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齊德小學 尹鮑鳳
雖然學生在現階段學習的是數學理論知識,但最終這些知識都能在現實生活中體現出來,并且要運用于現實生活,所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十分重要。由于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也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通過信息技術的支持,教師能夠更全面、直觀地將知識呈現給學生,教師也能獲得更多的教育資源,幫助學生進行高效學習。
數學“應用意識”大致可以分成三個方面,一是指學生在面對一些生活問題時可以運用所學數學知識進行解決,或者能夠通過數學知識去思考、分析實際生活的問題,得出自己的想法,并且這一動作要具有主動性;二是能夠理解數學知識的內涵;三是能懂得數學的價值所在。所以要想學好數學,培養數學“應用意識”對學生發展來說十分重要。教師一定要發揮自身力量,結合實際情況,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真正幫助學生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小學時期是學生進行學習的初等時期,也是為未來學習打基礎的時期,在這個重要的階段,教師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意識,這樣才能促使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更好地獲取知識。要想學好數學,就必須讓學生擁有較強的邏輯思維以及知識應用能力,如果只是學習課本上的理論知識,不能達到真正學好數學的要求。學生不僅要學好課本知識,同時也要通過將所學知識通過自己的思考應用于實際生活中,思考實際生活中所蘊含的數學問題,培養數學思維。數學意識被認為是高素質科技人才必備的意識,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為學生打好基礎,幫助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得到更好的發展。
教師應該在自身具有數學“應用意識”的前提下,去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只有教師自身具有較強的數學“應用意識”,才能在教學中引用事例,在日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使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去網絡上搜索一些相關的教學資料或者是教學視頻,學習借鑒優秀的教學經驗,以此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或者是數學教師之間相互交流、借鑒,學習彼此之間具有的優秀教學方法,促進教師共同發展。教師除了充實自身的知識儲備外,還應該改變教學理念,改變以往錯誤、死板的教學觀念,不能只將理論知識教授給學生,而更應該運用自己的認知幫助學生開闊眼界,使其學到更多有價值的知識。
要想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就應該在教學中運用生活實例,通過生活實例來引導學生完成數學學習,并讓學生能夠通過生活實例感受數學的應用。同時還要在教學中引用生活實例,增加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熟悉感,拉近學生與知識的距離,減少學生對新知識的恐懼,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五年級上冊“啤酒生產中的數學——比例”這一內容時,可以結合生活實例來進行教學。比例的知識主要是幫助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使學生能夠使用比例來感知數字之間的關系,并且可以解決實際生活中的一些問題。所以,教師可以引用日常生活中排隊列的事例來進行教學。在信息技術支持下,教師可以運用投影儀和操作面板來排列出每行20 個人,總共12 行的行列。對學生簡單介紹這個行列之后,再假設如果總共排16 行,那每行多少人,讓學生通過所學的知識進行計算,這個問題在日常生活中也十分常見。通過比例計算得出每行15人,然后再運用操作面板排列出每行15 人,總共16行的行列,讓學生更直觀地發現兩個行列之間的變化,同時也能明白數學的神奇之處。最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若是碰到這種情況,也可以運用所學的比例知識來進行解決,讓知識和實際生活相聯系,做到知識的靈活運用。
小學生年紀較小,認知水平不高,對于一些比較抽象的知識難以理解,如果不能及時理解這些抽象的知識點,不但會長期影響學習成績,還會打擊學習的積極性,容易在學習中感受到挫敗感。因此,為了改變這一情況,教師應該化抽象的知識為具體的事例,幫助學生直觀地感受到知識的應用,以此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識。
例如,在教學五年級上冊“分數除法”這一知識時,由于分數的除法計算步驟對于小學生來說比較復雜,所以學生在短時間內很難理解這一算法。針對這個問題,教師應該舉出一個事例來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理解。教師可以用投影儀展示出一個被平均分成八份的蛋糕,這個蛋糕被切掉了八分之一,那么這個蛋糕只剩下八分之七,如果要將這剩下的八分之七的蛋糕發給七個人,每個人最終可以分到多少蛋糕。這個問題就需要通過分數除法來計算出最終結果,但投影儀展示的蛋糕剛好還剩八分之一的蛋糕,所以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投影儀的展示看出最終結果。最后,教師再告訴學生如果用分數除法來計算,用八分之七除以七,也就是八分之七乘以七分之一,然后根據分數乘法的運算方法,得出結果為八分之一。通過這個事例,教師引出了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讓學生通過對比較熟悉的事例來理解抽象的知識,相信學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新知識。
教師在教學中不僅可以引用一些實際生活的事例,也可以融入實踐教學。實踐教學就是指讓學生根據所學進行相關的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中鞏固所學知識,獲得對知識的新體會,讓學生通過實踐培養數學“應用意識”,同時還能增加教學的趣味性。這就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的樂趣,從而能夠主動積極地學習數學。所以,教師可以在教學中融入實踐教學,引導學生完成實踐操作。
例如,在教學五年級上冊“復式統計圖”這一知識點時,在對整個知識點教學完成以后,教師就可以融入實踐教學,讓學生對某一個事情的數據進行統計,這可以很好地考查學生的學習情況。比如,教師可以將班級分成幾個學習小組,分別給每個學習小組一個調查統計主題,讓學習小組在全班范圍之內自行進行調查統計,自行選擇一個合適的復式統計圖來進行制作。并且,教師還可以告知學生,最終調查統計出復式統計圖最好的一個學習小組能夠獲得一定的獎勵,以此來增加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可以給學生類似“最喜歡的運動”“每天的運動時間”這樣貼近學生生活的調查主題,讓學生可以更好地進行調查統計。對于最終的調查復式統計圖,教師要對學生進行一定的鼓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最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制作出的復式統計圖得出一些相關的結論,讓學生可以領悟到制作這些統計圖的價值、作用所在,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數學是一門來自生活,最后也會運用到生活中去的學科。并且此前提到,數學“應用意識”的概念之一就是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對實際生活中的問題進行解決或者思考、分析,所以教師一定要通過自己的作用引導學生多對實際生活進行思考、分析,對一些實際問題能夠有自己的見解。這就要求教師在數學教學時利用知識去解釋一些生活現象,幫助學生分析一些生活現象,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應用意識”,幫助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
例如,在教學五年級下冊“完美的圖形——圓”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先提問學生一個問題:為什么車子的輪子都是圓的,而不是其他的圖形?按照學生當前的知識儲備量,還不太可能能思考出正確的答案。讓學生自行思考之后,教師就可以根據圓的特征來進行解釋:這是因為如果車輪是圓形,那么車輪的車軸都是相等的,所以即使車輪在地面上怎樣滾動、轉動,車軸與地面的距離就總是等于輪胎半徑之長,所以車子在行駛過程中才會持續穩定,而像其他的圖形都不能像圓這樣做到中心點到邊的每一點距離都相等。教師也可以用投影儀和控制面板來操作給學生觀察,讓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理解這個觀點。通過解釋這個生活現象,可以讓學生初步了解到圓這個圖形的一個特點,那就是圓心到邊的距離也就是半徑,都是相等的。通過數學知識解釋生活現象,可以讓學生從實際生活這一層面來認識數學,對數學或許有更多新的認知,而不是局限于教師的重復教導,更有利于學生理解知識,同時也能引導學生對生活現象進行思考,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知識”,促進學生的發展。
除了引導學生分析某些數學問題外,教師也可以對學生進行提問,以此來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提問學生問題,也是檢驗學生、考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并且通過對學生提問,還能訓練學生的思考速度和邏輯能力,活躍學生的數學思維。數學“應用意識”的概念之一是能夠理解數學知識的內涵,要想讓學生做到這一點,還十分困難,但學生只有通過多對數學知識進行思考和分析,才能獲得對數學知識的更深層理解。學生對問題多思考,就能獲得更多新的體驗和認識,最后才有可能達到質的飛躍,所以這也能幫助學生打好堅實的基礎,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
例如,在教學五年級下冊“完美的圖形——圓”這一內容時,學生需要學會如何認識扇形,哪種圖形可以稱作為扇形。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一知識點,教師可以在教學有關扇形特征的內容后,運用教學設備投影儀和控制面板,準備好若干個圖形,這些圖形中有的是真正的扇形,有的則是類似扇形卻不是扇形的圖形,用來迷惑學生,用這些圖形制作一個PPT,讓這些圖形分別在不同的PPT 頁數,準備好這些之后,就可以提問學生這些圖形是否是扇形。教師通過控制PPT,快速播放PPT,讓學生的判斷速度可以跟上播放的速度。這種方法讓學生措手不及,使學生必須專注于判斷,活躍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深入地對扇形判斷這一知識點進行思考。同時,這種要求學生快速回答的方法,也能極大地活躍課堂氣氛,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提高教學質量。
很多學生因為受到應試教育或者其他因素的影響,產生學習就是為了分數的思想,很少去了解這些所學知識的應用價值。而對于數學這類學科的教學,教師應該改變學生原有的一些思想,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了解更多數學的應用價值,對數學有一個全新的認知,進而使學生以更加端正、有意義的態度去學習數學。只有端正學習態度,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并且還能應用數學的價值解決、思考一些數學問題,獲得更好的發展。
例如,在教學五年級上冊“包裝盒——長方體和正方體”這一內容時,在簡單地對學生進行教學介紹后,教師可以對學生提出一個問題:為什么牛奶的包裝盒都是長方體或者正方體?這個問題涉及一些經濟方面的問題,以學生目前的知識面和認知,無法思考這個問題的正確答案。因此,教師可以在學生思考幾分鐘之后給出正確的答案:這是因為像牛奶這類需要保鮮的飲料,必須放在冰箱或者是冰柜里保鮮,而冰箱或冰柜都需要花費一定的電費,超市在經營時的成本也會隨之提高,因此,如果用長方體或者是正方體這樣形狀的包裝來裝牛奶,就可以使牛奶在售賣時包裝盒之間的空隙很小,對比用圓柱體這樣的形狀進行包裝,可以使冰箱或冰柜裝下更多牛奶,相應的也就可以減少超市在運營時的成本,使超市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一問題的解釋,教師可以通過控制面板來進行相應的操作,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在同一個冰箱里,對比用長方體或者正方體和用圓柱體包裝牛奶,哪一種包裝可以使冰箱裝下更多容量的牛奶,答案顯然是前者,因此可以很好地驗證給出的解釋。雖然這個解釋不止這一點,但對于數學層面的思考則是這一點。通過向學生對這一問題進行解釋,讓學生慢慢認識到數學的應用價值,改變對數學的學習想法,端正學習態度,并且讓學生在學習數學時結合生活實際,思考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價值,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需要教師提升自己的知識儲備,在教學中也要相應地結合實際生活,化抽象知識為具體,為學生解釋生活現象,引導學生思考實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教師要發揮好自己的作用,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