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服務中心 劉波
鞏義市農業農村工作委員會 康伯銘
2020 年9 月,鞏義市被確定為全國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市之后,“推進鞏義市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被列入鄭州市、鞏義市深改委重點改革內容。為積極承接落實此改革事項,經調研,鞏義市發現農村宅基地存在多占、超占現象,部分偏遠村“空心化”現象嚴重,農村集體土地“沉睡”資產較多,農村產業發展土地制約問題突出,亟需解決。根據實際情況,鞏義市以“農村宅基地有償使用、流轉和退出,以及農村閑置宅基地盤活利用”作為主要改革方向,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和農房災后重建,逐步建立完善農村集體土地節約集約、高效利用機制,破解農村產業發展用地難題,為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促進鄉村振興提供保障。現將鞏義市基本情況、主要做法、工作開展情況、工作成效、工作打算等五方面總結如下:
鞏義市地處中原腹地,南依嵩岳,北瀕黃河,東瞻河南省會鄭州,西望九朝古都洛陽,全市面積1043 km2,人口85 萬人。秦時置縣,因“山河四塞,鞏固不拔”得名鞏縣。1991 年撤縣建市,現轄15 個鎮、5 個街道,288 個行政村、30 個居委會。
鞏義市處在嵩山北麓,地勢自南向北呈階梯狀急劇降低,南部為中低山區,東部為侵蝕淺山丘陵區,中部為山前黃土陵區,西北為邙嶺黃土丘陵區,北部為洛河沖積河谷帶狀平原區(包括黃河灘)。中低山區共有土地451.5 km2,占全市總面積的43.3%;丘陵區面積為471.2 km2,占總面積的45.2%;平原面積98.8 km2,占全市總面積的9.5%。黃河、洛河等水域面積18.3 km2,占全市總面積的1.8%。
鞏義市成立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聘請河南省、鄭州市有關專家指導開展頂層設計、完善政策體系和跟蹤研究,厘清職能部門、鄉鎮政府、村級組織三級職責,制定《農村宅基地有償使用流轉和退出管理辦法》《農村閑置宅基地盤活利用管理辦法》等政策性文件,及時解決改革實踐中的突出問題。
鞏義市農委聘請第三方公司開展宅基地基礎信息調查,通過推進宅基地管理信息化建設,摸清閑置宅基地數量、分布、權屬、面積、農戶意愿等情況,做好登記工作,建立臺帳,摸清家底,夯實基礎。經調查,鞏義市現有閑置宅基地5859 宗,占全市規劃保留村宅基地總數的5.5%。
鞏義市將163 個規劃保留村劃分為集聚提升類(33個)、整治改善類(114 個)、特色保護類(16 個)三種類型,統籌劃定“三生空間”(生產區、生活區、生態區),科學編制村莊規劃,將鄉村產業發展規劃納入各類空間規劃統籌考慮,為盤活農村閑置宅基地、優化農村建設用地布局、促進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供空間保障。
鞏義市財政在年初收入壓力較大的情況下,列出1000 多萬元預算,為宅基地基礎信息調查、宅基地信息化建設及村莊規劃編制提供資金保障。
鞏義市調整優化市委書記、市長任雙組長的領導小組,配足配強工作專班,將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工作納入全市綜合目標考核內容,建立定期例會、督查、考核、觀摩、講評機制,積極開展試點擴面,全域推進農村宅基地改革工作。堅持走出去、請進來,廣大基礎干部學習先進地區經驗,邀請知名專家授課,廣泛宣傳發動,做到學懂政策、用活政策、創出經驗。
2020 年3 月,經鞏義市委常委會會議和市政府常務會議研究同意,鞏義市印發了《鞏義市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指導意見》《鞏義市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認定辦法(試行)》《鞏義市農村宅基地資格權認定與管理辦法(試行)》《鞏義市宅基地使用權(農房財產權)抵押貸款管理辦法(試行)》《鞏義市農村集體資產收益分配使用指導意見(試行)》《鞏義市農村宅基地有償使用流轉和退出管理辦法(試行)》《鞏義市農村閑置宅基地盤活利用管理辦法(試行)》等政策性文件。
鞏義市全面推進宅基地基礎信息調查工作,已完成全市14 萬余戶宅基地紙質檔案整理、數據建庫工作,并聘請上海飛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開展宅基地基礎信息調查。截至2022 年6 月30 日,已完成15 個鎮178個村的內外業調查工作;積極與自然資源部門協調,打通部門信息壁壘,再造業務流程,掃清農房重建障礙,初步建成“農村宅基地綜合管理系統”,實現農村宅基地信息查詢、申請、審批、管理等一網辦理,形成宅基地基礎信息“一張圖”、業務管理“一條鏈”、監測監管“一張網”的管理格局。
全市各鎮均已成立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和規劃委員會,并出臺了工作方案等相關文件。截至2022 年6 月30 日,鞏義市已完成61 個規劃保留村的規劃編制,市財政對剩余規劃保留村以每村5 萬元的標準進行補貼,村莊規劃編制工作已在6 月底前啟動,其中,13 個村已完成初稿。
鞏義市米河鎮明月村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引入河南民安集團,盤活閑置宅基地和農房120 宗,建設網紅民宿,打造3A 級“里山明月”旅游度假區,發展旅游經濟,帶動群眾就業。2021 年村集體經濟收入超過100 萬元,增加群眾收入80 萬元。
大峪溝鎮海上橋村、涉村鎮大南溝村等10 個美麗鄉村示范村、精品村借助宅基地改革試點,盤活閑置宅基地200 余宗,發展農家樂34 家、精品民宿3 家,實現美麗鄉村向“美麗經濟”的轉變。
鞏義市魯莊鎮虎山坡村結合當地優勢產業,盤活集中連片閑置宅基地66 宗,建設面積約3.8 hm2的電線電纜小微產業園,吸引鄉賢回村創業,投用后年均可增加50 萬元的集體收入。
為強化宅基地審批管理,走通申請審批路徑,鞏義市依托省市相關文件,吸收外地成熟經驗,結合災后農房重建工作,在西村鎮對8 戶符合“一戶一宅”要求的同村遷建農房開展全流程申請審批試點工作。按照村級討論、鎮級審核、市級指導的原則,截至2022 年6 月30 日已完成了8 戶災后重建農房的審核批準工作。
鞏義市針對受災群眾普遍關心的宅基地資格權問題,明確樓房安置的受災群眾,允許繼續保留宅基證,或自愿上交宅基證享受入股分紅,解決了6733 戶群眾的后顧之憂,加快了集中安置區建設。
鞏義市將會利用微信公眾號、宣傳畫冊、電視、農村小喇叭等新聞媒介,大規模宣傳《土地管理法》《民法典》以及《關于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八不準”》等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加強“一戶一宅”觀念普及。市農業農村部門定期組織開展深化宅基地改革工作業務培訓,并根據改革中遇到的疑點和難點,分類印發更具指導性的政策解讀手冊,確保政策一個口子出、操作一個程序走、工作一把尺子量。用群眾看得懂、聽得懂的方式,為村民講透政策,釋疑解惑,消除廣大農牧民群眾的思想顧慮,為順利推進宅基地改革奠定堅實思想基礎。
鞏義市將在先期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嚴格落實“一戶一宅”政策,在全市有序推進宅基地申請審批工作,優先解決1601 件災后重建農房申請,全面遏制農村違規建房現象,做到嚴格管理,審批有序,群眾滿意。
宅基地問題是一個復雜問題,歷史遺留問題和現實矛盾交織疊加。鞏義市將認真梳理,找到切實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的辦法。堅持依法依規、尊重歷史、維護公平的原則,對一戶多宅、宅基地空閑、超面積占用宅基地等問題,靈活運用政策手段,創新方式方法,予以穩妥解決。
鞏義市將會持續加大“雙招雙引”力度,鼓勵各類主體參與盤活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積極探索多種經營模式,推動形成多方參與、合作共贏的良好局面,帶動農村發展、農民增收,促進鄉村振興。
鞏義市將持續強化體制機制創新,及時總結試點經驗,并在全市范圍內推廣,力爭探索可復制、能推廣、惠民生、利修法的制度創新成果,為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修訂完善提供可借鑒的實踐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