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曉娜
新常態下,國家經濟形勢的變化給高校就業指導服務工作帶來了新困難和新挑戰。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進步,高校大學生對于職業的選擇變得更加豐富多元,職業的不穩定性大大提高,嚴重影響了個人的職業發展。在地方高校就業指導服務工作中引入精準化理念,深入克服就業工作中存在的“散”和“泛”的問題,對于加強就業工作的科學化、專業化,提高就業指導服務的質量和水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變革的情況下,地方高校要完成為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輸送優秀專業人才資源的使命,就必須將立德樹人與教學管理及就業指導服務相融合,提高人才的綜合素養和就業能力。現階段,由于疫情常態化等因素的影響,使得我國大量畢業生在進行就業選擇的時候陷入困境。對此,高校必須以積極的態度應對這些客觀問題,提高就業指導服務的精準性。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才變得越發綜合化,具有專業技能且極富創新力的人才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剛需,高校在開展就業指導服務時,要充分踐行精準化理念,結合學生的特點為其量身打造就業指導與服務。
地方高校要針對不同的學生實施精準化的就業指導服務。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國家戰略指引下,自主創業已經成為高校大學生的重要選擇,由于部分地方高校缺乏完善的就業創業指導體系,對于創業市場分析不夠深入,無法對學生自主創業進行有效指導。針對這種情況,高校必須調整就業創業的指導模式,結合本學校的專業背景、辦學特色以及師資情況,為學生提供更加有效的就業創業方案,降低學生在職業選擇上的焦慮,讓學生以更加樂觀的態度面對就業創業問題。部分學生在選擇職業的時候常出現困惑,多數是由于對行業理解不清所導致的。對于這類學生,高校要大量搜集行業發展的信息,提高對各行業的了解程度,從更加專業化的角度幫助學生了解當前的行業政策和發展趨勢,強化相關知識體系的構建。
在經濟社會飛速發展的背景下,就業市場對于高校人才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就業工作理念主要將工作目標局限在幫助學生謀取工作職位、提高畢業生就業率方面,對學生個體職業發展的考慮不夠。一方面,地方高校就業部門缺乏與企業之間的有效溝通,未能深入了解當下市場對人才的期待和要求,對學生職業意識、職業道德和綜合職業技能的培養重視程度不夠。另一方面,地方高校就業指導服務缺乏對于學生個體不同就業需求的充分了解,未能根據學生的愛好專長、個性特點及職業傾向給予精準的指導幫助。
高校就業指導服務的工作目標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價值觀,達成自我認識與決策,提高綜合素質和能力,增進職業適應性,獲得適合自身發展的職業崗位,在社會經濟生活發展中充分發揮自身的特長和價值。部分地方高校對就業指導服務的重視程度不夠,在機構設置上沒有建立校級就業指導服務中心加院系就業指導服務辦公室的體系模式。就業指導服務師資隊伍在知識結構、角色結構、年齡結構三方面未形成合理搭配,與專業化和職業化建設要求差距較大。就業指導課沒有針對不同專業、不同就業創業意愿的學生分類開設。在就業招聘信息發布中,傾向于不分類地將海量信息推送給全體應屆畢業生,學生需要花費不必要的精力和時間篩選有效信息,導致學生對學校就業信息發布關注度降低。
高校就業指導應以學生的實際需求為出發點,根據學生的成長規律和不同訴求開展具體工作。對于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學生從不同側重點實施教學指導,以必修課與公共選修課、線上優質資源與線下教學、校內實踐與企業見習相結合,并通過專家講座、慕課、工作坊、就業論壇、模擬招聘、創業沙龍等精品項目和活動幫助學生樹立職業意識,了解當前社會的就業形勢,明確生涯規劃,確定職業目標和職業理想,培養求職能力和就業能力。要定期根據就業市場環境和形勢的變化趨勢以及大學生共性和個性特點進行就業指導教學內容和目標的調整。同時,開設線上和線下相補充的“一對一”就業咨詢,為學生在升學、參加公招考試、擇業、出國留學等方面遇到的迷茫困惑進行梳理指導。
高校就業指導部門應建立學生就業意向特征信息庫。在大一年級下學期組織學生填寫就業意向信息采集調查問卷,了解每名學生的性格特征、愛好專長、職業傾向和人生理想等。將獲得的信息歸納整理后轉給相關就業指導管理教師,為學生個體發展檔案的建立提供基本數據,之后通過就業指導課程教學、日常接觸了解、職業測評及職業規劃書等多種途徑不斷掌握分析學生的人生規劃和就業期望,包括薪酬和就業單位所在地域要求等,并了解和收集學生的綜合能力狀況、學業成績、所獲資格證書和榮譽證書等,及時更新完善個人就業檔案信息,明確學生的職業畫像,為就業指導服務的精準實施及企業招聘信息的精準推送提供前期準備。
現代社會已經步入“互聯網+”時代,各種新媒體在社會生活、工作、學習的方方面面得到了廣泛應用。地方高校就業指導服務工作應跟隨時代發展步伐,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傳播的迅速便捷性,搭建好精準就業服務平臺。平臺的建立要以滿足學生的個性需求為出發點,同時注重與市場產業發展相對接,實時梳理用人單位招聘信息,進行多方位對接。通過平臺多種新媒體介質向不同群體的學生推送關于升學、公考、出國留學的相關資訊及優質用人單位崗位契合度高的就業信息;另一方面,學生可以利用手機終端在學校就業服務平臺上運用簡潔詳細的篩選功能快速獲取自己想要獲取的內容和信息,信息安全有效,避免社會網站海量信息的干擾。同時,學生在就業服務平臺可以享受一站式服務,向心儀的用人單位投遞簡歷、網上面試、就業簽約均可簡便完成。
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高校畢業生就業總量增大而就業機會在減少。在嚴峻的就業形勢前,地方高校更要加強對各類困難群體畢業生就業落實情況的重視和關注。通過加強實施心理關懷與生涯規劃輔導、職業技能培訓、崗位精準推薦、求職經費補貼等方式促進特殊群體畢業生就業。鼓勵引導他們樹立積極自信的求職心態,幫助他們明確自我認知,確立合理的就業期望值;組織他們參加學校和地方政府就業部門舉辦的專業技能培訓和就業輔導;向每一位特殊群體畢業生精準推薦符合個人就業意愿的三個以上優質就業資源;給予他們在求職簡歷制作、面試往返路費及參加技能培訓等方面的經濟補貼。多措并舉,精準施策,幫助特殊群體畢業生全部實現升學、創業或高質量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