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蘇園,袁美玲
重癥急性胰腺炎(SAP)具有發病急驟、病情復雜等特點,容易造成機體嚴重營養不良[1]。研究發現,盡早給予SAP病人腸內營養治療(EN)可通過緩解腸道屏障功能使菌群移位減少,促進加速胃腸道激素分泌,進而改善營養狀況和腸道功能,降低遠期并發癥發生率[2]。但由于SAP病人胰腺壞死、水腫常導致毒素入血可損傷多器官功能,其中以胃腸道功能受損最為常見,極易造成SAP不能耐受,影響病人營養攝入,甚至危及生命[3]。因此,早期明確SAP病人發生EN不能耐受的相關因素十分必要。本研究旨在分析SAP病人EN不能耐受的危險因素。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經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選擇2018年5月—2021年5月在本院行EN治療的SAP病人198例。參考陳世耀主編的《醫學科研方法》[4],率的估算與假設試驗公式如下:n=Z2α/2π(1-π)/δ2,Z2α/2=0.79,π取0.34,允許誤差(δ)0.03,得總樣本量n=198例。納入標準:符合《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2014)》[5]中標準,并經腹部X線片、CT、B超等檢查確診;發病至就診時間≤24 h;病人或家屬知情并同意研究。排除標準:伴有暴發性、免疫性、創傷性SAP;發病前后采取手術治療者;中途轉院者;由腸道腫瘤、腸梗阻所致腹瀉性疾病。
1.2 EN不能耐受評估標準 參照歐洲危重病學會中EN不能耐受相關定義[6]:EN期間發生腹脹及腹瀉等不適癥狀,造成EN暫停或中斷,致使病人體內熱量未能在≤72 h內達到83.68 kJ/(kg·d),或發生便秘(EN期間連續72 h未自行排便)。
1.3 資料收集 記錄病人基線資料,其內容包含性別、血糖(>11.1 mmol/L、≤11.1 mmol/L)、血清白蛋白(>25 g/L、≤25 g/L)、年齡(>60歲、≤60歲)、制酸劑使用、鎮靜劑使用、禁食時間(>72 h、≤72 h)、腹內壓[>20 mmHg(1 mmHg=0.133 kPa)、≤20 mmHg]、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評分Ⅱ[7][(APACHEⅡ)由慢性健康評分、年齡評分、急性生理評分3部分組成,分值最高為71分,其中>15分為重癥、≤15分為非重癥]。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定性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SAP病人EN不能耐受的危險因素用Logistic回歸分析,檢驗水準α=0.05。
2.1 SAP病人EN不能耐受情況 入組的198例SAP病人有70例出現EN不能耐受,占35.35%。
2.2 單因素分析 經單因素分析顯示,低蛋白血癥、高齡、禁食時間、腹內壓、APACHEⅡ評分與SAP病人EN不能耐受有關(P<0.05);兩組病人其他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198例SAP病人單因素分析 單位:例(%)
2.3 多因素分析 將單因素分析中P<0.05的變量作為自變量,并進行賦值(見表2),將SAP病人EN不能耐受情況作為因變量(不能耐受=1,耐受=0),經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血清白蛋白≤25 g/L、年齡>60歲、禁食時間>72 h、腹內壓>20 mmHg、APACHEⅡ評分>15分是SAP病人EN不能耐受的危險因素(OR>1,P<0.05)。見表3。

表2 自變量賦值

表3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3.1 SAP病人EN不能耐受情況 EN不僅可保持腸道菌群平穩,還可確保腸道上皮完整,減少腸道損傷[8-9]。但SAP病人因胰液大量外滲可損傷胃腸功能,進而誘發EN不能耐受[10-11]。金麗美等[12]研究發現,SAP病人EN不能耐受發生率高達34.57%。本研究結果顯示,198例SAP病人有35.35%發生EN不能耐受,與以上研究結果相似。既往多項研究發現,年齡、未添加膳食纖維、管路維護欠佳等均是SAP病人發生EN不能耐受的影響因素[13-14]。但針對上述因素,臨床實施針對性干預措施后,SAP病人發生EN不耐受風險仍較高。因此,本研究創新之處在于將其他可能的因素納入深入探究SAP病人發生EN不耐受的影響因素。
3.2 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對EN不能耐受的影響 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會誘發病人出現低蛋白血癥,而低蛋白血癥會降低體內膠體滲透壓,使胃黏膜水腫加重,而腸內營養液輸注可造成組織液滲出,引發腹瀉,進而出現EN不能耐受。對此建議,臨床應密切監測SAP病人白蛋白水平,及早進行補充,進而降低EN不能耐受發生風險。
3.3 年齡對EN不能耐受的影響 高齡病人腸道黏膜發生不同程度稀疏、變短、萎縮,誘發腸道吸收異常,而SAP病人炎癥反應可加重病情,進而增加EN不能耐受風險[15-16]。因此,臨床應充分評估高齡病人腸道功能,選擇合理的EN時間及方式。
3.4 禁食時間對EN不能耐受的影響 隨著禁食時間的延長,腸道黏膜缺乏有效刺激,促使腸道呈休眠狀態,可引起絨毛萎縮、黏膜變薄,進而降低自身修復能力;此外,消化液分泌隨禁食時間而減少,誘發腸道菌群紊亂,增加EN不能耐受發生風險[17-18]。對此建議,在行EN治療時,應將胃管通過內鏡下放于胃屈氏韌帶以下,既可防止刺激胰腺分泌,還可加速腸道功能恢復。
3.5 腹內壓對EN不能耐受的影響 腹內壓增高可降低胃腸道血流灌注,誘發胃腸道黏膜出血、潰爛,絨毛斷裂、萎縮,進而損傷胃腸功能,增加EN不能耐受發生風險[19-20]。對此建議,臨床應密切監測SAP病人腹內壓情況,及時調整EN輸注濃度及速度,防止EN不能耐受發生。
3.6 APACHEⅡ評分對EN不能耐受的影響 APACHEⅡ評分越高,病人應激反應越強,胃腸功能損傷越嚴重,致使胃腸道耐受性越差,增加EN不能耐受發生風險[21]。對此建議,臨床應早期對SAP病人進行APACHEⅡ評分,對評分較高的病人應早期予以干預,避免發生EN不能耐受。
綜上所述,SAP病人EN不能耐受風險高,血清白蛋白≤25 g/L、年齡>60歲、禁食時間>72 h、腹內壓>20 mmHg、APACHEⅡ評分>15分是SAP病人EN不能耐受的危險因素,臨床應依據以上因素制定相關預防措施,以期降低EN不能耐受發生風險。但本研究也有局限,如收集資料內容有限,仍有其他可能的影響因素未被納入,今后應搜集更多資料,納入其他可能的因素,深入探究SAP病人EN不能耐受的危險因素,為今后臨床防治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