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玲娜 王艷麗 張 明
作者單位: 221004 江蘇徐州 徐州醫科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袁玲娜) 223600 江蘇宿遷 徐州醫科大學附屬沭陽醫院康復科 (王艷麗) 221018 江蘇徐州 徐州醫科大學附屬徐州康復醫院康復治療部(張明)
順產產婦在分娩過程中,為了有效解決第二產程期間盆底組織及會陰嚴重裂傷等一系列問題,常采用會陰側切[1-2]。產后產婦常發生會陰側切切口出現不同程度的血腫、硬節形成或感染,致使產褥期切口愈合相對困難,伴有疼痛、產婦活動受限;以往臨床多采用碘伏擦洗、甲硝唑溶液沖洗、會陰冷敷墊外敷切口等干預,上述方法雖可減輕產婦會陰部疼痛,促進會陰部消腫,但干預周期長,存在切口感染風險[3]。近年來,研究[4]發現,紫外線、激光、紅光等局部光照治療具緩解疼痛、促進傷口愈合等作用。威伐光治療儀是一種新型的紅外輻射光波治療儀,多用于肩關節周圍炎等,已被證實可促進會陰側切切口愈合,減輕切口疼痛[5],但目前關于其對順產后會陰腫痛產婦炎性因子及Th1/Th2細胞因子的影響尚未明確[6]。因此,本文通過隨機對照研究,探討威伐光治療對順產產婦會陰切口腫痛及其對炎性因子、Th1/Th2細胞因子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徐州醫科大學附屬沭陽醫院收治的76例順產后會陰切口腫痛產婦為研究對象,年齡20~38歲,平均(27.16±2.15)歲;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23.90~28.30 kg/m2,平均(25.55±1.23)kg/m2;孕周38~42周,平均(40.42±1.12)周;新生兒體質量2.80~3.99 kg,平均(3.60±0.69)kg。按隨機數字表法將產婦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8例,兩組產婦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一般資料比較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 ①單活胎妊娠、初產婦;②神經阻滯麻醉后陰道順產,無絕對剖宮產指征,無嚴重分娩并發癥或死亡病例;③均符合會陰側切適應證,且接受會陰側切縫合術,術后切口腫痛;④產婦及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急性、慢性感染性疾病或自身免疫疾病;②分娩同時接受其他類型手術;③長期接受激素類藥物治療或術前7 d內接受過抗生素治療;④有光過敏史;⑤因痔瘡等肛周疾病所致疼痛;⑥營養不良;⑦因認知功能障礙或意識障礙、精神類疾病導致無法有效溝通。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采用會陰冷敷墊外敷切口治療。使用0.5%聚維酮碘棉球擦拭會陰切口,每日2次;應用會陰冷敷墊(冷敷墊由水、無菌棉墊包裹制冷劑組成),在分娩后2~6 h內以會陰冷敷墊行會陰部冷敷處理,使用時輕緩擠破水袋,于制冷劑與水充分接觸后1 min內溫度明顯降低時即可使用,合理放置于會陰部,確保會陰切口被完全覆蓋。注意每次冷敷60 min,每日3次,冷敷過程中觀察產婦反應及會陰部情況,預防凍傷。所有產婦均持續干預3 d。
1.3.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干預基礎上給予威伐光治療儀(德國HydrosunTM500H威伐光治療儀)治療。操作:產婦膀胱截石位,會陰部充分暴露后移除切口外敷料,將威伐光治療儀光源與切口區域垂直對準,距離保持30 cm,每次照射30 min,每日2次,連續干預3 d。產婦在接受照射時佩戴防護眼罩。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干預1、3 d后切口疼痛程度,干預3 d后,比較兩組會陰切口愈合情況及血清炎性因子及Th1/Th2細胞因子變化情況。
1.4.1 會陰切口愈合情況 切口愈合情況參照文獻[7]中的方法及標準評估:甲級愈合,皮下未見積液,切口愈合良好,未發生不良反應;乙級愈合:切口愈合情況欠佳,愈合處出現血腫、積液、紅腫、硬結等炎癥反應,但未見化膿;丙級愈合:切口愈合不良,有切口化膿情況,需接受切開引流等針對性處理。
1.4.2 會陰切口疼痛程度 采用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8]判定切口疼痛程度。VAS總分0~10分,0分表示無痛;≤3分表示輕微疼痛,能忍受;4~6 分表示疼痛且影響睡眠,尚能忍受;7~10分表示強烈疼痛,且難以忍受。評分越高表示疼痛越強烈。
1.4.3 血清炎癥及免疫指標檢測 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試劑盒由上海信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檢測白細胞介素(interleukin,IL)-4、IL-6、γ-干擾素(human interferon gamma,IFN-γ)和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采用流式細胞分析儀(美國BD公司,FACS Calibur型)檢測Th1和Th2細胞百分率,計算Th1/Th2值,人Th1/Th2亞群檢測試劑盒由上海鈺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2.1 兩組產婦會陰切口愈合情況比較 干預3 d后,觀察組產婦會陰切口甲級愈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會陰切口愈合情況比較[例(%)]
2.2 兩組產婦VAS評分比較 采用重復測量數據方差分析,球形性檢驗Mauchly,數據符合球形性(W=0.890,P=0.073)。兩組產婦干預前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產婦干預1 d后VAS評分低于干預前,干預3 d后VAS評分低于干預前和干預1 d后,且觀察組產婦干預1、3 d后VA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產婦干預前后VAS評分比較分)
2.3 兩組產婦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干預前,兩組產婦血清IL-4、IL-6、IFN-γ、TNF-α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3 d后,兩組產婦血清IL-4、IL-6、IFN-γ、TNF-α水平均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產婦上述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產婦干預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2.4 兩組產婦Th1、Th2及Th1/Th2比較 兩組產婦干預前Th1和Th2細胞百分率及Th1/Th2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3 d后,兩組產婦Th1和Th2細胞百分率低于干預前,Th1/Th2值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Th1和Th2細胞百分率低于對照組、Th1/Th2值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產婦干預前后Th1和Th2細胞百分率及Th1/Th2值比較
產婦會陰側切切口腫痛不僅影響其日常活動,還可誘發產后抑郁、焦慮,延長產婦住院天數[9-10]。臨床上多采用碘伏擦洗、硫酸鎂濕熱敷、甲硝唑溶液沖洗、光照療法等治療,關于何種方法效果更具優勢仍缺乏有力的臨床證據支持[11]。威伐光治療儀通過紅外輻射光波進行照射治療,具有抑制深部傷口炎性滲出,促進代謝產物有效降解特點[12-14],可有效改善帶狀皰疹、肩周炎等疾病的疼痛等癥狀[15-16],但報道多圍繞癥狀的改善,缺少相關實驗室指標的檢測,本文分析威伐光照射治療對順產產婦會陰切口腫痛、炎性因子及Th1/Th2細胞因子的影響,旨為探討威伐光照射治療的效果及其可能機制提供參考依據。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3 d后,觀察組會陰切口愈合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且干預1、3 d后切口VA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威伐光治療儀能有效緩解順產后會陰切口腫痛產婦疼痛,促進切口愈合。推測原因,威伐光治療儀能量可達皮下7 cm左右的距離,溫度恒定41℃,可促進組織損傷修復,并且不產生灼傷;同時,威伐光照射可增加組織能量供應,提升細胞線粒體用氧能力、氧分壓,改善局部組織代謝及營養,促使組織溫度增加,為切口愈合提供適宜環境,預防病原菌滋生;此外,威伐光照射可有效緩解局部交感神經緊張癥狀,解除血管痙攣,構建良好的側枝循環,促進局部血液循環,誘導致痛介質、細菌毒素等代謝消除,減輕切口疼痛,加快切口愈合[17]。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3 d后,觀察組血清IL-4、IL-6、IFN-γ、TNF-α水平以及Th1和Th2細胞百分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Th1/Th2值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威伐光治療儀能有效減輕順產后會陰切口腫痛產婦機體炎癥反應,改善Th1/Th2細胞平衡紊亂,可能是威伐光照射通過其熱效應與非熱效應作用,致使組織灌注血流增加,改善組織供氧,激發免疫機制,減輕組織炎癥反應[18]。原因可能是威伐光滲透深度可達到7 cm,加快組織血流,增加組織代謝率,從而更好清除前列腺素等炎性介質,減輕組織水腫,抑制組織炎癥反應;同時,威伐光可經內源性光動力效果與組織內源性原卟啉相互影響,促使宿主細胞內細胞信號轉導因子和趨化因子形成,抑制IL-6、TNF-α等炎癥因子表達,從而調節免疫[19];此外,威伐光治療儀可能通過誘導病灶部位蛋白質合成來激活病灶部位免疫系統,糾正Th1/Th2細胞平衡紊亂,從而清除于局部組織中沉積的免疫復合物[20]。
綜上所述,威伐光照射治療可緩解順產產婦會陰切口腫痛、促進切口愈合、減輕機體炎癥反應、改善機體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