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麗麗 劉賢明 孫建民 王艷如 王寶亮 張洪珍
目前,胃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1]。根據全球癌癥觀察站(GCO)數據,2020年我國胃癌的新發病例和死亡病例在所有惡性腫瘤中分別排名為第2位和第3位。胃癌的發生是環境因素與遺傳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2]。胃癌高危個體的識別對于該病的早期干預具有重要意義。對胃癌進行早期干預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斷癌癥進展甚至治愈癌癥。胃癌一級親屬(FDRs)包括病人的父母、同胞和子女是胃癌的高危人群,其胃癌的發病率較普通人要高[3]。國家衛健委2019年發布的《健康中國行動——癌癥防治實施方案(2019—2022年)》[4]指出,要對包括胃癌在內的多種常見癌癥制定早診早治指南,提高癌癥5年生存率。其中對確診胃癌患者一級親屬的健康教育是重要一環。健康教育是指建立患者對疾病的正確認識,以更好地配合治療,引導患者養成有益的日常生活習慣。健康教育可以幫助患者了解疾病,引導患者改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從健康行為中受益,提高生活質量。因此,本研究通過臨床對比觀察,探討胃癌專項健康教育對胃癌一級親屬胃癌認知的影響,為更精準地預防和治療提供參考。
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河北省人民醫院住院治療的胃癌患者的一級親屬324名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條件:經醫院病理科確診為胃癌患者的一級親屬,包括患者的父母、子女和同胞;年齡≥18歲,具有自主認知能力;能進行正常的溝通和交流。排除條件:一級親屬既往有胃鏡檢查史者;近期準備進行胃鏡檢查者;本人有癌癥史,或其他嚴重疾病者。按組間基本資料匹配原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62名。觀察組中男92名,女70名;年齡:≤40歲47名,40~50歲67名,≥50歲48名;患者的父母6名,患者同胞20名,患者子女136名;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30名,初中51名,高中及以上81名;有吸煙史99名,無吸煙史63名;有酗酒史84名,無酗酒史78名;居住地:農村85名,城市77名。對照組中男97名,女65名;年齡:≤40歲35名,40~50歲66名,≥50歲61名;患者的父母15名,患者同胞11名,患者子女136名;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42名,初中63名,高中及以上57名;有吸煙史76名,無吸煙史86名;有酗酒史83名,無酗酒史79名;居住地:農村101名,城市61名。兩組一級親屬上述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差意義(P>0.05)。患者的一級親屬自愿參加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腫瘤科教育。向經過確診的胃癌患者的一級親屬詳細的說明腫瘤的常見危害、預防措施、臨床表現及篩查方法等,并發放入科教育學習卡,住院期間按時參加科室舉辦的腫瘤知識相關講座[5]。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對胃癌患者的一級親屬進行胃癌專項健康教育,根據住院時間至少參加1次胃癌專項知識講座。具體實施方法如下。
(1)胃癌專項健康教育內容:包括胃癌、胃鏡、胃癌高危因素等3方面知識內容[6]。詳細說明造成胃癌的高危因素[7],包括年齡、性別、飲食、吸煙、癌前病變、家族史、肥胖、經濟狀況等。了解胃癌發生與上述高危因素之間的關系,引起一級親屬的重視,從而達到健康教育的目的。結合實際病例向一級親屬介紹胃癌的主要癥狀及治療方式,比較同種疾病早期治療與晚期治療的差別,使一級親屬接受“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預防理念以及在醫療費用、生存率、個人生理與心理不適、家人照顧負擔等方面的巨大差異。觀摩胃鏡檢查具體操作過程,并依次解答關于胃鏡檢查的誤區,如“胃鏡檢查很痛苦,可否不做”“胃鏡檢查陰性,是否就不會得胃癌”等,從而讓一級親屬對胃鏡檢查有更加客觀及正確的認識,走出誤區,消除主觀心理障礙,增加胃鏡篩查的概率[8]。邀請接受過胃鏡檢查的人員現身說法,通過患者與一級親屬之間的交流,加深健康教育的可信度,消除一級親屬對胃鏡檢查的恐懼。
(2)胃癌專項健康教育的形式:結合現有手段及現實情況,進行專題講座,向胃癌患者一級親屬進行腫瘤科常規講座及胃癌專題講座。與有需要的一級親屬進行一對一交流、面對面進行問題答疑。結合當下疫情防控狀態采取線下與線上相結合的形式進行健康教育。住院醫師及研究生在一級親屬入科后進行問卷發放與回收,所有授課內容均由主治醫師以上職稱進行詳細講解。
(1)胃癌及胃鏡知識評分:分別于干預前和干預3個月后,采用自制的胃癌及胃鏡知識調查問卷就一級親屬對胃癌及胃鏡相關知識進行調查。該調查表包括胃癌知識和胃鏡檢查知識2個模塊,各模塊共包括10個問題,采用“是”或“否”回答,回答是者得1分,回到否者得0分。總分為0~10分,得分越高表明相應認知狀況越好。
(2)胃癌高危因素知識評分:采用本院自制的胃癌高危因素調查問卷分別于健康教育開始前及結束后3個月進行調查。該調查表共包括10個問題,采用“是”或“否”回答,回答是者得1分,回答否者得0分。總分為0~10分,得分越高表明相應認知狀況越好。
(3)胃鏡篩查率:記錄干預結束后至干預6個月內接受胃鏡檢查的一級親屬人數,并計算胃鏡篩查率。胃鏡篩查率=接受胃鏡檢查者人數/總人數×100%。
采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率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的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觀察組與對照組胃癌一級親屬的胃癌、胃鏡及胃癌高危因素等知識認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胃癌一級親屬各項知識認知評分均升高,并且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干預前后兩組胃癌一級親屬疾病相關知識認知評分(分)
胃癌專項健康教育干預后,觀察組胃鏡篩查率為43.80%,高于對照組的21.6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胃鏡篩查率比較
在我國胃癌是較為常見的腫瘤之一,不論其發病率還是死亡率均位于前列。在談癌色變的今天,當被告知一級親屬罹患癌癥后,其心理負擔的增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后續治療效果。由于醫學模式的改變,醫療不僅限于疾病本身,包括健康教育和人文關懷在內的系列措施受到重視,并逐漸融入疾病治療和護理。早期胃癌與晚期胃癌在治療及預后上有著很大的差別,且早期胃癌患者并無特異性的癥狀,大多數患者發現時已是中晚期,錯過了最佳診療時機。因此,“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胃癌來說至關重要[9]。早期識別胃癌高危人群是做到“三早預防”的一個關鍵切入點。有研究指出,胃癌患者一級親屬的患癌風險比普通人增加60%,這是家族易感性,長期以來被認為是致癌重要因素之一[10]。通過對包括一級親屬在內的胃癌高危人群的監視和管理來及早診斷胃癌,但目前尚無指南指出對胃癌患者一級親屬進行早期健康教育評估[3]。本研究從這一角度出發,對胃癌患者一級親屬進行健康教育并取得了相應的結果。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的觀察組與對照組,其胃癌知識得分和胃鏡知識得分均高于干預前。觀察組干預后的胃癌知識得分和胃鏡知識得分高于對照組。這表明通過就健康教育進行干預后,胃癌患者一級親屬整體對胃癌及胃鏡知識的認知水平得到了提高。我們在類似的研究中發現[11],經過健康教育的人群其胃癌及胃鏡知識得分要高于未接受過健康教育的人群。從本研究進行的健康教育可以看出,通過現有方式,包括線上會議、線下講座及專題授課等多種形式相結合,豐富了胃癌患者一級親屬獲取相關知識的渠道,相較于像微信等網絡平臺的文字性內容,我們的健康教育更具體形象,從而提升了胃癌患者一級親屬對相關知識的認知,也為后續胃癌高危因素的識別及胃鏡篩查提供了更好的條件。
胃癌的高死亡率主要與其晚期檢測有關,因此早期發現和治療可以減少胃癌的死亡率[12]。盡管我國已開展相應胃癌篩查項目,但是,中國的胃癌5年生存率仍低于日本和韓國,這提示了診斷延遲的危害。造成診斷延遲的原因可能是對危險因素或癥狀認識不佳,以及對胃癌篩查的負面態度[13]。而胃癌患者一級親屬作為高危人群中的關鍵一環,若使其更清楚地認識到胃癌的高危因素,改變其對胃癌篩查的態度,將會使胃癌早期篩查向前推進一大步。從本研究收集到的數據來看,經過健康教育后的一級親屬其胃癌高危因素認知評分高于健康教育之前,且經過胃癌專項教育的觀察組高于常規腫瘤教育的對照組。值得注意的是,健康教育對社會功能的影響較弱,但是健康教育針對高危人群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提高健康教育的水平可進一步影響后續的治療過程和醫療質量[14]。本研究也說明通過健康教育可以提高胃癌患者一級親屬對高危因素的認知,從而改變其對主動篩查的態度,增加其做胃鏡的概率。
胃鏡是發現早期胃癌的重要手段。胃鏡檢查既可以在一般人群中進行,也可以在被確定為高危人群如一級親屬中進行。此外,在胃癌發病率高的韓國和日本等國家,已經進行了一般人群的檢查,而像美國等胃癌發病率低的國家,考慮到成本效益的原因,只有那些被確定為高危人群才考慮行胃鏡檢查[2]。我國既是胃癌高發國家,又是擁有14億的人口大國,綜合考慮各方面原因,對被確定的胃癌高危人群進行胃鏡檢查,最合乎國情。同時,胃鏡作為一種治療手段,可以篩選并切除癌前病變。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胃鏡篩查率高于對照組。這說明經過健康教育可以提高胃癌患者一級親屬的胃鏡篩查率。研究表明,有家族史的胃癌患者的其患病年齡更年輕,但預后卻往往優于無家族史的胃癌患者[15]。由此可見,這是因為該人群更加注重自己患癌的概率風險,從而采取良好的健康行為,如戒煙限酒,有氧運動以及定期的健康檢查。本研究中,胃癌患者一級親屬經過健康教育后,其胃鏡篩查率較前升高,從而能使在胃癌早期就被發現,進而采取相應治療措施,做到了三早預防。
本研究可以看出,盡管胃癌患者一級親屬從健康教育中受益,但針對健康教育仍然還有可改進的地方。首先,向醫務人員強調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定期對醫務人員進行健康教育培訓,提高其對健康教育的重視。其次,采用更加多樣化的方式進行健康教育,如聯合視頻影像,利用主流傳播軟件搭建平臺,聯合健康信念模型等。最后,在整個健康教育過程中,應該更平等地與一級親屬進行溝通,共同討論,注意健康教育的態度[16]。
綜上所述,健康教育能夠提高胃癌患者一級親屬對胃癌、胃鏡相關知識、胃癌高危因素認知,同時提高了胃鏡篩查率,使“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知識更為普及,這不僅使一級親屬受益,而且可以使胃癌的診療向前推進一步。本研究不足之處在于健康教育的實施措施包括不太全面,以后需多總結歸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