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健
(威海職業學院,山東 威海 264210)
2020年5月,教育部頒布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綱領性文件,提出了“高等學校人才培養是育人和育才相統一的過程。建設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必須將思想政治工作體系貫通其中,必須抓好課程思政建設,解決好專業教育和思政教育“兩張皮”問題。”
《茶藝》是餐飲管理專業的一門專業課程,針對餐飲行業中的茶藝師群體,根據選茶、泡茶和銷售等具體茶事服務工作要求,通過教學使學生能夠正確識茶、合理選茶、科學泡茶、引導客人健康飲茶,并進行茶藝表演,從而培養具有茶水沏泡和茶事服務能力的高素質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
在《茶藝》教學過程中,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通過茶文化理論和識茶、泡茶、品茶等技術的學習,使學生能認識中國傳統文化內涵,堅持文化自信,培養家國情懷、科學精神和工匠精神,樹立節約意識相結合,并根據抗擊疫情需要,提高學生的衛生健康意識,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根據茶藝師崗位群所需的知識、技能和素質,及其內涵的價值觀和道德情感,重新組合教學內容,將各個思政點融合到知識和技能模塊中,穿成“仁、禮、智、義、信、勞、康、惜”的一條思政教育線,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家國情懷教育貫穿課程整體教學中,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思政育人目標,在專業能力與自身傳統文化素養提升的人才培養過程中,兼顧知識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的培養,著重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2.2.1 仁:愛家鄉,培養愛國情懷,提高文化自信——在學習茶葉基本知識時,強調中國是茶的原產地,是最大的茶葉生產國和消費國,茶為國飲。在認茶的環節,讓學生選擇本地特色茶,如威海的乳山綠茶搜集種茶制茶等歷史資料。
2.2.2 義:敢擔當,樹立服務意識和團隊意識——在課前、課中和課后布置團隊任務,在茶水沏泡和服務過程中強化服務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
2.2.3 禮:懂禮儀,養成良好的禮儀行為習慣——在開始技能學習時就要求學生掌握傳統與新時代相結合的禮儀規范,在所有的實操環節反復練習并養成優雅大方的姿態,掌握不同情境下的言語和行為規范,展現禮儀之邦的風采。
2.2.4 智:拒謠言,培養科學精神——引導學生辨別茶葉知識的真偽,比如飲茶有助于提高免疫力,但不能直接治病或者預防新型冠狀病毒。
2.2.5 信:講誠信,培養真誠守信的良好品格——在介紹茶葉的功效時不能夸大其詞,也不能給客人推銷不適合客人體質的茶葉。更不能虛假介紹茶葉的產地、等級、是否具有機或者綠色食品證書等相關信息。
2.2.6 勞:愛勞動,培養工匠精神、勞模精神——引導學生體會茶葉種植和制作的艱辛,精湛工藝傳承的重要性,觀看茶藝大賽獲獎選手的技能展示,使學生能夠自發地勤學苦練、不忘初心。
2.2.7 康:戰疫情,樹立衛生健康意識——實操開始就要求學生掌握七步洗手法和茶具消毒法,操作時隨時保持器具和環境的清潔衛生,操作后科學消毒。
2.2.8 惜:懂珍惜,樹立節約意識——在整個實操過程中強調用茶用水適量,不能浪費茶葉和水,循序漸進地采用初步練習先練手法、再練注水,后期投茶的方法,珍惜茶農的辛勤勞動和水資源。
在教學中實施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翻轉課堂+任務驅動引導。在任務實施過程中,采用案例式、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情景模擬式教學方法,通過學生自學、教師講授、學生實操、課堂展示、綜合評價等環節,激發學生的成就感和學習積極性,提升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與團隊意識,培養學生的崗位素養和職業道德。
下面以 “沏泡乳山綠茶”學習任務為例,詳細闡述一下教學實施過程。
1.學習任務:沏泡乳山綠茶。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綠茶特質、掌握綠茶沏泡方法及要素。
(2)能力目標:具備根據茶種、客源選配適當的茶具的能力;初步具備綠茶品評的能力;具備綠茶現場沏泡服務的能力。
(3)育人目標。愛家鄉,培養愛國情懷——選擇乳山綠茶用于教學實踐;敢擔當,樹立服務意識和團隊意識——合作學習和實踐;戰疫情,提高衛生健康意識——掌握七步洗手法和茶具消毒法;愛勞動,發揚工匠精神、勞模精神——茶葉采摘的艱辛、精湛工藝的傳承和茶藝大賽獲獎選手的技能展示;拒謠言,培養科學精神——飲茶有助于提高免疫力,但不能直接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懂珍惜,樹立節約意識——用茶用水適量。
3.3.1 任務發布:為三位客人提供乳山綠茶沏泡服務。
3.3.1.1 教學內容:提前2天在學習通上發布任務書,讓學生明確學習任務,并根據學習要求收集資料和做好工作準備;學生在課程網站閱讀《喝茶能不能抗新冠病毒?》并進行小組討論。
3.3.1.2 思政與專業融合點:①通過讓學生收集乳山綠茶的相關資料,一方面提高學生團隊合作和信息收集能力,學習專業知識,另一方面來培養學生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懷。②通過課前閱讀、小組討論體現專業與社會的融合,關注疫情發展,不信謠、不傳謠、并樹立科學精神。
3.3.1.3 教學活動:成立學習小組,收集資料,并進行課前討論。
3.3.2 任務實施。
3.3.2.1 教學內容。①準備階段: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準備;根據綠茶的特性及客源情況,準備適當茶具;根據客人要求選擇綠茶。②操作階段:出具;現場沏泡;奉茶;收具。
3.3.2.2 思政與專業融合點:①準備工作的第一步:強調安全和衛生。采用老師演示,學生隨后練習,掌握“內外夾弓大立腕”七步洗手法,隨后進行環境和茶具消毒,提高衛生健康意識,抗擊疫情。②教師講述“南茶北引”艱苦創業的探索和創新精神,乳山綠茶的發展現狀、茶葉特征、采摘及制茶的勞動艱辛,學習傳承精湛制茶工藝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培養學生家國情懷,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勞模精神和節約意識。③教師指導學生選購茶葉時,強調首先要求安全衛生,再是品質優良。④指導學生初步練習時先不要投放茶葉;沏泡手法熟練后再投茶;反復練習“鳳凰三點頭”時,先用涼水并保持清潔,樹立節約意識。⑤強調收具時除了要清洗,還要進行消毒,再次強調衛生健康意識。⑥教師隨時指導服務中要注意采用衛生的手法,遵守安全操作規范,疫情面前提高責任意識。
3.3.2.3 教學活動: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準備工作和泡茶服務;按照教師分步演示、講解、學生實操練習的方法進行沏泡技能的學習;學習過程中采用教師觀察記錄,學生交流討論、互相評價的方式進行練習。以小組為單位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完成沏泡服務。
3.3.3 任務評價。
3.3.3.1 教學內容:①學生完成任務書的填寫,先自我評價、再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組內互評、組間互評。②.教師進行點評和總結。
3.3.3.2 思政與專業融合點:教師重點針對衛生安全意識、團隊精神和勞動精神進行教育。
3.3.3.3 教學活動:小組點評;教師點評。
3.3.4 課后拓展。
3.3.4.1 教學內容:①以小組為單位根據當前疫情制定茶館防疫方案,涉及環境、人員、原料、茶具和經營模式等方面。②完成課程網站上的測試題。③觀看全國茶藝大賽獲獎選手的茶藝表演視頻和采訪材料,并寫出自己的感想。
3.3.4.2 思政與專業融合點:①通過制定茶館防疫方案,提高學生戰疫情的能力,增強專業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②通過觀看茶藝技能大賽獲獎選手的技藝,閱讀其成長經歷,撰寫自己收獲和感想,增強學生的職業自豪感,培養學生的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
3.3.4.3 教學活動:學習小組完成方案制定任務;個人完成課后測試和讀后感任務。
《茶藝》課程教學中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在專業能力與傳統文化素養提升的人才培養過程中、兼顧知識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的培養,著重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堅定文化自信、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茶藝》課程的思政改革方法也適用于涉及技能和文化的很多課程,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
總之,課程思政的建設首先需要轉變觀念,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結合課程特點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