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區向陽小學 賀莉麗
隨著時代的變遷以及人類思想和科技的不斷發展,出現了多種新型教育模式,STEAM 教育理念的形成和發展正是適用現階段的社會發展需求應運而生的,是在人才培養方面所研發出的一套實用性極高的教學模式。此種模式可以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探索的精神,使學生結合自身的學習需求,組成實踐學習小組,從問題出發,主動尋找解決辦法,達到培養學生數學思維,增加學生學習數學積極性的目的。因此,本文主要針對小學數學教學的STEAM 教育理念與對策進行相關分析和探討。
在教育領域,學習永無止境。STEAM 教育理念,可以讓學生獲得全新的學習體驗。新時代的教育發展節奏的加快,需連帶教學模式一并升級。在數字智能化的社會背景下,國家也要更多的創新型人才,所以在人才培養方面,要從小學開始。STEAM 教育理念可以通過多項學科相結合運用的方式,培養未來社會所需要的綜合性人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小學教育中尤為重要,尤其是在數學方面。數學這個學科可以應用于各行各業,所以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的時候,運用STEAM 教育理念,可以設計多種多樣的、生動有趣的數學課,開發學生的數學潛能,將理論和公式轉化為實踐技能,可以跟上時代科技的發展,引導學生在教學活動中體驗學習的樂趣。教師可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STEAM 教育理念,并將小學數學課設計成實踐教學模式,這樣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教師在STEAM 教育模式中,應該首先明確教學目的,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想要實現什么。其次明確在教學中所需的相關素材,要準備什么,將會用到什么,都要提前做好準備。最后要明確這種教學模式會帶來什么教學效果,能讓學生學到什么。提前有序的規劃,對教學活動的組織非常重要。教師要結合生活中的一些因素,引導學生運用科學要素和數學知識相互結合來進行實踐教學。例如,結合新課標的要求標準,教師可以在正比例知識的課程安排中,引導學生如何正確地認識和理解正比例知識點,結合生活中的實際元素來掌握正比例的實例。教師可以和學生說:“現在我們一起來看一個有關于神奇的影子的視頻,有沒有同學可以告訴我,影片中的房子與時間和影子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呢?為什么影子的長短會變呢?”這時學生會說:“由于陽光的照射角度不同,所以影子會有長短。”教師可以跟學生說:“你回答得非常好,是因為地球的自轉讓太陽光的照射角度隨之產生了變化,影子也就隨著光的照射角度,產生了相對應的變化。如果我們結合曾經學過的一些知識,可不可以根據影子的長短,來計算所對應的物體的高度呢?”這時學生就會感覺非常意外,因為從來沒有做過類似的實驗性的實踐。教師可以帶學生到操場上,然后做一個實地的測量考察,可以用卷尺或木桿測量的物體的影子,而如果用木桿測量,就要得出木桿與影子的比值,在同樣的物體的影子測量過程中,小組數據會產生差異。教師可以問學生:“為什么我們用同樣的方法測量,但是數據不一樣呢?”這時,學生會說:“因為影子的邊界不清晰,所以測的時候會出現誤差。”教師可以和學生講解相關知識:“影子的產生是通過陽光照射呈現出來,之所以模糊,是因為光的衍射形成的,這期間也有光的折射的因素。在發生光的衍射現象時,會夾雜大氣中的顆粒物,所以導致光的折射現象,從而引發影子邊緣虛化的情況發生。當陽光變弱,影子的虛化度會更高。”同時,教師也要告訴學生:“地球自轉與太陽照射之間的關系是不斷變化的,這期間,我們會發現規律性。”在影子的長度測量過程中,由于時間關系,也會發現測量結果的變化。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拓展知識范圍,通過結合科學知識進行小學數學課的教學,讓學生在解決神奇的影子問題的過程中,可以更好地融入數學測量技巧,引發學生對科學領域的探索意識。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科學方法提升數學思維能力,這樣的教學更加有利于STEAM 教育理念的應用。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結合STEAM 教育理念,運用科學方法提升數學思維,引導學生通過觀察一些科學現象推理其中的原理,通過不斷的實踐,積累不同的經驗和方法。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利用這些推理的方法,在未來的學習中進行拓展。數學思維中的邏輯推理能力,對小學生的數學學習十分重要。在“三角形”的認知類課程中,教師除了引導學生探索三邊關系外,也可以設計一些實踐探索性的實驗,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學生會觀察事物的特征、通過猜想和推斷最終在驗證中得出問題的結論。通過邏輯推理,可以讓學生對得出的答案更加印象深刻,并且可以廣泛運用到不同的實踐活動中去。例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動手研究三角形三邊關系的構成,可以對學生說:“我們學過了三角形相關知識,在生活中會看到很多三角形的物體,那么我們雖然知道三角形有三條邊,但如果想自己拼出一個三角形都需要什么條件呢?今天我們就要利用3D 打印筆來拼一個三角形。”教師要先教會學生使用3D 打印筆的方法,告訴學生打印三角形的材料如何制作。教師可以和學生說:“現在我們學會了如何使用打印筆,那么接下來要想好你要打印的材料的長度,我們以整數來設計,以厘米為單位。同學們要提前想一下,是不是任意三條邊都可以拼成一個三角形?”這時,學生會回答“是”,有的同學會說“不是”。教師可以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讓學生小組合作,有人記錄長度,有人進行長度設計和打印,在拼接時要記錄實驗數值,做好每一次實驗的統計。教師可以對每一組的實驗過程進行觀察。在實驗過程中會出現兩種情況,有的組成功拼接出三角形,而有的組卻失敗了。這時,教師可以提問學生:“為什么拼不成三角形?大家可以總結一下原因嗎?”這時,學生就會發現和打印出的材料長度有關系,當兩條邊的和大于第三邊就能拼接成功。然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并繼續引導:“我們都很聰明,發現了這其中的秘密。構成三角形的基本條件大家已經通過實驗總結出來了,那我們再做一次實驗,看看這個理論和我們的實踐結果是否一樣呢?”學生在重新設計三邊的長度后,在符合規則的前提下,打印出三條邊,成功拼成三角形。教師要給學生做實驗的總結:“這次實驗課,我們利用3D 打印筆和3D 打印材料,打印出了我們需要的材料長度,并順利地拼出了三角形。通過這樣的動手實驗,同學們是不是對三角形有更深的了解呀?”這時,學生會非常開心,不僅在實驗中得出了結論,而且還學會了使用3D 技術。通過這樣的數學教學實踐,可以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以及邏輯推理能力,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非常有利。
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進行教學輔助,可以增強小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可以完成STEAM教育理念的實踐。教師要根據STEAM 教育理念設計教學內容,增強學生對技術的應用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例如,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統計與概念”部分的教學內容是培養學生分析能力的關鍵。教師要在課程的設計對學生的數據敏感度進行培養,學生也要在實踐活動中,通過對數據的搜集與整理,進行結果的分析與預測。單復式折線統計圖可以記錄一天中的溫度變化,對數據類的變化過程也可以實現清晰的記錄。教師可以結合現代化的技術分析手段,與實際生活相連接,這樣可以拓展學生的動手能力。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一個任務,可以對學生說:“我們需要一周的時間來進行一個數學實驗,這期間需要同學們連續記錄七天內的氣溫變化。這個時間要進行明確的標注并形成表格。”學生聽到這樣的作業任務會感到非常有興趣,然后在經過一周的記錄后,將實驗結果交給教師。教師對數據進行查看后可以提問學生:“我發現一個問題,我們雖然都進行了七天的氣溫記錄,但是為什么每位同學的記錄數值都不同呢?有沒有同學可可以給我解答一下呢?”這時,學生會根據自己的記錄過程進行分析與研究,想到每天的氣溫是不斷變化的,每個同學記錄的時間如果不同,氣溫的數值就會不同。如果是在早晨六點記錄的氣溫,溫度就會偏低,如果在中午12 點的時候記錄氣溫,溫度就會偏高,所以這個結果會不同。還有的學生會說:“我是用溫度計來測氣溫的,但是其他同學是看天氣預報的數值來記錄的,所以我們記錄的溫度是不一樣的。”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解答做總結:“大家回答的都很有道理的,我看出同學們對這次的實驗都已經進行了深入的調查與研究了。我們每天都會有一個平均氣溫值,這需要記錄每個時段的氣溫來進行總結,才可以得出一天中的平均氣溫。那么,如果我們想得到一天中每個時段的溫度,要怎么做呢?”學生就會說:“可以繪制折線統計圖。”然后教師可以問學生:“那如果我們想得出一個月的天氣變化記錄呢?”學生說:“那就搜索一個月的氣溫變化,然后繪制折線統計圖。”教師再提問:“那如果我想知道地球五十年之內的氣溫變化呢?”這時,學生會非常地驚訝,因為這太難了。有的學生在接觸過電腦軟件的基礎上,可能就會提到可以利用電腦軟件進行整理和統計。教師可以反問學生:“可是我們不會呀,怎么辦?”學生就會開始思考,想要把這個問題解決,但是自己又沒有辦法,往往在這個時候會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教師可以和學生說:“我們現在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模式來解決問題,如果不會用軟件怎么辦?是不是可以上網查,是不是可以找到一些教學視頻進行自學呢?那我們的問題是不是就可以輕而易舉地解決呢?”教師以溫度作為課題,讓學生進行研究與解決,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很有幫助。
STEAM 教育理念,專注于讓學生運用多種學科知識來綜合探索、研究、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當學生有了這種解決問題的能力之后,就可以懂得如何將數學知識以及各學科的優勢進行綜合運用了。小學的數學教學結合STEAM 教育理念,在工程設計方面進行知識的結合與技術的探索。例如,在“比例尺”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找出地圖上的比例尺,理解比例尺的概念與形式,掌握相關知,讓學生能根據實際距離,利用比例尺繪制路線圖、位置圖和平面圖。教師可以跟學生說:“我們已經學習了比例尺的相關知識,那么大家有沒有什么想法,利用這些知識來完成一個項目呢?”這時,有的學生就會說:“可以利用比例尺畫平面圖,也可以做一些方位的測定,或者是標注一些建筑物的位置。”有的學生也會說:“我們可以測教室的長和寬,可以把教室內的物品位置標注出來。”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拓展一下想象力和空間,然后問學生:“那我們有沒有想過把整個學校也測量出來呀?”這時,學生會非常震驚,因為已經超出了他們的想象范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說:“我們可以從小處開始測量,做好準備工作。根據每一個小范圍的測定做好準備,由小及大,我們也可以擴大項目范圍,但準備工作會相應更加地細致,比如,要繪制整個校園平面圖所需要的準備材料就會多一些。那我們現在開始小組合作,計劃一下如何完成校園平面圖的設計,首先要進行校園平面圖的測量和繪制……”由此,學生就會綜合學習方法,建立全局思維,開始思維拓展,這對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提升非常有效。因為,如果想繪制出一張校園的平面圖,要涉及的內容很多,不僅要有比例尺的運用,同時還要遵循一些客觀因素和社會條件,這個挑戰對于學生而言雖然很大,但是可以完成,學生通過這樣的一個實踐項目,可以明白要繪制一張平面圖所要進行的準備工作,以及材料和技術的應用。即便挑戰失敗,也可以總結失敗的經驗,這樣可以在后期的項目實踐中更加快速地解決問題。
我國的教育發展理念正在不斷優化,現階段已經逐步開始將藝術、科學、工程、技術等學科融合交叉繼續教學。在小學數學教材內容中,也比較能突出STEAM 教育理念的相關內容。培養學生的數學文化素養,讓學生的身心發展能跟上信息化時代的趨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是數學教師未來需要努力的方向,因此,在未來的數學教學中,教師還要不斷創新教學理念,優化教學方法,實現學生數學學習上的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