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木村知義 編譯 | 吳文欽
我認為此次報告面向前無古人的目標,吹響了歷史性的號角。
聽完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所作的報告,我對“當下的中國”和現代社會主義進行了深入思考。在這過程中,我深感此次報告堪稱了解當下中國最好的“教科書”。
貫穿報告整體脈絡的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發展歷程業已進入新歷史階段這一時代認識。
特別是關于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以來這10年,報告列舉了“黨和人民事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三件大事”: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完成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這明確了過去10年所具有的歷史性意義。同時,報告還提到“打贏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脫貧攻堅戰,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這一表述很重要。它拓寬視野,放眼世界,確認了將本國的具體實踐與全球性課題緊密相結合的重要意義。
另一個貫穿報告整體脈絡的是“人民主體地位”。報告反復提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立足的原點是依靠人民,為人民服務,堅持人民主體地位,開展實踐。我對此深有共鳴。
關于國際社會關注的“臺灣問題”,報告再次鮮明地表達了中國的原則立場,即原則上謀求和平統一,只要不出現“外部勢力干涉和極少數‘臺獨’分裂分子開展分裂行動”的情況,愿與臺灣同胞一道完成祖國的和平統一。
此外,從產業、經濟到科技、文化、生態、人才培養等各個領域,報告提出要全盤統籌,實現“高質量發展”。這些都具體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涵,也凸顯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最后還表達了對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這一代青年生逢其時,成長于中國開始富強起來的年代。報告再次向青年一代闡釋了中國革命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原點,并上升到思想、哲學的高度,號召青年創造中國未來。
此次報告細致地闡述了引領中國闊步邁入新階段的中國共產黨所立足的思想與政策。縱觀歷史,自馬克思提出“社會主義”概念以來,至今還沒有任何國家實現過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因此,我認為此次報告面向前無古人的目標,吹響了歷史性的號角。
(供稿/《人民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