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市農村能源站 楊洪林
農田生物緩沖帶技術來源于安陽市農村能源站承擔的農業農村部農村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下達的“農業生態管護工程技術體系引進與開發”項目。該項目是國家“引進國際先進農業科學技術”的一個重要項目,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在農田生態系統中植入生物緩沖帶。
安陽市農村能源站承擔該項目后,在農業農村部現代生態農業(永和)創新示范基地內建設了多處生物緩沖帶。農業農村部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在安陽市舉辦了農業生態管護工程技術體系引進與開發項目現場培訓班。通過多年的試驗,項目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農田生物緩沖帶是一種人工建立的農田生態系統,即人工種植的多種植物在一定程度上受人工的控制。農田生態緩沖帶的設立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農業生態環境,使景觀效益與生態效益并存。
1.緩沖帶要在不破壞原有自然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建設,因地制宜,因害設防。
2.建設緩沖帶要尊重自然規律,做到人工植被恢復與現有植被相結合。
3.人工植被要優選鄉土植物(比例大于70%),采用多種組合,模擬地域自然群落,向自然學習,創造二次自然。
4.植物和種植比例要合理確定,考慮季節的變化,符合農田景觀帶色彩搭配。
1.品種的選擇。草種選用根系發達、生長旺盛、固土力強的草本植物,如白三葉、高羊茅、黑麥草等。花種選擇耐貧瘠、易管理、花期長、自播能力強的矮生花卉組合,如波斯菊、硫華菊、矢車菊等菊科植物,其花期為5—11 月。
2.整地。整地措施包括清除種植區野草、根茬和翻耕。翻耕深度不低于20 cm,使土地細碎平整,無坷垃。
3.播種。一是播種期。花種春夏均可播種,氣溫10~35℃即可,播種后40 d 可開花。草種常秋播,秋季溫度適宜,土壤水分充足,利于發芽出苗和根系發育。氣溫降低,雜草和病蟲害減少,有利于牧草生長。二是播種方式。播種方式分條播、穴播、撒播三種。條播適用于地面平整、坡角小于25°的地帶;穴播適于地面破碎、坡度較陡、以及堤坡田坎等地帶;撒播適于地形平緩、種植面寬,污染物少的地帶。三是播種流程。播種前需要備好臺秤和細流沙,可分塊播種。播種時,將種子混上3 倍濕沙,濕土淺播,播種深度為1~3 cm,可分次在規定面積內播種完。每平方米播種3~5 g,可用無紡布覆蓋保持土壤濕潤。
1.澆水。播種后至出苗時及時灌溉,保證10 cm 的土層濕潤,一般播種后10 天左右大部分種子發芽出土。11月中下旬平均溫度小于10℃,此時為澆凍水適宜時間。澆凍水應保證表土向下土層20~40 cm。3 月底至4 月上旬,澆透返青水。
2.除草。澆水后雜草萌發較多,及時做好除草工作,必要時采用人工除草。5—8 月光照充足,雨水豐沛,緩沖帶花草的生長速度快,雜草需要及時清除或有選擇地修剪,以免蔓延,保證緩沖帶花卉如期綻放。
3.修剪及整理。盛花期過后,進行簡單的去除殘花、枯枝葉等工作,保證景觀效果的完整性。
4.結實期。結實期將其修剪為10~15 cm 的高度。結實期過后,可人工采摘一部分種子留種,其余任其自然成熟脫落、拋撒,翌年可自播繁衍。
5.越冬除雜。越冬前剪掉枯敗的地上部分,清除有礙種子與土壤接觸的地面雜物。可根據需要適當覆蓋土壤或無紡布、塑料布等覆蓋物。
農田緩沖帶禁止施用農藥和除草劑。防治病蟲害應當以預防為主,綜合治理,采用物理、生物防治方法防治病蟲害,加強管理,提高抗病蟲害能力。
受農業農村部農村生態資源環境保護總站的委托,安陽市農村能源站在農業農村部現代生態農業(永和)創新示范基地內,開展“農業生態管護工程技術體系引進與開發”項目試驗示范工作。項目播種的花卉,選擇耐貧瘠、易管理、花期長、自播能力強的矮生花卉組合,以波斯菊、硫華菊、矢車菊為主;草種選用根系發達、生長旺盛、固土力強的草本植物,以白三葉、高羊茅、黑麥草為主。項目區共建設2 m 寬、1240 m 長的環形農田生物緩沖帶1 條,1080 m2條形農田生物緩沖帶1 條。
該基地內建設的農田生物緩沖帶經多年運行,成效顯著。農業農村部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在安陽市舉辦了“農業生態管護工程技術體系引進與開發項目現場培訓班”。
農田生物緩沖帶試驗成功后,該站又先后在永和基地省道219 線兩側、農業大道兩側、河南麥多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全國首批“生態農場”)、安陽興和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等地推廣農田生物緩沖帶技術,取得了良好效果。
農田生物緩沖帶技術是一項以提高農田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提高耕地質量,減少農業面源污染為主要目的的農業技術。其效益主要體現在生態效益、社會效益方面,主要包括:
1.有效控制水土、氮磷流失,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2.保護環境,控制面源污染。緩沖帶的吸附和分解作用,可減少農田區的氮磷等營養物質進入溝渠河道,保護生態環境,改善水質。
3.緩沖帶的多種植物,可吸引農作物害蟲的天敵,控制農田蟲害。
4.為鳥類及天敵提供食物與棲息地,增加農田生物多樣性。
5.景觀效益與生態效益并存。在田間構成美麗的自然風景線,增加農田色彩層次,提高農業文化載體功能,增加勞動的愉悅性,美化生產環境。
農田生物緩沖帶是生物緩沖帶的一種,是一項以提高農田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提高耕地質量,減少農業面源污染為主要目的的農業技術。
農田生物緩沖帶播種的花卉,應選擇耐貧瘠、易管理、花期長、自播能力強的矮生花卉,如波斯菊、硫華菊、矢車菊等;播種的草類植物,應選用根系發達、生長旺盛、固土力強的草類,如白三葉、高羊茅、黑麥草等。
農田生物緩沖帶先后在永和基地、河南麥多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全國首批“生態農場”)、安陽興和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等地推廣應用,取得了良好效果,可以進行大面積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