相關工作人員能夠全面掌握食品評估技術、管理技術和信息共享技術等,利用現代化技術增強監督管理效果,滿足當前工作體制改革優化的人才專業性需求。
制定關于農產品和食品加工工業的安全監管方案,考慮到我國食品生產的原材料主要來源于農業生產領域和食品加工生產領域,為從源頭入手保證食品的安全性,應重點進行農業生產產品和食品加工產品的安全監管,引導農民采用標準化和智能化的生產模式,便于相關監管部門利用信息技術和監管技術等對農產品生產安全性進行嚴格的監督管理。與此同時,還需要求食品加工生產企業保證自身所加工的產品安全性,在對食品鏈條每個環節進行安全監督的情況下,能夠從根本層面預防出現食品安全風險。
建議相關的監管部門開發食品安全追溯系統,完善全程性追溯機制,對食品生產各個環節和階段的安全性進行監督,在供應鏈傳導下,利用可追溯的技術方式維護食品的安全性。例如,采用先進的大數據技術、物聯網技術和區塊鏈技術對食品供應鏈整個鏈條的數據信息進行全面收集與采集,將相關數據信息公開、公布,使得市場消費者和監督管理部門都能在網絡平臺中進行安全信息的查詢和溯源,這樣不僅能夠通過網絡平臺使監管部門能夠和其他部門或是消費者進行食品生產信息、加工信息、銷售信息和流通信息的共享,還能通過溯源的方式在發生安全問題之后明確責任主體,幫助監管部門提升整體的工作效果[1]。
①在基層地區大力建設關于食品安全方面的科學研究機構,使得相關機構能夠按照基層各地所存在的食品安全監測問題和跟蹤管理問題進行全方位研究,提出能夠解決問題的權威性和客觀性建議,使得相關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有更多技術力量支撐。與此同時,還需在基層地區積極構建高校、企業與民間的技術機構,在相關機構的支持下有效進行監督管理工作的研究,研發更多能夠提升監管工作效能的技術措施、方式方法,為有關監管工作的高質量落實、全方位開展夯實基礎。②重點彰顯行業協會的作用、社會力量的監督作用。在健全第三方機構監管模式的過程中,需重點借助行業協會的力量和社會的力量拓寬食品監督管理范圍,增強整體工作的效果[2]。在未來階段建議基層地區盡快完善行業協會組織機構。同時,還需為消費者或是社會組織等宣傳食品監管的重要意義,鼓勵基層農民和廣大消費者積極參與到食品監管活動中,調動社會組織和基層媒體的力量,這樣在一定程度上不僅能夠通過社會力量全面進行食品的監督管理和安全預警,還能使得相關監管部門及時發現基層地區的食品安全或是質量問題。值得一提的是,為增強基層消費者和社會組織參與監督管理活動的積極性,應進一步提升食品安全和質量問題的舉報平臺管理,為如實舉報問題的人員提供獎勵,以此增強社會消費者參與的積極性。
①著重進行網絡食品安全問題的監督管理。建議相關監管部門按照網絡平臺和電商平臺等食品消費趨勢特點、消費者對于食品安全質量所提出的高標準嚴要求,盡快制定關于網絡食品安全征信管理體系,全面進行網絡平臺中各類食品監督管理抽樣檢測信息、不良行為記錄信息、失信者黑名單信息與行政處罰的信息的公開處理,這樣不僅能夠使得消費者對網絡平臺食品的質量和安全性有著直接了解,還能使得網絡食品營銷企業在信息公開下自覺遵守法律規定和規章制度,自覺保證食品的安全性和質量。②重點制定較為完善的法律法規,明確網絡平臺中各個食品營銷企業的法律職責和要求,一旦在網絡食品監督過程中發現存在質量問題或是安全問題,要按照法律規定進行違法違規行為的懲處,以此降低網絡平臺中食品安全問題或是質量問題的發生率[3]。與此同時,還需重點提升網絡領域中各類食品信息的公開化水平,全面進行信息的共享和互動,確保政府部門、企業和第三方機構相互之間數據信息的良好對接,在合理對接數據信息的情況下便于進行網絡食品安全信息和質量信息的披露,為食品安全的監督管理、質量的監督管理等提供良好支持。③基層相關的監督管理部門在實際工作中應重點進行轉基因食品方面的安全監管,大力研究與分析目前我國在轉基因食品方面的安全問題,盡快構建完善的監督工作體系和管理工作機制,完善相關的信息溯源系統,從源頭層面有效完成監督管理任務。與此同時,在監督執法的過程中,還需重點進行轉基因食品方面的生產者與經營者監督,督促各個企業按照法律規定開展生產活動,合理進行產品的標注處理與標識處理,對相關的信息進行公開,各個部門全面溝通交流,確保能夠互相合作,有效提升轉基因食品的安全監管和質量監管效果。④相關部門應做好輿論的引導工作和風險防護的引導工作,通過合理的引導和管理,進一步提高轉基因食品的安全監控和管理,預防出現食品安全問題[4]。
基層地區的食品監督管理部門應重點進行自身職能機制的優化和完善,確保能夠有效履行食品檢測和管理的職能。按照基層地區的食品特點和情況,不僅要對常規的食品進行安全質量的監管,還需重點完善動植物方面和飼料方面的風險評估,這樣不僅能夠評估食品原材料是否存在安全風險和質量風險,還能為后續監督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夯實基礎。①應制定關于監管部門的實驗室工作職能制度,要求實驗室工作人員在日常工作中必須要利用現代化技術和專業儀器設備等,全方位進行食品質量或安全風險的排除,一旦發現有新的毒素就要立即上報國家相關部門,使得相關部門能夠及時應對問題,有效避免消費者的身心健康受到危害。②監管部門還需制定完善的食品檢查職能制度與評估職能制度,通過相關制度的構建,明確食品的質量和安全是否能夠達到我國相關標準,一旦發現存在問題,就要立即進行溯源,從源頭層面入手進行食品問題的追查和分析,以此確保充分發揮職能工作的作用。③制定關于食品監管過程中技術人員的職能制度,明確每位技術人員和工作人員的日常工作職責標準,經常開展考核評價活動,考核結果與職工年度選先聘優掛鉤,以此提高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確保工作質量和成效[5]。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基層地區的食品監管體制方面存在缺少人才隊伍的問題、食品風險監管機制問題、第三方機構監管的問題、監管工作缺乏創新的問題、工作職能機制不健全的問題,難以確保相關工作體制的完善和優化。因此,建議基層地區按照食品監督管理體制的改革需求,著力夯實人才隊伍, 完善食品安全風險監管機制,健全第三方機構的監管模式,強化監督管理工作的創新機制,保證職能機制的優化性;才能保證食品質量,才能使老百姓購得放心,吃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