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經濟作物推廣總站 黃巖 張鈞
淫羊藿又名三枝九葉草、仙靈脾、剛前等,是小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20~60 cm。淫羊藿根狀莖發達,呈暗棕褐色,多生于溝邊灌叢中或山坡陰濕處或山坡草叢中,廣泛分布于甘肅、山西、陜西、青海、湖北、河南、四川、東北三省等地區。目前,淫羊藿有40 多個品種,形成藥材商品的主要有15 種,其中,淫羊藿、柔毛淫羊藿、箭葉淫羊藿和朝鮮淫羊藿被2015 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收載為主要基原種。淫羊藿一般以莖稈和葉片入藥,夏、秋季莖葉茂盛時采割莖葉,除去粗梗及雜質以后,曬干或陰干使用。
淫羊藿的藥用價值極高,其葉及根部作用最強,果實次之,莖部最弱;其味辛甘性溫,經肝、腎二經。《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中品,具有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濕功效,用于腎陽虛衰所致陽痿遺精、筋骨痿軟、風濕痹痛、麻木拘攣。淫羊藿為臨床常用中藥,常用于治療男子陽痿不舉、滑精早泄、小便不禁以及女子不孕等病癥。
現代醫學分析淫羊藿成分中的主要藥用物質是黃酮類化合物、多糖類化合物、木脂素以及生物堿等,黃酮類化合物中的淫羊藿苷為其主要藥用成分。藥理實驗研究表明,淫羊藿苷能夠增加心腦血管血流量,促進造血功能、免疫功能及骨代謝,具有延緩衰老、提高免疫力、促進骨骼生長、預防骨質疏松、抗菌、抗炎、抗病毒、抗腫瘤的作用。最新研究表明,其水解產物阿可拉定(又稱淫羊藿素),是針對肝癌的天然小分子一類新藥。
隨著人們養生保健意識的逐漸增強,人們越來越追求綠色食品、純天然制品,這使得植物藥市場和健康營養品市場發展十分迅猛。淫羊藿目前在中成藥、中藥飲片、藥用提取物、保健用品、獸用品等行業的應用面較廣。隨著淫羊藿藥用和保健作用不斷被發掘,其藥用價值不斷凸顯,其相關制品在臨床使用、藥品開發以及保健品等領域應用不斷拓寬,特別是在保健行業快速發展,市場供不應求。
目前市面上含有淫羊藿原料或配伍成分的中成藥和保健品在300 種以上,常見的淫羊藿制品(如匯仁腎寶、參歸淫羊藿膠囊、淫羊藿洋參膠囊、勁酒等,生產廠家對淫羊藿原材料的需求量也隨之增多。根據市場行情,淫羊藿年用量在 3500 t 以上,逐漸走入大宗交易植物原材料行列。
淫羊藿制種難度較大,野生種子因性狀原因難以收集,目前尚無人工繁育良種用于栽培種植,只有部分種植戶以野生種子種植、根莖繁殖等方式進行小范圍種植,難以進行批量化生產,影響產量增長。
現階段,以根莖繁殖的淫羊藿,由于其產量、品質不高且藥用有效成分含量較野生品種低,目前淫羊藿藥材主要來源仍為野外采收。由于野生淫羊藿產地不一和品種多樣,其藥材質量穩定性較差,需要切實加強藥材質量品控管理。
目前,淫羊藿種植缺乏相對應的生產技術標準,且相關規模經營主體生產管理制度、規范包裝標識、自檢自控機制等建設不足,亟須建設規范化道地藥材種植示范基地,指導生產經營主體規模化、標準化、生態化發展。
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相關企業應積極開展淫羊藿野生種質資源的調查、收集、保存、選育和繁育等工作,加強品種鑒定管理和良種繁育基地建設,推動淫羊藿種子種苗的繁育標準化、專業化、市場化。
相關企業、家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生產經營主體應積極探索研究制定實用、操作性強的生產技術標準,依托專業合作組織,引導農民走“公司+基地+農戶”的生產經營之路,進行標準化種植、規范化管理,加強質量追溯體系建設,提高質量安全水平。
規模經營主體通過自建、共建等方式建立符合淫羊藿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的生產基地,推廣有機肥替代化肥、病蟲害綠色防控和水資源集約利用等生態種植技術,引領淫羊藿規模化、標準化、生態化發展。
隨著國內對淫羊藿功效研究的深入,淫羊藿的用途越來越廣,淫羊藿種植產業發展前景十分良好。相關部門可以利用好淫羊藿在河南省大別山地區域的道地資源優勢,通過發展淫羊藿種植產業激活貧困戶的主體意識,強化發展內生動力,帶動農民持續穩定增收,為鄉村振興助力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