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國邸超
(1.長春農業博覽園,吉林 長春 130000;2.長春市雙陽區農業農村局,吉林 長春 130600)
伴隨國家經濟發展模式由要素驅動轉變為創新驅動的宏觀背景下,農業發展進入新的歷史階段,已由“數量增長”向“質量效益”轉變,由“生產導向”向“消費導向”轉變,由“規模擴張”向“提質增效”轉變,農業產業與二三產業加速融合,農業產業結構創新調整,經濟發展方式創新轉變已進入常態化。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必須以規模化種養基地為前提,是高新建設,是以規模化種養基地為基礎,是高水平的建設及現代生產要素、創新體制三位復合體,展示現代農業發展成果與亮點的新平臺[1-3]。近幾年,吉林省涌現了以解決農民增收、科技成果轉化、吉林省農業結構轉變為目標的一批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建設已成為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新引擎,農業會展業風向標的作用日益凸顯。
長春現代農業博覽園建于2008年,作為國內首個集現代化、生態型、綜合性為一體的農業博覽園區,被賦予了新的重大責任和使命[1]。本文綜述了長春現代農業博覽園建設現狀及規劃思路,為現在農業園區的建設提供了借鑒。
長春農業博覽園坐落風景美麗的北國春城長春,位于凈月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凈月大街4775號,交通便利,周邊旅游景區集中,地理位置優越。園區始建于2008年,總占地面積106萬m2,是國內一流、首批現代農業科技園區。歷經20a有余的建設發展已成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全國及吉林省科普教育基地,吉林省青少年校外科技活動示范基地、長春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長春市新十五景。同時,還是中國農業科技東北創新中心示范基地、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示范基地、國家農業智能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吉林工作站,為吉林省和長春市現代農業建設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4]。
長春農業博覽園建設總投資8.1億元,占地面積106萬m2,其中展館區約27萬m2,酒店及公寓配套區約10萬m2,會展餐飲配套區約13.4萬m2,河道約10萬m2。長春農業博覽園主要由1個長春現代農業博覽園和9個展示區以及9個展示館組成。9個展示區主要包括種植展示區、優良動物展示區、果樹展示區、新農村展示區等,9個展館區主要包括珍奇植物展示館、花鳥魚館、航天育苗科技展示館、現代農業展示館等。長春農業博覽園是一個集優美生態景觀和高新技術、功能齊全的農業生態觀光為主題的多功能展示區,目前長春農業博覽園已經成為長春市中小學生學習現代農業知識科普教育基地和吉林省解決“三農問題”、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載體。本文綜述了長春現代農業博覽園總體規劃及今后發展建議,為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提供借鑒。
根據長春農業博覽園現有的地理位置、基礎設施建設、資源稟賦為基礎,堅持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博覽園為導向,以集成技術應用模式建設為主線,主要設置了3個功能區,其結構合理、功能齊全、農業特色鮮明,形成了一個供給有效相互連接的園區布局結構,見圖1。

圖1 長春現代農業博覽園規劃圖
該區突出展示與經營業態融合功能,是國家級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的主體,承載農博會辦展的核心職能,是集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設施、新成果展示示范推廣應用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示范區”。
2.1.1 產業示范功能分區
2.1.1.1 休閑觀光農業區
休閑觀光農業區下設世界農業風情園、家庭園藝園、創意農業園、鳳梨花卉園、漁業展館5個觀光園。其中,世界農業風情園以現場種植和景觀造型相結合的手法,打造家庭園藝新模式及新理念。家庭園藝園是原創意農業園與沙漠植物園合并而成,運用創意農業的手法,展現東北振興的宏偉藍圖。創意農業園展現吉林優越的生態資源,展現濃郁的關東人情風貌,展現綠色生態可持續的發展理念。鳳梨花卉園展示占地5000m2,除了展示多個優良鳳梨花卉品種之外,培育吊蘭、芋花卉、阿吐絲、空氣鳳梨等容易在家庭中樣的植小種類花卉成品及幼苗,已成為長春市鳳梨、竹芋和吊蘭花卉的主要產銷基地。
漁業展館5個觀光園展示海水魚、淡水魚、觀賞魚與養殖魚、冷水魚與熱帶魚;建設兩棲爬行動物園,引進稀有品種,豐富常規品種和適宜東北區域大面積推廣養殖的特色品種,提高展示功能和賞玩樂趣。
2.1.1.2 大田技術模式區
大田技術模式區是長春現代農業博覽園最具特色的規劃區域,該區規劃吉林省農科院高新技術成果示范區、巨型南瓜園、特色農業展示區、玉米良種示范園、玉米栽培模式展示園、油料作物展示園、特色甜瓜及精品西瓜園、長白山野生藥用植物園、經濟作物園、水稻展示園、露地豆角和番茄優良品種展示園、功能性植物品種、花木景觀園、及配套技術展示園、牧草展示園、根莖植物園、東北果樹園等16個室外種植區,主要展示適合吉林省種植主要作物、特色農作物、功能性植物品種、花木、藥用植物、瓜果蔬菜等品種及配套技術新成果。其中,特色農業展示區主要展示特色農作物及農產品加工成果。玉米良種示范園占地3000m2,種植展示24個高產高效優質玉米品種,著力打造玉米新品種高產示范田。玉米栽培模式展示園主要展示玉米寬窄行栽培、玉米超高產栽培、玉米間作馬鈴薯、玉米大豆帶狀間作、糧菌高效立體栽培、玉米間作芹菜、玉米間作辣椒、玉米間作南瓜等8種栽培模式。水稻展示園占地1000m2,主要種植展示吉林省優良食味品評會議獲獎優良食味、高產廣適、功能、觀賞類具有吉林特色特色水稻品種,示范稻田養蟹魚、水稻鴨共生生態有機種養模式。巨型南瓜園,種植展示引北美和農博園自主選育的4個巨型南瓜品種,巨型南瓜園是農博會期間最受游客和網紅關注的區域。
2.1.1.3 菌菜產業展示區
菌菜產業展示區是與吉林農業大學合作,以科技助理脫貧攻堅為目標建設的展示食用菌生產線及高端生產設備區域。為了發揮產業引領作用,需要向農民宣傳推廣菌菜生產技術要領、提升完善菌物科普博覽館、宣傳秸稈基質化利用優秀科研成果。
2.1.1.4 君子蘭花卉展示區
該區面積為1.5萬m2,由11棟聯排君子蘭花卉種植溫室組成。為了豐富展示區,引進了多個品種,推介精品名品,擴大與花卉研究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打造成長春市花君子蘭規模種植及展示展銷基地。
2.1.1.5 設施農業展示區
設施農業展示區總面積10萬m2,由6萬m2連棟智能溫室和4萬m2周邊休閑果樹區組成。而6萬m2連棟智能溫室又包括規模化無土栽培展示區、南方果樹園鮮切花卉園區、沙漠植物園區、高新無土栽培區、基質栽培技術展區、植物工廠化模式展示區等7個特色種植區。其中高新無土栽培區,占地6400m2,展示從國內外借鑒并改進的各種無土栽培新模式、新方法,新增水培設施設備、魚菜共生、垂直抱架保健類葉菜、霧培無花果等展示內容,實現高新技術模式多元化。規模化無土栽培展示區占地3200m2,采取立體平板、平板液膜、立體管道、浮板葉菜等多種栽培方式,展示工廠化無土栽培最新技術與成果,配套展示綠色生態防控技術。基質栽培技術展區主要種植各類果菜優質品種,展示示范草炭、巖棉、椰糠等多種栽培模式,實現基質利用多樣化。南方果樹園從南方地區引進種植香蕉、檸檬、木瓜、番石榴、檸檬、柑桔、芒果、香蕉等果樹及適合氯化梅花的觀賞性喬木和灌木,植物與水系、涼亭等景觀協調打造成為熱帶果樹觀賞園和種植技術示范園。鮮切花卉園引進多種顏色各異的玫瑰、百合、澳洲狐尾草、雞冠花等個花卉品種,搭配風格各異的景觀小品,營造色彩繽紛的“百花園”。沙漠植物園總占地面積3000m2,主要種植展示鐵甲丸、三角樹狀大戟、象腳絲蘭等百十余種熱帶沙漠植物和小型多肉植物,植物與駝隊小品、城堡形成了大漠奇觀。植物工廠化模式展區,利用計算機自動控制的世界設施園藝前沿技術正確模擬作物生長環境,展示自然光源與人工光源結合條件下,優質生菜的工廠化無土育苗、無土生產全過程。
2.1.2 農業技術成果轉化及產業化經營功能分區
2.1.2.1 現代化育苗工廠
種苗工廠化繁育是現代園藝生產的發展方向,規劃建設現代化育苗工廠項目,目的是為農業結構調整提供優質種苗,為吉林省長春市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提供示范引領;為農博園增加展示內容、提升科技含量。該區主要由育苗培育、育苗煉化、植株扦插快繁3個功能區組成,配有高效物流區及灌溉區等輔助功能區。
2.1.2.2 農產品加工中試轉化基地
農產品加工中試轉化基地是與吉林省農業科學院合作共建。主要以吉林省農業科學院以及吉林省內其他科研院所農產品加工科研成果中試轉化、推廣應用為主要方向,以期拓展農博會的展示領域與展示水平,助力吉林省暨長春市農產品加工業發展。
2.1.2.3 精品畜牧業展區
建設內容包括畜牧養殖主推品種展示區、精品寵物展示區、珍禽園,主要展示吉林省主要推廣畜禽品種及國內外珍貴鳥類。
該區布局包括展館區、農機展區,突出展館、展場設施建設,提升服務功能。硬件建設是更新改造展館空調設施,提升農機展場展棚建設標準,開辟農機配件、農機具、農用生產資料經銷場所。軟件建設主要是提高農博會國際化、專業化程度,提高招商招展層次和水平,推廣“一主多輔”辦展方式,通過設計招商項目推介會、洽談會、高端論壇峰會,搭建政府與企業、展商與采購商、專家與群眾有效對接的平臺,通過舉辦專項展,擴大農產品展銷與經貿交流的領域,拓展該區服務功能,擴寬辦展渠道。
該區突出科普宣傳、教育、農業技能培訓、農耕文明展覽相互融合的服務功能,共設3個功能分區。
2.3.1 科普教育功能分區
主要布局在現代農業技術集成應與成果轉化服務功能區,依托相關工程設施和技術模式承載科普教育功能,協調各級科協,教育部門及各大中小學校,建立科普教育聯盟機制,建立定向的校企合作模式,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廣泛開展中小學農業科普教育活動,采取與中等農業職業教育學校、農業院校合作建設實訓基地的有效形式,共建共用實訓基地,重點與吉林農業大學開展合作,充分利用其資源優勢、學科優勢、農博園會展優勢、設施基礎條件優勢、相互合作的地理區位優勢,探尋合作路徑、合作模式,聯合建立實訓基地、研發基地、中試場地,為學生實訓、就業、創業提供支撐條件,并促進產學研的有機結合。
2.3.2 培訓功能分區
集中布局在園區生態餐廳和商務賓館及客戶服務中心,為培訓提供場所和餐飲住宿條件,開展常年性的定期培訓和季節性農事、農業技術現場培訓、農事咨詢、技術指導多種形式的技能培訓。
堅持都市型農業的發展方向,目前,長春農業博覽園開放度和輻射度不夠廣泛,農業科技轉化、推廣普及和技術市場信息傳播等方面發揮的作用有限。重新審視都市型現代農業全新理念,把城鄉區域作為一個整體。以城市居民為目標市場,開發農產品供給、文化傳承、觀光休閑以及生態調節等多種功能,建立集農業科技、農業旅游、農業生態于一體的多元化現代農業體系。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建設原則。必須突出重點,有條件做到的,就要堅持“為”好,反之則堅決“不為”,要考慮農博園優勢和劣勢,充分利用園區資源,積極推進園區發展,提升園區綜合競爭力。園區建設積極發展科技項目,廣泛宣傳、帶動農業休閑觀光。與吉林省內外高校和科研機構保持長期合作關系,增加新內容,提高園區科技含量,提高園區的整體示范效果和觀光旅游功能,推動園區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齊頭并進[5]。
長春農業博覽園每年投入大量資金對園區進行建設和改造,得到了廣大觀眾的高度關注和普遍贊譽。在繼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和綠化美化工作同時,應該加大力度,保持“農”字特色,賦予園區農業生命力。在園區內進行生態餐飲、娛樂等方面的深層次開發,在真正意義上提升園區檔次。進一步完善園區綠化。重點把美化和改造工作結合起來,采取局部改造,逐步推進的思路進行,做到改造一片、美化一片、成功一片,最終達到整體美化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