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喬 地 孫 越

南陽自古以來就以獨山玉聞名。位于南陽獨山之畔的黃山遺址更是以玉驚艷天下,據不完全統計,當前黃山遺址出土的玉石料中,砂巖質的制玉石工具2.3 萬余件。另有玉器116 件、獨山玉半成品或廢品500 余件、玉片3518件、玉料4500 余件,還有大量的玉料、石器、陶器與少量玉器原地保存。
黃山遺址考古發掘領隊馬俊才告訴記者,發掘中,他們曾發現一個玉石工匠族群墓葬的陪葬品工藝水平極高,基本可以確定這是一群“靠玉吃飯的人”。
玉石器物不僅能產,還要能銷。在黃山遺址西側,考古學家發現了一條仰韶和屈家嶺文化人工運河以及一座碼頭。這條人工運河寬27 米、深7 米、長500 米左右,連接起了通往獨山的自然河,并與其他河流一起構成了水路交通系統。“這是中原地區首次發現的史前碼頭性質的遺跡,其與自然河、人工河道、環壕一起構成了水路交通系統,體現出古人對水資源的重視和利用能力。”馬俊才說。
不僅如此。多地出土的文物似乎也在證實約5000 年前,“黃山玉器”已經銷路甚廣。“獨山玉石具有很強的唯一性和標識性。靈寶西坡墓地、鞏義雙槐樹遺址、湖北保康穆林頭遺址、淮濱沙冢遺址、浙川下寨遺址、鎮平安國城遺址等多個遺址出土的多件和黃山遺址相類似的獨山玉器,疑似為‘黃山造’。”馬俊才說,這反映了該遺址生產的玉石器已走出南陽盆地,到達豫西、豫東南、鄂長江北岸廣大地區。
黃山遺址出土的上百座屈家嶺時期墓葬,排列有序、等級森嚴。墓葬中的人骨遺存幾乎都保存完好,十分罕見。
在大墓M77 中,出土了雙玉鉞、象牙梳、玉璜、弓箭、骨鏃以及400 多塊豬下頜骨。這些下頜骨由小到大排列,分層擺放。馬俊才說,黃山遺址墓葬區的陪葬品中,作為財富象征的豬下頜骨最具特色,總數達1600 多個,堪稱新石器遺址之最,目前還在不斷出土中。
“一個豬下頜骨意味著吃掉一頭豬。這說明當時人們的生活條件比較優越。在大墓中,我們還發現有疑似酒杯,經過成分分析,其中很可能有酒類的遺存。當時的人喝酒吃肉,很有排場。”馬俊才說。
據介紹,考古團隊通過對出土遺骸進行骨病理分析發現,當時人們的平均壽命在55 歲以上,這也是該群體營養狀態比較好的又一佐證。
在M171 女性墓中,遺骸的頭骨位置有一排細小的骨片,每一塊骨片長約1 厘米,兩端打磨圓滑,據推測,這些是串綴起來的冠飾。一枚精美的滑石耳珰也在該墓中現身,足見墓主人是一位生活精致、愛打扮的女性。
該墓中還出土了一些精巧的小陶罐。“我們懷疑可能是盛放化妝品、香料之類的容器,正在依靠科技手段進行分析。”馬俊才說。
精致不僅體現在女性身上。黃山遺址出土的三塊礫石上繪有褐紅色人物勞動、臥豬、蘭草寫意圖,更是讓人叫絕。“我們一開始挖出來以為是一塊普通的石頭,結果清潔之后發現“這是一幅彩畫,人、動物、植物三位一體,在當時來講藝術水平極高。”馬俊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