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秋娟
(德宏傳媒集團德宏團結報社,云南 德宏 678400)
媒體一直是進行信息傳播的關鍵途徑,伴隨新媒體近些年的不斷發展,傳統媒體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沖擊。因為新媒體的較強時效性以及媒體信息的多樣性,所以其獲取信息的方式更為多樣,范圍也更加廣泛。鑒于此,報紙新聞傳播應及時創新并科學預測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而采取有效對策促進自身實現持續發展。
針對新媒體而言,其是憑借現代化網絡技術,將手機、電腦等當作載體進行信息內容傳播的媒體形態[1]。處在新媒體環境中,無論是傳播信息的頻率,還是速度均明顯加快,正因如此,新媒體成為主要的信息傳播方式,再加之其站在傳統的肩膀之上,通過進一步的發展與完善,呈現出不同于傳統媒體的多種優勢,如擁有更快的傳播速度及更新頻率,受眾隨時隨地能夠了解到身邊正在發生或是剛剛發生的大事小情。因為新媒體能實現信息內容的及時更新與傳播,所以在當今展現出了無法比擬的優勢。與此同時,微信、微博等相關新媒體傳播媒介,能夠讓新聞信息更加及時、快速地傳播,這也是傳統媒體難以企及的。除此之外,在擴充信息傳播容量的同時,用戶還能有效參與互動,在平臺網站上發表個人的見解與意見,這也是新媒體具備的多元互動特征??傊诋斍暗男旅襟w環境中,紙質新聞傳播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巨大優勢,做好自身發展道路的轉型。
新媒體在信息技術的加持下走進社會大眾的視線,不僅掀起了巨大的關注浪潮,而且正在發展壯大?;谄涓咚侔l展,一方面使信息傳播力度更大,另一方面增加了其傳播的渠道與方式。在傳播形式方面,相比以往采取的媒體形式,新媒體具有十分突出的優勢,其通過多元化媒介傳播信息,在此環境中進行報紙新聞的傳播。與傳統的傳播形式不同,其通過音頻、小視頻等承載信息,切實增強了信息傳播的有效性。由于新媒體誕生在這個信息時代,因此,憑借傳播媒介產生共享的效果,社會大眾能全面、快速地掌握傳播的信息,這也是信息傳播途徑被拓展的一種體現。現階段,智能手機已變為人們無法脫離的一種傳播媒介,在新聞端、微信或是微博等APP 中,及時掌握所需的各種新聞信息,一方面涵蓋范圍廣泛,另一方面滿足個性化的信息獲取需求??傊?,在新媒體支持下的紙質新聞傳播,通過現代化網絡信息技術,及時且隨時檢索新聞內容,讓信息傳播更具時效性,進一步滿足當前人們的信息需求。
新媒體技術和其他事物的發展一樣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雖然新媒體所擁有的優勢是大部分傳統媒體難以企及的,可即便如此也不能忽視新媒體本身存在的弊端。由于新媒體信息可以從不同途徑進行傳播,因此,信息傳播體現出一定的開放性,不需進行嚴格系統的篩選,這就導致信息報道的門檻相對較低,由此傳播與報道的新聞信息很容易被質疑其真實性,若是傳播的新聞信息存在造假的問題,則會在很大程度上誤導廣大的受眾。也正是因為傳播新聞信息的速度較快,如果是虛假報道會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且從當前的發展情況來看,想要對信息傳播進行實時監控仍然存在一定的難度,由于在平臺中充斥著虛假信息,導致部分受眾沒有了解到真實的信息。伴隨傳播虛假信息的范圍進一步擴大,一方面會對受眾客觀判斷事件造成影響,另一方面媒體的權威會被人們質疑,若是媒體平臺缺少強有力的傳播約束力,包含大量的虛假信息而且傳播范圍較大,很容易就會引發人們的質疑,久而久之會阻礙我國新聞媒體事業的良性發展[2]。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傳播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尤其是報紙新聞傳播。有關新聞信息的獲取并非僅依靠報紙,也可以通過微博、微信等其他方式獲得,因此,傳播方式發生了一定的變化,所以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報紙新聞傳播,而其變化的現實意義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對于信息共享來講,即把掌握的各項信息及時與他人分享,讓其同樣能夠了解這些信息。在新媒體時代,很多傳播媒介選擇將新聞信息通過不同形式進行傳播,通過該方式,能夠讓不同國家或地區的人們及時獲取相同的信息,從而實現共享報紙新聞內容。不同區域范圍內的信息實現共享,使得人們能更為全面詳細地了解新聞信息,這讓傳播實現了高度共享。
眾所周知,從發生新聞事件,再到其成稿和發布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報紙新聞的這種傳播方式,在當前的新媒體發展背景下,難以滿足人們在新聞信息獲取方面的要求。可是報紙新聞傳播若能在新媒體環境中實現轉變,則會大幅度提升報紙的訂閱量與購買量,而且新聞信息也能被及時傳達,更多的人能夠隨時掌握發生在自己周圍的大事小情。如果新聞信息可以被正確及時地傳播,一方面其社會地位會得以提高與穩固,另一方面還能避免被時代洪流所吞沒。
新聞報紙傳播在新媒體環境發生一定的變化,可以讓報紙新聞的發展更具多樣性,而多樣性并非僅體現在形式與內容的變化上,還涉及到功能方面,例如,報紙新聞包含的內容。由于新媒體的及時傳播會明顯增加其中的信息內容,各種信息在有機整合后及時傳播,因為涉及各行業領域的內容,讓新聞內容更豐富多樣;處在新媒體環境中的紙質新聞,其傳播形式不同于傳統的紙質新聞傳播,主要是因為其能通過多種媒介實現傳播,各類信息會通過具有針對性的傳播方式進行傳播,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傳播形式的多元性;以不同形式進行傳播的紙質新聞,讓不同信息充分體現出其自身應有的影響力,從而在側面表現出報紙新聞的各種功能。
實際上,報紙新聞不僅實現了結構改革,而且取得了相對理想的效果,基于擴展的新媒體范圍,獲得信息技術的強有力支持,使得報紙新聞實現了網絡和報紙之間的雙向融合,轉變其傳播形式并構建更符合時代發展的傳播機制,從而得以在當前環境下實現跨越式發展,有關組織結構將新媒體作為基礎進行科學調整。至于其工作流程方面,融合不同的新聞媒體資源,建立起資源共享體系,使更多的受眾群體在面對各種新聞媒體資源時做到自主靈活選擇,從而滿足受眾群體的個性化要求,也會為其提供更好的服務。
新聞媒體雖然選擇設置媒體專線,公布記者的聯系方式,但是從采集數量角度分析,依舊存在內容不足、采集率低等問題。傳播媒體在新媒體環境中并非是單一主體,其通過信息網絡具備的優勢功能,以APP 軟件、BBS、手機、微信等相關手段傳播新聞信息。在傳播主體方面,由以往的職業工作者朝著公眾共享的方向轉變,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傳播主體的多樣性。新聞媒體逐漸成為了屬于大眾的新聞媒體,原來的受眾也能夠作為傳播主體,在APP 軟件中發布自己身邊發生的新聞。通過共享體系的構建,在新聞傳播過程中提高了大眾的占有率,也拉近了受眾群體與新聞媒體之間的距離。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媒體自身功能性實現了有機融合。有關新聞信息的采集和發布,其形式和手段更加多元化。在傳播方式方面,實現了聽說讀寫的組合,結合不同的媒體終端形成了多樣性的傳播形式。例如,廣州日報的滾動新聞部,利用網絡媒體的實效性和互動性特點,融合報紙的采訪力與公信力,建立了大眾性的新聞媒體平臺。滾動新聞部已經不再僅僅是通過采訪采集和制作新聞素材,反而以網絡化媒體的獨有功能,針對最新信息進行及時檢索。與此同時,通過整合新聞信息,進行全方位、多維度的新聞報道。采取這一傳播形式,可以及時掌握全面、最新的新聞信息,從海量信息中快速尋找適合自己的信息[3]。另外,多數新聞媒體按照受眾提出的新聞產品的各種要求進行優勢互補,由此建立新的產業鏈條,并能形成網絡化的新聞媒體系統,從而促進新聞媒體實現更好的發展,有效地滿足了人們的個性化信息要求。
新媒體通過其資源及技術優勢構建起信息庫,其中大量信息會直接沖擊到傳統新聞媒體。因此,新聞行業應該做出調整與改變。新聞媒體通過網絡平臺搜集整理新聞信息,主要是利用自媒體中的新聞信息為其提供新聞素材,依據新媒體資源和網絡信息進行深入挖掘,可以發現價值更大的新聞內容?!熬W絡爆料”在近些年掀起了一股討論的熱潮,新媒體能夠提供給受眾群體表達與交流的機會,其會以新媒體工具與受眾群體進行深度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新聞采訪的效率。對于新聞報道,新媒體平臺具有很大的優勢,但是傳統媒體也有其自身的優勢。因此,新聞媒體應該通過對新媒體資源的調研,掌握其未來的發展趨勢,針對人們所關心的社會新聞進行全面報道,同時還可以鼓勵人們以不同形式參與其中。例如“中央廚房”,在信息的收集和傳播方面就采取了這一模式,充分發揮快速、精準的突出優勢,按照采編工作需要,傳播符合受眾心理要求的新聞信息。在做到新聞資源有機整合的同時,若要將受眾作為中心進行個性化、多元化傳播,需在此環境下建立傳播矩陣,從而增強新聞的引導力、傳播力,采取相應的傳播途徑,利用技術優勢增強新聞的影響力。
傳統媒體時代中的新聞媒體,主要是滿足受眾群體對于新聞信息的現實需求,其新聞報道必須兼顧諸多方面。而在新媒體時代,通過媒體資源的進一步豐富,能夠體現其自主選擇的權利,因此,廣播、電視等相關新聞媒體必須進行主動積極的轉變,探尋細化受眾群體市場,可以通過忠誠度較高的受眾參與實現報紙新聞傳播的轉變,防止沿用以往的傳播模式,一方面有利于節目質量的提高,另一方面彰顯節目的獨有特色。
一是新聞從業人員應該確定節目定位,在分析當前媒體資源與特色的基礎上提高報道質量,關于細分領域,記者需及時進入媒體現場且積極同其他媒體合作,由此構建起穩定的人脈關系,特別是體育、財經等相關新聞領域。二是做好受眾分析工作,通過受眾群體固化讓新聞內容更清晰。三是新聞媒體應該做好節目的精準定位,從而尋找符合節目定位的受眾群體,在指定群體中增強節目的吸引力,并提高受眾的忠實度。這不是與大眾相脫離,而主要是為順應受眾多樣的思想變化,完成受眾鎖定與細分市場之后,要求新聞媒體進一步優化調整,結合受眾群體的動態情況調整新聞內容,使新聞內容與受眾群體的需求相符。
因為信息量十分龐大,其中摻雜的有效以及無效信息,由于共存的真假信息很難辨別,極易讓受眾群體陷入信息過載狀態?;诖?,新聞傳播需通過專業媒體擁有的價值判斷力與新聞敏感性進行實時篩選,從中找到新聞價值較高、深刻影響受眾生活的新聞熱點與重點,提高新聞制作的專業化水平,通過符合受眾群體的收聽規律、容易被接受的語言文字形式來傳播。特別是面對新聞分眾傳播的情況,針對有特殊需求的用戶而言,需要的是價值高且針對性的新聞資訊,并非淺薄的新聞資訊。
實際上新聞的價值并非僅體現在動態傳播方面,而是將受眾作為中心,把交互需求作為社交價值的一種表現。依托該社交互動模式,讓新聞傳播與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相融合。受眾可以按照自身的喜好擇取新聞的來源、風格,充分發揮互聯網、新媒體平臺獨有的優勢進行交互式溝通。新聞傳播通過社交價值的提升,讓社交變成媒體發展以及新聞傳播的推動力,讓受眾依據個人愛好建立起與新媒體的理想互動關系,而這一互動關系以及使用體驗,應為報紙新聞傳播在新媒體環境下實現持續發展的前提與基礎。報紙新聞隨著其社交價值的不斷提升,新聞媒體應該將資源進一步細化,重點開發其核心競爭力。依托新聞資源的細化發展,在傳播渠道中找到自己的愛好區,通過互動交流形成屬于自己的“新聞朋友圈”[4]。同樣,新聞媒體還需在新聞傳播過程中重視人文精神,讓新聞報道與社會環境有機融合,形成報紙新聞傳播的特色,進一步增強核心競爭能力。另外,新聞工作者應提升信息技術水平:一是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增強活動參與能力;二是在實踐過程中提升新聞敏感度;三是熟練運用各種信息化技術,推動新聞傳播質量的提升。
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持續發展,傳統的信息傳播方式面臨著非常大的挑戰。媒體作為信息傳播的主要模式,得到了人們的普遍重視與關注。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具有其更為明顯的優勢,主要表現為時效性較強,同時信息較為多元化。新媒體獲取信息的模式更加容易被受眾所認可和采用。因此,在新媒體環境下應該不斷革新信息傳播模式,積極推進報紙新聞傳播模式的改革。在新媒體環境下,需要正視報紙新聞傳播發生的變化。為了進一步滿足新的發展要求,有必要使報紙新聞傳播有機融合新媒體、傳統媒體的優勢,深入了解與熟練應用相關網絡信息技術,合理配置新聞媒體資源,打造全民共享的新聞媒體,由此促進其傳播形式和結構的轉變,從而邁上更高的發展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