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青
(中共東阿縣委黨校,山東聊城 252200)
山東省聊城市東阿縣文化旅游資源豐富,如何立足東阿縣生態、歷史文化資源、產業、區位等優勢,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國家戰略,研究沿黃縣域文旅資源融合與生態保護高質量發展的路徑,是我們應該關注和思考的問題。
東阿縣位于山東省西部,總面積729km2。境內有4A級景區1處、3A級景區3處、國家級黃河森林公園1處、國家級濕地公園1處,獲授“中國最佳養生休閑旅游名縣”“中國最佳康養旅居度假名縣”“山東旅游強縣”,是第二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黃河從東阿縣東南側自西南向東北流過,上與陽谷縣接壤,下與德州市齊河縣交界,途經劉集、魚山、銅城、大橋、牛店5個鄉鎮63個行政村。
(1)黃河資源優勢突出。滔滔黃河沿東阿縣境約57km,占山東黃河段總長度的9%,是黃河下游沿黃岸線最長的縣市之一。境內的艾山卡口是黃河出峽谷過孟津后下游最狹窄的一道卡口。位山樞紐工程是新中國治理黃河干流修建的全國46級水利樞紐之一,是解決山東黃河段防凌防洪和灌溉的關鍵措施,承擔著聊城11個縣(市、區)540萬畝農田灌溉和電力工業及江北水城供水任務,是“魯西糧倉”名副其實的壓艙石、定盤星,同時還擔負“引黃入冀(淀)”等大型跨省跨流域輸水任務,位山灌區居全國特大型灌區第5位。全縣引黃沉沙池區面積約2.2萬畝。南水北調東線一期穿黃隧洞工程位于東阿,黃河水、長江水在此交匯,進一步奠定了東阿縣在山東乃至中國治水史上的重要地位。
(2)黃河文化濃郁厚重。東阿春秋置邑,秦朝設縣,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境內存有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倉頡墓等文化遺跡,魚山曹植墓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建安文學代表人物曹植在這里創造了梵唄音樂,使魚山成為中國佛教音樂發源地而享譽海內外。現有“魚山梵唄”和“東阿阿膠制作技藝”兩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東阿雜技”等5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東阿下碼頭王皮戲”等24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另有龍山文化遺址、鄧廟漢畫像石墓等8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館藏文物7200余件。近年來,東阿縣還相繼建成了阿膠博物館、膏方博物館等一批非遺博物館,為文化遺產傳承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3)生態資源基礎厚實。東阿縣具有獨特的資源優勢,特別是水資源量大質優,富含多種礦物質,被鑒定為天然優質飲用礦泉水,是聊城飲用水源地。東阿是國家園林縣城,被原國家林業局譽為“平原林業的一面旗幟”。現有國家級黃河森林公園1處、國家級濕地公園1處和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兩處。其中,國家級黃河森林公園森林覆蓋率高達72%,有野生動物300余種、植物230余種。東阿縣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和水環境質量,在聊城市名列前茅。東阿是中國阿膠之鄉、中國喜鵲之鄉、中國黃河鯉魚之鄉、中國油用牡丹之鄉、中國驢肉美食之鄉,是全國綠化模范縣、國家級生態示范區、中國綠色名縣、中國最具幸福感百佳縣市,被譽為“萬戶喜鵲吉祥地,千年阿膠福壽鄉”。
(4)阿膠特色康養產業優勢明顯。東阿是道地正宗阿膠的原產地,素有“中國阿膠之鄉”的美譽。阿膠是中華醫藥瑰寶,對補氣養血、美容養顏、提高免疫力等具有獨特功效。阿膠也是東阿的城市名片和支柱產業。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國最大的阿膠類產品生產企業,擁有中成藥、保健品、生物藥等多個產業門類,曾榮獲“聯合國發展目標千年金獎”“全國質量獎”“中國農產品百強標志性品牌”等諸多榮譽。目前,以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為引領,東阿縣阿膠類生產企業達百家,規模以上阿膠生產企業11家,阿膠產業年產值突破百億元,東阿縣阿膠產業集群被認定為山東省級產業集群。同時,辰康藥業、澳潤藥業等大健康項目正在加快建設,生物醫藥產業不斷發展壯大。
近年來,東阿縣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依托氣勢磅礴的百里黃河,以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為抓手,以“健康養生獨有的產業優勢”和“人文生態并存的環境優勢”為特色,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著力加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治理、促進全流域高質量發展、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奏好“黃河大合唱”,推動文化旅游業由點成線、由線成面全域化發展。
東阿縣委、縣政府歷來重視生態保護,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做為東阿發展工作的重中之重,“生態立縣”“生態強縣”以及“黃河生態建設”等相關內容連續18年被列入東阿縣政府工作報告。(1)明確定位,科學謀劃。提出了“阿膠名城、生態強縣、康養東阿”的發展定位,明確了以全域旅游為總抓手、以工業化和城鎮化雙輪驅動為路徑的發展思路,為東阿縣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2)完善體制機制,以市場化運作激發黃河發展活力。早在2004年東阿縣就謀劃成立了黃河森林公園,2010年該公園晉升為國家級黃河森林公園,規劃建設面積2266hm2。東阿黃河國家森林公園沿黃邊界長達27km,是全國首家平原上建起的國家級黃河森林公園。為加強對黃河國家森林公園的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東阿縣專門組建副縣級管理機構—東阿黃河森林公園管理服務中心,專職推動黃河沿線生態管理和旅游工作。
(1)黃河+阿膠。“阿膠,出東阿,故名阿膠。”依托東阿阿膠,以“阿膠養身”為核心,精心打造了全國首家以阿膠發展為主題的專題性博物館—中國阿膠博物館、國家4A級旅游景區—東阿阿膠城、按照國家5A級工業旅游標準設計的阿膠世界、阿膠體驗酒店等精品項目,一個集文化資源、生產基地、原料基地于一體的阿膠文化旅游片區已形成規模。東阿縣還通過在沿黃鎮街種植油用牡丹、芍藥等藥材,發展黑毛驢養殖,帶動實施了一批中醫藥大健康項目。
(2)黃河+農業。充分利用沿黃優勢,圍繞林木、果品、漁業等產業,著力培育發展特色優勢農產品基地,打造了一批區域特色明顯、市場知名度高、帶動能力強的黃河農產品品牌。在東阿縣的沿黃鄉鎮中,劉集鎮黃金梨產業和蔬菜產業、魚山鎮西瓜產業、大橋鎮韭菜產業、牛角店鎮的草莓產業、陳集鎮的葡萄產業等,“一村一品”漸成規模。同時東阿縣充分利用黃河流域自然條件,種植杏、油桃、牡丹等,收獲時節舉辦采摘或觀光活動,增加了農民收入。黃河岸邊艾山腳下的艾山風景區,擁有全國單體面積最大的牡丹立體種植園區,是集旅游觀光、休閑養生、文化展示為一體的休閑觀光產業園區,現已成功舉辦五屆牡丹觀光節,創新發展了“景區帶村”“企業+農戶”等旅游產業模式。
(1)分類編制黃河文化名錄。重點聚焦工程景觀、傳統治河工器具、治河傳統工藝和方法、遺址遺跡、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廣泛搜集有關黃河的歷史典故、民俗風情、文化傳說、民間藝術等,編制系統全面的黃河文化百科全書,做好出版發行和宣傳工作,促進黃河文化研究和傳播。(2)打造一批黃河文化示范點。立足魚山深邃厚重的曹植文化、才子文化、雜技文化、梵唄文化等文化元素,東阿縣編制了《魚山風景區修建性詳細規劃》,著力打造曹植文化博物館、建安文化園、魚山文化傳承中心等項目,爭取將其建設成為各具特色、內涵豐富、歷史人文氣息濃厚的黃河文化示范點。(3)積極進行黃河文化藝術作品創作和宣傳。東阿“下碼頭王皮戲”,是植根于東阿縣黃河沿岸下碼頭村,流行于東阿、平陰、冠縣、茌平等地的民間戲劇,為境內所獨有。為更好地保護傳承這份文化遺產,東阿縣創作編排了《戲迷老憨頭》《扶貧路上》等優秀戲劇小品,參加省市縣的演出,多次獲獎。
(1)找準自身定位,突出東阿三大旅游品牌。在發展方向上,以阿膠養身、魚山養心、黃河怡情三大品牌為支撐,全力打造身心雙養示范區、中國養生目的地。在空間布局上,突出“一體兩翼一帶”(1),以點帶面、從線到面,逐步打造“康養+旅游”全產業鏈。(2)堅持“以節促旅”,擴大東阿知名度。舉辦下碼頭“飲水思源·常懷感恩”黃河親子狂歡節,通過帶領游客走進水源地、農事體驗、親子活動、萌寵表演、農家特色餐飲、王皮戲演藝、黃河大合唱等方式讓游客走進黃河,熱愛黃河;舉辦的東阿阿膠冬至滋補節、東阿阿膠城啤酒節、油用牡丹觀光節等大型節慶活動,大大提升了東阿縣的知名度。(3)加強精準營銷推廣,提升東阿整體形象。加強與媒體企業合作,通過廣播、抖音、微信、直播等形式積極宣傳;在人員密集地設置廣告牌等,提升“阿膠名城,康養東阿”文旅品牌形象;充分借助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組織的“黃河入海”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聯合捆綁營銷,并在北京、濟南舉辦了文旅資源專題推介會;積極向各大文化旅游媒體如中國旅游新聞網、大眾網、山東省文旅廳網站、學習強國等媒介投稿,提升了東阿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1)要堅持正確政績觀,準確把握保護和發展關系。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的指示要求,東阿縣將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做為全縣發展的重中之重,在生態保護的前提下推動高質量發展,把生態保護寓于高質量發展之中,深刻踐行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生態保護方面,在黃河岸邊栽植各種樹木40多萬株,全縣森林覆蓋率從2000年初的不足10%,一躍到如今的50%以上。目前,沿黃有各種植物67科230余種,野生動物300余種,其中珍稀鳥類120余種,動植物多樣性得到了明顯改善。產業發展方面,根據“阿膠名城、生態強縣、康養東阿”的發展定位,東阿縣嚴格落實國家環境保護、產能轉移政策、調整產業發展戰略,逐步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傳統勞動密集型、資源消耗型產業,謀劃布局了以華潤昂德生物醫藥為代表的阿膠產業、以新舊動能轉換試驗基地為代表的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和黃河康養旅游度假區為代表的全域旅游目的地,這一批適應未來發展的高附加值產業是東阿縣委、縣政府落實中央、省、市要求,加快實現黃河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舉措。
(2)要堅持系統觀念,準確把握全局與局部、整體與個體的關系。作為沿黃縣域來說,既要將自身放入全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大局中,立足于全流域和生態系統的整體性,堅持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又要了解摸透本地的實際情況和特色優勢,做好清晰的定位和規劃,抓住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一國家重大戰略機遇,加強沿黃各省區的溝通與協作,加強相關政策、項目、機制的聯動。在深化與黃河流域沿線地區合作方面,2020年7月21日,濟南—聊城省會經濟圈合作推進會在濟南召開,會上平陰縣人民政府和東阿縣人民政府簽署了《平陰縣人民政府東阿縣人民政府一體化發展戰略合作協議》,在交通設施、文旅康養、生態共建等領域達成了合作意向,為促進區域經濟融合發展奠定了基礎,促進了兩地在生態保護、基礎設施、產業發展、文化交流等領域的協同發展。2020年11月20日,由東阿縣委統戰部倡議并發起,包含河南省濮陽市臺前縣,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平陰縣,泰安市東平縣、德州市齊河縣,聊城市陽谷縣6個縣市區的沿黃知聯、新階層區域協作機制正式成立。這一區域協作機制的成立對推進黃河沿線各縣市區文化融合和一體化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要堅持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準確把握當前和長遠的關系。在產業發展方面,東阿縣嚴格落實國家環境保護、產能轉移政策,調整優化產業發展戰略,逐步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傳統資源消耗型企業和產業。以東昌焦化和鑫華特鋼為例,兩家企業作為全縣的稅收大戶,對東阿縣的稅收、下游企業帶動和就業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出于環保需要、煤炭壓減和去產能要求,東阿縣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將東昌焦化關停,對鑫華特鋼實施產能轉移。在加大環境污染綜合治理方面,以中央和省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為契機,深入開展揚塵、尾氣、燃煤等專項治理,扎實推進“四減四增”專項行動,關停了上市公司魯西化工的核心企業第二化肥廠和近400家砂石料廠,清理取締散亂污企業261家、整頓提升151家,全縣空氣質量不斷好轉,環境空氣綜合指數居全市前列。
注釋
(1)“一體兩翼一帶”:“一體”是東阿縣城部分,依托阿膠世界、阿膠博物館、阿膠城、黑毛驢繁育基地等已建成項目以及阿膠小鎮、中醫藥健康產業園、醫療康養產業園、洛神湖延展等規劃、在建項目,打造阿膠養身旅游片區。“兩翼”,一是圍繞艾山景區、魚山景區、曲山溫泉三大支點,沿黃規劃打造黃河康養旅游度假區;二是圍繞位山灌區沉沙池濕地公園,規劃建設森林養生、沙灘運動、休閑水療、濕地景觀等休閑度假項目。“一帶”是充分發揮濟聊一級公路的交通優勢,大力發展現代休閑農業和漁業,形成連接濟南、聊城的休閑體驗綠色長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