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小涓
工程實踐的快速發展,呼喚著我國工程教育理念、體制和路徑的全方位變革。當前,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必須立足國家發展“兩個大局”,積極謀劃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我認為,肩負現代化建設重任的領軍人才,應該具備以下素質和能力。
當前,我國制造業規模和投資能力已穩居世界第一,各類產業長足發展,國內生態環境容量和一些重要資源能源成為今后增長的明顯短板,需要“自選”未來技術發展方向。以前,發展哪些產業、用什么樣的方式發展,市場能在常態下做出選擇。但對于邁進新征程的中國來說,迫切需要在制度優勢和市場規律共同作用下加快中國式現代化進程。在這樣的情況下,培養大批卓越工程師,就要首先了解國情和國家發展目標,使工程技術人才培養符合現代化的戰略需求。
數字經濟正在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嵌入全產業鏈、全場景、全社會成為必然趨勢。未來,將產業分為數字產業和傳統產業將難以適應形勢發展。實際上,可從數據原生產業和數據次生產業來加以區分。前者指那些為數據生產應用而生的產業,包括信息基礎設施產業、直接生產數據的數據產業、商業模式依托數據的大平臺企業還有數字類獨角獸企業等。除這些數據原生產業外,數字化轉型已經迅速使所有產業處于“+數字”的過程中,數據次生產業正在加速形成。
培養卓越工程師要適應這種發展趨勢。未來,整個生產過程和社會生活都會進入實體和數字孿生的時代,亟須培養一批能夠做研發、設計、規劃、部署的卓越工程師,同步生產優質實體產品和優質數據模型。
當前,我國技術水平普遍提升、產業鏈日益完整、制造業體系全球最全。在此條件下,“會做的全部自己做”并非最優選項,這樣的全能產業結構,反而得不到分工帶來的規模經濟、技術快速迭代和利用全球資源的效益。
隨著我國產業水平不斷提升,可選擇分工的產業更多,工程技術領軍人才首先要思考的就是:把握好自主與分工的匹配選擇。在全球分工與自主安全問題上,當下和今后相當長時期內,我們要把安全擺在更重要的位置上,同時更多利用國外技術,在高起點上加快推進我國科技自立自強。
科技具有兩面性,科技界需要約束科技的負面作用,并充分評估應用某項技術可能出現的不可控后果。進入新時代以來,我國重大創新成果競相涌現,一些前沿領域開始進入并跑、領跑階段,在科技倫理方面,要把教育擺在更加重要位置,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發揮好政府創造良好環境、提供基礎條件、大力組織協調的作用,這樣才能引導科技向善、造福人類,使中國科技界成長為科技倫理約束力強、受人尊敬、使人放心的群體。
工程科技是把握先機、贏得主動的關鍵要素。面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使命,培養造就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需要的大批卓越工程師,才能更好擔起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