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歡歡,武 燁
(1.長春大學外國語學院;2.長春大學經濟學院,吉林 長春 130022)
茶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種,在漫漫歷史長河的發展過程中,經過歷史的選擇與沉淀,逐漸形成一種深厚的文化思想,這種思想內涵深深的影響著后人。中華茶文化承載著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而茶中所承載著的不單單是一杯褐色的茶湯,其中還包含著傳統茶文化的思想精髓——育人之道。近幾年,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我國高校教育在時代發展背景下需要不斷創新與改革,在新的教育管理理念下,不僅對學生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更加重視,與此同時,對學生的思想理念、行為舉止與綜合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時對于學生的思想道德及綜合素養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將茶文化運用在高校教學管理中不僅可以優化教學管理模式,創新管理手段,提高管理實效性;還可以促進中華傳統茶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做好高校教學管理工作不僅是建設世界“雙一流”高校的重要基礎,同時也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強有力保證。隨著我國高校擴招政策的實施,高校大學生數量越來越多,從而使教學管理工作又面臨新一輪的挑戰。教學管理工作比較復雜,主要涉及教學計劃管理、教學組織管理、教學質量管理等基本環節。但學生作為教育教學工作的“受體”,學生管理與教學管理總是密不可分的。因此,要想提高教學管理質量,就要同時做好學生管理,讓每個學生都能規范自己的行為,嚴于律己。我國是茶的故鄉,也是茶文化的發源地,自古以來中國就是舉世聞名的禮儀之邦,而茶文化不僅是國人智慧的結晶,而且也是中華文明的精髓、典范。即使通過簡單的泡茶、聞茶、喝茶等活動都可以透漏出中國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與藝術氣息。高校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他們也要把中國禮儀之邦發揚光大,用實際行動來體現自己的高尚品德與精神修養。茶文化并不是茶與文化的簡單加和而是有機融合,從而使得茶文化將某種條件下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顯露出來。經過四千七百多年的沉淀、發展與完善,茶文化已經成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代表。作為中國三大主流文化派系的儒家、道家與佛家,其眾多思想也滲透到茶文化當中,增加了茶文化的哲學內涵,也推動了茶文化的發展、擴大了其影響力。眾所周知,儒家號召以茶養廉,道家講究以茶求靜,佛家主張以茶助禪,但三者都有利于提高人的品行。
高校教學管理作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會影響到其未來發展前景,而且也會影響到人才培養質量。教學管理并不等同于約束、限制、打壓,而是要通過教學管理來規范教師的教學工作以及學生的學習行為,從而創造出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最理想的管理高度是“無為而治”,但很顯然,由于很多高校學生的個人素養不高,所以這種管理高度無疑是“空中樓閣”,可望而不可及。但是,通過思想政治教育、素質教育來提高學生的個人素養,使他們能夠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完全是切實可行的。正如前面所闡述的那樣,教學管理與學生管理有非常密切的關系,如果只側重于教學管理而忽視了學生管理,那么教學管理就很難發揮出作用。因此,這就要求高校在推動教學管理工作發展的過程中也應該提高學生管理工作的效率。茶文化所蘊含著的哲學道理對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而只有當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其才算的上形成了健全的人格,他們才會約束自己的行為,降低學生管理與教學管理的工作壓力。不僅如此,深入分析茶文化還可以發現,高校管理不能完全依賴于傳統的管理方式,而是要本著積極進取、不斷完善的原則,積極研究和借鑒先進高校管理模式,并秉承“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基本原則,避免管理過程過于死板僵化引發管理沖突。因此,可以看出,茶文化不僅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具有一定的運用價值,而且其所反映出的一些思想對做好高校教學管理工作也有一定的參考和運用價值。
茶飲品在國民中的普及也在無形之中擴大了中國茶文化在國民中的影響力。我們知道,很多茶飲品的外包裝就涉及到很多的茶文化,所以這就使得人們在欣賞這些精美的茶飲品外包裝的過程中,他們的茶文化素養也在不斷提升。很多高校大學生也加入到飲茶大軍中,甚至為了能夠滿足飲茶的欲望,部分大學生會利用網絡技術查找很多與茶文化相關的知識,從而積累了很多茶文化方面的知識。所以,教師在將茶文化運用到學生管理以及教學管理的過程中,學生不會感覺到陌生。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飛速發展,使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打破了時間和地域的限制,這在無形之中能減輕教學管理的負擔。當然,由于高校教學管理工作比較復雜,所以在將茶文化運用到教學管理工作當中時必須要掌握有效的方法,這樣才能保證其運用的效果。
茶文化是我國優秀的民族文化,其所蘊含著的和諧思想不僅有利于我國和諧社會的構建,而且也可以對高校教學管理工作提供管理思想。教學管理要體現出“以學生為本”的服務理念,因為只有當教學管理人員能在開展相應工作的過程中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學生才會配合他們的工作。教師與學生并不是上下級的關系,而是平等的關系。而且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可以將教師看成是為學生服務的角色。這就意味著教師在發揮自己職能的過程中應該學會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并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自己著想,這樣才能引發學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鳴。相反,如果在教學管理過程中教師只會對學生頤指氣使,那么不僅會激起學生的逆反心理,而且很容易導致與學生的關系僵化,這對于和諧校園的建設是非常不利的。因此,為了能夠讓師生進一步感受到中國茶文化中蘊含的“和諧”思想,高校要加強對茶文化的宣傳。一方面,高校要利用好各種茶文化宣傳工具,比如官網平臺、廣播、宣傳欄,保證宣傳方式的多樣化,以此來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將茶文化列為是一門選修課,讓那些對茶文化有興趣的學生可以系統學習茶文化,從而提高茶文化在學生中的影響力。
鑒于學生管理與教學管理之間的關系,教師在開展教學管理工作的同時也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管理工作對教學管理的影響。由于不同學生家庭背景、教育背景、個人素養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性,所以他們當中有人能服從教師的管理,非常配合老師的工作。但有部分學生逆反心理非常明顯,不服教師的管理,非常自私自利。大學是一個崇尚自由與開放的教育場所,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學生可以恣意妄為,完全根據自己的個人喜好做事。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傳統文化教育有助于學生明事理,讓他們明白什么是對什么是錯。高校大學生屬于一只腳已經邁進社會的特殊群體,所以他們不僅要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而且還要考慮周圍人的感受,這樣才能構建一個和諧校園。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學管理的內涵已經得到了深化和延伸,因為僅僅做好教學管理并不一定能為社會各界輸送德才兼備的綜合型人才。但是,如果能夠將學生管理與教學管理統一起來,做到“兩手抓”,那么就可以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從而達到教育教學改革的目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除了要學會管理各項工作以外,更要學會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這樣才能在榜樣教育的影響下幫助學生形成更為健全的人格。
高校大學生屬于成年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所以無論是在學生管理還是教學管理工作中,教師都應該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并堅持以學生為本的管理原則,這樣才能得到學生的支持。教學并不是一個反方向的知識傳輸,而是要在滿足社會發展要求與達到某種教學目的的基礎上進行的雙邊活動。當然,我們一般都習慣將教師看成是教學過程的主導因素,相應的,學生也是教學過程的主體因素。兩者之間的相互配合才能確保教學質量。教學管理就是要按照教學過程的規律來決定教學工作的順序,建立相應的教學體系,從而確保教學活動的規范化、有序化。教學管理的最終受益人應該是學生,所以無論是在制定教學管理方案還是在制定教學管理內容等過程中,學生都應該有一定的話語權,這樣才符合以學生為本的發展理念。比如,學校可以在學生中進行調研,并借助于網絡問卷等形式來簡化調研的流程,使更多的學生能夠參與其中。當然,學校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并讓他們認識到教學管理對他們學習知識以及未來發展的影響。
高校教學管理作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會影響到其未來發展前景,而且也會影響到人才培養質量。茶文化是我國優秀的民族文化,其所蘊含著的和諧思想不僅有利于我國和諧社會的構建,而且也可以對高校教學管理工作提供管理思想。由此可知,將茶文化運用到高校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價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