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愛縣農業農村局 賀彩平
化肥減量增效技術自2015 年原農業部印發《到2020 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以來,得到廣泛示范推廣應用。據農業農村部消息,截至2020 年底,我國化肥使用量顯著減少、利用率明顯提升,水稻、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化肥利用率為40.2%,比2015 年提高5 個百分點。開展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推行化肥減量增效技術,可以促進農業高效高質發展。
化肥在農業生產中可明顯提升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是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隨著農業產業的快速發展,為了追求經濟利益,農業從業者會對土地進行掠奪式開發,試圖通過大量使用化肥帶來高產量高效益,從而造成盲目施肥、過度施肥。過量的化肥不能被作物完全吸收,不但會增加農業生產投入成本,造成浪費資源,還會引起土壤板結酸化,帶來環境污染。
化肥減量增效技術可以通過提高肥料利用率,避免資源浪費、減少不合理化肥投入、降低生產成本、增加土壤活力、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從而促進農業生產高產高效、優質環保、可持續發展。因此,需要大力推行化肥減量增效技術的應用,加快轉變施肥方式,深入推進科學施肥,促進作物增產、農民增收,筑牢生態環境安全屏障。
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是結合作物需肥規律和土壤供肥情況,有針對性地補充作物所需的營養元素的一種施肥方法。作物缺什么就補什么,需要多少就補多少,各種養分平衡供應,滿足作物的需要。目前,大多數農戶還是習慣靠經驗來施肥,科學施肥意識不足,往往會導致過量施肥。
測土配方施肥可以幫助農戶分析土壤養分,了解養分豐缺狀況,并以此制定科學合理的施肥方案,提出合適的肥料施用量、施肥方式和施肥時間等,做到精準施肥,提高化肥利用率,減少化肥用量。
新型肥料有多樣化、易用化、高效化、效能穩定化的特點。如緩釋肥料可以減緩肥料的釋放速度和時間,降低因施肥與作物吸收時間不一致而導致的養分損失;水溶性肥料更容易被作物吸收,施肥方式也更加簡便。與常規肥料相比,新型肥料養分利用率提高,施肥效益增加。要加大投入力度,通過發放物化補貼等形式,示范推廣應用緩釋肥料、水溶性肥料、微生物肥料、液體肥料等高效新型肥料,不斷提高肥料利用率。
有機肥可以提供農作物生長所需的多種營養成分,如氮、磷、鉀和微量元素等。增施有機肥在解決土壤酸化、水體富營養化的同時,還能有效地解決畜禽糞便堆積污染的問題,不僅將種養更緊密地結合起來,而且提升了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推廣有機肥是發展循環經濟、降低生產成本、促進農民節本增收的重要途徑。
有機肥推廣的主要技術有商品有機肥模式、有機廢棄物堆肥腐熟模式、果園生草模式、設施菜地秸稈生物反應堆模式等。
水肥一體化技術是水和肥同步供應的農業技術。該技術根據作物的需肥規律和特點,將水肥相融后,借助壓力系統,把水分和養分定時、定量、按比例直接提供給作物根系。它可以滿足作物不同生長期對水分、養分的需求,使根系土壤始終保持疏松和適宜的含水量,減少肥料投入量,實現節水節肥、增產增效。
秸稈富含有機質和氮、磷、鉀、鈣、鎂、硫等多種養分,是一種具有多種用途的可再生生物資源。我國是農業大國,擁有豐富的農作物秸稈資源,要積極推廣秸稈粉碎還田、腐熟還田、過腹還田等技術,充分發揮秸稈的肥料化利用。機械化秸稈還田技術是秸稈還田的一種主要形式,利用秸稈還田機械可以實現秸稈就地還田,具有簡便易行、快速高效、省時省力等特點。
農業部門應利用微信、網絡、電視、廣播、報刊等媒介,通過大力宣傳化肥減量增效的重要性和技術措施,影響農戶的施肥觀念,增強農戶科學用肥的意識。采取遠程授課、短視頻、舉辦線下培訓班等形式,加強化肥減量增效技術培訓,提高農戶科學施肥技術水平。
目前,化肥減量增效技術的種類比較多,這些技術要么還不成熟,要么不具有普遍性,因此在實際運用中會遇到很多問題。相關部門要組織專家團隊,根據本地實際情況,結合關鍵技術和新興技術,制定具體可行的本地化肥減量增效技術方案,并組織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面對面的技術指導和服務,把各項技術落實到位。
大力推廣化肥減量增效技術,可以通過開展各種技術的試驗示范,提高技術的普及度。可以選擇本地種植大戶作為樣板點,示范推廣化肥減量增效技術,并通過現場觀摩,展示各種技術措施,交流分享經驗心得,從而帶動農戶使用化肥減量增效技術。
新時代的現代農業發展是綠色的、生態的、高效的、可持續的,必須持續有效地推廣化肥減量增效技術,促進施肥增產、施肥增效、施肥經濟、施肥環保,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業生態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