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施民貴 高雅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 年版)》(以下簡稱“2022 年版課標”)提出“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其中,何謂“創意表達”,以及如何進行“創意表達”,是我們落實這個任務群必須了解的。本文立足“創意表達”之習作部分,旨在厘清與學習任務群“創意表達”有關的“何謂”與“如何”兩大問題,聚焦由里及表的目標達成,引導學生從立意新穎、選材新穎、角度新穎、體式新穎、語言新穎諸多方面出發,在一系列連貫的“創意表達”語言實踐活動中,進行“有新意,有個性,不落俗套”的表達,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
2022 年版課標將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內容劃分成了六個學習任務群,將原“口語交際、寫話、習作”等改為“交流、表達、創意表達”。何謂“創意表達”成了首先需厘清的大概念,這需要從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及中小學12 年基礎教育進行系統思維。
2022 年版課標加強了學段銜接,九年一貫的義務教育與普通高中的學習任務群高度一致。2022 年版課標課程內容,主要以六個學習任務群組織與呈現,分三個層面設置,“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屬于發展型學習任務群。義務教育與普通高中相銜接的是“文學閱讀與寫作”,占高中必修課程內容2.5/8 個學分。從“創意表達”過渡到“寫作”,體現了課程目標的連續性與進階性。寫作是人運用語言文字符號以記述的方式反映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實現交流溝通的創造性腦力勞動過程。創意表達,突出了寫作的創新性。
“創意表達”是素養型課程目標的價值訴求。語文核心素養內涵包括“形成個體語言”,而“個體語言”需要在“創意表達”語言實踐活動中培養。
2022 年版課標將“閱讀”改為“閱讀與鑒賞”,加強了對文學品味的培養;將“口語交際”與“寫作(寫話/習作)”合并為“表達與交流”,凸顯了對交際功能的重視。

比較義務教育階段的“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與普通高中階段的“文學閱讀與寫作”學習任務群,從“創意表達”走向“寫作”,兩者均強調在“文學閱讀”基礎上,倡導“文學寫作”,具體指積極學習“創編兒童詩和有趣的故事”“文學表達”“嘗試寫詩歌、小小說等”。
從更長遠來看,中小學的“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文學閱讀與寫作”語言實踐活動,為大學及社會“創意寫作”奠定了良好基礎。
“創意表達”的界定:“創意表達”即“有創意地表達”,屬于“寫作”范疇。有創意地表達,是指表達時有新意,有個性,不落俗套。一篇有創意的文章,能夠讓讀者眼前一亮。前面“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中“創意表達”要覽中有豐富的表述。小學習作中的“創意表達”,更多的是屬于創新與個性化表達,是創造意識與高階思維的融合。
“創意表達”的內涵:寫作時,要做到有創意地表達,除立意新穎外,還包括選材新穎、角度新穎、語言新穎、形式新穎等。
統編教材九下第六單元“寫作”課程內容是“有創意地表達”,這是一個學習任務群設計,也是初中階段的具有總結性的最后一次“寫作”活動。這個單元教材能幫助我們理解何謂“創意表達”。
任務一:選擇一篇你覺得有創意的文章,推薦給同學閱讀,并寫一則簡短的推薦語。不少于300 字。(讀寫一體)
任務二:你寫過“我的老師(同學、朋友)”這類題材的作文吧?面對熟悉的話題,你是否能產生新的創意呢?從中選擇一個話題,自擬題目,寫一篇作文。不少于600 字。(舊題新作)
任務三:以《春天的色彩》為題,寫一篇作文。不少于600 字。(自由寫作)
以上教材內容有助于我們參照設計習作學習任務群。統編教材課后的“小練筆”、語文園地的“詞句段運用”、習作單元的“初試身手”均可作為子任務,與該單元“習作”共同構建“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
如何“創意表達”?綜觀現行統編教材習作部分的編寫體例,許多內容是體現“創意表達”精神的。這里參照統編教材九下第六單元“寫作”教學內容,梳理探究小學中高年級習作的“創意表達”,采用逆向設計小學“創意表達”教學。

所謂立意新穎,是指思想創新,對生活有個性化的感悟、體會及看法。
【習作課例1】三上第七單元習作“我有一個想法”,要求學生聚焦生活中的現象與問題,提出自己的獨特想法。什么樣的想法才算立意新穎呢?只要對生活有個性化的感悟、體會及看法,就是“有想法”,就是立意新穎。
“我有一個想法”的練習要貫穿單元學習始終。三上第七單元主題頁,“大自然賜給我們許多珍貴的禮物,你發現了嗎?”這句話的關鍵詞是什么?發現要從“有想法”開始,“有想法”是一種“發現”。課文《大自然的聲音》“小練筆”:你還聽到過哪些美妙的聲音?聽到的聲音很美妙,是“我有一個想法”,寫下來是“繪聲”。課文《讀不完的大書》巧發現:自然萬物趣味無窮,你發現了什么?發現大自然是一本讀不完的大書,這是一個比喻。課文《父親、樹林和鳥》用感官(看鳥動、聞鳥味、聽鳥歌)發現“父親不是獵人”,天人合一。口語交際“身邊的‘小事’”,發現每件事都以不同的方式影響我們的生活。
有了以上的單元學習基礎,習作《我有一個想法》題中的“生活建議”“問題解決”,只是舉了兩個例子,只要觀察事物、留心生活等有所感悟,都符合“我有一個想法”習作命題,都會立意新穎。
【設計遷移】
四上習作“推薦一個好地方”。這里的“好”,要有正確的審美思想,有自己的價值判斷與審美情趣,“好”是“推薦”的依據,“好”是思想觀,“有意義”是創意,“畫面”是事實。
所謂選材新穎,即內容創新,是指寫社會生活中的新事物,特別是具有時代特點的事物。小學生宜從小處落筆,要寫屬于自己的東西,寫自己經歷、體驗、感受中那些富有個性特征的東西,才是真切的,才能夠感染并打動讀者。
【習作課例2】四下第八單元習作“故事新編”,要求學生選擇《龜兔賽跑》或其他熟悉的故事,創新編故事。故事可以“新”在哪里?比如《龜兔賽跑(故事新編)》,龜兔雙贏或雙敗“平局”,龜兔互換了輸贏的角色。不同的結局就會有不同的故事情節,就會創編出不同的故事內容,即“選材新穎”。本次習作“故事新編”中的故事,可以另編,不同的故事就會有不同的“新編”;還可以仿寫、續寫等,都可以“故事新編”,產生新故事內容,即選材新穎。
【設計遷移】
三下習作“看圖畫,寫一寫”。圖文轉換的“創新內容”,是選材新穎。
三上習作“故事續寫”、五上習作“縮寫故事”等材料作文,都是“文學閱讀”的“創新內容”,是選材新穎。
六上習作“圍繞中心意思寫”,一個漢字生發的“創新內容”,是選材新穎。
所謂角度新穎,是指變換角色、視點的角度,能讓文章表達出新意,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橫看成嶺側成峰,換個角度會有不一樣的風景。
【習作課例3】四上第四單元習作《我和_____過一天》,要求學生選擇喜愛的神話或童話人物,選擇地點,想象情節:和誰過一天?去哪過一天?這一天會發生什么事?這些事又怎么體現人物的神力或特點呢?
在“首尾呼應”練筆后,學生們或選擇時空轉換,或選擇夢境折射,或選擇天外訪客,或自創開頭,紛紛動起筆來。經過“詞句段運用”的“神力神仙連連看”,學生緊緊抓住了不同人物的特點來“過一天”:跟孫大圣學筋斗云去巡山,學七十二變去懲惡揚善……故事里的人物從書里跳了出來!
習作《我和____過一天》,一般學生都是寫“我跟某神仙過一天”,神助我也,如“我想跟孫悟空去龍宮看看”“我想和孫悟空去打妖怪”,都是借助神力。但“跟我去參加運動會”就換了角度,或許“孫悟空”啥也不懂,還得“我”這凡人一一教導,這就是角度新穎、創意表達。
【設計遷移】
四上習作“小小‘動物園’”,“像”是聯想想象,人物置換,是變換角度。
六上習作“變形記”,“變形”是變換身份、換個視角看世界。
所謂體式新穎,即文體與表達方式的創新,是指在記敘性文章、議論性文章、說明性文章之外,能夠根據內容需要,恰當采用寓言、童話、劇本、小說、書信等形式,給讀者帶來新鮮的閱讀感受。
【習作課例4】四下綜合性學習“輕叩詩歌大門”,要求學生合編詩集,舉辦詩歌朗誦會。本次綜合性學習,也可以嘗試寫詩歌,合編自己的創作詩集,朗誦自己創作的詩作。詩歌是文學體裁,不同于一般的記敘文,就是不同的文體習作,是體式新穎。
四下第三單元主題頁富有詩情畫意,是很好的寫詩素材:抬頭遠望,藍天、白云、大海、浪花、倒影。課文都是寫詩范文,可以仿作:模仿冰心的《繁星》寫一寫“小時候”,模仿艾青的《綠》寫色彩詩,模仿葉賽寧的《白樺》寫植物詩,模仿戴望舒的《在天晴了的時候》寫敘事詩。
【設計遷移】
1.文章體,即文章體裁四分法: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應用文。學生嘗試寫不同體裁的文章,對學習者來說是文體創新,有創意。如:三上“寫日記”,屬于日記體作文,可以寫《蚯蚓日記》《太空日記》……;五下第三單元“漢字研究報告”,屬于研究性作文,非連續性文本,學生可以借鑒;六上“寫倡議書”,屬于書信體作文,學生可以寫微信習作、朋友圈習作等。
2.文學體,即文學體裁四分法:詩歌、散文、小說、戲劇。學生嘗試寫不同體裁的文學作品,感覺自己是小作家,特別有創意。比如:三上“我來編童話”,奇思妙想;三下“奇妙的想象”,大膽幻想寫創意故事;四下“寫童詩”,詩情畫意,表達美的感受;五下“神奇的探險之旅”,根據情境編故事;六上“筆尖流出的故事”,寫小小說;六下“插上科學翅膀”,寫科幻故事。
3.跨學科寫作,指“不同學科的教師使用‘通過寫作學習’和‘通過寫作展示知識’來加強學生在各學科中的學習”。語文學科的跨學科寫作主要指語文跨學科學習過程中的寫作,如六下“難忘小學生活”,跨學科學習中有“寫信”等多種寫作實踐,是有創意地表達。
所謂語言新穎,即力求語言創新,包括詞語使用、句式選擇、修辭手法等諸多方面。這里的“語言”是指語言表達的基本方式,如敘述、描寫、抒情、議論、說明。習作“語言新穎”,是指小學生用一種新的語言表達方式,會產生新鮮感。
語言表達方式練習,我們主要實驗吳立崗先生的“新體系作文”,中年級的“素描作文”較多的練習敘述、描寫,高年級的“實用作文”較多的練習說明、議論。
【習作課例5】于永正《三年級人物語言描寫練習》
師:小朋友,我姓于,叫于永正,來自江蘇徐州。歡迎我嗎?
生:(齊)歡迎!
師:謝謝!那我們上課!
生:(齊)好!
師:小朋友非常熱情。我把剛才的對話寫來了。想不想看看于老師是怎樣寫的?
生:想!
(出示下面短文,請一小朋友讀這段話)
上課了,于老師走進教室,親切地對小朋友說:“小朋友,我姓于,叫于永正,來自江蘇徐州。歡迎我嗎?”
小朋友齊聲說:“歡迎!”
于老師高興地說:“謝謝!那,我們上課吧!”
(選自何捷:真是想不到——于永正《三年級人物語言描寫練習》賞析)
【設計遷移】

三年級“描寫”為主的語言學習任務群設計
三年級寫作任務主要是學習“描寫具體”,我們從“自然”“人物”兩個方面構建模塊,將統編教材習作題作了邏輯歸類與設計規劃,以便于學生有重點地學習與掌握語言表達方式,力求語言新穎,有創意地表達。

四年級“敘述”為主的語言學習任務群設計
四年級寫作任務主要是學習“敘事清楚”,我們從“完整”“有中心”兩個方面構建模塊,延續三年級“描寫具體”,構建中年級“素描作文”訓練體系。