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升星(福建省屏南縣路下鄉鄉村振興服務中心)
山羊傳染性角膜結膜炎作為一種多病原的急性接觸性傳染病,其特征為眼結膜和角膜發生明顯的炎癥變化。該病常呈急性發病,致死率不高,但傳染速度快,易大群發病,嚴重影響山羊的生產性能。筆者基于福建省屏南縣路下鄉某羊場發生的一起山羊傳染性角膜結膜炎疫情,提出治療方法和預防措施,旨在為養殖戶臨床防治該病提供有益指導。
山羊傳染性角膜結膜炎以急性傳染為特點,主要侵害反芻動物,特別是山羊、綿羊、水牛和黃牛等也能感染;不同性別和年齡的山羊均具有較強的易感性,幼齡山羊最易得病,發病率高達90%以上。該病主要傳染源為患病羊和帶菌羊,一般是由已感染的山羊或傳染物質傳入羊群,引起其他健康山羊感染;也可通過接觸感染,蠅類能機械傳遞該病,患畜的鼻涕、奶、眼淚和尿等污染物、分泌物均能散播該病。羊舍空氣污濁、氨氣濃度過高、養殖環境中灰塵多及羊群飼養擁擠等均可能促進山羊傳染性角膜結膜炎的傳播。
該病多發生在蚊蠅較多的炎熱季節,通常在5~10月的夏秋季節,以放牧期發病率最高,其發病率可達40%~100%,進入舍飼期亦有發病,多呈地方性流行。
山羊傳染性角膜結膜炎的潛伏期通常為2~7天,大部分山羊起初是單眼發病,繼而雙眼發病,病初患羊經常流淚、畏光,眼瞼腫痛,呈結膜炎癥狀,有膿性漿液性分泌物從眼角流出,結膜潮紅伴有出血點。倘若不及時治療,病情加重發展,炎癥波及至角膜,導致角膜毛細血管充血,并出現灰白色斑點,部分病羊角膜發生潰瘍,形成角膜翳、角膜瘢痕,導致患病羊采食受到影響。
該病可侵害山羊全眼球組織,出現眼前房積膿,眼內壓升高,以致角膜破裂,嚴重時造成晶狀體脫落,導致患病羊永久性失明。部分山羊發病后角膜混濁,中央白點嚴重時角膜變厚,眼球上似覆蓋白殼,此時病羊失明。經鏡檢可見結膜固有層纖維組織充血顯著,水腫明顯,纖維組織似海綿,較為疏松,上皮壞死,發生不同程度的脫落。角膜變化無明顯不同,炎癥細胞浸潤明顯,沒有血管反應。
發病山羊全身癥狀通常不顯著,眼球化膿的患畜精神頹廢,被毛粗亂,食欲下降,體溫稍高,行動不穩或離群呆立;該病病程短則一周,長者可達一個半月,通常為15~20天,且大多數患畜可以自愈,部分病例往往因發病后期角膜白斑導致失明,無法采食,營養供給不足,體重急劇下降,嚴重者導致死亡。
該病的流行特點及角膜結膜炎特征性癥狀可作為診斷標準,但該病是由多種病原菌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有的病原菌不僅能導致山羊出現角膜結膜炎,還可能引起其他臨床癥狀,因此,必要時還需通過熒光抗體技術或微生物學檢驗技術進行確診。
路下鄉山羊養殖場中山羊傳染性角膜結膜炎時有發生,該病作為一種較為常見且多發的急性接觸性傳染病,病畜常伴有大量流淚,其后出現角膜混濁,呈乳白色,重癥病例失明,嚴重危害山羊的健康,影響山羊養殖效益,給養羊戶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現將屏南縣路下鄉某羊場發生的一起山羊傳染性角膜結膜炎的診治經過介紹如下。
1.發病情況。2021年7月16日,福建省屏南縣路下鄉某養殖戶飼養的山羊先后出現流淚、眼分泌物增多、結膜潮紅等病癥,2~3天后患羊眼角膜和結膜發炎,角膜混濁,出現視覺障礙,采食、飲水和行動受到影響。該羊場存欄山羊70只,畜主求診前共發病18只,發病率為25.71%。
2.臨床診斷。
(1)流行病學調查。筆者隨養殖人員到達羊場后,發現羊群飼養擁擠、養殖環境衛生差,加之近期天氣炎熱、多雨、潮濕,且羊舍內通風不良,發病特征不限性別和年齡,其中以幼齡羊發病為主。通過詢問養殖戶得知該羊群自繁自養,未從外地引入山羊,給羊群進行預防性驅蟲并按照免疫程序接種疫苗,求診前沒有采取任何治療措施。
(2)臨診癥狀。發病羊眼部癥狀明顯,主要表現為結膜炎和角膜炎,畏光、頻繁流淚,眼角流出膿性分泌物,眼瞼腫脹,觸診眼部時患羊疼痛感明顯,結膜潮紅充血,角膜呈網狀充血,繼而發展為角膜混濁、呈云霧狀,嚴重的病羊角膜增厚,形成角膜翳,山羊視力受到影響,盲目行走,無法正常采食、飲水,漸進性消瘦。根據流行病學調查,結合患病羊臨床特征性癥狀,初步診斷為山羊傳染性角膜結膜炎。
3.治療方法。立即封鎖發病羊群,全群逐只檢查,及時將病羊、假定健康羊只和疑似發病羊隔離,將病羊置于暗處,盡早治療,以提高治療效果。同時對環境徹底消毒,切斷疫病傳播途徑,防止病源擴散。
(1)中西醫療法。隔離發病羊后使用生理鹽水沖洗眼睛,清除眼內雜質和污物后,用5000國際單位/毫升普魯卡因青霉素點眼,2次/天。
(2)中獸醫認為,目為肝之竅,肝血滋養目之功能,患畜眼瞼紅腫,眼睛發生翳膜等癥狀源自肝火過盛。基于本起病例的癥狀分析,引起山羊傳染性角膜結膜炎的病因在于發病山羊肝經積熱,外傳于眼,從而造成結膜潮紅充血,云翳遮睛,重癥病例發生潰爛。為此,在使用西藥減輕角膜結膜繼發細菌性感染的同時,采取下述中藥方劑防治。
方劑一:假定健康羊群內服青草藥湯,即龍膽草500克、白菊花250克、夏枯草250克,加水50升,溫火煎至3升后按每只幼齡羊50毫升、成年羊100毫升灌服,1次/天,連用7天。方解:龍膽草清熱燥濕、瀉肝膽火,主治目赤腫痛,白菊花具有疏散風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的功效,夏枯草能清熱瀉火,明目消腫,諸藥共奏清肝明目之功效。
方劑二:發病羊服用石決明散,即煅石決明450克、草決明450克,青葙子300克、黃藥子300克、大黃300克、菊花300克、梔子300克,蟬蛻200克、防風200克、沒藥200克、郁金200克、黃連200克、黃芩200克,諸藥研磨粉碎,開水沖調,候溫灌服給病羊,成年羊服用90克/只,幼齡羊減半。方解:草決明和煅石決明主治目赤腫痛,具有退云翳,清肝熱之功效,黃藥子清肝解毒,青葙子可緩解肝熱目赤,蟬蛻、菊花、沒藥、郁金和大黃具有消腫止痛之功效,黃芩清熱燥濕,防風祛風解表,諸藥結合共同發揮明目退翳的功效。
(2)加強護理。治療期間應做好病羊護理工作,保持羊舍通風干燥,避免陽光直射,供給其優質飼草料和清潔飲水,對無法采食的病羊要輔助其吃食,同時改善養殖環境,清理羊糞和污物,對病羊污染的飼具、羊舍及周邊場地等用2%氫氧化鈉、10%~20%石灰乳或5%來蘇爾溶液等徹底消毒。
(3)治療結果。采取上述措施治療3天后發病羊癥狀明顯好轉,不畏光,眼紅腫消退,眼膿性分泌物消失,7天后患羊角膜翳基本消失而康復,并且無新發病例。通過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臨床治療效果較好,羊場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4.預防措施。
(1)保護健康羊群,嚴格檢疫。山羊傳染性角膜結膜炎防疫的關鍵是避免引入病羊或帶菌羊,新引進的羊要加強檢疫,至少隔離觀察2個月,確保健康無病后才能與健康羊合群;有條件的種羊場要建立健康群,加強生物安全防范措施,一旦發現發病羊只,應及時劃定疫區,做好清掃消毒工作,禁止牛羊等易感動物在疫區出入流動,防止該病擴大傳染。
(2)改善養殖環境,關注羊群健康狀況。山羊傳染性角膜結膜炎由多種病原微生物共同引起,具有較為復雜的病因,多發于氣候炎熱的季節,特別是潮濕多雨時節易滋生大量蚊蠅,而各種蚊蠅可成為山羊傳染性角膜結膜炎的傳播媒介,因此,在該病流行的夏秋季節應注意消滅蚊蠅等寄生蟲,同時改善養殖環境,避免強烈陽光刺激山羊,對防控山羊傳染性角膜結膜炎具有重要意義。在山羊養殖過程中,養殖戶要密切關注羊群健康狀況,注意山羊眼部的檢查,發現病羊立即隔離、及早治療,避免疫病的蔓延和擴散,最大限度地降低山羊疫病給養殖戶造成的經濟損失。
(3)嚴格消毒,殺滅病原體。確保養殖場地衛生干燥,及時清理羊舍內的糞便和污物,并堆積發酵處理,以殺滅病原微生物,同時加強消毒管理,羊舍采用1∶(1800~3000)的百毒殺帶羊消毒,料槽、水槽等飼具使用0.1%新潔爾滅或0.2%~0.5%的過氧乙酸嚴格消毒,舍外場地采用3%氫氧化鈉溶液全面消毒;注意輪換交叉使用消毒劑,避免產生耐藥性,確保消毒效果。
(4)注重飼養管理,增強羊只體質。山羊傳染性角膜結膜炎的發生與山羊飼養管理不當,飼料單一密切相關。飼養管理不善,飼料中缺乏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可能誘發該病,因此,建議優化羊群飼養管理,合理調控羊群飼養密度,保持羊舍通風透光,防止舍內氨氣濃度過高刺激山羊眼睛;同時,科學設計飼料配方,實現精細化管理,給羊群飼喂營養豐富的飼料,并適當補充精料、微量元素和礦物質,嚴禁飼喂發霉、腐敗飼料,供給羊群充足、清潔、無污染的飲水,并在飲水中添加電解多維或微生態制劑等,增強山羊機體抵抗力,進而有效防控山羊傳染性角膜結膜炎的發生和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