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慧
(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 徐州醫藥分院,江蘇 徐州 221116)
小柴胡顆粒具有解表散熱、疏肝和胃的功效,在生產的過程中,對指標性成分具有較高的要求,需要做好5種指標性成本的分析,包括:黃芩苷、黃芩素、漢黃芩苷、漢黃芩素和甘草次酸。為了確保小柴胡顆粒指標性成分含量足夠,提高化工生產質量,需要對指標性成分含量進行同時測定。對小柴胡顆粒的質量進行全面評價,確保小柴胡顆粒能夠在生產后有效投入使用,保障小柴胡顆粒具有充分的含量測定信息。
戴安高效液相色譜儀、電子天平、超聲波清洗器。黃芩苷、黃芩素、漢黃芩苷、漢黃芩素和甘草次酸,純度不低于95%。將其作為對照組使用,保證測定過程具有良好的對比條件,便于對試驗過程進行靈活安排。需要注意的是,試驗儀器使用前需要做好校正工作,確保儀器能夠正常工作,并規范化地進行使用,防止儀器在測定過程中產生誤差,對含量測定過程造成影響。小柴胡顆粒需要選擇不同的批次,對不同批次的顆粒進行分析,確定5種指標性成分組成,保障小柴胡顆粒能夠得到全面地檢驗。
色譜條件是實現成分測定的關鍵。色譜條件包括色譜柱、流動相、檢測波長、進樣量等,需要根據小柴胡顆粒的成分展開分析,提高色譜結果的準確性,避免測定結果受到影響。色譜柱會受到不同成分含量的影響,需要合理對色譜柱進行選擇,否則將會影響到色譜柱的正常使用,甚至會導致使用壽命下降。本試驗中,色譜柱的規格為:250 mm×φ4.6 mm,5 μm,能夠對色譜柱起到保護作用,使色譜條件能夠發揮作用。流速相主要受到進樣量的影響,需要對流速相的設定進行重視,確保庫流速與進樣量相匹配。通常情況下,流速一般設置為 1.0 mL/min,并且不可隨意進行改動。檢測波長受到活性成分響應時間的影響,需要精準地對波長進行選擇,使色譜檢測能夠滿足精度要求,本試驗檢測波長為 254 nm。另外,還需要對進樣量進行控制,將進樣量控制在10~15 μL 之間,保證色譜能夠易于進行檢測[1]。
2.2.1 對照溶液配制
對照溶液在指標性成分分析中具有重要作用,需要做好對照溶液的配置工作,使對照溶液能夠發揮作用,為成分測定過程提供對比條件,保障對照溶液配置的合理性。對照溶液配置需要進行精密稱取,使溶液具有良好的配置指標,防止試驗對比過程受到影響。本試驗中,取黃芩苷 14.86 mg、黃芩素 9.51 mg、漢黃芩苷 8.36 mg、漢黃芩素 9.26 mg,甘草次酸 7.93 mg。采用甲醇溶液分別進行稀釋,注入量為 10 mL,最終得到稀釋質量濃度分別1.49、0.95、0.84、0.93、0.79 mg/mL。甲醇對小柴胡顆粒5種指標性成分具有較高的溶解性,將其作為稀釋溶劑具有顯著優勢,可以將有效成分進行充分溶解,保障對照溶液能夠進行進一步的稀釋,確保含量測定過程能夠順利進行。
2.2.2 試驗溶液配制
小柴胡顆粒稱取之前,需要認真做好研磨工作,將其研磨成細粉狀,加速顆粒的溶解速度。取研磨后粉末 1.5 g,將其置于 200 mL 的錐形瓶中,采用乙醇溶液進行稀釋操作,向錐形瓶中加入 50 mL 的乙醇溶液。為了促進指標性成分的進一步溶解,應采用超聲振蕩提取的方式,促進指標性成分向乙醇中進一步滲透,加速小柴胡顆粒進一步溶解,使有效成分能夠充分地溶解。超聲振蕩時間為 0.5 h,冷卻狀態,隨后再進行稱量。若溶液出現失重狀態,則采用同濃度的乙醇溶液進行補足,保障溶液可以更好地投入使用。
為了確保成分測定結果的準確性,需要進行適應性試驗,確保試驗系統能夠進行準確地測定,使試驗儀器能夠更好地投入使用。適應性試驗需要應用對照組溶液,嚴格做好質量濃度測定工作,確保測定質量濃度處于精度范圍內,進而實現良好的測定效果。適應性測定過程中,需要注重色譜圖的使用,對5種指標性成分進行記錄,實現規范化的測定效果,保障試驗過程符合適應性要求。試驗過程中,需要注重相鄰色譜峰的分離度,確保分離度大于均1.5,使各個分度具有明顯的色譜峰,便于對檢測結果進行識別,采用規范化測定方法。同時,需要對色譜的保留時間進行關注,使色譜能夠更好地投入適用,對色譜之間的邊界進行初步預估,保障適應性檢驗過程的有效性[2]。
線性關系是實現進樣量分析的關鍵,需要做好線性關系分析試驗,確定線性關系的大致范圍,提高線性關系分析的合理性。線性關系分析具有一定的難度,需要通過對照組進行判斷,對進樣量實施嚴格的控制,防止進樣量控制過程中發生問題,確保進樣量控制的精準化程度。線性關系試驗需要進行精密取樣,將樣本投入到液相色譜儀中,對5種指標性成分的進樣量進行檢測,對各項指標的測量情況進行確定,將峰面積S與進樣量m(μg)作為主要參數,進而得到指標性成分的曲線方程。
黃芩苷:S=53.974m+0.0598,r=0.9988;
漢黃芩苷:S=142.98m+0.5122,r=0.9997;
黃芩素:S=185.68m+0.5374,r=0.9996;
漢黃芩素:S=207.12m+0.1026,r=0.9995;
甘草次酸:S=104.28m+0.2124,r=0.9989。
結果表明,小柴胡顆粒5種指標性成分的進樣量控制如下:黃芩苷0.43~4.52 μg,漢黃芩苷0.15~2.54 μg,黃芩素0.24~2.45 μg,漢黃芩素0.26~2.36 μg,甘草次酸0.14~2.28 μg。
通過加樣回收試驗,可以對小柴胡顆粒指標性成分的回收率進行測量,保障樣品具有可回收的狀態。試驗過程中,需要將小胡柴顆粒分成5份,每份質量為 0.5 g,再向其中精密添加樣品試劑。最終得到5種指標性成分的溶液質量濃度如下:黃芩苷 0.210 mg/mL、黃芩素 0.102 mg/mL、漢黃芩苷 0.165 mg/mL、漢黃芩素 0.114 mg/mL、甘草次酸 0.145 mg/mL。對上述溶液進行色譜條件測定,同時計算對應的回收率。通過對測定結果進行分析,得到的5種指標性成分的回收率分別為97.25%、98.26%、99.01%、98.89%、97.95%。由此可見,加樣回收試驗具有較高的回收率,能夠確保有效成分回收的穩定性,保障5種指標性成分能夠在溶液中進行提取,使有效成分回收具有精密性。
樣品測定是小柴胡顆粒指標性成分分析的關鍵,需要圍繞對照溶液和試驗溶液進行,使樣品測定過程能夠形成對照,提高樣品檢測的精準性。分別取 15 μL 對照溶液和試驗溶液進行試驗,對5種指標性成分的含量進行對照檢測,使含量測定結果能夠得到驗證。分別按照黃芩苷、黃芩素、漢黃芩苷、漢黃芩素和甘草次酸的順序進行測量,得到的對照組質量分數為:0.56%、0.94%、1.16%、0.91%、0.75%;試驗組質量分數分別為:0.54%、0.95%、1.15%、0.89%、0.72%。通過對照組與試驗組對比可知,兩者的含量測定結果具有較高的一致性,說明樣品測定方法滿足標準規定,樣品測定結果具有較高的準確性,可以將上述數據作為5種指標性成分含量的測量結果[4]。
特征圖譜是分析小柴胡顆粒指標性成分的重要方法,需要做好圖譜的分析工作,對特征圖譜展開細致化地分析,保證圖譜能夠得到有效運用。圖譜分析過程中,需要對參照峰進行選取,將黃芩苷作為參照峰,對小柴胡顆粒的特征峰展開分析,使特征圖譜的變化能夠形成鮮明的對比。圖譜分析需要進行相似度檢測,確保圖譜之間的相似度是否一致。對5批樣品進行分析發現,圖譜的相似度分別為0.985、0.936、0.954、0.933、0.914。圖譜之間具有較高的相似度,說明圖譜測量結果具有較高的精準。在特征圖譜條件下,需要考量小胡柴顆粒5種指標性成分含量測定的重復性、穩定性、精密性等,對特征圖譜進行全面分析,保障指標性含量測定過程能夠有序開展。實際測量過程中,相對峰面積RSD應小于3.0%,使特征圖譜能夠得到測定標準,保障指標性成分評價的合理性。
本文方法對小柴胡顆粒進行指標性成分進行分析能夠為化工生產過程提供參考。小柴胡顆粒含量測定需要滿足一定的標準,確保各項成分的含量測定能夠達到指標,對指標性成分含量作出客觀的評價,保障含量測定過程能夠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