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芹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山東泰安 271000)
重癥肺炎發熱性驚厥患兒多存在高熱、咳嗽等表現,嚴重情況下還可能合并驚厥、抽搐等,影響患兒發育,更甚者還會造成患兒死亡[1]。臨床需對患兒實施及時有效的治療以控制病情,阻礙病情進一步發展。而除治療手段外,高質量護理干預措施的采取也極為關鍵[2]。
在2019 年4 月至2020 年4 月的研究中,將84例重癥肺炎發熱性驚厥患兒均分成兩組,設計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有22 例男性患者和20 例女性患者,他們的年齡跨度為7 個月到5 歲,入院時體溫在38℃至40℃。對照組有23 名男性患者和19 名女性患者,他們的年齡跨度為1 歲~6 歲。入院時體溫在38℃至41℃。組間差異不明顯(P>0.05),可進行對比。
納入標準:(1)確診為重癥肺炎,同時伴有高熱、驚厥癥狀者;(2)年齡在10 歲以下者;(3)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器官疾病者;(2)存在精神疾病或交流障礙者;(3)資料不全者;(4)合并惡性腫瘤者;(5)不能配合,或者中間離開者。
根據研究設計,在對照組中采用常規的辦法進行護理干預和治療。具體的措施為: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和居住休息環境,在居住的室內,將室溫進行調整,達到研究設計的標準和要求。對患兒各項指標予以檢測和記錄,按醫囑給藥,發生意外狀況及時告知主治醫師。
研究組患兒采取在常規干預的基礎上實施個性化護理干預的措施。其主要干預內容如下:
(1)健康宣教。提前了解患兒的理解能力、心理狀態以及家長的文化水平,針對具體情況對患兒家屬詳細講解該疾病相關的發病癥狀以及基本的家庭護理知識,其中包括疾病發生原因、主要癥狀表現、治療原理、預防措施以及家庭自護技巧等。提升家長以及患兒配合度和依從性,同時也提高患兒和家長積極參與治療的自信心。
(2)心理護理。患有重癥肺炎發熱性驚厥的幼兒,在對其進行治療的過程中會出現比較復雜的心理變化,并且情緒反應會比較激烈。因此,護理工作人員在對患兒進行護理的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對患兒心理活動的變化以及情緒反應情況的觀察,以便能夠及時采取有效的護理方法來安撫患兒的心理和情緒波動,使其能夠保持一個平靜、正常的心態。該病會造成患兒出現咳嗽、驚厥等病癥,給患兒帶來強烈不適,多數患兒會出現抗拒、恐懼等情緒,致使依從性較差。因此護理人員需要對患兒及家長情緒進行安撫,對于年齡較大的患兒可進行直接溝通,表現自身親和力,消除患兒的抵觸和不安定情緒。對于患兒出現突發情況時,要讓患兒平躺,去掉影響呼吸的相關因素,保持良好的呼吸狀態。對于出現呼吸困難的情況,要排除各種影響患兒呼吸的分泌物或者其他因素,讓患兒處于一種比較舒緩的狀態。對于可能發生的患兒咬破唇舌的情況,要采取相應的對策,如果有可能發生時,可以將壓舌板放到患兒的口內,注意時間和分寸。如果患兒出現缺氧的癥狀和現象時,要盡快為患兒輸氧,讓患兒不至于因為呼吸困難出現其他的問題。開始的時候可以設置大流量,當患兒逐步平穩以后將流量調小,讓其開始適應并提高適應能力和水平。對于在治療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突發的患兒情況,要第一時間和主治醫生進行溝通和匯報,由主治醫生現場緊急決策,避免發生不可預計的問題和情況。對于出現發熱癥狀的患兒,要對體溫進行全天監測,根據體溫的變化決定監測時間的頻次和時間,確保能第一時間把握住患兒的體溫變化。并且,如果出現高溫高熱的情況,要采取緊急的物理降溫措施,讓患兒的體溫在盡量短的時間內得到有效處理。同時,要讓患兒補充足夠多的水分,避免出現脫水的情況。如果體溫低于38℃時,就可以停止相關的物理降溫措施。
(3)高熱護理。患兒入院后每小時為其檢測體溫,若患兒存在發熱癥狀,則可對其實施物理降溫處理。在患兒體溫與心率趨于平穩后可延長體溫測量間隔時間,在患兒體溫降至38 ℃以下后停止降溫。
(4)驚厥護理。若患兒發生驚厥,則需要立刻將其調整為仰臥位,平躺后解開衣領,及時清理患兒口腔分泌物以保證呼吸通暢。若患兒出現瞳孔大小不等,則需要立刻報告至主治醫師,防止腦疝的出現。
(5)咳嗽護理。若患兒發生咳嗽可予以止咳干預,除按醫囑給藥外還需要拍背護理,在止咳的同時幫助痰液順利排出。
(6)飲食護理。囑咐家長多讓患兒飲水,提升代謝速率。另外需要根據患兒情況制定針對性飲食方案,多食用高蛋白、高營養的易消化食物。若患兒飲食不振則可通過飲用牛奶補充營養,禁止食用生冷、辛辣以及刺激性食物。
對兩組患兒臨床病癥消失時間進行分析對比;對兩組患兒干預前后驚厥發作頻率及時間對比;對兩組患兒家長護理滿意度進行對比,劃分評分等級,計算總護理滿意度。
研究組患兒驚厥、咳嗽、發熱、肺鳴音等病癥消失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數據差異明顯(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臨床病癥消失時間對比(,d)

表1 兩組患兒臨床病癥消失時間對比(,d)
注:相比對照組,*P<0.05。
組別 例數 驚厥 咳嗽 發熱 肺鳴音研究組 42 4.47±1.23★ 4.96±2.15★ 6.08±2.17★ 4.13±1.04★對照組 42 6.13±4.52 6.43±3.18 8.16±1.05 5.31±1.82 t - 2.297 2.482 5.592 3.648 P - 0.024 0.015 <0.001 <0.001
兩組患兒干預前驚厥發作頻率及時間并無明顯差異,經過干預,研究組患兒發作頻率更低、發作時間更短(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干預前后驚厥發作頻率及時間對比()

表2 兩組患兒干預前后驚厥發作頻率及時間對比()
注:相比干預前,#P<0.05;相比對照組,*P<0.05。
驚厥發作頻率(次/月) 驚厥發作時間(min)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研究組(42) 1.54±0.52 0.21±0.05#★ 13.38±2.19 4.75±1.29#★對照組(42) 1.52±0.56 1.03±0.24# 13.26±2.17 8.16±1.04#t 0.170 21.677 0.252 13.337 P 0.866 <0.001 0.801 <0.001因素
研究組家長護理滿意度為92.86%,對照組護理滿意度為73.81%,差異明顯(χ2=5.484,P=0.019)。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家長護理滿意度對比[n(%)]
重癥肺炎屬于危重呼吸系統疾病,具有發病率高、起病急、病情發展快、預后不佳等特點[3]。臨床治療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干預緩解患兒病癥,減少病情對于患兒臟器的損傷,促進患兒快速康復[4]。因患者群體較為特殊,除必要治療手段外,對患兒實施高質量護理干預也極為關鍵,可有效控制驚厥,提升治療有效性[5]。常規護理干預以疾病為中心,主要是對于醫囑的踐行,預見性、針對性以及系統性均有待提升,護理內容較為單一,無法滿足臨床護理需求。在此背景下,個性化護理干預優勢愈發明顯。所謂個性化護理,就是在充分了解患兒年齡、病癥以及其他一般資料基礎上提升護理針對性的護理方法,系統性強,既能滿足患兒治療需要,又能滿足患兒心理需求[6]。有研究表明,個性化護理從健康宣教、心理護理、臨床病癥護理以及飲食護理等角度出發,對重癥肺炎發熱性驚厥患兒予以全方位護理,在提升患兒及家長依從性的同時可有效縮短治療時間以及病癥消失時間[7]。本次調查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兒驚厥、咳嗽、發熱、肺鳴音等病癥消失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且發作頻率更低,發作時間更短(P<0.05)。數據提示,個性化護理干預的實施在改善患兒臨床病癥、提升治療有效性方面有理想效果,應用價值較高[8]。研究組家長護理滿意度為92.86%,明顯高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的73.81%(X2=5.484,P=0.019),說明個性化護理干預可以幫助營造良好的護患氛圍,減少護患糾紛的發生,全面提升護理質量。
綜上所述,對重癥肺炎并發發熱性驚厥患兒實施個性化護理干預能夠有效緩解患兒臨床病癥,降低驚厥發作頻率,促進患兒快速康復,具有臨床推廣使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