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菁
(南昌市育新學校紅谷灘分校,江西南昌 330013)
中國共產黨的百年黨史是一部生動豐富的活教材。對于新時代的青少年來說,黨史是一部生動的教科書,蘊含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資源。思政教師是黨史學習的排頭兵,是黨史傳播的主力軍,更是黨史進課堂的研究者與實踐者。思政教師要擔當起“傳道”的重任,通過線上線下、課內課外等多種教學方式,激發思政課堂的活力,引導學生在黨史學習中弘揚黨的精神,厚植家國情懷,涵養愛國之情,砥礪強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
當今,中小學思政課程中的黨史教育主要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第一,思政教師的專業性有待提高。絕大部分的中小學思政教師沒有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認識和了解不夠,這導致了很多教師的黨史講述還是照本宣科,思想和實踐脫離、案例和觀點脫節的情況比較常見。第二,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有待改善。在實際教學中,學科教學和思政育人呈現“兩張皮”現象,一方面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沒有認識到教學與育人是一個共同體,另一方面教師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只注重書本知識的傳授,整堂課是教師的“一言堂”,從而造成小學思政課上黨史教育內容教師講得枯燥無味,學生聽得昏昏欲睡。第三,黨史教育不夠深入。在諸多學校的黨史教育中,對思政教育資源生搬硬套、教條主義現象比較嚴重,片面地認為在學科教學基礎上冠上黨史名稱就是黨史教育課,“貼標簽”現象屢見不鮮。
思政課承擔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政治責任。在將黨史教育融入思政課教學的過程中,要將中國共產黨的正道傳遞給學生,思政教師就要知“道”,懂“道”,明“道”,用“道”。就小學思政課中的黨史教育現狀而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
學“道”功夫要精深。思政教師要有深厚的理論基礎,才能做到在課堂上理直氣壯,正氣充盈,以自身的信仰和學識贏得學生的喜歡。如可以通過專項的黨史學習活動,結合教師的工作時間和特性,不斷創新黨史學習載體和學習方式,以“線上研修+線下實踐”的方式開展黨史學習。線上研修是通過“黨史網”“學習強國”、觀看《覺醒年代》等線上方式,有計劃地開展理論學習。線下實踐是依托校黨支部每周的專項黨史學習會,開展黨史天天讀的活動,通過閱讀《中國共產黨簡史》《中國共產黨黨史》《苦難輝煌》等書籍,以打卡、朗讀、分享感悟的形式,提升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掌握水平和對歷史規律的認知水平。這樣,當學生追問“中國奇跡何以發生”時,教師才能“胸有丘壑”,把“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講清楚、講明白、講透徹。通過線上、線下的黨史理論學習,適時開展“同上一節黨史課,共看百年征程”教學觀摩活動,以集體備課、教研組賽課、專家引領評課、學生投票選課的形式,促使思政教師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和理論素養,推動教師在三尺講臺的陣地做好教書育人的“大先生”。
傳“道”方法要創新。一些中小學的黨史思政課,之所以學生聽不進去,關鍵在于教師授課方式老套、被動式灌輸,到頭來是前記后忘。為此,只有打破傳統“道”路,才有利于學生將黨史思政課內容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如在小學《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下冊“百年追夢,復興中華”這一單元的學習中,以時間軸貫穿百年復興中華史,教學內容離學生既近又遠。傳道方法上,采用現代化多媒體技術,因地制宜開展體驗式教學、情境式教學。如在“中國有了共產黨”一課,通過觀看《覺醒年代》中五四運動的視頻,了解五四運動爆發的背景、時間、地點及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意義,將黨史中的思政課從文字變為視覺內容,從而實現了教學效果的最大轉化。還可以在教學中創新開展案例式、互動式、專題式等教學,如“中國有了共產黨”一課中設計“紅船票”環節,引導學生思考怎樣才能以共產主義接班人的使命擔當登上“中國號”巨輪行穩致遠,實現百年復興夢,將黨史思政課從靜態變為動態,講活黨史,盤活教學資源,激活學生內心的精神力量。這樣,讓黨史教育不僅入腦入心,更融入學生的點滴生活。
明“道”方式要走心。觸動心靈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要想改變黨史課枯燥無趣的現狀,讓百年黨史內容變成可觸、可感、可親的現實存在,需要思政教師不僅抓課堂傳道,還抓課堂延伸,在實踐教育中“明道”。不走形式走心靈,使黨史學習教育走向“精專特”。
如南昌市某校在思政課黨史教育上采用“一看二讀三賽四唱五走”的實踐形式,在“內容新、形式新、方法新”上做文章,探索小學生創新黨史課的授課方式方法。
一看片:透過觀影,致敬百年英烈。在思政課堂中引入《紅星照耀中國》《榜樣》等優秀黨史片,通過眼看耳聽,調動學生的感官,進而充分參與學習。
二讀書:讀紅色歷史書籍。師生共讀《中共黨史青少年讀本(插圖版)》等紅色書籍,以講故事、錄視頻等形式分享讀后感。
三賽知:充分發揮學校第一課堂和社會第二課堂的協同作用,組織學生通過線上、線下兩種方式開展“四史”知識競賽,兼顧小學低、中、高段學生的年齡和知識結構,以圖畫、連線、簡答、競賽、演講等多種形式開展知識競賽,使黨史課變得生動有趣。
四唱歌:穿越時空唱紅歌。貼近學生的學習內容才是有效的教學內容。以年級為單位開展“童心向黨唱紅歌”的活動,以唱、跳的方式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形式多樣地走進學生的心靈,讓黨史學習“動”起來。
五行走:探訪紅色革命故地,將“思政小課堂”與社會“思政大課堂”銜接起來。依托社會資源,如帶領學生走進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參觀學習,讓學生感悟八一起義精神;走進小平小道,感受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走進歷史檔案館,聆聽老紅軍的戰斗故事;走進博物館、展覽館、紅色雕塑廣場……一趟趟生動、難忘的紅色之旅,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黨史學習興趣和熱情。讓學生在真實的紅色故地里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并結合書本近代苦難的歷史內容,深切感受中國共產黨的偉大。
教學有道,思政教師只有在學“道”上下功夫,在傳“道”上轉方式,在明“道”做創新,才能在正“道”上前行。只有精耕細作、用心用情、守正創新,才能上好思政中的黨史“金課”,贏得學生的喜歡,把黨史教育變成學生愛學的課,用黨史的力量和精神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行穩致遠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