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瑋 郭小一*
魯迅美術學院
中國的漆文化發展源遠流長,一直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但是流傳至今的大漆文物均以小型漆器居多。在新石器時代,人們生活簡樸,多用石器打造生活用品,并且僅是在用具外涂一層大漆,以供使用。
到了戰國時期,漆文化迎來第一個巔峰,花紋變得繁復華麗,廣受各大貴族的追捧,在上層階級盛行。這個時期漆器在滿足日常需求的基礎上,追求精巧美觀,且以小型漆器為主,出現了盒、勺、壺等器具。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漆工藝再度發展,生產規模快速擴大,漆器開始走上裝飾藝術的道路,并在此時出現了大型漆器飾物和組合式漆器,如1965年在山西大同司馬金龍墓出土的漆屏風。漆器出現明顯的大小劃分也是在此之后,漆工藝完成了從浪漫主義到現實主義的過渡,真正為普羅大眾使用,直到清代晚期因歷史原因走向沒落。
在近代,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開始,國家著力恢復衰敗許久的工藝美術文化,作為工藝美術中的一員,漆工藝乘著社會主義的東風得到了恢復與發展,煥發出新的活力。
直到今天,漆藝文化仍在發展與繁榮,并呈現多元化趨勢,各類精美的漆藝展品層出不窮,人們也習慣用大、中、小型漆器來進行定義,但是它們的界限有時也并沒有那么明確。所謂小型漆器,從廣義上講,其實是體型較小的漆藝作品,手掌大小,一般都會對精致度要求較高,對眼力與手力也是一種挑戰,在某種程度上,小型漆器的設計也是為做大型漆器作鋪墊,在技法、試色上也可以嘗試更多,制作更易上手。
近些年,文創產業這一新興產業逐漸興起,在各領域顯露崢嶸,漆工藝在這一產業中也得到了革新與發展。文創產品即文化創意產品,在選擇文化方向時有一定的要求,需要知名度高,人們對它有一定的了解,并且有時代的沉淀,有豐富的歷史背景。漆器源于自然,用之生活,由具成器,本身便已帶有足夠的文化底蘊,而文創產品恰好成為漆器與生活溝通的媒介。近幾年,漆藝餐具、漆藝鋼筆、漆藝手機殼等用品層出不窮,各大美術協會群體也紛紛開始重視漆藝文創產品的開發,此類征稿和展覽紛紛出現,漆藝界的文創發展開始穩步前進。
隨著人們對漆工藝的不斷探索,可用于與大漆結合的材料也不斷增多,木胎、紙胎和玻璃胎都紛紛出現,還有3D打印技術的樹脂成胎在國內已經廣泛使用,許多金屬材料也在投入使用中。新時代,人們在滿足了溫飽需求后開始追求外在的時尚與美觀,由此,漆藝在首飾領域也得到發展。最普遍的便是各種交易平臺App和實體店中售賣的漆珠手鏈、漆藝耳環和項鏈等,這些產品多由木胎制作,通過簡單的髹飾手法達到了量產需求,使漆藝更加貼近生活。
漆盒是漆藝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種類型,造型千變萬化,基本可以囊括所有的加飾手法,集實用與審美為一體,廣受人們喜愛。漆盒種類繁多,用途多變,中國的漆盒有西漢時期的妝奩、戰國時期盛放酒具的漆盒、近現代民間的提梁盒、晚清洋務運動以來出現的放鋼筆的漆盒以及放眼鏡的漆盒等。
在日本,漆盒的使用極為廣泛。以食盒舉例,遇上節日與慶典時,人們會用漂亮的大漆食盒放置菜肴,不同顏色的菜肴置于朱漆盒中更顯精致美觀。當然,人們對日本漆盒的了解,起初是從茶具開始的。在茶具的使用上,日本人民區別于中國人民對瓷器的狂熱,對漆器使用甚廣,他們擁有一整套屬于自己的茶道要求,對茶具的尺寸需求也基本固定,偏向小巧精致,囊括了茶罐、茶壺、茶杯、茶匙、茶碗、柄勺和茶筅等,其中茶罐的樣式極為多變,也廣受創作者的喜愛,可以算是小型漆器中創作較多的一種。
漆盒的構造與它的功能有著直接的關系。漆盒的盒身與盒蓋有多種拼接方式,有全覆蓋型漆盒、半覆蓋型漆盒和翻蓋型漆盒等。在現代設計思潮下,層次較多的漆盒的盒身也是盒蓋,除此之外,還有許多種新型結構與功能的漆盒順勢而生,近現代的創作者獨具匠心,在漆盒的形式創作上各顯神通。在表面裝飾上,簡潔、時尚和考究的風格成為當今潮流,顏色上也不再拘泥于紅、黑兩色,更凸顯出漆工藝的豐富多彩。不同國家的創作者在技法上精益求精,展現了不同的風采,如中國的雕漆、漆繪、八寶嵌,日本的蒔繪、戧金以及韓國的螺鈿鑲嵌、緬甸的蘜醤等,各有特色。
一件作品在設計之初,藝術家便會對它進行一個基本的定義,或是實用的某種具體物件,或是純粹的不帶任何實用性質的藝術設計。裝飾型設計在漆藝中一直獨攬半壁江山,藝術家從各種角度獲取靈感,提取出需要的元素進行創作,有時人們根本看不出它的具體形態,較偏意識流,注重感官感受。它們的呈現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如李小筠的《再生》系列就是具有觀賞性的漆藝作品。
在藝術領域,漆藝首飾設計也層出不窮,夸張的項鏈及頭飾等飾品的大膽設計格外吸引人的眼球。日本設計師松島櫻子的首飾設計一直為眾人所欣賞,她的作品用大漆、竹、麻布、金粉、金箔和夜光貝等材料制成,并通過一些特殊的造型來表現整組作品的流動感,其利用螺鈿鑲嵌、蒔繪以及素髹等傳統漆藝技法,使作品的肌理質感顯得更加豐富,線條或曲或直,與模特交相輝映,更添神秘色彩。
霍盧伊的圣像手工藝品聞名于16世紀,從17世紀以后,霍盧伊地區就以生產制作漆盒、漆板而聞名,在十月革命以后,藝術家將圣像畫這一傳統繪畫工藝保持了下來。1932年,霍盧伊出現小型漆器,主要制品有首飾匣、托盤和胸針等,是一種用硬紙板制作而成的俄羅斯民間小型回火涂料彩繪藝術漆器。
霍盧伊小型漆器的題材有傳統歷史、民俗、文學及現代流行的各種主題。圖案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其人物比例被拉長,景物距離也比較接近觀賞者,采用冷暖色調對比結合的色彩結構,加以裝飾畫的繪畫風格,給觀者帶來愉悅的感受。此外,圖案上繪有金色裝飾,更顯華麗。霍盧伊小型漆器工藝傳承歷史悠久,制作工序較為繁復。在完成硬紙板的形態設計稿后,在其表面刷黑漆,重復多次后才能投入使用,后將金箔熔化,形成金液,在黑漆表面同樣涂抹數遍,然后確定圖案,用研磨后的顏料進行繪制,其中使用金色顏料時,稍待其晾干,用石頭進行打磨,使其更為光亮,顯色更高,待圖案完成后,在其表面涂抹數十遍清漆,再放入高溫爐中回火。
霍盧伊小型漆器在總體上實現了傳承與創新,雖在制作上保留了原本的工藝技法,但在推廣與品牌營銷上緊跟時代,實現了創新。霍盧伊小型漆器在保留傳統題材的基礎上,推出了篆刻名字等定制服務,所有產品均有唯一性。在推廣與營銷方面,霍盧伊與當地藝術管理組織機構合作,舉辦展覽、拍賣等,實現了傳承與創新發展的兼得,值得我國漆器創作者學習與借鑒。
李小筠作為年輕一代漆藝家,在小型組合漆器制作上有著獨到的處理方法,其本科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的首飾設計專業,并于此后在金澤工藝美術大學完成了漆藝專業的研究生學業,目前是金澤卯辰山工藝工房的研修藝術家。
她在2011—2017年間皆有參展,目前代表作品有《重生》《匣》等。《匣》是一套漆盒作品,數量有6~8件,形式簡潔大方,器型與加飾看似毫無關系卻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光滑與粗糙結合,圓潤又處于方圓之間,毫無違和又極具美感。
《重生》與《匣》在這一點上有著共通之妙,用貝殼的元素作為主線進行貫穿,在形態上高矮、胖瘦、粗細大小兼有之,差別極大,髹飾手法也是各不相同,總共14件,囊括了蛋殼、螺鈿鑲嵌、速髹與變涂等多種手法,與“重生”的主題相映襯,充滿奇特色彩。
樋口明宏是一位獨特的藝術家,他擅長制作藝術昆蟲,在藝術界獨樹一幟,選擇用昆蟲作畫也是希望人們能夠注意到這些神奇的個體。當然,這些昆蟲并不是真正的標本,而是由老師親手制作的,采用了聚氨酯泡沫及其他材料制成蟲體,之后進行細節上的刻畫并手工上色。 這種制作方式不如直接使用動物標本來得方便簡單,而且手工制作難度大、耗時長、成本高,但卻體現了對生命的平等對待,讓人敬重。
樋口老師在繪制昆蟲時會按照不同的昆蟲形體與結構構想圖案,順應其不同的形體進行設計,因蟲體太小,所以需要借助放大鏡仔細觀察并進行描繪,圖案多為大自然與和風結合,但又有另一種風情,有時還能在其上看到國畫中工筆的影子,不同的風景、花鳥、人物、走獸在昆蟲小小的翅膀上活靈活現,或清麗,或明艷,各有千秋,使小小的昆蟲煥發了無限生機。
山村慎哉和小椋范彥均是漆藝界聞名的大家,皆醉心于漆盒制作,但術業卻各有專攻。
山村慎哉老師的作品享譽全球,曾多次舉辦個展,并且作品已被各大博物館收藏。其最為出名的是那件鮑魚殼圓形花紋漆立方盒,切割的螺鈿圓環層層相扣,沒有一絲缺口,整件作品表面都是由螺鈿組成,在燈光下絕美異常。山村慎哉的作品風格多變,受西方文化影響較多,他認為精美的漆藝茶具放在當下的摩登生活中似乎有些違和,所以他運用自己獨到的藝術見解在實用及觀賞中找到了巧妙的平衡。他創作了許多現代風格極強的作品。他意識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天堂。只有把無限放在你的手掌,永恒才能凝聚于一個瞬間”,山村慎哉老師將自己的意念與思考融入作品創作中,推動了作品的革新。
小椋范彥老師同樣是漆藝界的巨人,但他的風格走向與山村老師大不相同,他將割貝蒔繪技藝發揮到極致,繼承了日本精湛的傳統工藝,是割貝蒔繪的第三代傳人,同時他的作品對時代的認識兼而有之,充滿了對現代藝術的思考。小椋范彥老師的作品多以花草為題,往往會在普通的漆盒上通過精湛的技藝大放異彩,風格既有東方的含蓄又有西方的灑脫,對光影的把控精妙絕倫、細膩雅致,如2015年創作的干漆蒔繪作品《雨后》就體現得淋漓盡致,金色與黑色的對比格外搶眼,層層樹葉交相疊壓,平滑如鏡的漆面下,樹影造成視覺上空間的錯亂,在這華麗的表面,幾點白色浮于表面,珍珠與螺鈿形成小小的凸起,與雨后的主題相呼應,靈動非常。
如今漆藝在各領域的發展蒸蒸日上,首飾界的各路大牌結束觀望,紛紛開始了與漆的合作。
Tiffany & Co.蒂芙尼的設計師艾爾莎·柏瑞蒂2012年推出的漆藝首飾,作品整體風格簡潔大方,將幾何體進行組合,發揮了漆材料的顏色優勢,將金漆、黑漆和紅漆等簡潔明快的色彩髹涂于日本硬木表面,之后打磨出完美的拋光面。
Chanel香奈兒則依然使用了標志性的羽毛元素,與日本漆藝大師合作,在作品中使用蒔繪技法,推出了項鏈、胸針與耳墜三件作品,黑色的漆面光滑可鑒,鉑金與珍珠母貝勾勒出羽毛,與整件作品相呼應。
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寶則致力于胸針制作,統一使用蝴蝶形態,漆器大師箱瀨淳一在其上描繪日本傳統圖樣,將傳統與現代相結合。
Dior迪奧設計師也在漆藝的影響中推出了色彩絢麗的彩漆珠寶,以戒指為主,結合鉆石鑲嵌,令人目眩神迷。
漆藝在首飾上的應用由來已久,品牌與漆藝的合作讓我們看到了漆器的發展前景,大漆與其他材料的結合也可以自然融洽,為未來的道路做好了鋪墊。
小型漆器的發展歷史悠久,涵蓋了整個漆藝的發展史,其經歷了種種變遷與磨難,也在新時代煥發出了新的生機。小型漆器的多元化發展并不僅是單一的多元化,還體現在器型的多元化和應用途徑上的多元化等方面的發展。小型漆器的可發展方向眾多,多元化趨勢愈加強烈。創作者也開始重視與時代的結合,大膽創新,漆器不再拘泥于原本的胎體與漆工藝的固定用法,開始將小型漆器的多功能性與多元化的發展方向相結合,不斷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