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游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郭艷玲 黃孝祥
深入開展土地綜合整治,是浙江省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進鄉村振興和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重要舉措。龍游縣抓住政策機遇,深挖資源潛力、迭代整治模式,著力構建“空間重構、山河重整、鄉村重生”大格局,走出了一條“城鄉互動融合、集聚發展共富”的蝶變之路。2018 年以來,謀劃實施省級項目18 個,士元實驗區項目入選自然資源部試點,龍游瀫項目入選浙江省首批跨鄉鎮試點,團石、橫山2 個項目成為省級精品工程,3 個項目列入省“11350 工程”。
浙江省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說。根據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結果及基數轉換數據,龍游縣耕地總量為21523 公頃,建設用地127.74平方公里。從城鄉建設用地和人口比重來看,農村人均住宅用地為城鎮人均住宅用地的5 倍。
龍游縣作為糧食生產空間的優質耕地和經濟區位優良的城鎮建設空間高度重疊,城鎮、工業與農業、生態爭地現象較為突出。龍游縣人民政府提出“十四五”規劃期內全縣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由現在的52.5%提高到70%,要求縣自然資源主管部門以人民為中心,統籌城鄉發展,優化城鄉空間結構,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土地綜合整治是在一定的區域內,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目標和用途,以土地整理、復墾、開發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為平臺,推動田、水、路、林、村綜合整治,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的一項系統工程,這為解決人地矛盾、城鄉矛盾、工農業生產空間矛盾等提供了方法和途徑。
近年來,隨著促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等各項政策的實施,特別是國土空間規劃中“三區三線”的劃定,倒逼著我們走上集約節約的發展道路。2018 年、2021 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先后出臺了《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實施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的意見》《關于高質量推進鄉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作的意見》,指導各縣(市、區)對田水林路村進行全要素綜合整治,建成農田集中連片、建設用地集中集聚、空間形態集約高效的美麗國土新格局。
作為山區縣,龍游縣以鄉村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為抓手,持續迭代優化整治模式,從“農用地連片整治”1.0 模式,到“小縣大城共同富裕”2.0 模式,再到“跨鄉鎮整治”3.0 模式,持續挖潛政策紅利,取得了良好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以士元實驗區為試點,實施“農用地連片整治”1.0 模式,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打造全國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和鄉村振興樣板區,人民有了更多的獲得感。
一是連片整治促集約。通過“掛牌流轉、返租倒包”,流轉1.8 萬畝土地進行連片整治,新增補充耕地指標4000 畝、建設用地復墾1000 畝、旱改水1200 畝、標準農田建設2000畝,引進知名跨國公司——正大集團建設農旅綜合體,實現了農業現代化、規模化經營。
二是集中安置促增收。以優惠價向被征收人提供公寓、排屋等不同類型、不同區位的安置房,有效推動土地流轉,實現農民戶均財產性增值60 萬元、每年土地租金增收約4000 元。
三是現代治理提效能。對項目區3 個行政村33 個自然村1662 戶4400 余人進行整體搬遷,統一集聚到“士元居”未來鄉村,一站式提供“養老+就學+治理”基本公共服務,全面提高鄉村服務和治理效能。
實施“小縣大城 共同富裕”2.0模式,以土地綜合整治系統性推進農民異地搬遷,加快縣域農民集聚轉化富裕進度,城鄉居民享受同等公共服務,人民更有幸福感。
一是堅持政策賦能,變“要我搬”為“我要搬”。出臺“金房券”“金宅地”等農民集聚轉化政策,拿出城鎮核心地段用于農民安置,創新推出農民公積金貸款,出臺涵蓋就業、就學、就醫、養老等“暖心十條”配套政策,讓農戶既享受城市居民同等待遇,又保留在農村的合法權益,群眾搬遷意愿大幅提升。2022年,全縣集聚1942 多戶5200 余人,城鎮化率提高1.5%,新增建設用地復墾面積1433 畝。
二是堅持產業賦能,變“我想富”為“我享富”。通過“兩山合作社”“耕地管家”進行耕地托管,農戶每年每畝可享500 斤稻谷收益;通過“筑巢引鳳”,引進正大集團、中國聯眾,帶動約1500 個就業崗位;“一盒故鄉”已經帶動了26 名竹藝工匠參與創業,惠及農戶1240 余人。大力發展“龍游飛雞龍和魚,龍游黃茶富硒米”等特色農業。通過打好就業幫扶、技能培訓、創業貸款等“組合拳”,促進農民增收致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居山區26 縣前列。村集體出資入股“共富大樓”,獲取“保底收益(5%)+二次分紅”穩定收益。
三是堅持數字賦能,變“線下查”為“線上統”。針對農民集聚轉化過程中“底數掌握不全、政策傳遞不清、轉化流程復雜、集聚成效難評價”等痛點難點問題開發“奔富通”應用程序,基于大數據專題庫和算法模型,圍繞群眾、管理、決策建設“集聚、安置、共富”三大場景,對農民集聚轉化進行全生命周期跟蹤服務。
依托古“瀫水”自然山水本底、文化內涵,跨鄉鎮開展土地綜合整治,推進“三整治一修復”,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讓秀美活力龍游提升人民自豪感。
一是以整治促城鄉統籌。用足用好政策紅利,切實突破城市與鄉村界線,選取4 個資源互補鄉鎮謀劃土地綜合整治,在更大范圍內重構龍游瀫空間體系,以“自然河流+季節性濕地”“城市微丘+生態緩谷”構建生態型活動空間,實現“產業+居住”細胞式開發。
二是以整治促空間優化。按照功能特色劃分整治單元,依托“工業騰籠換鳥、企業低效出清”、小溪灘水利樞紐建設和江堤改造、“兩江走廊”、“衢州有禮”詩畫風光帶鄉村振興核心區建設等重點工作,探索生態環境保護與跨越式高質量發展之間的平衡,促進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
三是以整治促能級增強。堅持整治與產業并重,切實做好整治“后半篇文章”。開展“龍游瀫畔 · 8090青年創造季”活動,引進浙工大生態工業創新研究院、嗶哩嗶哩等高能級平臺,由中規院、風語筑等組成學術鼎力團與青年創造團,聚集有理想的青年人,群策群設群創,以青年人的視角勾畫未來空間形態、產業形態和社會治理形態,共同打造引領龍游未來的新引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