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艷 殷秀紅
(泗洪分金亭醫院檢驗科 江蘇宿遷 223900)
肺腺癌屬于非小細胞肺癌范疇,發病部位在支氣管黏膜上皮組織或大支氣管黏液腺等區域,部分患者病灶發生于肺部外周區域。肺腺癌患者病情進展相對緩慢,發病初期無典型臨床癥狀,隨病情加重可產生咳嗽、咯血等癥狀。如病灶轉移到肺外部,則可導致運動神經病變、感覺神經病變、小腦退行性病變、自主神經系統異常等病變。肺腺癌是較常見的一種肺癌類型,癌變的細胞起源于支氣管黏膜上皮及黏液腺,由于早期臨床癥狀不顯著,因此難以診斷,造成臨床治療時機延誤,不利于癌細胞的控制[1]。
對于肺腺癌的診斷金標準是病理學診斷,即通過穿刺或手術取出癌細胞組織,經過病理學檢查來確診。但是這種診斷方式創傷較大,常用于癌變可能性較大的患者,對于早期有診斷需求的患者來說并不適宜。研究認為,通過檢測肺腫瘤標志物也可為臨床確診肺腺癌提供參考,如常見的指標有癌胚抗原(CEA)、糖類抗原19-9(CA19-9)等,均可參與肺腺癌的輔助診斷。血小板、淋巴細胞比值(PLR)是各種損傷或炎癥過程中的特異性監測指標,近年來也成為許多腫瘤的進展和預后指標。本研究為了探討PLR 聯合肺腫瘤標志物在肺腺癌中的診斷價值,在本院收治的相關患者中開展試驗。具體內容如下。
選取我院2019 年5 月~2021 年5 月收治的肺腺癌疑似患者100 例。入選患者中,男38 例,女62例,年齡45 歲~70 歲,平均(58.54±6.47)歲,經過病理組織學檢測,確診肺腺腫瘤52 例,未確診48例。本研究已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1)通過臨床癥狀、影像學檢查懷疑為肺腺癌者;(2)近期未進行抗腫瘤相關治療者;(3)對本研究內容知情并同意參與者。
排除標準:(1)合并肺部血管病變、感染性疾病等者;(2)合并先天性肺部疾病者;(3)伴有精神、意識障礙者。
對所有患者進行血小板、淋巴細胞、肺腫瘤標志物檢測。血小板、淋巴細胞檢測方法:采集患者外周血,以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小板、淋巴細胞計數,并計算PLR,以117.7 為臨界值。
肺腫瘤標志物檢測方法:采集所有患者晨起空腹靜脈血3 毫升,離心取上清,以全自動化學發光分析儀檢測CEA、CA19-9、糖類抗原72-4(CA72-4)水平。參考范圍:CEA:0ng/mL-5.0ng/mL;CA19-9:0IU/mL-35IU/mL;CA72-4:0IU/mL-7IU/mL。
(1)確診患者與未確診患者PLR、肺腫瘤標志物水平對比。(2)PLR、肺腫瘤標志物及聯合檢驗的診斷結果。(3)PLR、肺腫瘤標志物及聯合檢驗的診斷效能。
應用SPSS22.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比較,計量資料采用t 檢驗比較并以()表示,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確診患者的PLR、CEA、CA19-9、CA72-4 水平均高于未確診患者(P<0.05)。見表1。
表1 確診與未確診肺腺腫瘤檢測結果對比()

表1 確診與未確診肺腺腫瘤檢測結果對比()
組別 CA72-4確診(52 例) 152.14±10.30 20.14±3.14 53.24±5.45 31.01±3.42未確診(48 例) 102.52±6.38 3.24±1.05 20.64±2.24 2.14±1.06 t 值 28.677 35.490 38.535 56.034 P 值 0.00 0.000 0.000 0.000
PLR 正確診斷出肺腺癌15 例;肺腫瘤標志物正確診斷出肺腺癌31 例;聯合診斷正確診斷出肺腺癌50 例。見表2。

表2 PLR、肺腫瘤標志物及聯合檢驗的診斷結果
聯合診斷的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均高于PLR、肺腫瘤標志物單獨診斷(P<0.05)。見表3。

表3 PLR、肺腫瘤標志物及聯合檢驗的診斷效能(n,%)
肺腺癌是呼吸系統惡性腫瘤,病情早期患者僅表現為一些廣泛性癥狀,如咳嗽、胸痛、氣悶等,容易被忽略,因此早期具有隱匿性。而到了晚期病情嚴重,甚至會有轉移灶,更難以控制病情,為患者帶去更大的痛苦,因此應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以減少肺癌晚期轉移與惡化的可能性[2]。對于肺腺癌的診斷主要依賴病理檢查結果,但由于病理組織獲得途徑較單一,創傷性較大,而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他的診斷方式還有生物學行為及影像學表現,但是可重復性不強,對于腫瘤的鑒別診斷較困難。由于癌細胞的生物學特征存在一定差異,因此除了肺腺癌之外,還有鱗癌、大細胞肺癌等類型,而對于這些腫瘤類型進行鑒別也是極為重要的。與其他系統的惡性腫瘤一樣,肺腺癌也會產生一些類似激素酶、抗原、胎蛋白等物質,可作為標志物輔助臨床對腫瘤情況進行監測[3]。
臨床診斷肺腺癌的方法較多,通過胸部X 線檢查可確定病灶部位,但無法清晰顯示中心性病灶或體積較小的病灶。胸部CT 掃描為臨床診斷肺腺癌的常規方案,CT 具有較高的分辨率,可檢出特殊部位病灶及較小病灶,并可確定病灶對周邊組織器官的侵犯程度,也可用于臨床分期,確定血管、氣道與病灶的關系,評估腫瘤細胞治療干預后的滅活情況。支氣管鏡檢查也可輔助診斷肺腺癌,檢查期間可采用肺泡灌洗及支氣管鏡活檢等方案,以提高診斷符合率。痰脫落細胞學檢查敏感性較低,檢查期間需多次完成取痰等操作,以提高診斷符合率。腫瘤標志物檢測是臨床診斷肺腺癌的全新方案,關于其應用效果尚存爭議。大量臨床研究證實,臨床尚無肺腺癌特異性腫瘤標志物,為此需通過對多個腫瘤標志物的聯合檢測,結合患者其他臨床檢測結果進行綜合分析,以提高診斷符合率。本研究所選腫瘤標志物有CEA、CA19-9、CA72-4 三種,CEA 最早發現于結腸癌及胎兒腸組織中,常用于各種惡性腫瘤的診斷,能夠反映體內癌細胞的活動狀態。但單一CEA 稍微升高也常見于慢性炎癥,對腫瘤診斷無特異性,只有CEA 水平顯著高于正常值才提示患者體內有癌細胞的活動。CA19-9、CA72-4 均屬于糖類抗原,其中CA19-9 為肺腺癌、胃癌、胰腺癌、膽囊癌腫瘤標志物,也稱為胃腸道相關抗原,經放射免疫法檢測,其正常范圍為37000U/L 以下。CA72-4 屬于高分子蛋白癌胚抗原,將其應用于胃癌診斷中具有較高的特異性,健康人體CA72-4 水平較低,惡性腫瘤患者該指標水平顯著升高。不同的糖類抗原提示不同的腫瘤類型,CA19-9 增高,提示可能有胃癌、胰腺癌、非小細胞肺腺癌等惡性腫瘤存在,CA72-4 增高可能有肺癌、卵巢癌等惡性腫瘤,因此選擇上述三項腫瘤標志物,目的是縮小肺癌的鑒別范圍。PLR 同時反映了血液狀態與炎癥狀態,能夠由此分析異常血管增生及免疫異常狀態,當其數值異常升高,說明機體可能處于腫瘤炎癥與抗腫瘤反應的失調狀態,導致細胞發生惡性病變。本研究選擇PLR 與腫瘤標志物聯合檢驗,以期獲得更好的診斷效能,結果顯示,確診患者的PLR、CEA、CA19-9、CA72-4 水 平 均 高 于 未 確 診 患 者(P<0.05),且明顯高于正常值,統計PLR、腫瘤標志物及聯合檢測的診斷結果,對比發現聯合診斷的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均高于PLR、肺腫瘤標志物單獨診斷(P<0.05),提示PLR、腫瘤標志物聯合診斷能夠獲得更好的診斷效能,提高臨床對肺腺癌診斷的準確率。隨著醫學檢驗技術和分子生物學的發展,炎癥介質水平也逐漸應用于惡性腫瘤的診斷鑒別中,現有研究已經證實,炎性介質能夠參與惡性腫瘤的生長、侵襲、轉移等多個階段,并且長期慢性炎癥的存在還可誘發人體細胞基因突變、新生血管等,是細胞惡變的重要危險因素,未來研究中可進一步探討[4]。肺腺癌早期診斷可對疾病治療效果產生較大影響,腫瘤標志物檢測為臨床診斷肺腺癌提供全新思路,為此醫師需詳細了解不同腫瘤標志物的應用范圍,合理選擇多種腫瘤標志物實施聯合檢測,并行PLR、影像學檢查等綜合檢測,以提高肺腺癌的臨床診斷準確率。
綜上所述,臨床對肺腺癌進行診斷時聯合PLR、腫瘤標志物能夠提高診斷的敏感性、特異性,有助于腫瘤的早期發現,臨床價值較高。同時,參與本研究的肺腺癌患者樣本量較少,研究開展時間較短,未與其他研究機構數據進行比對分析,研究流程需調整完善,肺腺癌進行診斷時聯合PLR、腫瘤標志物的具體機制仍需進一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