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自由 李倩倩 翟明玉 章 敏 謝言虎 楊 佳
術后惡心嘔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是一種全身麻醉術后常見的不良反應,相比其他部位手術,甲狀腺切除術患者PONV的發生率更高[1]。盡管各類麻醉技術及藥物不斷完善,但PONV的發病率仍高達30%~80%[2]。PONV產生的不良感受不僅降低患者的舒適程度,還可能增加切口感染及反流誤吸等風險[3]。因此,降低PONV的發生對于促進患者的快速康復、改善患者的預后和轉歸具有重要的意義。芳香療法是一種治療惡心嘔吐的非藥物療法,此療法使用最多為薄荷液。研究[4]表明,薄荷液床旁吸入能有效降低化療患者惡心嘔吐的發生率。本研究旨在觀察薄荷液對甲狀腺手術患者PONV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4月至2022年2月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安徽省立醫院)擇期行甲狀腺切除術患者為研究對象,使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試驗組(48例)和對照組(48例)。該研究經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安徽省立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倫理批號:2021KY倫審第129號),試驗實施前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以PONV發生率為主要結局指標,預估試驗組發生率7%,對照組發生率35%,使用兩組獨立樣本率比較,總體α值取0.05,統計效能取80%,應用公式計算法每組需要樣本數為40例。考慮研究中病例脫落可能,因此本研究擬納入100例患者。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麻醉手術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年齡22~65歲,體質量50~83 kg;②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級為Ⅰ級或Ⅱ級。排除標準:①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者;②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放化療藥物、精神治療藥物者;③既往有薄荷及其類似物過敏病史者;④代謝性疾病者;⑤肝腎功能障礙者;⑥PONV史,哮喘病史者;⑦術后轉入ICU患者、拒絕參與此項研究的患者。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和麻醉手術情況比較

續表1
1.2 方法
1.2.1 麻醉方法 患者常規禁食禁飲,無術前藥物。患者于術前準備間內建立上肢外周靜脈通路,入手術室后監測心電圖、心率(heart rate,HR)、上肢無創袖帶血壓、末梢血氧飽和度。麻醉誘導前充分給氧去氮,氧流量6~8 L/min。麻醉誘導:依次靜脈注射咪達唑侖0.05 mg/kg(江蘇恩華藥業,批號:MD220210),丙泊酚2 mg/kg(意大利阿斯利康制藥,批號:SB496),舒芬太尼0.6 μg/kg(湖北宜昌人福藥業,批號:21A030801),羅庫溴銨2 mg/kg(浙江仙琚制藥業,批號:EA2238)。麻醉維持:泵注丙泊酚4~8 mg/(kg·h)和瑞芬太尼0.1~0.2 μg/(kg·min)(湖北宜昌人福藥業,批號:20A03221);術中按需追加藥物,維持目標血壓和心率變化幅度不超過基礎值的20%。術后疼痛管理采用補救性策略,疼痛視覺模擬評分≥4分時,靜脈滴注氟比洛芬酯(武漢遠大生命科學有限公司,批號:62205312-1)50 mg。
1.2.2 干預措施 試驗組:手術結束前30分鐘使用復方薄荷腦滴鼻液(醫院自制,批準文號:皖藥制字H20050198,生產批號:20220321,規格:8 mL含薄荷液1.6 mL)5滴濕化呼吸回路過濾器(揚州強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B型)。對照組:手術結束前30分鐘使用生理鹽水5滴(約0.25 mL)濕化呼吸回路過濾器。
1.3 觀察指標 主要觀察指標:術后24 h PONV發生率,根據視覺模擬評分法進行惡心嘔吐分級(最低為0分表示無惡心嘔吐,最高為10分表示難以忍受的最嚴重的惡心嘔吐):0<Ⅰ級≤2分,2<Ⅱ級≤5分,5<Ⅲ級≤8分,8<Ⅳ級≤10分[5]。連續干嘔2次以上,肌肉注射甲氧氯普胺(河南潤弘制藥有限公司,批號:2205092)10 mg進行補救。次要觀察指標:患者術后24 h內不良反應發生率,如眩暈、嗜睡、咽喉痛等。

2.1 兩組患者PONV發生率和分級比較 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術后24 h內分別有4例(8.3%)和17例(35.2%)發生惡心嘔吐,試驗組PONV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與對照組術后24 h惡心嘔吐程度分級分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24 h PONV比較[例(%)]
2.2 兩組患者術后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 兩組患者術后眩暈、嗜睡、咽喉痛等不良事件的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例(%)]
PONV是指術后24~48 h內發生的惡心或嘔吐癥狀[6]。PONV不僅產生痛苦的主觀感受,還可增加圍術期相關風險,如脫水、電解質紊亂、誤吸、缺氧、切口破裂、出血等,延長術后恢復時間,提高住院費用[7-10]。有研究[11]認為PONV與多巴胺、組胺、5-羥色胺(5-hydroxytryptamine 3,5-HT3)等多種受體激活有關。PONV的治療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藥物治療主要包括激素類藥物及5-HT受體激動劑等[12]。藥物治療PONV具有副作用,比如鎮靜過度、遲發性嘔吐、發熱、低血壓等[13]。非藥物治療中,肖媛等[14]研究表明經皮穴位電刺激能顯著降低甲狀腺切除術PONV的發生率;楊光等[15]研究表明婦科開腹手術術前給予電針復合術后耳穴埋籽可有效降低患者PONV的發生率;汪毅等[16]研究表明瞳孔直徑測量法指導術中瑞芬太尼用量,通過減少阿片類藥物的用量,從而降低PONV的發生率。但經皮穴位刺激、瞳孔直徑測量和耳穴埋豆等方法的實施具有一定困難,需要專業的設備及熟練的技術人員,因此找到副作用少及簡便的方法對PONV進行積極預防是外科醫師和麻醉醫師圍術期的重要任務之一。
PONV是甲狀腺手術術后常見的并發癥之一。甲狀腺切除術存在一些特異性的PONV高發因素,如術中頭頸部過度拉伸導致腦血流調節受限,從而產生中樞性惡心嘔吐;對迷走神經刺激導致迷走神經亢進,釋放相關神經遞質激活催吐化學感受器[17]。
芳香療法一直以來是國外治療PONV的非藥物療法之一[18],通常使用含有揮發性的精油放在外科病房或麻醉恢復室中,對術后患者進行床旁吸入治療。薄荷液的主要成分是薄荷醇、薄荷酮、異薄荷酮、薄荷脂等多種成分,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利言,透疹,疏肝行氣的功效[19]。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術后24 h內PONV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表明手術結束前30分鐘使用薄荷液吸入可有效預防甲狀腺手術PONV的發生。同時研究結果發現試驗組術后24 h惡心嘔吐程度明顯低于對照組,表明薄荷液具有降低甲狀腺手術PONV嚴重程度的作用。研究[19-20]表明,薄荷液減少PONV的主要作用機制是通過對血清素的抑制,從而減少其誘導的腸道收縮。此外,在麻醉前使用的藥物以及手術前的禁食引起黏膜干燥和不適感為惡心提供條件,然而薄荷液產生的令人愉悅以及涼爽感覺可以抵消和減少這種不適感,提高舒適度[21]。也有研究[22-23]表明,使用含有薄荷的口香糖可以增加胃內分泌物的容量,雖然胃內分泌量的增加提高了PONV的風險,但最終結果表明PONV的發病率較對照組降低,與本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在甲狀腺手術麻醉中預防性通過呼吸回路使用薄荷液可減少甲狀腺手術PONV的發生并降低其嚴重程度,為預防PONV帶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