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超平

歷史上著名的左宗棠抬棺出征
近年來,關于左宗棠的兩個傳奇般的經歷每每被人提及。一是他曾經入贅岳父家,在湘潭縣隱山腳下的桂在堂蟄居13 年,還附會了一些傳奇色彩,謂之隱山的一代杰士,甚至歸入湘潭名人之列。二是他于道光十六年(1836)重陽日在醴陵淥江書院以一副楹聯征服了陶澍,從此時來運轉,可謂傳奇般的布衣與高官之交。筆者根據現有材料,嘗試對這兩個傳奇予以辨析。
所謂入贅,是指男女結婚后,男方到女方家成親落戶的情形,這種婚姻通常是因女方無兄無弟,為了傳宗接代而招女婿上門。男方要隨女家的姓氏,被稱為“倒插門”。
同治九年(1870)二月初二,左夫人周詒端在長沙司馬橋左氏寓所辭世,享年59 歲。當時左宗棠遠在西北軍中,獲悉噩耗后不久,強抑悲痛寫下《亡妻周夫人墓志銘》。其中有云:“道光十二年八月,余以貧故,贅于周。”這就是后世之人認定左宗棠當年曾入贅周家的出處所在。
左宗棠籍貫湖南湘陰縣。兄弟三人,長兄早逝,他當時是二十出頭的一介書生,不惜把自己分得的家產留給了兄子。因為家道中落,無力準備婚事,而婚約已訂兩年,因此不得不奉父之遺命于道光十二年(1832)在湘潭周家成婚。婚后不到一月,傳來了左宗棠在湖南鄉試中式舉人的喜訊。
后世有說,左宗棠前后在周家住了13 年,但根據年譜仔細梳理之后可以作出判斷,實際并沒有那么長的時間。
左宗棠因主講淥江書院、北上會試等事務的影響,自道光十六年起基本就沒有常住桂在堂。道光十九年(1839)春起住長沙,直至次年應聘到安化的陶(即兩江總督陶澍)家,親自教讀女婿陶桄,長達8 年。
在道光二十三年(1843),左宗棠以積蓄買田70 畝,建宅于湘陰東鄉,名曰柳莊。次年秋九月,左宗棠自湘潭移家柳莊,從此正式有了獨立的家業。
道光二十九年(1849),因陶家移居長沙省城,左宗棠假館長沙朱文公祠課徒,女婿陶桄仍受學,長沙名紳黃冕的幾個兒子及益陽周開錫從學。屈指算來,就左宗棠本人而言,實際只在桂在堂居住了五六年時間。
之所以認為左宗棠沒有正式入贅周家,有以下三個原因。
一是沒有因入贅而依禮制改姓周氏。如在現存數封上岳母王慈云的信中,左宗棠一直是以“子婿左宗棠”謙稱。在《方上周氏族譜》中,甚至都沒有載明周詒端、周詒蘩姐妹各自適于何人。
二是周家兒女齊全,不存在招婿來傳承血脈的客觀需要。桂在堂一族,屬于方上周氏的“薇房”。第十五世周系輿(即左宗棠岳父),字衡在,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出生。周系輿雖早逝,但與王慈云共育有三子:詒昂(殤)、詒晟、詒旻;二女:詒端,詒蘩。湘潭名士周大烈,即詒旻之孫。左宗棠在《慈云閣詩鈔序》有云:“道光末,余移家湘上。外姑念女及諸外孫甚,時攜孫女翼杶來柳莊。暇以詩課諸孫。每夜列坐,誦聲徹戶外。”這一方面說明雙方關系融洽,不存在因矛盾而取消入贅之說,另一方面佐證周家是有后人的。
三是兩姐妹都曾居住于母家。左宗棠曾于咸豐十年(1850)撰《張叔容墓碣》,意外身亡的張叔容是張聲玠(字玉夫)與周詒蘩之子。他寫道:“余與玉夫時皆貧甚,同居周氏桂在堂西,兩宅中隔一院。”這也就意味著,周家的兩個女兒都曾寄居于桂在堂。在此文里,左宗棠并沒有用“贅”字,而是用的“同居”二字。
盡管左宗棠并沒有真正入贅周家,但桂在堂無疑是他人生旅途中最重要的站點之一。
左宗棠在主講醴陵淥江書院期間,曾與途經醴陵的兩江總督陶澍相遇并訂交,一直被后世傳為佳話,這無疑也是青年左宗棠的一次傳奇經歷。
左、陶相會,在左宗棠和陶澍的年譜里都是系于道光十七年(1837)的行跡中,左譜的編撰者羅正鈞沿用的是左孝同(左宗棠季子)《先考事略》:
安化陶文毅公總督兩江時,以巡閱江西,乞假省墓,道出醴陵。縣令倩府君為官舍楹聯云:春殿語從容,廿載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翹首公歸。文毅激賞之,詢為府君作,因屬縣令延致一見,目為奇才,縱論古今,為留一宿。
不過,目前學者劉泱泱已經考證,此事的系年有誤,因為陶澍巡閱江西的時間是道光十六年(1836)。他從江西道經醴陵回鄉時與左宗棠相見,正好是重陽日。
就兩人的身份而言,陶澍是當朝一品大員,進士出身,位高權重,年屆六旬。左宗棠還是一個沒有入仕的舉人,時年25 歲。
顯然,無論是身份地位還是年齡差距,兩人都遠不在同一個層面上。

達官與布衣相交并非沒有可能,但是需要很多機緣才能實現。就左孝同鋪陳此事的經過而言,不免給人一種十分湊巧的印象,即陶澍恰好順便回湘探親,路線恰好經過醴陵,左宗棠恰好在書院執教,恰好提前做了文案準備。
那么,左宗棠與陶澍真的是一次極為偶然的邂逅嗎?從湘潭《方上周氏族譜》的記載中,或許可以給出更合理的解釋。
第十六世周詒樸,字慧生,監生,署淮南批驗大使,補授版浦場鹽大使,娶陶氏。陶氏,經陶澍家的《資江陶氏族譜》證實,即陶澍之長女瑞姿。是故,周詒樸協助陶澍校訂《資江耆舊集》,又整理陶澍遺著《陶靖節集注》與《靖節先生年譜考異》。
由族譜可見,左夫人周詒端與周詒樸,尚是五服之內的堂兄妹,陶瑞姿是左宗棠夫婦的堂嫂。
這也就意味著,陶澍是桂在堂的姻親,這是身為桂在堂女婿之一的左宗棠能夠結識陶澍的一個重要前提。不過,當他們締結姻親后,左宗棠又由晚輩升為了同輩,于族戚服制而言有所違背。
陶瑞姿嫁入桂在堂的時間沒有確切的記載,但參考她的獨子周翼涑的生平記錄來推算,陶瑞姿嫁入桂在堂的時間當在嘉慶二十三年(1818)左右,遠早于左宗棠與周詒端的結婚時間。
由此可見,陶澍能趁便屈尊接見左宗棠,是有多重因素促成的。賞識左宗棠的文才,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他之所以僅憑一面之緣就訂交,并結兒女親家,是有前面早已存在的姻親關系做基礎,互相之間應該已經有比較多的了解。同樣,胡林翼能成為他的五女婿,既是因為愛才,也是因為兩家有世交使然。那么,陶、左初次見面,或許并非是一個突如其來的緣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