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金·中國鍛壓協會
在企業的運營中,需要經常審視企業戰略,來確定企業中長期發展目標。在企業戰略的思考過程中,我非常認可運用《易經》中的“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的論述。這里的“窮”應該是黔驢技窮的意思,應該有“不變則會帶來前途末路之意”。如果企業死水一潭,什么也不變,那么企業必定會進入“窮”的狀態。換句話說,如果企業經常不斷地根據環境作出變革,發展的道路通暢,那么就不會出現“窮”的情形。這句話的后半段不用解釋,容易理解。那么企業應該變什么呢?
首要的是人需要不斷地變,來應對變化的經濟環境和市場環境。涉及宏觀的變,比如換人,“不換思想就換人”。也有微觀的變,比如不斷地掌握知識,學會新技能。無形的變,比如理念和觀念的變,個人素質的提升。無論如何,企業要發展,人是第一要素。無論何時,留人、用人和發展人是第一位的,而人能與時俱進地進步至關重要。
其次,對在制產品必須進行不斷的壓縮消耗,來降低成本,必須從減人增效、優化工藝、節能減排,提升機器運行效率,改善生產效率入手,必須從節約一個零件一分錢做起,不斷地在變化中求生機。也許在降低產品成本大方針的指導下,我們有時候過分在乎了“減法”,可能忽視了“整體減法”的變的理念,也就是有時候是需要允許“增的”,變換個思維看待“減”。在做減法和加法時首要的是需要企業“戰略上藐視,也就是理清問題”,“戰術上予以重視,建立詳細的實踐流程”。
第三,企業的制度和企業標準必須要不斷地“變”,依據當下已經有的一些規矩,對企業的制度進行梳理,必須與時俱進地進行不斷的調整,把能固定下來的東西用制度和標準固定下來,把已經形成文化或習慣的東西放棄。我見有的企業,把繁雜的制度和標準過幾年就變成一個“職工手冊”,短小精悍,使用方便,也可以隨時調整,實現“變”的優秀作用。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有了規矩總是一成不變就是死板,制度和標準必須堅持與時俱進,總結好的,去除不適合的。
以上,試圖強調企業堅持變的重要性和變的內容,那么變的方向更加重要,如果變的方向發生錯誤,一切的變都是反動的,還不如不變,這就要求企業的管理者、決策者和企業人員明了變的方向,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正確的戰略。
以下一些戰略思考,能夠幫助我們明白鍛造、沖壓和鈑金制作企業應該思考和了解的宏觀和微觀環境,主要包括:
⑴國家的經濟和產業發展方針政策,把國家提出的一些方針政策對應企業需要予以思考,切不可有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想法。
⑵當地人力成本、材料、設備、能源、工藝技術、車間布局、管理效率、物流、稅費信息和發展現狀,是內部需要關注的重點。
⑶產品市場、競爭對手、對手的優點、自己的短板、產品發展方向是關注的外部內容,切不可總是想著有開發別人沒有做的產品,這種思維方式有較大的局限。如果這樣思考問題,你必定是位創業者,還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當企業已經開展了業務,市場就在現在客戶和客戶的競爭對手哪里??蛻艉涂蛻魧κ之a品變革——“變”中產生的需求就是新需求。
最后,如果企業家把自己作為一個創業者,就必須追趕時代的新業態,比如想要進入電動汽車領域,企業就要去做電池,這與有沒有做電池的技術無關。市場中就有兩個產品,一個是別人在做的,一個是別人沒有做的,如果別人做的自己做不好,別人不做的自己沒有能力做,就找不到自己的市場,這里面就有“變與不變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