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縣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姬相云
河南省蠶業科學研究院 趙曉
桑葚酸甜可口,鮮美多汁,營養豐富,可以鮮食、榨汁、烘干和泡酒。1993 年,桑葚被原國家衛生部列為藥食同源農產品之一。“立夏桑果勝櫻桃,小滿養蠶又種田”。桑葚4 月下旬始熟,5 月上旬盛熟,適收期30天左右,是早春第一果。桑葚采摘結束,桑葉還可以養蠶,每667 m2桑葚和養蠶總效益7000 元。但果桑“兩蟲(桑尺蠖、桑木虱)一病(菌核病)”為害較為嚴重,極易造成桑葚、桑葉品質下降。根據近幾年果桑栽培管理經驗,筆者總結出果桑“兩蟲一病”綜合防控方法。
“兩蟲”是指桑尺蠖和桑木虱。桑尺蠖,俗名造橋蟲,屬鱗翅目尺蠖蛾科,咀嚼式口器,食量大。幼蟲主要取食桑芽和桑葉,是桑園里的主要害蟲,從3 月初桑芽萌動開始至11 月底桑樹落葉前均可食芽食葉為害,尤其是3 月初桑芽萌動后,桑尺蠖開始啃食桑芽,常將桑芽內芯吃空,僅留下苞片,嚴重時將整株桑樹的桑芽取食殆盡,造成發芽少、開花結果少,嚴重影響桑葚、桑葉的質量和產量。桑樹生長期,桑尺蠖為害葉片,造成桑葉質量差、產量低。桑尺蠖低齡幼蟲在桑芽桑葉背面晝夜取食為害,飽食后靜止直立,3 齡后幼蟲前細后粗成筒狀,晝伏夜出,夜間取食,白天尾足著枝,頭胸腹前伸斜立,靜立于桑枝背陰處,狀酷似干枯小桑枝,具擬態自我保護能力。
桑木虱,俗名“白絲蟲”,屬同翅目木虱科,幼蟲體形似虱,常群集在嫩梢和葉背刺吸汁液,造成桑葉失水向葉背蜷縮呈“耳朵狀”或“筒狀”,導致桑葚、桑葉產量減少、質量下降。尤其是桑木虱分泌的白色蠟絲,黏黏糊糊似白絲飄蕩在枝葉上,可引起皮膚過敏,影響桑葚采摘。桑木虱還能分泌灰褐色糖汁向下滴落,污染下部桑葚桑葉。
“一病”是指桑葚菌核病,俗名“白硬果病”,其病原物主要在果桑開花授粉期侵染雌花幼果,引起桑葚果肉腫脹、變白、變僵、變硬、不能食用,嚴重時可造成桑葚顆粒無收。
桑尺蠖是完全變態昆蟲,一生經過卵、幼蟲(分5個齡期)、蛹、成蟲(蛾)四個階段。桑尺蠖一年可發生4 代,從3 月初桑芽萌動至11 月底桑樹落葉前均可食芽食葉,11 月底氣溫降低停止為害。此時,桑尺蠖第4 代3~4 齡幼蟲潛入樹皮縫隙、樹干周圍土壤中或貼附桑枝背面冬眠越冬,可耐受-24.8℃低溫。翌年3 月氣溫回暖,驚蟄后桑芽開始萌動,越冬的桑尺蠖幼蟲醒來,開始啃食萌動的桑芽。因此,3 月桑芽萌發時,是桑園防治桑尺蠖關鍵期。桑尺蠖的發生與氣溫有關,冬季氣溫高、春季氣溫回升快時,果桑園越冬蟲口基數大,春季蟲情發生早、為害重。
桑木虱每年發生1 代,可在桑樹與柏樹上交替循環為害。其成蟲在桑樹或柏樹翹皮縫隙中越冬,翌年春季3 月下旬在桑芽幼葉上交尾產卵,產卵期持續30 天左右。每個雌成蟲可產卵2100 粒左右,卵期10~22 d 變為若蟲,若蟲共蛻皮5 次,于5 月上中旬羽化為成蟲,在樹上留下白色臘絲,隨風遷飛傳播為害。成蟲飛翔能力強,主要在桑樹上為害,也可在柏樹上取食,其壽命長達1 年。果桑園距離柏樹近、冬季氣溫高時,越冬蟲口基數大,蟲情發生重。
在果桑開花授粉期,若溫濕度條件適宜,果桑菌核病病原菌通過風和空氣飄逸侵染雌花,菌絲大量繁殖侵入子房形成菌核病果,使桑果逐漸變白、變僵、變硬。在桑果成熟期,菌核病果落地,病原菌進入土中越冬。翌年春季,在果桑開花授粉期,若溫濕度條件適宜,土壤中的病原菌就會萌發并產生大量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隨風和氣流快速傳播,侵染果桑雌花,引起再次侵染為害。若果桑修剪整形差、通風透光差、偏施氮肥、樹體虛旺、營養不良、樹齡老化或果桑開花期間溫暖多雨潮濕,則該病害為害嚴重。
要全面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多管齊下綜合防控,以保障桑葚桑葉豐產豐收。
1.科學規劃。桑樹壽命長,因此建立果桑園要科學規劃。果桑園要建在遠離污染、遠離柏樹、土層深厚、土壤肥沃、背風向陽、排水良好的地塊,且園內不得套種可互相感染菌核病的草莓、向日葵、油菜、辣椒、茄子、大豆等作物。
2.合理密植。為了通風透光,提高果桑的抗病蟲能力,方便農業機械進園作業,方便采摘活動,根據果桑枝條生長和開花結果特性,果桑種植以行距3 m、株距1.5 m、每667 m2栽種150 株為宜。
3.科學選種。為了延長采摘期,預防因品種單一引起果桑病蟲害,早熟、中熟、晚熟品種和不同用途品種要合理搭配。種植果桑以無籽大十果桑為主,搭配種植黑珍珠、紅果2 號、白玉王等品種。
4.強化修剪。果桑樹一級主干高度距地面約20 cm,二級枝干距地面60~70 cm,二級枝干留3~4 枝。為方便采摘和通風透光。每年桑葚采摘結束后,要從二級枝干高度60~70 cm 處進行夏季剪伐,使桑樹發新芽形成下一年結果枝。冬至前剪掉新桑條頂梢約30 cm,并剪去距地面50 cm 以下的弱枝、臥伏枝及影響通風透光的過密枝等,從而增強桑樹的抗凍能力,強壯春季樹勢,增大春季發芽結果枝數量,提高通風透光和開花授粉結果率。
5.科學施肥。果桑園不能單一施用氮肥,要分期科學施用氮磷鉀復合肥,增強樹勢,提高果桑的抗病、抗旱能力和開花授粉結果能力。一是6 月中旬,桑葚采摘結束夏伐后,結合降雨或澆灌,每667 m2施氮磷鉀含量分別為28%、6%、6%的復合肥約40 kg。二是在冬至前15 d,每667 m2施氮磷鉀含量分別為15%、15%、15%的復合肥約50 kg。有條件的果桑園,冬季每667 m2增施腐熟農家肥約4000 kg,施肥后耕翻蓋肥,不但能提高肥料利用率,而且可把落地病果深埋土中,破壞越冬病蟲場所,減輕翌年病蟲害的發生。
6.適期澆水。果桑樹非常耐旱,降雨量正常情況下,一般不需澆水。但春季干旱,將影響果桑后期的開花、授粉、結果。春季要密切注意天氣預報,如需澆水要在3 月上中旬果桑開花前10 d 進行,3 月下旬至 4 月上旬果桑開花前后10 d 盡量不澆水,以降低田間濕度,減少菌核病的萌發、傳播、侵染為害。
1.人工捕殺。3 月初,果桑芽萌動期間,于9:00—16:00桑尺蠖出來活動時,查看每棵桑樹的枝條,發現桑尺蠖立即捉入空礦泉水瓶中,帶出果桑園集中殺滅。每個桑園2 天左右捕捉1 次,連續捕捉3 次即可。
4 月上旬及時摘除帶有桑木虱卵的嫩葉,4 月中旬至5 月上中旬,摘除帶有桑木虱的葉梢,裝入盛有生石灰的塑料袋中,拿出果桑園使用開水燙殺,遠離果桑園深埋。
2.摘撿病果。4 月下旬至6 月上旬桑葚成熟采摘期,摘去枝上病果,撿拾落地病果,裝入盛有生石灰的塑料袋中,帶出桑果園開水燙煮后,遠離果桑園深埋,可大量減少越冬病源數量,有效減輕翌年春季菌核病的發生。
3.清潔桑園。冬季結合果桑修剪,清除桑園枯枝落葉雜草,刮除桑樹翹皮,破壞桑尺蠖、桑木虱等害蟲的越冬場所。用生石灰10 份+水30 份+食鹽1 份+油脂1 份 (鹽和油主要是提高黏著力)+硫磺1 份,充分攪拌均勻,隨配隨用,涂白果桑樹干,可防凍、防蟲、防病。
4.束草誘蟲。越冬前用干草束捆在桑枝上,誘集越冬害蟲鉆入草束,集中殺滅。
5.耕翻桑園。經常耕翻桑樹周圍土壤,不但能松土、蓄水、保墑,還能破壞桑尺蠖等害蟲在地面土壤中的活動場所,減輕其為害。
6.覆膜隔離。3 月上旬,果桑發芽前全園覆蓋地膜,可有效阻隔土壤中菌核病孢子萌發后隨風飄揚侵染桑花桑果,有效阻隔土壤中越冬害蟲蘇醒后爬樹為害。
人工釋放桑尺蠖天敵脊腹繭蜂,使脊腹繭蜂的寄生率為70%~80%,可以有效降低桑尺蠖為害。
1.土壤消毒。3 月初,果桑芽萌發前每667 m2將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 kg 拌入濕潤細土15 kg 中,充分攪拌均勻后撒施、旋耕,可抑制菌核病孢子萌發。
2.春季噴藥。春季噴藥要做到“一噴三防”。一次噴藥同時防治桑尺蠖、桑木虱和桑葚菌核病,省工、省時、省力、高效。3 月上旬至4 月上中旬,在果桑發芽期噴施80%敵敵畏乳油50 g 配施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 g,加水50 kg;果桑開花初期噴施90%敵百蟲晶體50 g+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 g,加水50 kg;果桑開花盛期噴施80%敵敵畏乳油50 g 配施40%菌核凈可濕粉劑50 g,加水50 kg;果桑開花末期噴施90%敵百蟲晶體50 g 配施20%吡唑醚菌酯可濕性粉劑50 g,加水50 kg。每次噴藥間隔7 天左右,果桑園全樹和地面都要全面均勻噴濕。
3.晚秋噴藥。10 月下旬養蠶結束后,全園噴施4.5%氯氰菊酯或20%氰戊菊酯1500 倍液防治越冬前害蟲,降低害蟲越冬基數,減輕翌年為害。菊酯類農藥對蠶非常敏感,其他時間一律禁止在桑園使用,防止桑養蠶中毒。
4.施藥注意事項。施藥應注意以下事項:事先檢查噴霧器械,不漏水不滲水,噴頭霧化良好;施藥人員做好安全防護,適量盛裝藥液,防止外溢,選擇天氣涼爽時施藥,防止中暑、中毒;為減少藥液蒸發,提高藥效,噴藥要在晴朗無風午后涼爽時進行;噴藥后24 h 內遇雨,應補噴;桑葚成熟前15 d 禁止噴藥;不得隨意使用未經試驗的農藥,不得隨意增加用藥濃度,以防藥物殘留超標;農藥空瓶、空袋要及時回收到銷售農藥的農資店,集中無害化處理,不得隨意丟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