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鵬燕 景再立
(甘肅省靜寧縣人民醫院 甘肅靜寧 743400)
腦卒中是神經內科發病率比較高的疾病,現階段患有心腦血管類基礎性疾病的患者越來越多,這也是導致腦卒中發病率不斷上升的主要原因。該病具有發病急、發展快、致殘率和致死率高等特點,對患者的身心都會帶來比較多的傷害[1-2]。并且在患者急性期過了之后,會有不同程度的后遺癥,很多患者會出現肢體功能障礙、語言障礙、吞咽功能障礙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生活能力。對于該病,除了需要積極進行治療,對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護理也是幫助患者恢復的關鍵,根據患者發病后的實際功能障礙展開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對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提高患者的各機體功能的同時,減輕患者自身的心理壓力,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使患者的治療效果提升[3-4]。本研究針對我院收治的腦卒中患者采用康復護理干預,并分析應用效果,報道如下。
選取2019 年5 月~2021 年1 月收治的100 例腦卒中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法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50 例。對照組男性28 例,女性22例。實驗組男性30 例,女性20 例。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1。
表1 一般資料()

表1 一般資料()
組別 年齡(歲) 身高(cm) 體重(kg) 住院時間(d)實驗組(n =50) 55.32±8.82 165.39±15.59 65.44±15.17 4.33±1.71對照組(n=50) 55.35±8.21 165.14±15.62 65.59±15.32 4.49±1.58 t 值 0.0176 0.0801 0.0492 0.4859 P 值 0.9860 0.9363 0.9609 0.6281
1.2.1 對照組。該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對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進行監測,指導患者正確進行康復練習,對其進行常規健康教育,叮囑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獲得家屬的支持,對患者進行輔助等。
1.2.2. 實驗組。該組患者采用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具體為:(1)結合患者的實際病情以及基本信息對其進行綜合評估,制定更加符合患者情況的個性化康復護理計劃。(2)針對患者出現的心理問題做出心理疏導,使其了解保持積極的心態對疾病恢復的促進作用。同時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指導其與患者交流的方式,多給予患者關心和重視,并對患者有充分的耐心,鼓勵患者配合康復練習,對患者的進步進行及時的表揚和鼓勵。(3)為患者進行一對一的健康教育,根據患者的情況選擇教育方式,使患者正確了解自身的疾病,并明白康復護理的積極作用,及時糾正患者的錯誤認知,避免其引起患者的負性情緒。對患者提出的問題進行詳細解答,不使用專業術語,滿足患者的合理要求。(4)經常為患者播放一些舒緩的音樂,適當為患者讀書,與患者聊天,通過多種方式結合的形式對患者的認知功能、語言功能以及感覺等進行刺激,幫助其進行功能鍛煉,對于出現語言障礙的患者,在患者表達的時候告知其不要著急,慢慢一個字一個字地說,并指導患者正確的發音。(5)定時幫助患者調整體位,保持其處于舒適的狀態,患者臥床的時候可以2 個小時輔助患者更換一次體位,待患者逐漸康復,指導其進行坐和站立的訓練,并幫助患者逐漸開始步行練習,每次練習15 分鐘~30 分鐘,每天2 次。(6)循序漸進的指導患者進行肢體功能練習,先從比較簡單的練習開始,指導患者正確翻身、坐起、行走、保持平衡等,從床上活動逐漸向床邊以及離床活動過渡,并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逐漸增加訓練強度和訓練模式。(6)指導患者練習正確的自我管理,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訓練患者自行洗漱、如廁、吃飯、穿脫衣服等,護理人員在患者進行練習的時候要適當給予幫助。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適當采用感應電以及脈沖輔助康復。
(1)對比神經功能評分(NIHSS)。(2)對比肢體功能。(3)對比患者家屬護理滿意度。(4)對比日常生活能力(ADL)。
用SPSS24.0 軟件進行數據的統計和整理,計量資料用()來表示,計數資料運用卡方來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對比神經功能評分(/分)

表2 對比神經功能評分(/分)
NIHSS組別t P干預前 干預后實驗組(n=50) 13.21±3.41 7.03±1.90 11.1946 0.0000對照組(n=50) 13.32±3.12 9.82±2.01 6.6683 0.0000 t 0.1683 7.1327 - -P 0.8667 0.0000 - -
實驗組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對比肢體功能(,分)

表3 對比肢體功能(,分)
上肢Fugl-Meyer 下肢Fugl-Meyer組別t P t P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實驗組(n=50) 30.49±5.80 51.93±5.28 19.3289 0.0000 18.22±4.38 29.40±2.83 15.1599 0.0000對照組(n=50) 30.28±5.56 46.07±6.10 13.5275 0.0000 18.96±4.57 23.09±3.34 5.1592 0.0000 t 0.1848 5.1361 - - 0.8266 10.1921 - -P 0.8538 0.0000 - - 0.4105 0.0000 - -
實驗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對比患者家屬護理滿意度(n/%;例)
實驗組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5 對比日常生活能力(/分)

表5 對比日常生活能力(/分)
組別 實驗組(n=50) 對照組(n=50) t P進餐 8.29±0.76 7.00±0.42 5.9424 0.0000洗澡 3.97±0.53 3.01±0.34 6.0983 0.0000修飾 3.35±0.46 2.82±0.57 2.8943 0.0070穿衣 8.76±0.48 7.13±0.62 8.3154 0.0000可控制大便 8.02±0.44 7.13±0.28 6.8260 0.0000可控制小便 8.11±0.40 7.09±0.37 7.4878 0.0000如廁 8.29±0.63 7.45±0.52 4.1132 0.0003床椅轉移 12.37±1.01 10.18±0.86 6.6037 0.0000平地行走45 米 13.24±0.82 11.06±0.67 8.2348 0.0000上下樓梯 8.11±0.48 6.98±0.73 5.1736 0.0000總分 85.19±5.04 75.01±4.12 6.2553 0.0000
腦卒中發生之后,患者腦神經以及周圍組織受到缺血和缺氧的影響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傷,對患者的機體功能,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遺癥,需要針對患者的情況進行高效的護理干預,幫助其進行功能康復的練習[5]。早期康復護理在患者病情穩定后,即開始對其進行康復護理干預,針對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康護計劃,患者可以得到更加符合自身病情的康復護理,整個護理計劃能夠更加高效地幫助患者進行功能練習,提高康復速度[6]。為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預,降低患者發生不良情緒的概率,同時提高其對自身疾病的了解和認知,避免心理狀態受到錯誤想法的影響。針對患者出現的功能障礙進行康復護理,指導患者正確的說話和發音,對患者進行及時的鼓勵,使其能夠正確的配合練習[7]。肢體功能障礙是發生率最高的后遺癥,指導患者正確進行康復訓練,分階段輔助其練習,正確的方式能夠減少患者受傷的概率,并且可以逐漸恢復身體的各項機能。指導患者進行日常生活能力的鍛煉,使患者的基本生活能力得到保證,為家屬減輕負擔,同時也降低患者的心理壓力,減少患者的愧疚感,避免患者發生抑郁等嚴重的不良情緒[8]。本研究對比兩組患者的神經功能和肢體功能恢復情況,實驗組優于對照組,并且實驗組患者家屬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經過康復護理干預,實驗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更高,優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針對腦卒中患者采用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可以顯著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對臨床癥狀的緩解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降低患者發生不良心態的作用,為患者機體的功能恢復給予高效的支持和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