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燕子磯幼兒園 王琪
幼兒時期是一個人行為能力、認知發展、學習品質的發展時期,也是接受文化知識教育的啟蒙階段。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的教學實施,不僅能讓幼兒對種植知識、種植流程進行感知,還能潛移默化地促進幼兒動手能力和勞動能力的發展,對幼兒學前教育的價值極大。根據《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要求,尊重幼兒興趣、保護幼兒好奇,以貼近幼兒生活的方式開展幼兒教育活動具有重要價值。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與幼兒日常生活和日常學習觀念較大,幼兒的衣食均與種植相關,且大自然中也存在大量種植元素。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的教學實施是匹配幼兒生活習性、好動天性的最佳教育手段。而且,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不僅能強化幼兒教育活動的成效,還能拓展延伸幼兒教育活動形式和內容,推動幼兒教育的質量發展。
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教學實施過程中,具有培養幼兒動手能力、認知能力、思維能力等價值,促使幼兒通過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提高自身的知識儲備,推動幼兒身體素質發展。而且,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教學實施過程中,具有大量需要開展種植實踐活動的內容,通過實踐活動,幼兒的勞動技能得到了提升,間接提高了幼兒的身體素質,為他們的情緒調節、心理調節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種植屬于勞動生產活動,種植活動經過千百年的沉淀和發展,承載了豐富多樣的內容。幼兒處于習慣養成、認知養成、意識發展的重要時期,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開展過程中不僅讓幼兒了解了豐富的種植知識,也讓幼兒明白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因此,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教學實施過程中,幼兒通過種植實踐、農作物認識等感知到種植的流程和內涵,并在教師引導下有效開展種植活動,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并將這種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發展為幼兒良好的生活理念。
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涵蓋了農業生產、農業種植、農業知識等內容,而農業與勞動緊密聯系,且農業種植過程涵蓋了農業生產所需的全部流程。因此,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教育教學實施過程中,幼兒能通過蔬菜種植、松土壤、澆水施肥等與農業相關的農事流程等獲取農業種植的勞動體驗。而且,幼兒大多天生好動、活潑,在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教學實施過程中,往往會產生蔬菜種植、農作物摘菜等學習需求。教師如果在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中開展農業種植活動,能讓幼兒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認知能力等得到調動,提高幼兒的綜合水平。最為關鍵的是,在勞動教育成為義務教育課程重要組成部分的大背景下,依托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的開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得到了培養,為他們往后接受勞動教育奠定了基礎。
比如,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開展“開開心心下農田”的南瓜種植、農田松土、作物施肥等種植相關的勞動活動。在南瓜種植、農田松土、作物施肥等農業勞作活動過程中,幼兒不僅能了解到種植流程、種植方式、種植意義,還能潛移默化將種植勞動和種植知識、勞動學習結合起來,加深對種植特色課程的了解。
盡管現階段幼兒教育教學改革持續推進,勞動教育、認知教育、科普教育已經成為幼兒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屬于新興課程和創新課程,且教學實踐、操作實踐較多,幼兒教師對其重視程度不是特別高。加之現階段幼兒教育過程中對文化知識、科普知識等教育活動所占比重依然較高,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的特色本質使該課程缺少了普適性,所以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教學實施頻次偏少。盡管有的幼兒教師也在積極開展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但是在整個過程中教師對幼兒自覺性和自控性要求不高,幼兒參與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幾乎是“玩樂”心態。概而言之,雖然現階段大部分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與素質教育要求和幼兒教學改革要求匹配,但是教育重視長期不足,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質量受到影響。
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教學實施的觀念直接對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開展成效產生直接影響,無論是幼兒教育教學改革目標,還是素質教育深入推進的目標,對于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的開展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即在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開展過程中將幼兒放在課堂教學的核心位置。為了讓幼兒能全身心投入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的學習中,幼兒教師應當科學合理激發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但是,現階段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開展過程中大部分幼兒教師依然尚未意識到幼兒是學習主體的理念,使現階段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教學過程中幼兒往往處于被動勞動和被動學習狀態中。
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引入時間不長,且對幼兒教師的教育水平、教研能力、課程熟悉程度等要求較高。具體來說,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教學開展,需幼兒教師具備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的理論基礎、教研能力、實踐能力,能有效指導幼兒完成種植學習和種植實踐,并按照幼兒需求和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標準進行授課。一旦師資力量薄弱或者教師水平不足,就會造成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的教學規范性和專業性不足。比如,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教學過程中,因為師資力量薄弱,實際教學過程中極易出現“照貓畫虎”的情況,幼兒無法掌握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的精髓,也無法很好進行種植實踐和種植勞動。
正是因為重視程度不足、教育觀念落后、師資力量薄弱,導致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的比重在幼兒教育教學體系中出現比重不合理的情況。盡管現階段大部分幼兒園都認識到了種植特色課程對幼兒教育、幼兒發展、幼兒身體的益處,但是在實際開展課程規劃和課程安排的過程中,大部分幼兒園依然沒有將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放在重要位置,在幼兒教育課程體系中屬于占比較小、教學開展頻次較低的課程。
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教學開展要想順利進行,首先需要幼兒教師對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加強重視,進而保證幼兒對種植特色課程有一個全面的認知,認識種植特色課程的內容和特征。這樣,幼兒才能在種植特色課程教學過程中配合教師完成學習和實踐。同時,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可以實施開放式教學,即通過教學模式優化凸顯教學重視。具體來說,幼兒教師需依托素質教育理念、幼兒教育教學改革精神完成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教學目標優化、教學觀念改革和教學內容創新。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本身就是一門“理實一體化”的幼兒教育活動,需幼兒進行大量的種植實踐,并從種植實踐中獲取種植特色課程的知識和內容,進而完成種植特色課程學習。而在這一過程中決定了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教學是一種開放式和實踐性的教學,幼兒教師可以依托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理論知識配合實踐教學轉變教學結構,完成教育教學的創新。
比如,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教學過程中,為了創新教法,讓幼兒認識到種植知識并完成種植活動,幼兒教師可以將“領會式”教學模式運用到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教學過程中,以種植相關知識傳遞為引導,讓幼兒從種植實踐、種植活動過程中感受種植特色課程知識的應用趣味和實踐趣味。與此同時,依托“領會式”教學模式,幼兒還能在種植特色課程教學過程中學會問題解決的方法,逐步學會通過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學習進行問題思考和問題解決,完成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這樣,幼兒通過種植特色課程不僅完成了種植知識啟蒙,也完成了種植實踐和操作,逐步對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學習產生了積極性。
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自身帶有較強的實踐性、協作性和合作性。因此,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教學實施過程中,合作教學模式是具有重要意義的。依托合作教學模式,幼兒教師不僅能引導幼兒在種植特色課程學習中開展種植實踐、完成種植知識科普,還能在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完成后幼兒團體意識、協作意識和合作精神的培育,為幼兒更好地學習種植特色課程奠定基礎。具體來說,在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教學過程中,幼兒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種植要求、種植科普知識等開展分組合作學習,將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教學目標劃分為小組目標、個人目標、教師目標,以確保整個教學過程中的合作意識更強,無論是教師還是幼兒的參與性都能調動起來,進而引發合作。在實施合作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教師需根據不同幼兒的動手能力、知識素養、身體協調能力等組織幼兒進行分組,并確定每個小組成員的任務。這樣,在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教學過程中,通過合作教學模式,幼兒教師將小組作為了教學單元,依托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教學內容和實踐內容開展教學,幼兒就能在相互合作、相互協調、互幫互助的過程中根據自身安排完成種植任務和種植知識學習,教學質量得到了有效保障。
比如,在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的實踐活動過程中,教師針對幼兒的小組合作學習進行觀察,可以針對某一農作物的種植要求、種植方法進行指導,讓幼兒根據農作物特征、土壤特征、農作物生長要求等進行協調種植;針對合作教學模式開展過程中一些基本知識不熟悉、種植實踐缺乏規范的幼兒,引導組內其他幼兒進行矯正和引領,讓他們通過合作完成達標、規范的種植活動。
隨著社會進步和時代發展,現代化網絡技術已經日趨成熟,“互聯網+”對幼兒教育教學工作的影響逐漸廣泛和深入。在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教學中引入“互聯網+”相關理念,能有效改進教學環境和教學方式,推動幼兒教師教育效率提升,保障幼兒學習質量,是當下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教學效率提升的重要策略。具體來說,依托“互聯網+”相關技術手段,幼兒教師需科學合理地開展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的教學規劃,將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和“互聯網+”時代下的先進技術有機整合,進而實現對學習環境和學習內容的創新。比如,在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教學中,可以依托“互聯網+”建立互聯網技術和邏輯學的相關教學內容,實施種植演示、趣味種植視頻播放、種植全流程解構等;依托諸如大數據、數字管理、網絡搜索引擎等逐步實現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教學的直觀化、視覺化教學,與創新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傳統實踐教學的方式;結合“互聯網+”網絡搜索引擎的海量知識內容,將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的教學內容、基礎概念與海量知識進行深度結合,拓展延伸教學內容。
種植實踐是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最為核心的一個部分。所以,依托“互聯網+”開展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教學需實現創新教學和混合教學,這就要求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教學實施過程中應當加強實踐場所、實驗室建設,積極開展實踐教學。具體來說,在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教學過程中,幼兒教師需根據種植特色課程教學目標利用互聯網搜索引擎搜集整理最前沿、最新潮的種植方法、種植案例,讓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教學的科普知識和實踐操作按照融合的形式進行呈現。這樣,幼兒在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學習的過程中就會容易許多。例如,可以依托“互聯網+”中的大數據分析、微視頻播放等了解某一種植方式和種植方案,在實驗室中結合“互聯網+”下的AI 技術、3D 打印技術等進行“復制”種植,有效提高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實踐教學質量。
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教學開展是素質教育推進和幼兒教育教學改革背景下的必然選擇,更是推動幼兒教育教學課程體系發展的根本所在。而且,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對提高幼兒身體素質、勞動素養、動手能力等核心素養有著重要價值。所以,幼兒教師應認識到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的教學價值,掌握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的教學現狀,積極通過加強教學重視、合作教學模式實施、引入“互聯網+”技術等維度開展教學,進而推動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教學發展,為幼兒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做好準備,為幼兒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的良好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