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子心
全球經濟受疫情持續蔓延的影響或進入短暫蕭條,外貿易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不斷出現,面對諸多不確定因素和外部需求低迷萎縮等不穩定性,經濟全球化正遭遇逆流。隨著我國疫情防控取得顯著成就,“十四五”期間,我國對外貿易環境持續優化,區域均衡發展已成為構筑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邊疆地區也已由改革開放的末梢變為前沿。在此背景下,邊疆地區找準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的定位,突破發展瓶頸,發揮邊疆地區自身優勢對高質量發展顯得尤為重要。為此,本文對當今全球經濟變局背景下邊疆地區對外貿易發展的重要意義及現狀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在此基礎之上,嘗試性地探究邊疆地區對外貿易實現路徑及提出相應建議。全球經濟受疫情波及供需受到沖擊,貿易需求急劇下降,產業鏈及供應鏈愈發呈現“本土化”“區域化”趨勢,同時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上升,國際環境的不確定因素對我國的對外貿易形成了更為嚴峻且復雜的外部環境。“十四五”規劃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面對嚴峻的外部環境實現外貿的高質量發展加快新發展格局的形成,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成為構建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邊疆地區是我國對外貿易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不可替代的新動能,邊疆地區對外貿易發展是實現我國新發展階段新格局及全國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在此背景下,探究及分析邊疆地區對外貿易發展的新特點與趨勢、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外貿體制改革東部沿海區域率先發展對外經濟,邊疆地區承接產業轉移及全方位開放取得新進展,但受限于開放理念滯后、口岸建設等基礎設施不完善以及區位限制交通通信不便等,盡管邊疆地區加速趕超但開放進程推進仍然緩慢。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為一些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與邊疆地區的貿易搭建了橋梁,設施聯通貿易暢通。同時,我國對外貿易的區域結構持續改善,梯度開放水平持續優化,著力構建的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新格局使邊疆地區對外貿易的發展跑出“加速度”。新階段,得益于國家政策的支持,邊疆地區能夠進行更加大膽且創新的對外貿易嘗試與實踐。本文認為現階段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背景下,邊疆地區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具備以下特點:
(一)邊疆地區充分發揮特殊區位優勢。相較于東部沿海區域的外貿經濟,邊疆區域對外貿易經濟所呈現的要素,從外貿主體、產業服務、消費市場等方面有較大差異,在外貿規模和增速上也有明顯差距。因此,高質量的邊疆區域外貿經濟需找到與東部沿海及內陸區域的不同特點,充分發揮特殊區位優勢。著力點于優化商品結構和市場結構:在商品結構方面顯著突出邊疆區域特色產品,充分利用發揮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條件優勢,包括農副產品、綠色產品及高新技術等高附加值產品;在市場結構方面,對外貿易市場布局更加多元化,提高與新興市場及發展中國家的合作貿易比重,改善外貿合作國較集中的現象。
(二)創新性及可持續發展性助力高質量邊疆外貿。高質量的邊疆外貿體現在創新性及可持續發展性的特征上。就創新性而言,指的是科技含量運用在外貿主體、商品結構、對外經濟運營模式等方面。高質量的邊疆外貿將資源要素,包括資本、技術、勞動力等與本地的特有優勢稟賦充分融合,企業利用新技術優化各環節,減少生產、加工、組織、管理等運營上的成本,同時結合實際創新開發生產具有一定比例的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商品。就可持續發展性而言,指的是綠色貿易應運在與自然環境和諧共處中,并有利于自然資源持續利用、有利于變廢為寶循環貿易、有利于生態環境穩定。邊疆地區具備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及自然資源,高質量的經濟發展依托于可持續發展。
(三)高質量邊疆區域外貿依托于穩定的邊境安全及民族生活水平。我國邊疆地區處于民族地區重疊區域,目前,持續八年的扶貧工作消除了絕對貧窮但邊疆民族地區尚未被充分惠及,改革開放成果經濟發展程度仍處于全國平均水平之下。城鎮化程度低,農村地區勞動力過剩,邊疆地區人才流失現象嚴重等都影響高質量對外貿易的發展。邊境的穩定安全是邊疆地區對外貿易的必要前提,同時,高質量的邊疆對外貿易有助于更好地維護邊境安全穩定。高質量對外貿易基于我國和周邊合作國共贏互惠、共享發展、可持續發展的長遠利益之上。
自1992年邊境貿易恢復以來,邊疆區域的對外貿易發展進程取得了明顯進步,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之后增速迅猛。參考邊疆地區各省(自治區)統計年鑒數據,2019年,邊疆地區對外貿易總額20605..3億元,邊疆地區整體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約11.2%。由此可見,邊疆區域的對外貿易實現增長,但對比沿海地區及東部發達地區來看,以廣東省為例,2019年廣東一個省對外貿易額就達到71400億元,這說明邊疆地區與我國其他區域相比仍有明顯差距,存在諸多問題。
(一)邊疆地區商品結構及市場結構單一。邊疆地區之間的對外貿易發展情況差異較大,如表1,出口占比率反映邊疆地區對外貿易發展情況,2019年出口占比率中排名第一遼寧省與最后一名西藏自治區分別為1.82%和0.02%。較2001年相比,邊疆地區出口份額占比總體增長緩慢,除新疆、廣西、云南外大部分省份出口占比率均出現了下降,這說明邊疆區域外貿整體水平較低發展進程仍滯后且緩慢。主要原因有兩方面:商品結構較簡單、市場結構較單一。從邊疆地區進出口商品來看,主要集中在勞動密集型及資源密集型商品中,高新技術產品、高附加值商品以及工業制成品占比偏低;從邊疆地區主要對外貿易合作伙伴國來看,市場分布較為集中。東北邊疆地區以內蒙古為例,內蒙古自俄羅斯和蒙古兩國的進口額占總進口額的七成;西北邊疆地區以新疆為例,哈薩克斯坦為最大貿易伙伴占到新疆外貿總額的一半;西南邊疆地區以廣西為例,越南為主要出口國,外貿出口額六成流向地為越南。由此可見,邊疆地區市場結構單一,開拓能力不足。

表1 邊疆地區對外貿易出口占比率及排名
(二)邊疆地區外貿核心競爭力不足。邊疆區域對外貿易核心競爭力不足主要表現在貿易方式單一及缺乏核心優勢產業兩方面。企業是貿易的載體,在對外貿易中市場前景廣闊的企業無疑是實現高質量外貿發展的重要因素。邊疆地區缺乏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外貿企業是制約高質量外貿發展的根本因素,缺少能夠占據重要地位的優勢產業,創新能力及創新意識都相對滯后,在生產、加工、組織、管理運營等環節也存在問題,處在價值鏈的低端。尚未建立健全產業集群,同時自身區位優勢發掘不夠,農業、旅游文化產業等特色產業也未形成成熟穩定的集群。
(三)邊疆地區配套基礎設施及服務支撐較弱。基礎設施、營商環境、人才資金投入,這三方面要素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組成。現階段,就邊疆地區外貿而言這三個方面都是有待提高的。邊疆地區長期受限于地理位置和經濟發展水平,交基礎設施發展滯后、交通通信的便利程度落后、政府公共服務的工作效率低、企業的創新意識薄弱等均使得貿易成本上升,因此邊疆地區也很難吸引高端技術、資本投資以及外貿人才等高端資源要素,同時面臨嚴峻的高層次人才流失、低層次人才過剩問題。
邊疆地區對外貿易發展是推動構建高質量高水平發展的新動能。邊疆地區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無疑充當著構建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樞紐。“十一五”時期,我國對國際貿易提出實現進出口基本平衡政策;“十二五”時期,我國對外貿易發展水平逐步提升;“十三五”時期,小康社會已全面建成,第一個百年目標得以實現;“十四五”時期,新征程已起航全面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建設。邊疆地區對外貿易的高質量發展在融入新發展格局中有著重要的意義,不斷探索正確的方向路徑,不斷完善關鍵領域機制政策。
(一)邊疆地區優勢產業培育及創新發展鼓勵。通過引進先進技術重點培育在國際市場上具有競爭力的外貿企業,同時強化企業創新意識積極建立品牌意識打造邊疆旗艦企業,利用好邊疆優越的地理位置、豐富的自然資源,依托特殊區位優勢培育構建產業集群,不限于農業、旅游業、文化產業及制造業,促進邊疆地區高質量發展。有效利用跨境電商渠道拓寬國際市場拓寬多元化合作渠道,深化與周邊國家的產業合作。積極推進跨境旅游發展,并提高服務水平與邊疆地區特有民族文化等元素有機融合。
(二)邊疆外貿政策體系完善。以實際問題為導向完善邊疆外貿政策體系并提高有效性和針對性。為邊疆地區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提供理論依據和政策支撐,激發創新性外貿模式出發。如加大力度鼓勵資本技術各項資源對邊疆外貿的投資;設立專項邊疆外貿支持基金;推進實驗自貿區和口岸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基礎設施數字化支撐。同時,加快與周邊合作國的基礎設施建設,互聯互通促進實現可持續發展。通過邊疆地區對外貿易的高質量發展提升我國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
(三)邊疆外貿人才引進培育。高層次人才資源為實現高質量邊疆外貿可持續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力。重點關注外貿人才建設,解決根治高層次人才流失和低層次人才過剩嚴峻問題,推動建立人才吸引政策,建立人才培育長效機制,完善就醫、住房、子女教育、養老等保障體系。同時,加強邊疆地區與周邊各國高校、科研機構等的交流合作,體系化地培養能力強附加值高的外貿人才。
引用出處
[1]高丹,黃華,邊疆地區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內涵與實現路徑[J].國際貿易2021,(05)
[2]陳亮,毛順宇,胡文濤.國際經貿新形勢下我國外貿高質量發展的挑戰及對策[J].國際貿易2021,(07)
[3]李娣.“十四五”期間我國外貿高質量發展新特點、新機遇與新思考[J].國際貿易2021,(07)
[4]劉斌,潘形.新冠疫情背景下中國對外貿易的現狀分析、趨勢研判與政策建議[J].國際貿易20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